「十三五」期間,朝陽區準確把握新形勢、迎接新挑戰,落實新要求,抓好頂層設計,豐富服務供給,深挖歷史文脈,推進融合發展,持續釋放創新創造活力,大幅提升群眾文化獲得感,譜寫了文化朝陽發展新篇章。
今年國慶、中秋雙節期間
朝陽區主要旅遊景區(點)
接待人次同比增長36.18%
旅遊綜合收入同比增長24.71%
……
這張來自朝陽文旅市場的最新「成績單」
有力彰顯了朝陽文旅融合發展的新活力
那麼朝陽是如何推動
文化旅遊事業發展邁入新時代
譜寫文化朝陽發展新篇章的呢?
一起去看看吧~
No.1
全面提升文旅發展
線上線下文化活動 滿足居民文化需求
今年中秋、國慶雙節期間,朝陽區公共文化活動線下線上同時「開花」,19項公共文化活動中13項線上同步推出,其中,中秋節民俗文化系列活動經央視新聞等5家平臺同步直播,點擊量達230萬人次。
不僅文化活動,評書、歌舞等優質文化產品也通過電視或網絡等平臺向世界傳播,「文旅雲」「雲課堂」、數字圖書館等紛紛上線……面對疫情防控常態化,朝陽區主動探索創新線上文化服務模式,從「雲端」不斷提升公共文化服務供給覆蓋面和效能,以高質量的文化服務和文化產品,滿足人民群眾基本文化需要。
戰略部署 為文化發展拓基
「十三五」期間,朝陽區始終以高瞻遠矚的戰略眼光,重視制度頂層設計,先後出臺《關於朝陽區全面加強文化建設的意見》《朝陽區文化和旅遊融合發展的實施辦法》《朝陽區政府向社會力量購買公共文化服務的實施意見及指導性目錄》等,為文化跨越發展夯基礎、繪藍圖。
豐富服務供給 助力文化全面發展
在財力人力物力的投入上,朝陽區不斷加大傾斜力度。近年來,朝陽區著力構建「四大體系」,實施「十大工程」,培育「百個品牌」,年均投入公共文化服務經費約5億元,實行專款專用。全區群眾隊伍達3144支,骨幹7.3萬人,形成了專兼結合、覆蓋全面的公共文化建設隊伍,為基層文化建設提供了取之不竭的智力支持和動力源泉。
政策保障 為文化發展注入新動能
良好的政策保障,也為治理結構的改革創新打開了大門,加足了馬力。區文化館、圖書館、博物館法人治理結構建設有序推進,大量社會力量、社會資本參與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為公共文化發展注入了新動能。
不斷織密公共文化服務設施網絡
群眾身邊實實在在的文化設施日益完善。朝陽區不斷織密「3+1」公共文化服務設施網絡,全區街鄉文化中心、社區和行政村文化活動室覆蓋率100%,新建5個區級設施、5個地區級文化中心、35家城市書屋、57家社區流動美術館,以及朝陽區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等。
用文化凝聚人,讓文化愉悅人。每年千場講座、萬場公益性演出文化活動送入基層,增強了百姓的幸福感和滿意度。
No.2
挖掘歷史脈絡 激發新活力
建成蕭太后河展覽館
2020年9月,蕭太后河展覽館建成。這個總建築面積2675.54平方米的展覽館,以蕭太后河為牽引,記載著蕭太后河的悠悠歷史,承載著蕭太后河豐厚的歷史底蘊,為「水清、岸綠、景美、蘊深」的蕭太后河沿線增添了一道風景,成為在大運河文化帶朝陽段上的一顆明珠。
「十三五」期間,為厚植區域文化底蘊,朝陽區在蕭太后河治理過程中,同時開啟蕭太后河歷史文化、文脈深入挖掘工作,形成了《蕭太后河民俗文化保護與利用調研報告》《蕭太后河歷史文化研究報告》。
蕭太后河文脈的發掘
只是朝陽區大運河歷史文化遺產
保護工作的一個縮影
挖掘、保護大運河文化
五年來,朝陽區深入挖掘整理大運河歷史古籍,整理史志、歷史文獻等古籍資料,梳理運河文化帶沿岸文物現狀。八裡橋古橋進入修復保護,神木長廊已經建成。
培育沿線旅遊精品、構建大運河生態脈絡
五年來,朝陽區加快推進河流整治提升,深入挖掘大運河文化帶旅遊資源,通惠河高碑店段實現通航,蕭太后河形成濱水歷史文化風景區,亮馬河國際風情水岸成京城「金名片」,溫榆河公園朝陽示範區開園迎客……朝陽區打通了通州與老城間的通道,形成首都功能核心區與北京副中心之間的聯運和文化聯通,構成完整的北京大運河生態脈絡。
堅持保護與利用並重
朝陽區先後出臺《朝陽區加強建設項目考古工地文物安全工作管理辦法》,編制《朝陽區文化風貌保護規劃》等,形成四級文物安全管理網絡。
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持續推進
五年間,朝陽區成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認定區級傳統文化傳承基地31家,啟動朝陽區文化遺產數位化保護及展示平臺建設。國際博物館日、二十四節氣、「香飄千年」等主題活動,「傳習趣」「尋找工匠」等非遺課堂,將傳統文化的種子撒播在無數人的心田。
在朝陽,優秀傳統文化在新時代煥發出了新活力。
No.3
文旅融合開創新格局
進入新時代,人民群眾精神文化需求從「有沒有、缺不缺」到「好不好、精不精」,文化和旅遊供給從數量追求轉向品質提升。
2019年3月,順應文旅相互支撐的建設新趨勢,朝陽區文化和旅遊局正式掛牌,「詩和遠方在一起了」。文化是旅遊的靈魂,旅遊是文化的載體。為激發文旅發展新活力、滿足群眾新期待,朝陽區堅持以創新求突破,探索「文化+旅遊」融合發展之路,開創「以文促旅、以旅彰文」的發展新局面。
文旅品牌活動享譽內外。「國際文化旅遊節」「國際風情節」等豐富多彩的文旅品牌活動,不斷掀起區域文旅熱潮。各類國際旅遊、文化交往活動,持續優化區域文旅空間布局。「首都市民音樂廳」「哈哈鏡居民會客廳」「森林演出季」等近20個惠民品牌,持續激發區域文旅發展活力。
傳統旅遊業與文創產業實現轉型升級。五年來,朝陽區以提質增效為主攻方向,進一步提升傳統優勢旅遊產業總體規模和整體素質;依託國家文化產業創新實驗區,文創產品在旅遊業發展的作用日益凸顯;以傳統旅遊業與文創產業同步融合發展,不斷培育和孵化新興業態。
融合發展綻放出新火花。五年來,朝陽區重點實施了「三十」工程,著力培育「文化+旅遊+科技+商業+金融」融合創新發展模式。
☛進一步豐富業態產品,讓消費市場「旺」起來;
☛進一步打造空間載體,讓消費人氣「聚」起來;
☛進一步培育特色項目,讓消費品牌「靚」起來,努力提升文旅消費對經濟發展的貢獻度。
東嶽廟、潘家園古玩市場、798、三裡屯、朝陽劇場、歡樂谷等不同主題的文旅空間,持續豐富著區域文旅內涵,成為今日朝陽的文旅「名片」。
2020年8月,朝陽十大網紅景點揭曉;2020年9月,朝陽區在北京率先出臺文旅融合實施辦法、評選出首批10家文化事業產業融合發展示範園區;2020年10月,率先評選出首批10家特色文旅消費街區,推出十大旅遊路線……文旅朝陽蒸蒸日上。
文化是城市的根與魂
是提高人民生活品質和幸福指數的重要因素
這樣文藝範兒滿滿的朝陽
你值得擁有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