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井一二三
2016-10-30 10:33 來源:澎湃新聞
從前的人在生活中遇到了什麼問題,大概就找父母、老師、同學、朋友等談話去了。假如是愛看書的人,也許要在賢人留下的文字中尋找人生答案。有信仰的人,可能去找宗教上的導師談到心情舒暢。
在我曾經生活過的加拿大,當有人因某種問題想不開了,別人都勸說:找專業輔導去吧。被勸的人也大多乖乖地掏腰包去見心理醫生之類的人。那種服務,在日本卻不太流行。如今的東瀛人若面對了困難,一般會在網際網路上的諮詢網站找找答案。另外,歷史悠久的廣播節目「電話人生相談」也仍舊吸引著不少人類迷羊。
日本放送電臺每周五次播送的「電話人生相談」開始於1965年,至今有五十多年的歷史,乃該臺現有的節目中歷史最久的一個。從周一到周五,由五個名人輪替主持二十分鐘的節目,每天也請來法律、教育、醫學等各方面的專家當顧問,以便給來電人士提供專業的輔導服務。雖然如今開收音機聽廣播的人沒有以前多了,卻可容易聽到網絡上的轉播和錄音。我自己前些時忽然想起老節目來,在網絡上找了一下馬上找著,而且還意外地聽到了三十餘年前上早稻田大學時候的老師、著名社會心理學家加藤諦三先生的聲音。他當年已是媒體上的紅人,出版過許多勵志書。而且對我來說是平生第一次被親手贈送籤名本的一位作家,印象自然非常深刻。
想起「電話人生相談」,不外是由於生活中發生了問題。不能找朋友談,又不外是私事不方便外揚所致。有趣的是,光看著網絡上的諮詢內容清單就能得知:來電者面對的大多屬於家庭糾紛,其中涉及負債、精神疾病等重大問題的不在少數。不再一個人煩惱而往外尋找輔導,一個好處就是能夠拿自己的問題來跟別人家的比較。結果,自己的問題馬上顯得微不足道。
說實在的,「電話人生相談」節目半世紀來一直很受聽眾歡迎,恐怕不能排除個中有「幸災樂禍」的因素。別人家的不幸會蠻好聽的,那顯然是人性中不能否定的一部分。我們也不能說,從古希臘到莎翁的悲劇作品之成功,都站在人類普遍「幸災樂禍」的基礎上吧。也許改說「事實之奇勝過小說」更為恰當。總之,聽了幾十個小時的「電話人生相談」節目以後,我都忘記了當初是為什麼煩惱的。
除了廣播以外,報紙、雜誌等平面媒體也歷來刊登生活顧問專欄。記得在加拿大的時候,我特別愛看發自美國、當地《多倫多星報》轉載的「Ask Ann Landers」專欄。她好比熱心腸的鄰居老太太,總是很誠懇且幽默地回答讀者提出的問題。再說,她用的英語也既好懂又生活化,對還不大習慣北美生活文化的外國人如我,幫助非常大。
這些年在日本,我幾乎每期都買《周刊文春》雜誌的一個原因,是有伊集院靜的「煩惱是花兒——大人的人生相談」專欄。他是旅日韓裔第二代,廣告界出身的無賴派小說家,經過婚外情,娶到的美女演員夏目雅子卻不久就被癌症奪去生命,一時沉湎於酒和賭博,在大伙兒眼裡是嘗過人生酸甜苦辣的一個人。果然他回答讀者問題的風格,也跟安妮老太太完全不同,甚至可以說正相反,唯一的共同點是幽默感。誰的人生沒有煩惱?只好以幽默的態度去面對了。伊集院專欄名稱中的「花兒」,在日語裡有「最佳時光」的意思。人生道路上的「最佳時光」,往往在剛要過去的時候才被發覺。當事人眼裡的大麻煩,稍後回頭看來,其實就是「最佳時光」,就是人生味道之具體所在都說不定。反之,沒有煩惱的生活,一方面可以說似天堂,另一方面也可以說跟死了沒兩樣。
日本雜誌上對伊集院靜的專訪。不知道是否近來日本人的煩惱越來越多,我訂閱的《每日新聞》家庭版,刊登「人生相談」的頻度明顯呈增加的趨勢。前幾年有跟伊集院靜一樣屬於無賴派的小說家白川道回答讀者的問題。他離過婚、負過債、坐過牢,對人生的運作了如指掌,但是對每一封來信都以謙虛的態度寫了很誠懇的回音。2015年,他在家裡中風昏迷,六十九歲就去世了。後來接棒的小說家高橋源一郎,也是一樣年過花甲、離過婚、坐過牢的過來人,但對來信人的態度卻跟白川道完全不同,他往往寫出「你才是問題」等具有攻擊性的文字。
也許是為了保持平衡吧,《每日新聞》方面亦請來了女性劇作家渡邊惠理、女藝人光浦靖子、落語家(日本相聲演員)立川談四樓,另三個輔導員。他們對來信人的態度比高橋客氣、溫柔得多。渡邊甚至在報紙上向要拋棄丈夫離家出走的老齡女士寫回信道:「若是你一個人,可以來我家住一段時間啊。」我看著這些文字,心裡覺得很溫暖。我跟那位老太太,雖然有不同的煩惱,但是都需要溫暖的安慰。暫時,我在嘴裡重複道:煩惱是花兒,煩惱是花兒。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關鍵詞 >> 家庭糾紛,日本,電話人生相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