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井一二三專欄:當日本人遇到家庭糾紛時,他們會怎麼辦

2020-12-24 澎湃新聞

新井一二三專欄:當日本人遇到家庭糾紛時,他們會怎麼辦

新井一二三

2016-10-30 10:33 來源:澎湃新聞

從前的人在生活中遇到了什麼問題,大概就找父母、老師、同學、朋友等談話去了。假如是愛看書的人,也許要在賢人留下的文字中尋找人生答案。有信仰的人,可能去找宗教上的導師談到心情舒暢。

在我曾經生活過的加拿大,當有人因某種問題想不開了,別人都勸說:找專業輔導去吧。被勸的人也大多乖乖地掏腰包去見心理醫生之類的人。那種服務,在日本卻不太流行。如今的東瀛人若面對了困難,一般會在網際網路上的諮詢網站找找答案。另外,歷史悠久的廣播節目「電話人生相談」也仍舊吸引著不少人類迷羊。

日本放送電臺每周五次播送的「電話人生相談」開始於1965年,至今有五十多年的歷史,乃該臺現有的節目中歷史最久的一個。從周一到周五,由五個名人輪替主持二十分鐘的節目,每天也請來法律、教育、醫學等各方面的專家當顧問,以便給來電人士提供專業的輔導服務。雖然如今開收音機聽廣播的人沒有以前多了,卻可容易聽到網絡上的轉播和錄音。我自己前些時忽然想起老節目來,在網絡上找了一下馬上找著,而且還意外地聽到了三十餘年前上早稻田大學時候的老師、著名社會心理學家加藤諦三先生的聲音。他當年已是媒體上的紅人,出版過許多勵志書。而且對我來說是平生第一次被親手贈送籤名本的一位作家,印象自然非常深刻。

想起「電話人生相談」,不外是由於生活中發生了問題。不能找朋友談,又不外是私事不方便外揚所致。有趣的是,光看著網絡上的諮詢內容清單就能得知:來電者面對的大多屬於家庭糾紛,其中涉及負債、精神疾病等重大問題的不在少數。不再一個人煩惱而往外尋找輔導,一個好處就是能夠拿自己的問題來跟別人家的比較。結果,自己的問題馬上顯得微不足道。

說實在的,「電話人生相談」節目半世紀來一直很受聽眾歡迎,恐怕不能排除個中有「幸災樂禍」的因素。別人家的不幸會蠻好聽的,那顯然是人性中不能否定的一部分。我們也不能說,從古希臘到莎翁的悲劇作品之成功,都站在人類普遍「幸災樂禍」的基礎上吧。也許改說「事實之奇勝過小說」更為恰當。總之,聽了幾十個小時的「電話人生相談」節目以後,我都忘記了當初是為什麼煩惱的。

除了廣播以外,報紙、雜誌等平面媒體也歷來刊登生活顧問專欄。記得在加拿大的時候,我特別愛看發自美國、當地《多倫多星報》轉載的「Ask Ann Landers」專欄。她好比熱心腸的鄰居老太太,總是很誠懇且幽默地回答讀者提出的問題。再說,她用的英語也既好懂又生活化,對還不大習慣北美生活文化的外國人如我,幫助非常大。

這些年在日本,我幾乎每期都買《周刊文春》雜誌的一個原因,是有伊集院靜的「煩惱是花兒——大人的人生相談」專欄。他是旅日韓裔第二代,廣告界出身的無賴派小說家,經過婚外情,娶到的美女演員夏目雅子卻不久就被癌症奪去生命,一時沉湎於酒和賭博,在大伙兒眼裡是嘗過人生酸甜苦辣的一個人。果然他回答讀者問題的風格,也跟安妮老太太完全不同,甚至可以說正相反,唯一的共同點是幽默感。誰的人生沒有煩惱?只好以幽默的態度去面對了。伊集院專欄名稱中的「花兒」,在日語裡有「最佳時光」的意思。人生道路上的「最佳時光」,往往在剛要過去的時候才被發覺。當事人眼裡的大麻煩,稍後回頭看來,其實就是「最佳時光」,就是人生味道之具體所在都說不定。反之,沒有煩惱的生活,一方面可以說似天堂,另一方面也可以說跟死了沒兩樣。

日本雜誌上對伊集院靜的專訪。

不知道是否近來日本人的煩惱越來越多,我訂閱的《每日新聞》家庭版,刊登「人生相談」的頻度明顯呈增加的趨勢。前幾年有跟伊集院靜一樣屬於無賴派的小說家白川道回答讀者的問題。他離過婚、負過債、坐過牢,對人生的運作了如指掌,但是對每一封來信都以謙虛的態度寫了很誠懇的回音。2015年,他在家裡中風昏迷,六十九歲就去世了。後來接棒的小說家高橋源一郎,也是一樣年過花甲、離過婚、坐過牢的過來人,但對來信人的態度卻跟白川道完全不同,他往往寫出「你才是問題」等具有攻擊性的文字。

也許是為了保持平衡吧,《每日新聞》方面亦請來了女性劇作家渡邊惠理、女藝人光浦靖子、落語家(日本相聲演員)立川談四樓,另三個輔導員。他們對來信人的態度比高橋客氣、溫柔得多。渡邊甚至在報紙上向要拋棄丈夫離家出走的老齡女士寫回信道:「若是你一個人,可以來我家住一段時間啊。」我看著這些文字,心裡覺得很溫暖。我跟那位老太太,雖然有不同的煩惱,但是都需要溫暖的安慰。暫時,我在嘴裡重複道:煩惱是花兒,煩惱是花兒。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關鍵詞 >> 家庭糾紛,日本,電話人生相談

相關推薦

評論()

相關焦點

  • 新井一二三專欄:日本人與梅子
    新井一二三專欄:日本人與梅子 新井一二三 2016-07-10 18:36 來源:澎湃新聞
  • 新井一二三專欄:日本人不吃三文魚壽司?
    新井一二三專欄:日本人不吃三文魚壽司?他寫道:三文魚是問題頗大的食材,野生的會有寄生蟲,養殖的則有抗生素,也會汙染海洋環境,連敢吃的日本人都敬而遠之的,他們若看到了香港迴轉壽司最多的是三文魚,大概嗤之以鼻吧!那位美食家朋友去過很多次日本,也光顧過好多家三星級食肆,但是對於日本庶民的飲食生活顯然不大了解。我就給他寫條回音,從東瀛老百姓兼壽司店老闆孫女的角度補充了幾個觀點。
  • 新井一二三專欄:村上春樹與父親
    不過,年邁七十的暢銷作家特地執筆寫下父親兒時的經歷,不外是因為他覺得父親小時候的經驗間接地影響著自己的人生。散文開頭就講到春樹小時候,跟父親一起騎自行車到離家大約三公裡的海灘,為的是放棄一隻貓兒。然而,當他們回到家時,那隻貓兒早已回來迎接村上父子。春樹寫:父親的表情首先是發呆,然後慢慢變成佩服了。
  • 新井一二三:寫中文像在唱卡拉OK
    在中國,新井一二三以《我這一代東京人》、《獨立,從一個人旅行開始》開始受到讀者的關注,並曾在南方都市報開設專欄。她的文章,歷來通過生活中的小事、小故事去打開展望世界文明的視角。我們說「過年」,日本人卻說「迎歲」?這背後又有怎樣的文化淵源?遊走於兩種文字之間,新井一二三總能敏銳地捕捉到不同語言間微妙的差異。    「文化之神宿在語言細節上」,新井深信文化的精髓、事物的本質,往往就在於表面上看來不一定很重要的細節上。語言是大海,是宇宙,新井一二三在中文大海航行多年,後來真正發現最熟悉的還是自己的母語,由她來說日本的語言故事,特別耐人尋味。
  • 新井一二三專欄:臺灣外省人
    新井一二三專欄:臺灣外省人 新井一二三 2015-07-19 14:13 來源:澎湃新聞
  • 新井一二三專欄:「貧困」的日本女性
    然而,穿著制服、乍看開心工作的女店員,時薪都不到1000日元,也沒有獎金、交通費、福利之類,即使每周工作40個小時都無法突破一年200萬日元的界線。更糟糕的是,她們的工作沒有升職、大幅度提薪的前景。       直到二十世紀末,在日本家庭,挑大梁的是男性。他們的妻小出去當臨時工,賺來的收入可以當零用錢花。然而,近年離婚率提高,帶一兩個孩子出來的女性,往往只找到臨時工作。
  • 新井一二三專欄:另類飯糰「御不握」
    日本人對米飯的執迷至今根深蒂固。日本人吃的飯糰,歷來不分孩子用和大人用,傳統上含著梅幹、鱈魚子、昆布佃煮(幹燒海帶)、柴魚等,如今也頗流行吞拿色拉(Tuna Salad)等西式的材料,顯然受了三明治的影響。       雖說都是簡便午餐的常規,飯糰和三明治之間還是有點不一樣的地方:把米飯捏成糰子需要經訓練得來的技術。沒捏好的飯糰,還不到嘴裡之前就會崩潰。可是,捏得太緊太硬也不對頭。
  • 新井一二三專欄:日本人啊,何時才能活得自由自在?
    新井一二三專欄:日本人啊,何時才能活得自由自在?可是,吹奏樂和合唱都有全國性的大比賽;每個學校的團隊都為了留下儘可能高的成績,也會早晨上課之前抑或下午放學之後,天天練習以圖提高表演水平。       對日本很多中學生來說,「部活」跟學習幾乎一樣重要。正處於青春期,他們體力充溢,下課以後參加「運動部」的活動,既能鍛鍊身體又能培養成員之間的友情,可說一舉兩得。即使參加「文化部」,跟同好朋友彼此琢磨也會是難得的經驗。
  • 新井一二三專欄:空房銀行_專欄_澎湃新聞-The Paper
    最近,她稍微閒下來,忽然發覺,自己家周圍有好多房子都沒人住,有的更呈現日趨荒廢的樣子了。       那究竟是怎麼回事呢?她說,大家都一樣啊,父母一輩在逐漸離開人間,家裡只留下一兩個孩子;繼承房產嘛,從一方面看來是大收入,從另一方面看來卻是大負擔了,因為日本的木造房子遠沒有歐美的石造房子耐用,平均壽命才二十七年而已。
  • 新井一二三:旅行,是為了找到回家的路
    新井一二三讀小學三年級時,世界博覽會在日本大阪舉辦,她的父親帶全家一起去參觀。到了世博會現場,每人手裡就有了一本「世博會護照」,每進一個場館就給蓋一個印章,和真正的護照上蓋的出入境圖章一樣。她回憶說:「我恨不得拿那本護照,到各個國家的場館去收集更多的印章。比我大兩歲的哥哥,從小跟我性格完全不同,乖乖的,就沒有那種欲望。父母拿我沒辦法,叫我自己去逛會場。
  • 遇到訴訟糾紛怎麼辦,看古人如何化解?易經訟卦的6個歷史小故事
    遇到訴訟糾紛怎麼辦,看古人如何化解?易經訟卦的6個歷史小故事文王演繹64卦,將《易經》中的訟卦,排在了第6位,由上卦乾天和下卦坎水組成。天的由東向西運轉規律與水由西向東的水流方向截然相反,背道而行,象徵著人與人的不和,引起的爭訟和爭辯等紛爭。因此,周文王在演繹訟卦的卦辭時稱:訟,有孚窒。惕中吉。利見大人,不利涉大川。通俗地理解就是:誠信受到傷害窒息,在警惕中生存會吉祥,但最終還是兇。
  • 新井一二三專欄:再見平成時代(四)│日本皇室與謊言
    對他們來說,最重要的始終是自我保身。相比之下,讓天皇之生命順其自然,重要度低很多了。曾經在日本的軍國主義時代,裕仁天皇不僅是皇軍大統帥,而且是「現人神」,要老百姓當他是神仙來拜拜的。當年的父母、老師還會告訴小朋友說:「不可以睜開眼睛看天皇,看了眼睛會瞎的。」
  • 發生涉疫情勞動糾紛怎麼辦?他們調解成了!
    發生涉疫情勞動糾紛怎麼辦?他們調解成了!▲ 資料圖因停工時處於冬季且正值春節,部分原告各自回家過年,部分原告因家庭較遠,未回鄉過節,留在某某汗蒸的員工宿舍,由單位提供食宿。
  • 新井一二三專欄:能登屋
    新井一二三專欄 東京時味記    日本的個人商店,有不少是把老闆故鄉的地名當字號的。我家附近有一家酒店叫近江屋。果然,老闆是近江人,是離京都不遠的大湖泊琵琶湖的所在地滋賀縣出生的。也有和果子(日式甜點)店叫伊勢屋,不問都知道老闆來自伊勢神宮的所在地三重縣。
  • 鯊魚真的會吃人嗎?潛水時遇到鯊魚怎麼辦?
    鯊魚真的會吃人嗎?潛水時遇到鯊魚怎麼辦?首先,大多數鯊魚不會攻擊人,比如說本問題下面很多人曬的白鰭鯊(這也是東南亞最常見的礁鯊),如果你有機會去翻魚書的話,有一些書會標明這種鯊魚不具有危險性。還有鯨鯊,本來就是草食系的,不會咬人的。
  • 新井一二三專欄:日本正流行「罐頭吧」
    新井一二三專欄:日本正流行「罐頭吧」 新井一二三 2014-10-15 19:57 來源:澎湃新聞
  • 新井一二三專欄:為什麼我的中文這麼好
    韓國導演尹濟均作品《國際市場》裡,主角的妹妹在韓戰的混亂中走丟,然後被美國人收養,過三十餘年重新跟韓國家人聯絡上的時候,早就不會說母語了。日本報紙上,還偶爾有報導說: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的時候,在外地離開部隊,跟當地人成家留下來的原日本兵,年邁以後想起家來要回去,卻把日語忘記得乾乾淨淨,想回去也找不到回老家的路了。
  • 新井一二三專欄:龜屋和鶴屋
    新井一二三專欄 東京時味記    我姥姥名字叫鶴,妹妹則叫千鶴,都代表父母祝賀女兒長壽的心情,畢竟日本有俗語說:鶴活千年,龜活萬年。兩種動物作為長壽的象徵,頻頻出現於年初掛的日本國畫裡,老人用的陶器上等等。用鶴和龜來比喻長壽,顯然是從中國傳過來的文化現象。
  • 新井一二三專欄:都市祝祭
    新井一二三專欄 東京時味記    日本的秋天活動特別多。以我家九月為例,第一個周末有兒子高中的文化祭(節);第二個周末有體育祭;第三個周末逢秋分,有當地谷保天滿宮的秋季祭禮;至於第四個周末,則有女兒小學的運動會。
  • 新井一二三專欄:日本的「年中行事」之上半年篇
    近來日本的「年中行事」越來越多,是在本國傳統節日的基礎上,還不謹慎引進外國的節日來,再由商業主義強烈推動以後,給人以目不暇給、差一點就昏倒的感覺。日本所謂的「年中行事」,指每年定例的傳統節日、民間活動等。若是傳統的,則一般是為了闢邪招福,而根據最近的民意調查,大約一半的日本人仍舊辦由魯迅看來純屬迷信的種種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