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1-22 06:49 | 杭+新聞客戶端
厭倦了城市的嘈雜,想去農村伴著蟲鳴蛙叫入眠,但在農村沒房沒地,怎麼辦?另一端,有閒置房的村民也在糾結,老家房子空著,長期沒人住,有些甚至成了危房,誰去打理?
紹興市日前頒布了為期 3 年的「閒置農房激活計劃」,提供了一條新路子,架起城市人返村需求與農村閒置房的橋梁——由村集體向農戶租下閒置農房,並將房子維修、裝修好出租給想去村裡暫居的城裡人。當地預計用 3 年時間,吸引 100 億元社會資本,實施 1000 個改造項目,激活 10000 幢閒置農房。
村集體流轉閒置農房打包出租
紹興柯橋區平水鎮岔路口村嵋山自然村,幾乎每戶人家門口都懸掛著嶄新的紅燈籠,這些燈籠不是用來慶新年,而是有特殊用途的。
「掛兩盞燈籠的是有意向要出租的,掛四盞燈籠的是已經租下了的。」如今,大部分房子已經掛上了燈籠。岔路口村黨支部書記尉瑞慶說, 2016 年年末,他組織嵋山村的戶主代表開了會,商量閒置農房出租事宜,讓有意向出租閒置農房的村民到村裡籤訂租賃協議,第一批租下了 27 戶。
戶主代表大會結束後, 70 歲的酈定心就到村裡籤了租賃協議,主動將自己 70 平方米左右,一間兩層的閒置房租了出去,並拿到了 5 年租金 5300 元。
「要是不租出去,最遲過完年就要修補,少說也要 2000 塊,也只是補到不漏水。」酈定心說,把房子租出去搞民宿,房子能完全修補好不說,還能免費裝修,「村書記說了, 20 年租期一過,房子還是我的。」
「嵋山村是真正的『空心村』,除去 2007 年高山移民移居到鎮上的,村裡還剩下 88 戶村民,但實際上居住的不到 30 人,還都是老人。」嵋山自然村坐落在嵋山南麓,是江南名溪若耶溪的發源地,尉瑞慶感嘆,「村裡有那麼好的自然風光, 2013 年平水大道又通到村裡,交通方便了,但村裡那麼冷清,連人也沒有,真可惜!」
成為柯橋區盤活閒置農房試點之後,這座「空心村」煥發了生機。像酈定心家這樣的閒置房,村裡有 120 間,閒置的農林用地約 3000 畝,如今正陸續流轉給村集體,並引入工商資本開放建設民宿、攀巖、農業體驗園等項目。
「我們村是通過村裡統一回租農房,視房屋情況給予每平方米 10 元至 20 元一年的租金,再由村裡打包出租給投資商,除租金外村集體再增加 10% 集體土地使用費。」尉瑞慶介紹,「以前村集體經濟收入僅 30 多萬元,一旦民宿順利開發,能增加 50 多萬元。」
由村集體流轉閒置農房,再從村集體手裡租賃房子讓來嵋山自然村投資的陳仁林倍感安心,「到農村開發民宿的想法很早就有了,但租房子這一步是最難、最瑣碎,這一步村裡都幫我做好了,我工作開展起來要順利很多。」正在裝修嵋山自然村 31 間農房,且準備租下全村所有農林用地的陳仁林說,他準備在刻石山一帶打造成片農業旅遊融合的生態遊項目。
在頒布此次「閒置農房激活計劃」前,紹興市委託專業學術機構對紹興市範圍內的農房使用情況進行了調查。調查顯示,紹興現有閒置農房 476 萬平方米,其中農戶個人房屋 396 萬平方米,村集體房屋 80 萬平方米,約 80% 的農民有出租農房增加收入的意願。並選擇了柯橋區、上虞區 9 個鄉鎮 11 個村作為試點,柯橋區平水鎮岔路口村嵋山自然村就是其中一個試點。
「零售 + 批發」打造網上「農房超市」
上虞區下管鎮管梁村黨支部書記桑明華將自家 210 平方米的閒置房掛在上虞區閒置農房流轉平臺「鄉路」網站上,成了第一批「吃螃蟹的人」。
除了房屋照片、聯繫電話,網站上還貼出了「意向租賃價格」「意向租賃時間」等詳細信息。目前,桑明華的房屋被一位在外地經商的上虞人以 3 萬元每年的價格,租了 5 年。
在「鄉路」網站上,更多閒置農房尚在「待價而沽」,它們的照片等「身份」信息陳列在「貨架」上,構成一個網上「農房超市」。這些農房的意向租賃期限短則一日,長則 5 年、 10 年,甚至 20 年。租賃價格多為每套房每年 1 萬多元。
上虞區產權交易公司是「鄉路」網站的運營者。上虞區公共資源交易中心副主任兼產權交易公司總經理陳晨輝介紹,作為上虞區閒置農房激活試點行動的載體,「鄉路」網站(手機 APP 也已上線)是一個由政府打造的公益性平臺,「房客」和「房東」在網上自由對接,免費交易,租房費用亦可在線支付。在雙方達成協議後,出具「產權交易鑑證書」。有了這本「鑑證書」,交易便有了法律效力。「房客」拿著鑑證書,便可適當修繕、翻建房屋。如果資金上有困難,還可憑「鑑證書」向上虞農商銀行申請貸款。
在下管鎮鎮長沈璐看來,這是閒置農房流轉的「零售」方式之一, 42 戶農戶將數據上傳至「鄉路」網。此外,還有「批發」模式,下管鎮管梁村的「心宿·鹿溪谷」項目一期就「批發」了 12 戶農房及 1 處村集體用房。
在上虞區的另一試點丁宅鄉上宅村芋艿灣自然村,農戶除了可獲得相應的租金收入外,待項目運作收回投資、產生盈利起,農戶還能參與二次分紅。
「芋艿灣村的操作模式是,農戶出房子,供銷社改造房子,農宅經營服務站提供各類服務,三方共同分享利益。」丁宅鄉副鄉長說,一期的房子大約 3 月就能出租了,「考慮到租賃期間的穩定性,給農民的租金每年以 5% 遞增,在收回運作成本基礎上,農戶參與二次分紅。」
哪些閒置房在激活計劃內?
閒置農房激活,指在堅持「一戶一宅」、農村宅基地集體所有制的基礎上,以村集體為閒置農房收儲和統一開發利用的主體,採取合作、合資、合股方式與社會資本共同開發。擁有房屋所有權的農戶可選擇按協商價將房屋所有權讓渡給村集體,也可選擇收取固定租金,或將使用權折價入股等。
紹興市啟動閒置農房激活計劃,有其特殊背景。紹興市農民人均收入在全國位居前列,但農民收入一直高度依賴工資性收入增長,財產性收入只佔農民總收入的 3% ,增長潛力很大。農民最大的財產就是住房,近年來,隨著農房確權登記全面推進,為農民住房財產權的實現打實了制度基礎。
本次激活計劃裡也給閒置農房劃定了「紅線」,要求必須在現有的法律法規框架內進行,且堅持「
一戶一宅」原則、農村宅基地集體所有制原則,規劃「非保留村」及不符合相關法律法規的不納入激活計劃範圍,也就是說閒置農房必須不是違法建築。
「指導意見」還要求,充分尊重農民群眾的主體意願,不搞「一刀切」強行推進,從農民利益出發,千方百計增加農民收入等,為農房租賃提供標準。
記者手記:政府參與規範市場振興鄉村
「我們做過調查,現在農村房屋出租價格非常低,每平方米每年平均租金只有 50 元,有的山區村只有 20 元,一幢 3 層樓的農房年租金只有二三千元,大概只有城市房租價格的十分之一。」紹興市農辦相關負責人在激活計劃發布會上說,農房租賃價格之所以低,不是沒有需求,主要是政策不明朗,城裡人不敢去租,或者不敢正大光明地去租,造成農房的浪費或者是價值被嚴重低估。
然而,由於農房租賃準入低,投資少,也有一部分膽大的,自發去農村投資,民宿、農家樂很多地方都在搞,但政府統籌、合理推動的鮮有所聞。此次,紹興市率先提出的「閒置農房激活計劃」就是為已經起步且不夠規範的鄉村民宿經濟提供可借鑑標準。
激活計劃盤活閒置農房,實現農房從資產到資金的蝶變,有利於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真正實現農村繁榮,鄉村振興,是一件大好事,怎麼讓這件好事做好,在這其中,最重要的因素便是政府參與,政府參與不僅僅是給村民及投資商雙方吃了定心丸,更起到建立秩序和規範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