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活鄉村沉睡資產 紹興在全省率先探索閒置農房租賃

2020-12-11 浙報融媒體

2018-01-22 06:49 | 杭+新聞客戶端

厭倦了城市的嘈雜,想去農村伴著蟲鳴蛙叫入眠,但在農村沒房沒地,怎麼辦?另一端,有閒置房的村民也在糾結,老家房子空著,長期沒人住,有些甚至成了危房,誰去打理?

紹興市日前頒布了為期 3 年的「閒置農房激活計劃」,提供了一條新路子,架起城市人返村需求與農村閒置房的橋梁——由村集體向農戶租下閒置農房,並將房子維修、裝修好出租給想去村裡暫居的城裡人。當地預計用 3 年時間,吸引 100 億元社會資本,實施 1000 個改造項目,激活 10000 幢閒置農房。

村集體流轉閒置農房打包出租

紹興柯橋區平水鎮岔路口村嵋山自然村,幾乎每戶人家門口都懸掛著嶄新的紅燈籠,這些燈籠不是用來慶新年,而是有特殊用途的。

「掛兩盞燈籠的是有意向要出租的,掛四盞燈籠的是已經租下了的。」如今,大部分房子已經掛上了燈籠。岔路口村黨支部書記尉瑞慶說, 2016 年年末,他組織嵋山村的戶主代表開了會,商量閒置農房出租事宜,讓有意向出租閒置農房的村民到村裡籤訂租賃協議,第一批租下了 27 戶。

戶主代表大會結束後, 70 歲的酈定心就到村裡籤了租賃協議,主動將自己 70 平方米左右,一間兩層的閒置房租了出去,並拿到了 5 年租金 5300 元。

「要是不租出去,最遲過完年就要修補,少說也要 2000 塊,也只是補到不漏水。」酈定心說,把房子租出去搞民宿,房子能完全修補好不說,還能免費裝修,「村書記說了, 20 年租期一過,房子還是我的。」

「嵋山村是真正的『空心村』,除去 2007 年高山移民移居到鎮上的,村裡還剩下 88 戶村民,但實際上居住的不到 30 人,還都是老人。」嵋山自然村坐落在嵋山南麓,是江南名溪若耶溪的發源地,尉瑞慶感嘆,「村裡有那麼好的自然風光, 2013 年平水大道又通到村裡,交通方便了,但村裡那麼冷清,連人也沒有,真可惜!」

成為柯橋區盤活閒置農房試點之後,這座「空心村」煥發了生機。像酈定心家這樣的閒置房,村裡有 120 間,閒置的農林用地約 3000 畝,如今正陸續流轉給村集體,並引入工商資本開放建設民宿、攀巖、農業體驗園等項目。

「我們村是通過村裡統一回租農房,視房屋情況給予每平方米 10 元至 20 元一年的租金,再由村裡打包出租給投資商,除租金外村集體再增加 10% 集體土地使用費。」尉瑞慶介紹,「以前村集體經濟收入僅 30 多萬元,一旦民宿順利開發,能增加 50 多萬元。」

由村集體流轉閒置農房,再從村集體手裡租賃房子讓來嵋山自然村投資的陳仁林倍感安心,「到農村開發民宿的想法很早就有了,但租房子這一步是最難、最瑣碎,這一步村裡都幫我做好了,我工作開展起來要順利很多。」正在裝修嵋山自然村 31 間農房,且準備租下全村所有農林用地的陳仁林說,他準備在刻石山一帶打造成片農業旅遊融合的生態遊項目。

在頒布此次「閒置農房激活計劃」前,紹興市委託專業學術機構對紹興市範圍內的農房使用情況進行了調查。調查顯示,紹興現有閒置農房 476 萬平方米,其中農戶個人房屋 396 萬平方米,村集體房屋 80 萬平方米,約 80% 的農民有出租農房增加收入的意願。並選擇了柯橋區、上虞區 9 個鄉鎮 11 個村作為試點,柯橋區平水鎮岔路口村嵋山自然村就是其中一個試點。

「零售 + 批發」打造網上「農房超市」

上虞區下管鎮管梁村黨支部書記桑明華將自家 210 平方米的閒置房掛在上虞區閒置農房流轉平臺「鄉路」網站上,成了第一批「吃螃蟹的人」。

除了房屋照片、聯繫電話,網站上還貼出了「意向租賃價格」「意向租賃時間」等詳細信息。目前,桑明華的房屋被一位在外地經商的上虞人以 3 萬元每年的價格,租了 5 年。

在「鄉路」網站上,更多閒置農房尚在「待價而沽」,它們的照片等「身份」信息陳列在「貨架」上,構成一個網上「農房超市」。這些農房的意向租賃期限短則一日,長則 5 年、 10 年,甚至 20 年。租賃價格多為每套房每年 1 萬多元。

上虞區產權交易公司是「鄉路」網站的運營者。上虞區公共資源交易中心副主任兼產權交易公司總經理陳晨輝介紹,作為上虞區閒置農房激活試點行動的載體,「鄉路」網站(手機 APP 也已上線)是一個由政府打造的公益性平臺,「房客」和「房東」在網上自由對接,免費交易,租房費用亦可在線支付。在雙方達成協議後,出具「產權交易鑑證書」。有了這本「鑑證書」,交易便有了法律效力。「房客」拿著鑑證書,便可適當修繕、翻建房屋。如果資金上有困難,還可憑「鑑證書」向上虞農商銀行申請貸款。

在下管鎮鎮長沈璐看來,這是閒置農房流轉的「零售」方式之一, 42 戶農戶將數據上傳至「鄉路」網。此外,還有「批發」模式,下管鎮管梁村的「心宿·鹿溪谷」項目一期就「批發」了 12 戶農房及 1 處村集體用房。

在上虞區的另一試點丁宅鄉上宅村芋艿灣自然村,農戶除了可獲得相應的租金收入外,待項目運作收回投資、產生盈利起,農戶還能參與二次分紅。

「芋艿灣村的操作模式是,農戶出房子,供銷社改造房子,農宅經營服務站提供各類服務,三方共同分享利益。」丁宅鄉副鄉長說,一期的房子大約 3 月就能出租了,「考慮到租賃期間的穩定性,給農民的租金每年以 5% 遞增,在收回運作成本基礎上,農戶參與二次分紅。」

哪些閒置房在激活計劃內?

閒置農房激活,指在堅持「一戶一宅」、農村宅基地集體所有制的基礎上,以村集體為閒置農房收儲和統一開發利用的主體,採取合作、合資、合股方式與社會資本共同開發。擁有房屋所有權的農戶可選擇按協商價將房屋所有權讓渡給村集體,也可選擇收取固定租金,或將使用權折價入股等。

紹興市啟動閒置農房激活計劃,有其特殊背景。紹興市農民人均收入在全國位居前列,但農民收入一直高度依賴工資性收入增長,財產性收入只佔農民總收入的 3% ,增長潛力很大。農民最大的財產就是住房,近年來,隨著農房確權登記全面推進,為農民住房財產權的實現打實了制度基礎。

本次激活計劃裡也給閒置農房劃定了「紅線」,要求必須在現有的法律法規框架內進行,且堅持「

一戶一宅」原則、農村宅基地集體所有制原則,規劃「非保留村」及不符合相關法律法規的不納入激活計劃範圍,也就是說閒置農房必須不是違法建築。

「指導意見」還要求,充分尊重農民群眾的主體意願,不搞「一刀切」強行推進,從農民利益出發,千方百計增加農民收入等,為農房租賃提供標準。

記者手記:政府參與規範市場振興鄉村

「我們做過調查,現在農村房屋出租價格非常低,每平方米每年平均租金只有 50 元,有的山區村只有 20 元,一幢 3 層樓的農房年租金只有二三千元,大概只有城市房租價格的十分之一。」紹興市農辦相關負責人在激活計劃發布會上說,農房租賃價格之所以低,不是沒有需求,主要是政策不明朗,城裡人不敢去租,或者不敢正大光明地去租,造成農房的浪費或者是價值被嚴重低估。

然而,由於農房租賃準入低,投資少,也有一部分膽大的,自發去農村投資,民宿、農家樂很多地方都在搞,但政府統籌、合理推動的鮮有所聞。此次,紹興市率先提出的「閒置農房激活計劃」就是為已經起步且不夠規範的鄉村民宿經濟提供可借鑑標準。

激活計劃盤活閒置農房,實現農房從資產到資金的蝶變,有利於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真正實現農村繁榮,鄉村振興,是一件大好事,怎麼讓這件好事做好,在這其中,最重要的因素便是政府參與,政府參與不僅僅是給村民及投資商雙方吃了定心丸,更起到建立秩序和規範的作用。

相關焦點

  • 浙江日報丨激活閒置農房 紹興激發活力助推鄉村振興
    從了無生趣到鮮活明媚,實現這一蝶變的,是紹興市去年起推進實施的「閒置農房激活計劃」。今年1月,紹興市正式發布《關於實施「閒置農房激活計劃」的指導意見》,計劃到2020年,吸引100億元社會資本,實施1000個改造項目,激活10000幢農村住房,探索出一條閒置農房激活利用的新路子。
  • 浙報深讀丨紹興全域激活閒置農房 持續為鄉村振興賦能
    2018年1月,紹興發布「閒置農房激活計劃」,在全國率先走出閒置農房激活利用的新路子。雖然起步早、勢頭勁,卻抵擋不了「成長的煩惱」:激活覆蓋面小、激活後的可持續發展難、資本下鄉「淘房」難、激活業態單一等系列問題也隨之凸顯。為此,今年6月,紹興舉行深化「閒置農房激活」改革現場推進會,發布「閒置農房激活2.0版」,提出「全域激活」。這意味著,紹興的「沉睡農房」,將從單一激活向整村激活、多村聯動激活、整片整區域激活推進。半年過去,升級新版本是否破解之前的難題?
  • 喚醒沉睡資源 激活發展動能
    湯家山村緊緊抓住承擔全省農宅合作社改革試點機遇,大膽探索農宅合作社改革「135模式」,即搭建一個平臺、推行三種模式、強化五類保障,利用合作社平臺進一步激活資源稟賦,盤活農民閒置資產,持續促進農民增收,有效發展村集體經濟。
  • 喚醒沉睡資源 激活發展動能——來自湯家山村農宅合作社改革試點的...
    湯家山村緊緊抓住承擔全省農宅合作社改革試點機遇,大膽探索農宅合作社改革「135模式」,即搭建一個平臺、推行三種模式、強化五類保障,利用合作社平臺進一步激活資源稟賦,盤活農民閒置資產,持續促進農民增收,有效發展村集體經濟。
  • 鄉村旅遊讓閒置宅基地農房變增收資產
    閒置房屋改造而成精品民宿,在外觀和裝飾上保留著鄉村的元素,屋內又有著現代設施,雅致而舒適。在村集體發展用地上,項目開發公司建設了書吧、藝術館、餐館、舞臺、酒坊等旅遊經營場所。南村村黨總支書記郭仕開告訴記者,度假村原來所在的地方是谷寮自然村的舊村場,項目開發前只有30間破舊泥磚房,村民已經全部搬遷。村裡的鄉賢看中了這裡依山傍海的資源優勢,連片租用投資建設民宿項目,租期為20年。
  • 盤活利用閒置宅基地和住宅,城裡人也可以租賃農房辦農家樂、民宿
    承襲最新修訂的《土地管理法》精神,《通知》提到「鼓勵村集體和農民盤活利用閒置宅基地和閒置住宅,通過自主經營、合作經營、委託經營等方式,依法依規發展農家樂、民宿、鄉村旅遊等。」繼2018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宅基地所有權、資格權和使用權「三權分置」之後,「盤活利用閒置宅基地和閒置住宅」被視為農村宅基地政策的又一次制度創新。
  • 網紅打卡地的蝶變之路 ——江蘇南京市江寧區觀音殿村激活閒置農房...
    閱讀提示:在鄉村振興戰略號召下,各方資源湧入農村,民間資本、文創青年紛至沓來,閒置農房被賦予了新的活力。村莊的命運也隨之改寫,有些村實施整體搬遷,有些村直接發包給大的集團統一打造,有些村以租賃方式獲得農房經營權,不論何種方式,值得注意的是,新的鄉村規劃裡,村民處於什麼樣的位置?
  • 寧波鄉村閒置房屋如何「活」起來
    (忻之承攝)  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和農村進城人口的增加,鄉村裡出現了大量的閒置房屋。  如今,我市許多鄉村閒置房屋正「蝶變」為黨群服務中心、鄉賢館、休閒農莊、旅遊綜合體、農業「雙創」園等,不但美化了鄉村環境,而且為「井噴式」發展的鄉村旅遊增添了新的載體,實現了喚醒農村「沉睡」資源和助力鄉村振興的「雙贏」。
  • 給鄉村振興再添把「火」 農村房屋租賃會是那把「柴」嗎
    新視角  數據顯示,全國有7000萬戶農房處於閒置半閒置狀態,按照每年每戶出租收入5000元計,農村閒置房屋可以孕育3500億元的巨大市場……如何激活這個龐大的市場呢?  在今年的全國兩會上,住川全國政協委員帶來《關於激活農村房屋租賃市場助力鄉村振興的建議》的聯名提案。在鄉村振興戰略實施下,如何讓更多農村閒置房屋參與到新業態跨界融合,如何為農民帶來更多財產性收益,也引起了多位住川全國政協委員的關注和討論。
  • 福建三明:一「票」激活沉睡的宅基地
    如何盤活農村沉睡資源,打通農村生產要素流通途徑?在探索農村產權制度改革過程中,三明市借鑑資本市場理念,建立林票、房票、地票等「三票」制度。針對失管林地,當地鼓勵村集體與國有林場開展合作,由合作雙方按投資制發林票。場村合作使得林業規模化、集約化經營成為可能。
  • 三明市推出地票制度:一「票」激活沉睡的宅基地
    地票具有交易、變現、融資等功能,由此打通農村生產要素流通途徑,讓廣大農民獲得更多長期的財產性收入一「票」激活沉睡的宅基地東南網12月11日訊(福建日報記者 張輝 林清智 通訊員 肖守洲 吳建)喚醒沉睡的宅基地
  • 江東觀潮|盤活閒置農房,道不盡的美麗鄉愁
    隨著越來越多的農村人口遷移到城市,並長期定居,幫助城市人口迅速「增肥」的同時,也讓曾經雞犬之聲相聞的鄉村變得冷清。有關部門統計,全國現有閒置農房2000多萬套,佔農房總數的兩成左右。按照國內(除北京、上海兩地以外)平均每套農房10年的租賃價格5萬-10萬元計算,農房的租賃市場規模將超過萬億!
  • 「兩山鄉居」:安吉探索鄉村振興的創新實踐
    該社自2015年成立以來,緊緊圍繞服務「三農」發展這一主線,解放思想,創新舉措,打破傳統財政直補支農模式,創新「政銀企聯合助農」新路子,以綠色金融支農為切入點,推出「兩山農林貸」,盤活農村「沉睡資產」,打造了「產前金融支持、產中技術幫扶、產後產品銷售」三位一體的「兩山支農模式」,努力打造「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轉化平臺和「三位一體」的市場運作平臺。
  • 激活鄉村「沉睡」資產,打造鄉村文化振興的「延平範本」
    南平市延平區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為契機,在巨口鄉、王臺鎮、峽陽鎮等地推行鄉村文化振興試點,通過搭建三個平臺、堅持三個促進、推行三個模式,探索建立了可複製推廣的有效做法。延平區充分調動社會力量積極性,拓寬社會力量參與渠道,在巨口鄉先行先試「古厝生態銀行」建設模式,成立巨福旅遊投資有限公司,搭建網上信息平臺,通過租賃、合作、入股等方式把閒置古厝、古宅、特色民居等歷史文化資產進行整合,集中委託、集中管理,再以「以租代修」的方式,推動社會資本對古厝資源維修和利用。目前平臺已有8個村閒置文化資產入駐平臺,成功吸引了10多家國內文化旅遊企業前來洽談項目。
  • 鄉村民宿正在盤活農村閒置宅基地
    新華社成都10月21日電(記者王立彬)作為城鄉共享經濟亮點,鄉村民宿正在盤活農村閒置宅基地,「倒逼」宅基地制度改革。  中國城鎮化促進會副主席、中國城市發展研究院名譽院長李兵弟在21日落幕的第五屆安仁論壇期間致辭說,近年來,多種利用閒置宅基地向城裡人進行租賃服務的模式都在加快探索。
  • 詩畫浙江的「山海」篇章 ——舟山書寫美麗鄉村海島風景線
    如今的展茅街道,以幹施岙、路下徐為龍頭,以田園綜合體為核心,鄉村景觀全域提升。率先在普陀區實現景區村莊全覆蓋,重點打造路下徐—曉輝最美公路線景觀帶,推進海上玫瑰園項目建設;突出全域一體,打造「一村一品、一步一景」的美麗鄉村體系。
  • ...丨​詩畫浙江的「山海」篇章——舟山書寫美麗鄉村海島風景線
    如今的展茅街道,以幹施岙、路下徐為龍頭,以田園綜合體為核心,鄉村景觀全域提升。率先在普陀區實現景區村莊全覆蓋,重點打造路下徐—曉輝最美公路線景觀帶,推進海上玫瑰園項目建設;突出全域一體,打造「一村一品、一步一景」的美麗鄉村體系。
  • 閒置的老房子每年收入幾萬元,小島居民躺著也發財
    跟著小編一探究竟激活閒置農房,讓島民「富起來」在這張花鳥島全域地圖上,清晰地標註了每一處閒置農房的位置,並根據各種顏色標註了當前的出租情況。從2018年4月開始,由政府主導、各方參與的花鳥微度假旅遊發展有限公司統一對島上閒置農房進行租賃、籤約和後續運營。
  • 浙江發布鄉村振興十大模式
    浦江:「沉睡」的生態資本醒了浦江以壯士斷腕的勇氣和膽魄,在全省打響「五水共治」第一槍。近年來,該縣以「五水共治」「三改一拆」等為抓手,做足生態文章,推進轉型發展,走出了一條生態美、產業興、百姓富的可持續發展之路。
  • 老農房成了「香餑餑」雲和百幢閒置農屋改頭換面變民宿
    鄉村,成了休閒養生的嚮往之地;農房,成了投資創業的優質資源。曾經養牲圈畜的牛棚,菸灰燻天的灰寮紛紛搖身一變,成了土洋結合的鄉村酒吧,書香瀰漫的安靜書吧,餘音繞梁的清幽琴房。現階段,雲和已成功租賃150幢閒置農房,為農民直接創收600餘萬元。閒置青山綠水間的「沉睡資源」正轉化為發展資本,成為推動生態保護與經濟發展的新動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