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類電商|直播賣貨,做品牌增量

2020-12-13 二類電商資訊

今年的618到現在,所有品牌都想搭上「直播賣貨」這班車,老闆下場,明星入局,主播拼命。

在這場直播盛宴中,一心想擠進風口品牌,應該從什麼角度切入,如何不被割韭菜?

為什麼要直播賣貨?

從去年開始提這個問題,到今年寫了很多直播案例,始終試圖回答這個問題,在我所談論的案例中,沒有一個是為了純賣貨而做直播的,我一直探索賣貨之外,品牌能得到什麼。

如果給所有品牌一個群發,答案應該是:拓展增量。

當你準備做直播,需要思考清楚,這場直播是在消耗存量,還是拓展增量?如果只是消耗存量,那直播賣貨對品牌就是負價值。如果以直播為品牌拓展消費增量,那便值得做。

今天我們聊聊,如何通過直播賣貨來拓展消費增量。一場關鍵直播戰役做下來,如何收穫長期價值,撬動更大的消費規模?

以下,enjoy:

賣貨之外的營銷目的

在談具體方法與案例之前,我們先談什麼是增量?

直播賣貨和品效合一一樣,很可能是個陷阱。很多品牌交了智商稅,比如請了明星賣不動貨,被刷單的等等。比較好的情況是,貨賣的還可以,但賣完也就完了。

幾乎所有品牌都認為,直播賣貨是商業模式,希望長期做直播,希望直播能帶動大多數銷量,這不現實。沒有任何品牌只靠直播賣貨撐起所有銷售額。

直播賣貨不是商業模式,是營銷模式創新。

比如很多品牌做直播,是營銷思維。直播間賣貨都是被瞬間搶空,如果以賣貨的商業思維,應該無限補貨賣出更多,但他們沒有這麼做。因為做事件化直播是做營銷,擴大品牌曝光,新品牌進入大眾視野是目的,賣貨只是結果。

比如天*國際的導遊變導購,一場能賣出多少不是重點,重點是導遊領隊的進入,能完善跨境電商的商業模式,是以商業創新做直播。但這個商業邏輯不是賣貨,是完善跨境電商的商業生態。

比如手機與羅永浩,本質是搞發布會事件營銷,賣貨只是順帶的。

以上都是我談過的案例,除了賣貨都有別的目的。

還有我沒談過的董明珠等boss直播,把渠道商都拉到直播間下單,這不就是在消耗存量嗎?一場直播堆出65億銷售額,目的是什麼呢?我認真想過,如果一定有點正向價值的話,是公關傳播「秀肌肉」。疫情過後搞這件事告訴大眾,我們還是有實力,很厲害的,對大眾刷存在感。

我始終沒談過的,是明星直播。至今也沒有品牌來找我,說他們找了某個大明星,帶貨做的很成功。反倒聽說明星直播翻車的很多,銷量不及坑位費的多。明星直播也不是不行,下面細聊。

所以總結一句:不要把直播賣貨歸類為商業模式,要以營銷邏輯思考直播賣貨。

思維轉變過來,在賣貨之外尋找增量,可能是曝光,可能是發布會,可能是秀肌肉等等,賣貨只是結果。

爆款營銷IP直播間化

品牌花重金找明星播的,賠本的多。這次認真聊一個成功的明星直播。

明星直播做不好最大的原因,其實是不專業,明星是兼職主播,商業走穴隨便賣賣。但薇婭李佳琦是專業主播,從選品到試用到售賣話術,都親自參與,最後才是呈現出來的直播。

營銷圈和直播圈應該都聽說了,劉濤入職聚劃*,花名劉一刀,在聚劃*做起了直播。我原本以為是很常見的明星合作,就是來站個臺播一場。

但過了這麼久我認真了解才發現,這次不一樣,跟絕大多數明星主播都不一樣。

劉濤不是自己播也不是某品牌邀請,是官方籤約的「官方優選官」,籤了長期合作,每周播一場。劉濤不是明星兼職主播,是專業主播要求自己,是正規軍。

目前直播4場銷售額全部過億,最近一期銷售額高達2.2億。銷量破千萬的單品6個,71個單品銷量破百萬。單品牌平均曝光200萬人,從直播間導流到商家店鋪的消費者,90%是新客戶,這是非常關鍵的數據。

成功的直播賣貨應該關注兩點:一是直播中的曝光與銷量,二是直播後的商業運營。

接下來從這兩個角度聊聊劉濤直播間,聊聊聚劃*的算盤如何打。希望有啟發:

破圈拉新,擴大規模

如果劉濤只是官方找來的明星主播走穴,毫無價值;如果用來做傳播噱頭,價值極其有限;如果用來低價賣貨,基本不可持續。

劉濤對平臺,對品牌商家,必須創造商業共贏,才是長期可持續的模式。

聚劃*在阿里的角色就是做營銷爆款,以品質划算的商品進行集中爆發,通過爆款商品來破圈,通過破圈來拉新。去年聚劃*做的很成功,一半以上的新增用戶都來自這裡。

目前劉濤前四場直播數據裡,新客戶佔比90%,這是個非常重要的數據。劉濤直播間的角色與KPI,也是做爆款,破圈拉新,只是換成直播賣貨的形式。

可以簡單理解成爆款營銷IP的直播間化,目的相同,形式升級。

劉濤直播間本身就是營銷IP,消費者進來發現一些新產品,新品牌,從直播間轉化到商家店鋪,對於商家來說,是消費增量。

一場直播有幾十款單品,聚集了同一群人。不同單品之間的消費者產生化學反應,互相轉化成對方的消費者。基於獲客的角度,商家在這裡擴大了消費者規模,後續日銷也會獲得提升。

如果以營銷IP的角度看劉濤直播間,完全可以策劃專場,比如個護專場,進口專場,零食水果專場等等。消費者有預期,單品之間互相轉化率可能也會更高。

播後運營,持續賣貨

一場直播賣很多貨,就像是一筆橫財,橫財不能天天發,日常持續賺錢才是制勝之道。

比如我是商家,之前月銷售額100萬,在劉濤直播間一次賣貨150萬,播完後月銷售額提升到了130萬。相當於一場直播獲得了30%的銷售增長,這才是成功的直播。

播後運營是商業平臺的優勢,因為從頭到尾消費者都在這個平臺,所有數據可追蹤,阿里有數據銀行可以供商家使用。

前面說了劉濤直播間轉化過來的用戶,90%是新客戶。對於商家來說,如何運營好這些新客戶,留下他們產生復購,才是最重要的。為此聚划算開發了一系列工具與方法,幫助商家做新客戶增長。

首先對從直播間導流至店鋪的人群,進行標籤分類。只是觀看的,有過互動的,關注直播間的,進行購買的人群。一個新客戶進到店鋪,不管購買用戶還是未購買的,對商家都是精準用戶,標籤分類是為了後續的繼續溝通。

接下來是幫助商家優化營銷策略,阿里的數據銀行會進行人群數據分析,針對基礎人群的洞察,優化拉新策略,優化直播選品策略。

最後全域再營銷,通過數據洞察後,該買什麼推薦位,如何買直通車,要不要上歡聚日,或者聚劃*的其他活動,給出行動建議。

從一次賣貨直播,優化店鋪的長期運營策略。基於此形成良性循環滾動起來,做一次直播大曝光,擴大一次消費者規模,進而優化運營策略鞏固增量,然後再進入下一輪增長。

在這個案例中,品牌主們不要只看表面,覺得自己找個比劉濤咖位大的明星也能賣幾個億。如果是這個思路,就只能當韭菜了。

要看到背後的策略與思考,聚劃*本身就被稱為「爆款製造機」,沒有直播時做歡聚日,也能賣幾個億,只是現在過渡到了直播間。也要看到劉濤的認真對待,她是以薇婭這類專業主播的標準要求自己。

聚劃*打造劉濤直播間,本質是爆款營銷IP的進化,是直播版的歡聚日。

總結一下,營銷邏輯做直播

不可否認,直播賣貨目前規模很大,增長很快。對於薇婭等專業主播是商業模式,對於淘寶抖音等平臺是商業模式。但對於品牌主,對於營銷人,不是商業模式。

對於品牌主來說,直播賣貨的銷售額佔比,仍不足以撼動大盤。從商業模式上驗證,是不成立的。

我們必須從營銷邏輯切入直播賣貨,為了品牌增量做直播。

聚劃*打造劉濤直播間,也是營銷邏輯,本質是將爆款營銷IP的直播間化,仍然是將品質划算的商品在短時間內集中爆發,幫助商家做長期增長,幫商家做營銷。

對於品牌營銷人,要從長期收益的角度看單場直播。一場直播下來,能否擴大消費者規模,能否提升日常銷售額,是最重要的。

簡單總結增量分兩個層面:

一個消費者增量,以做事件的方式做直播,低價好貨在直播間限量供應,核心目的是用戶導流,做播後長期運營,推動長期銷量的增長。

二是品牌增量,直播間能在短時間聚集大量人氣,可以成為品牌傳播戰役的高光時刻,創造中心化資源媒介。比如品牌發布會,在直播間傳遞品牌信息,順便賣貨。

對於品牌主來說,直播賣貨是一個槓桿,為了撬動更大的價值,更長期的品牌增量。

記住一點:沒有增量,沒有長期收益,不做直播賣貨。

以上。

更多二類電商行業資訊,請搜索「二類電商資訊」,謝謝!

相關焦點

  • 幾塊錢的東西賣一百多?二類電商這麼暴利?
    1 什麼是二類電商 官方的我就不說了,隨便百度一下就全出來了,二類電商就是以貨到付款(目前魯班支持在線付款)為主要吸引手段,區別於傳統電商在線付款的一種簡單,暴力,直接的電商形式。 1、為什麼說簡單?
  • 從養號、漲粉到賣貨:一文為你講透快手直播電商紅利與機會
    最初在快手直播間內賣貨比較統一的下單方式是:在直播間內選定好商品,通過將商品截圖發送給微信客服人員,完成購買。而我就是從這個時間裡開始研究快手電商,從一個「路人」變成一個「鐵粉」再到一個「買家」,也可謂見證了快手電商的成長發展史。
  • 直播帶貨:毀了電商的名,砸了實體店的牌
    直播帶貨不是每個人都能成功,電商平臺功不可沒! 藍科技:直播賣貨背後的推手是電商平臺,理論上你更應該責怪電商平臺。正因為有平臺,才能在背後推動網紅直播賣貨。
  • 我們做了8000多次直播後,梳理出7個賣貨爆火公式
    現在直播也是當下爭議超大的賽道之一。一方面,疫情期間直播成為許多企業渡過危機的重要工具,加上羅永浩投身直播賣貨,讓這個賽道如烈火烹油;另一方面,一些市場從業者也在diss「只有無能的市場部,才會熱衷直播帶貨」、「直播帶來的不是品牌效益,而粉絲可能只是被主播或者主播人設吸引」等等。但其實,直播不僅僅是賣貨,也是營銷。
  • 帶貨自有籃球品牌,馬布裡直播首秀,明星賣體育品牌為何不香
    疫情期間,實體零售店幾近停擺,銷售壓力讓各體育品牌紛紛將重點放在線上。無論新晉直播帶貨明星羅永浩,還是體育明星馬布裡,紛紛在線上直播賣貨。不過,從實際效果來看,羅永浩、馬布裡交出的體育銷售成績單並不理想。儘管明星帶貨的體育產品價格均為全網最低價,但在業內人士看來,體育品牌更適合在運動場景下銷售,未來明星帶體育品牌更應與線上線下運動相結合或將達到更好營銷效果。
  • 泛家居賣貨方式的變革,直播+社群電商+種草
    原標題:泛家居賣貨方式的變革,直播+社群電商+種草  大材研究(第194期):大材鷹眼―專注建材、家居、裝修等泛家居行業的情報(行業走勢、企業動態、產品風向、營銷亮點、終端謀略)。
  • 直播帶貨未涼 抖音反攻
    沒想到直播帶貨不到一周,就登上抖音直播熱榜的前幾名。她意識到,這是適合自己的方向,很快進入快車道。  同樣在加速發展的抖音,不僅給以小小莎為代表的博主提供了新的選擇,也在重新解構零售行業的「人、貨、場」,給蘇寧、小米、酒仙網、良品鋪子等品牌商家提供了新的可能。  探索更新的商業化路徑,是抖音的下一站目標。
  • 戳破泡沫,如何把握直播帶貨的風向?
    直播間的用戶最在意的就是性價比,所以品牌給直播間開出的基本是全網最低價,每天都是「雙十一」「618」。加上運費險等各種其他開支,這麼算下來,賣100塊的商品,直播成本至少50塊。因此,除了客單價很高的珠寶、毛利率很高的美妝等品類,低單價低毛利率品類一直直播賣貨必然虧本。
  • 四川省電商新業態(直播)聯盟成立,1919攜川酒直播發力2020川貨電商節
    啟動儀式現場,酒類新零售代表1919還攜以五糧液、瀘州老窖、郎酒、劍南春、捨得、水井坊、豐谷、國粹、川酒、卡灑灑、玉蟬為代表的十餘川酒品牌在現場進行展出。其中川酒、五糧液、國粹、水井坊、金雁、小角樓、玉蟬的多款產品還將悉數亮相1919抖音直播間參與本次電商節直播帶貨活動。1919吃喝APP作為本次川貨電商節的水酒線上分會場,也將同步開賣。
  • 我在淘寶幫明星賣貨——玩轉直播電商,小紅書,抖音
    我先簡單介紹一下我的個人經歷,我之前做了很多年的藝人經紀,一直是專注在明星的商務經濟方面,所以也希望幫明星去拓展更多的變現渠道。前兩年我們跟一些藝人也一起嘗試過做消費品品牌,後來發現供應鏈的水實在是太深了。而且明星做產品還是要跟所做的品類有比較強的關聯,網紅能帶貨是因為網紅每天都在吆喝。
  • 二類電商:二類電商貨源去哪找?
    想準備做二類電商的朋友可能對於怎麼找貨源還不是很清楚!先不說你有沒有貨源,就算你有貨源,但是你手上的貨源是不是用戶所需要的呢?是不是爆款的產品呢?你以為只要價格便宜,性價比高就可以了嗎?no!光是這些還不夠!那要怎麼去找貨源和怎麼去挑選貨源呢?請接著往下看。
  • 電商每周熱點:農村電商監管待完善 直播帶貨成平臺競爭主戰場
    疫情以來最大購物節「618」即將來臨,除常規的百億補貼之外電商平臺紛紛引入「直播帶貨」刺激消費。「直播帶貨」已成行業發展新趨勢,各平臺將直播帶貨提升至核心戰略地位,積極推動「直播+」布局,構建多元化、差異化、高品質的直播生態體系。   1.
  • 臺胞在大陸直播賣貨「初體驗」:共闖電商市場
    中新社漳州11月4日電 題:臺胞在大陸直播賣貨「初體驗」:共闖電商市場  「大陸在電商這塊走在世界前端,有很大的市場空間。」在大陸十多年、從事新材料科技的臺商王鬱棠經過幾天實訓,有了電商直播「初體驗」。他點讚電商直播是「今年最紅的銷售模式」。
  • 網紅直播賣貨跟你有什麼關係?
    方雨在這裡有必要跟大家講清楚,在5G來臨之後,短視頻和直播將會成為傳播的基礎標配、互動的基礎標配、賣貨的基礎標配。在這樣的前提下,對於所有的品牌來講,對於所有的企業主而言,對於所有做市場營銷、做渠道銷售的人而言,對於所有在做新零售的朋友們而言,及時進行這方面的布局非常有必要。
  • 直播賣貨系統,直播賣貨如何做到「悶聲發大財」
    直播賣貨系統的普及改變了我們的消費模式,讓用戶的購物方式也得到了改變,體驗感也變得更好。最初的直播賣貨系統並沒有現在這麼「大張旗鼓」,少數人知道、多數人不接受是直播帶貨系統最初面臨的困境,但是因為什麼讓直播賣貨系統成為現在用戶、商家都追捧的購物方式了呢?
  • 電商直播,老羅也來了
    【品牌觀點/文】老羅要去賣貨了,決定要做電商直播,就在明晚8點。這是年近50的他,又一次的勇敢一躍,有人說老羅終於找對了地,也有人說當他進入某個行業時,該行業已經如日中天。截止3月30,羅永浩的抖音帳號粉絲量超過了346萬,發了5條營業短視頻預熱,每條視頻下面都有毛毛姐、小小莎老師這樣幾百萬、上千萬的博主助陣評論?
  • 那個「騙」我買過兩個手機的男人,要做電商直播賣貨了
    3月19號,羅永浩宣布殺入電商直播領域。看到這個消息的時候,我絲毫沒有意外。記得當時創業圈裡最流行的問題是:如果你的創業項目,BAT要做,怎麼辦?看看老羅,就兩個字,「硬剛」!管你蘋果小米,我就要做手機;管你微信牛逼,我就要做社交。我要幹的時候,不管你是誰,都是傻逼。
  • 直播賣貨,外國商品入華新渠道
    非洲:希望創造銷售奇蹟本報駐埃及、奈及利亞、德國特派特約機者 曲翔宇 姜宣 青木 本報特約記者 濟冬編者按:最近一段時間,網際網路直播賣貨迎來一波高潮。參與者不僅有帶貨能力超強的「頭部網紅」薇婭、李佳琦,也有朱廣權、尼格買提等央視主播,甚至董明珠、丁磊等企業大佬也紛紛走進直播間。
  • 怎樣假裝一個帶貨流水過億的直播達人?
    答案是不可信,他們做數據的動機有兩個,一是銷售自己的數據產品,二是給主播/MCN做背書。值得注意的是,電商平臺並不公布抖音主播的帶貨數據,為什麼呢?有以下原因:主播如果帶淘寶等外部平臺的貨,那麼直播平臺並不知道他的帶貨數據主播如果帶自家平臺(如抖音小店)的貨,那麼直播平臺雖然可以知道數據,但隱私數據也不便公開這就怪了,連電商平臺和直播平臺都不知道或無法公開的數據,第三方數據平臺怎麼就知道了呢?
  • 中國直播電商「人面桃花別樣紅」
    與此同時衍生及發展了更多附屬業態與參與者,除了傳統的品牌商與直播平臺(含內容平臺與交易平臺),更多的如部分新興品牌、帶貨主播、電商型MCN(多頻道網絡的產品形態)機構以及第三方代播服務商等也在把握時機迅速發展。此外,直播的人、貨、場、形也更加豐富多元。直播電商帶來的增量與機會主要在於為產業鏈提效降本及為參與者帶來新機會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