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全景視覺
經濟觀察網 記者 蔡越坤 歐陽曉紅 跨年之後,市場流動性好轉,資金價格全面大幅回落,並帶動債券市場短端收益率下行,截止2018年1月10日,1年期國債和國開債到期收益率分別較2017年末下行22bp(bp:基點,下同)和39bp。
然而,債券市場長端收益率則較年末進一步上行,10年期國開債活躍券170215收益率上行1.02bp報5.01% , 升破5%整數關口。
對於國開券收益率升破5%,一位債券交易員對經濟觀察網表示:「近期貨幣政策太緊,銀行缺資金,更是缺錢購債,債市流動性也不斷下降。」
2017年10月-11月,債市利率出現了新一輪的快速上行,近一個月十年期國債從3.61快速上行至3.97的水平,上行速度之快堪稱新一輪的「債災」。與此同時,2018年1月2日之後,債券市場再一次出現了大幅的下跌,1月2日十年國債期貨T1803大幅下跌0.56%,再一次引起了市場的擔憂。
年初以來債券市場迎來多項重磅監管新規。一行三會聯合下發《規範債券市場參與者債券交易業務的通知(銀髮[2017]302號)》及證監會相繼發布配套文件89號文,同時銀監會又連發三文劍指影子銀行、股東亂象等行為。
中誠信國際研究院高級分析師餘璐對經濟觀察網表示:「可以看出金融嚴監管趨勢增強,金融去槓桿進一步延伸至線下和表外,這帶來了債券市場收益率上行的壓力。」
針對年初以來債市持續弱勢的現狀,有債券交易員也分析稱:「宏觀上的審慎監管和金融監管趨嚴的背景下,應避免流動性的陡降,造成市場暴力出清。現在銀行系統非常缺錢,去年底不斷創新高的同業存單利率就是例證。」
「而利率債必須有厚重的銀行投資盤作為基礎,否則在供給巨大、需求被人為壓縮的背景下,市場特別脆弱,不排除繼續發生去年四季度的大幅震蕩。這種時候,貨幣政策應當有所放鬆,參考美國危機之後金融嚴監管的經驗,也是在貨幣政策比較寬鬆的環境下避免市場上出現大幅震蕩。」上述債券交易員表示。
而且,自2018年開始,資管產品增值稅開徵,相比於國債,投資國開債所需繳納的稅負增加,因而國開債收益率上行幅度更大。餘璐表示,從過去的經驗來看,每年3月末到4月初,10年期國開債會進行一次換券,老券被新券取代的擔憂也進一步推動了170215收益率上行。
針對政策背後問題,一位固定收益資深業務人士指出:「近期監管政策都能理解,也很正確,但國債期貨暴跌不能歸咎在監管政策本身。癥結應在貨幣政策和監管政策的配合。貨幣政策要給出一些長期資金寬鬆的預期,市場才有人買債。」
貨幣供給方面,央行1月10日在公開市場開展1200億元逆回購操作,其中7天和14天品種均為600億元。當日有1200億元逆回購到期,完全對衝了到期規模。此前,央行已連續12個交易日暫停公開市場操作,逆回購到期形成的自然淨回籠已達萬億元。
雖然央行公告稱,目前銀行體系流動性總量吸收央行逆回購到期等因素後處於適中水平,但債市行情卻出現暴跌。
九州證券鄧海清認為,近期債市出現明顯下跌「無論從經濟基本面、央行貨幣政策和資金面、通脹水平及預期、銀行配置行為,均不能良好地解釋」,反而是經濟增速高點漸現、央行呵護態度明顯、資金面相對平穩、信貸高燒褪去,邊際上還是利好債市。
對於十年國債期貨下跌,上述債券交易員表示,債市下跌表象的背後反映的是期貨空頭對監管利空信息的提前反映,進而出現了期貨帶動現貨下跌的情況。
但對於近期金融監管加壓,平安證券債券分析師陳驍指出,「上周,多項金融監管政策的接踵而至雖然給債市帶來負面影響,但另一方面,強調禁止線下交易,規範債券諸多環節杜絕關聯和利益輸送,中長期來看也是有利於債券市場的健康發展。」
同時陳驍也認為應理性看待監管政策,短期觀望靜待交易機會,並維持維持10年國債收益率在3.8%-4.2%波動、走勢前高后低的判斷。
對於債券市場的走勢而言,餘璐則認為,年初以來的資金寬鬆格局可能難以持續,隨著繳準、繳稅期以及春節來臨,流動性需求增加,央行持續淨回籠的公開市場操作也表明其貨幣政策穩中偏緊的態度,預計後續資金面將重回穩中偏緊格局,疊加上金融監管的壓力,預計債券市場收益率整體難以出現趨勢性回落,收益率大概率高位波動。
關於2018年央行是否加息一直也是市場比較關注的焦點。如果央行加息,無疑將對債市進一步加壓。
對此,餘璐對經濟觀察網表示:「強金融監管疊加上流動性穩中偏緊,使得無論是金融體系還是實體經濟加槓桿的空間都比較小,如果進一步上調存貸款基準利率,反而可能會因為過度提升實體融資成本而不利於經濟穩穩定增長,因而,預計2018年央行不會上調存貸款基準利率。不過,在金融去槓桿過程中,央行可能會上調公開市場或MLF、SLF、PSL等政策工具利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