坎城電影節獲獎電影,貧窮對家庭和社會意味著什麼,值得我們思考

2020-12-25 花海小娛樂

《何以為家》2018年5月在第71屆坎城電影節上獲得了評審團獎,2019年在第91屆奧斯卡金像獎中,獲得了最佳外語片提名,它講述了一個十二歲的男孩扎因因持刀傷人被判入獄,在律師的支持下他起訴了自己的父母。理由是父母沒有擔負起撫養孩子們的責任。

難民的生活

扎因出生於黎巴嫩的一個貧窮的家庭,扎因的媽媽有五個孩子,為了養活這一家人,扎因的父母只能到雜貨店打工。因為生活困難,扎因沒有錢接受教育,十二歲的孩子就要去街上賣果汁貼補家用,這就是俗話說的窮人家的孩子早當家

扎因一家無論多麼努力賺錢,生活的依舊很艱難,此時雜貨店的老闆對扎因的妹妹有了邪念,而扎因的媽媽為了生活同意把孩子送給雜貨店老闆。為了生活他們只能放棄了自己的孩子自己的家人。

扎因對父母的行為和這個家很失望,他決定離開家去尋找自己想要的生活。可外面的社會並不像他想像的那麼容易,接下來他所遇到的生活狀態也並不理想。扎因來到了遊樂場,他認識了遊樂場裡的一位黑人保潔拉希爾,出於同情拉希爾收留了扎因,可拉希爾的遭遇和自己父母一樣,一天拉希爾被警察抓住,因為他沒有這個國家的合法證件被警察強制遣返,扎因又開始了他的流浪生活。

在扎因流浪的歲月裡,他聽別人說移民到其他國家可以過上好的生活,於是他回到家為自己的移民計劃做準備,在和父母的爭吵中,他意外得知妹妹已經死了,他拿起刀跑到雜貨店進行了報復,扎因因此做了牢。

對社會的影響。

《何以為家》這部電影反映了貧窮人的真實生活,以及他們對社會的認知和看法。他們是一個群體,對社會有著不可忽視的影響。

在扎因的眼睛裡,我們可以看到他對這個社會的恨,他從來沒有笑容,因為在他的生活中沒有快樂,只有對社會和生活的怨恨,所以在社會中貧窮的人越對,容易對社會產生怨恨的人就越多。

當扎因得知自己的妹妹被別人傷害時,他進行了報復。扎因也正是因為貧窮才走上了犯罪的道路。因此一個社會中貧窮的人越多,社會就越不安定。

這部電影讓我們對社會有了新的思考,人民的貧窮會給社會帶來很多影響,如何讓人民擺脫貧窮,對國家和社會來說至關重要。

一個沒有能力撫養孩子的家庭,不斷生孩子到底是對是錯呢?

扎因在律師的支持下起訴了自己的父母。這讓所有人感到震驚,也帶來了很大的社會影響。一個沒有能力撫養孩子的家庭,不斷的生孩子到底是對是錯呢?這個問題值得整合誰會思考。

扎因不知道自己的生日是什麼時候,他的童年只記得父母的打罵,在他的世界裡,社會是黑暗的,是沒有希望的。一個孩子有這樣的童年不是父母想看到的,同樣也是社會的悲劇。可能一個沒有能力撫養好孩子的家庭真的不應該擁有太多的孩子,因為這些孩子來到這個世界看不到世界的美好,只能看到世界的黑暗。

影片的結尾政府給扎因拍了證件照,這意味著他寫這個國家有了合法的居住權,扎因也露出了笑容,這是他在整部電影第一次露出笑容,扎因笑了,觀眾們卻哭了。

導演為了讓電影真實,請來的大部分演員都是非專業演員,扎因的表演者賽恩·阿爾·拉菲亞還不會寫字。這些演員很多都是真正貧窮的人,拍完這部電影後,世界對他們有了更多的關注,賽恩·阿爾·拉菲亞的生活也因為這部電影所改變。但是在世界上像扎因這樣的人遠不只賽恩·阿爾·拉菲亞一個人,還有很多人需要世界的關注和幫助,希望這個世界的所有人能夠告別貧窮,擁有自己美好的生活。

相關焦點

  • 坎城電影節落幕,中國影片離金棕櫚還有多遠?
    日前,隨著第72屆坎城國際電影節的落幕,新的獲獎影片產生。韓國導演奉俊昊憑藉《寄生蟲》捧得金棕櫚大獎,這不僅是韓國電影第一次摘得金棕櫚大獎,也是繼去年榮獲金棕櫚大獎的日本電影《小偷家族》之後,又一部亞洲電影閃耀坎城。華語電影上一次在坎城折桂還是1993年,陳凱歌帶著《霸王別姬》震驚世界影壇。
  • 曾在坎城電影節獲獎的中國影片
    曾在坎城電影節獲獎的中國影片坎城電影節作為世界三大電影節之一(另兩個為威尼斯電影節和柏林電影節),一直是好電影的盛產地,基本上囊括了當年世界範圍內的優秀電影。今天,我們就來看看那些曾在坎城電影節裡獲獎的中國影片吧。
  • 坎城電影節:被金錢撕破的藝術
    坎城國際電影節從來都是一個在矛盾中狂歡的節日。坎城無疑是世界上最浮華的所在——這是一場貴族運動、名車和頂級香檳的巡遊,讓人聯想起歐洲波西米亞歷史久遠的上層社會。但同時,在這裡展演並最終獲獎的電影作品通常高調地批判這一種貴族的浮華文化——尖刻地警告這種金錢製造的社會階層是怎樣撕扯掉我們的人性。
  • 坎城電影節完整獲獎名單,最近都不用發愁該看什麼了!
    第72屆坎城電影節已在法國南部的美麗小城坎城落下帷幕,閉幕紅毯上的星光熠熠依舊讓人驚豔了一把。當然除了紅毯,金棕櫚大獎也讓無數人翹首以盼了太久。奉俊昊導演的《寄生蟲》拿下了第72屆坎城電影節最高獎金棕櫚。
  • 坎城電影節裝X指南 30部電影必須知道
    上周,《瘋狂的麥克斯4:狂暴之路》確定亮相今年坎城電影節作為官方評選觀摩片上映,這無疑是激動人心的好消息。在上一屆坎城電影節上亮相的電影有《利維坦》、《星圖》、《兩天一夜》、《媽咪》、《迷河》、《吉米的舞廳》、《透納先生》等,在電影節之外,沙灘上那部《歡迎來到紐約》也令人難以忘懷。在5月13日坎城電影節開幕之前,下面這30部影片你應該預熱一下。
  • 我們想念你,坎城電影節
    在電影世界裡,沒有什麼能比得上坎城電影節的非凡魅力。每年5月的坎城電影節,明星和導演們都會聚集在這裡,接受媒體和同行們的審視、讚美和評判。在這一周半的時間裡,年度的電影傑作逐漸掀開了面紗並開始贏得了世界級的聲譽,狂熱的掌聲和喧鬧的噓聲此起彼伏。今年因為疫情,這一切都沒有發生,但是我們並沒有就此放棄。
  • 加拿大蒙特婁電影節獲獎作品?西方人眼中的中國就是這個樣子麼
    加拿大蒙特婁電影節獲獎作品?西方人眼中的中國就是這個樣子麼新近又上映了一部新電影,還是國產片。話說,最近上映的國產電影雖然仍有許多爛片,但也有以《無名之輩》為代表的,包括兩部紀錄片在內的好電影的鼓舞。然而,新近上映這部號稱「加拿大蒙特婁電影節獲獎作品」《大煙炮!一千八!》
  • 侯孝賢坎城獲獎
    :02原標題:侯孝賢獲坎城電影節最佳導演獎 第68屆坎城國際電影節24日舉行頒獎典禮暨閉幕式,中國臺灣著名導演侯孝賢獲得最佳導演獎。 新華網法國坎城5月24日電(記者尚栩)第68屆坎城國際電影節24日...
  • 文藝電影的朝聖地 細數坎城電影節各"單元"
    原標題:坎城電影節的各個「單元」   第67屆坎城電影節將在當地時間5月14日正式揭幕。這裡不單是文藝電影的朝聖地,也是很多明星、時尚達人最愛的地方,同時也是真正能把世界各國的名導、大牌明星統統招至麾下的地方。每次坎城電影節頒獎時,我們都會聽到各個競賽單元的名字,今天我們就為大家細數一下坎城電影節的九個主要單元。
  • 享譽國際,在威尼斯、柏林、坎城國際電影節獲獎的演員和作品
    2020年9月,中國導演趙婷的作品《無依之地》在威尼斯電影節斬獲金獅獎,這是中國在13後再得威尼斯。基於此,今天就來大略的說說,威尼斯、柏林、坎城電視節,和為國爭光的作品和個人。歐洲的三大國際電影節,其入圍電影、導演、演員可以來自世界各地,沒有地域限制。
  • 未完成的電影節之旅:中國電影的坎城往事
    北京時間3月20日,法國坎城國際電影節宣布無法如期舉辦,至於最終是推遲還是取消仍未可知。70多年來,坎城電影節曾3度停辦。其中,1948年和1950年因財政困難停辦,1968年則是受「五月風暴」影響,被迫中斷。一般認為,中國電影最早與坎城電影節有交集是在50年代中期。
  • 2018年坎城聚焦非法移民故事和社會邊緣題材
    電影《小偷家族》劇照參考消息網5月19日報導 德媒稱,第71屆坎城電影節於今天落下帷幕,這一電影盛事把殊榮授予了眾多講述非法移民故事和社會邊緣題材的影片。據德新社5月19日報導,是枝裕和攜《小偷家族》一片成為21年來第一位贏得金棕櫚獎的日本導演。這部電影的劇情令人心碎,它講述了由幾個人組成的一個家庭從事小偷小摸勾當的故事。在閉幕式上宣讀獲獎名單時,本屆坎城電影節評審團主席、曾贏得奧斯卡獎的女演員凱特·布蘭切特說,觀影者欣賞到了講述「隱形人群」和「被剝奪權利者」故事的影片。
  • 第72屆坎城國際電影節落幕 奉俊昊作品《寄生蟲》獲金棕櫚獎
    記者 | 劉燕秋1法國當地時間5月25日,第72屆坎城國際電影節落下帷幕,韓國導演奉俊昊執導的《寄生蟲》獲評委全票通過,摘得金棕櫚大獎,這也是韓國電影首次獲得坎城電影節最高榮譽。值得關注的是,奉俊昊是繼樸贊鬱、林權澤、李滄東之後,第四個在坎城電影節獲獎的韓國導演。去年,導演李滄東憑藉相似題材的《燃燒》也入圍了主競賽單元,並斬獲銀幕場刊最高分。
  • 坎城電影節片單公布,「奧利給」影片劍指金棕櫚?
    而世界藝術電影頂級殿堂坎城電影節兩天前公布的「官方評選片單」,早已無人問津。 與往屆以評獎單元區分的形式不同,這份統一被蓋章為「坎城電影節2020官方評選」的片單,僅以「忠實作者」「首次入圍」等論資排輩式區塊及喜劇、動畫等類型被簡單劃分。 換言之,這意味著往屆意義上屬於頂級佳片的主競賽單元入圍作品,將與「次一級」的「一種關注單元」作品及其他非評獎展映影片以同等身份被劃歸成五十六分之一。
  • 坎城電影節閉幕 《南方車站的聚會》展現中國電影魅力
    本屆坎城電影節最終結果,是韓國奉俊昊導演的新作《寄生蟲》斬獲最佳影片金棕櫚獎。而作為本屆電影節唯一入圍主競賽單元的中國影片,《南方車站的聚會》雖未獲獎,但同樣在為期兩周的坎城之行中綻放了動人光彩,證明了國際影壇對中國電影的肯定。  《南方車站的聚會》講述了一個被警方通緝的在逃犯罪嫌疑人,在逃亡過程中尋求自我救贖的故事。
  • 在坎城獲獎的這部電影原來是在天津拍的?
    在坎城獲獎的這部電影原來是在天津拍的? 5月14日就是坎城電影節的開幕日啦 近些年我們中國的電影人 也不斷活躍在坎城的舞臺上 當地時間下午
  • 坎城電影節因恨而生
    彼時奧斯卡雖然創辦早於威尼斯國際電影節三年,可其評獎範圍還是在於好萊塢,尚未國際化,而柏林電影節、坎城電影節都尚未誕生。如果說電影是為金錢服務的,那麼,國際電影節除了是名利場之外,還很難脫離政治因素。第一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沒有經驗,舉辦方在舉辦第二屆時吸收了多方意見,卯足勁避免第一屆出現的怨聲載道。於是,獎項豐富了起來,如最佳紀錄片獎、最佳導演獎、最佳編劇獎等,可是眾多獎項中設立墨索裡尼杯是什麼鬼?這個獎項顯然就是專門為政治服務的。
  • 與坎城獲獎編劇和釜山獲獎錄音師,一起探討電影創作
    我們是由中、美、法藝術電影創作者及移動影像藝術家共同組成的小型集體,致於在互相學習和實踐的過程中尋找個體由創作的聲,致力發展年輕的、當代的、尊重實驗更尊重專業的獨立影像創作。本次( 「初次」電影創作者實踐工坊 1: 黃土,巴黎,與十年前的一個春風沉醉的夜晚)工坊是我們從原有的集體出發,向外延展與探索的一次實踐。
  • 所有坎城電影節海報都在這裡了
    張藝謀因《一個都不能少》被坎城電影節認為是美化中國,宣布退出坎城;陳凱歌的《荊軻刺秦王》獲第 52 屆坎城電影節技術大獎。1998散落漫天的膠片構成了海報整體,但有很多人批評這張海報說不知道它意味著什麼。
  • 金棕櫚中的金棕櫚 坎城最經典獲獎影片回顧
    在此之前,請允許我們不厭其煩地強調坎城之於世界電影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並從中選出最為經典的作品。   坎城有多重要?  簡單來說,即使你拿過了奧斯卡,即使你是最大牌的電影人,這裡依然是你夢寐以求的地方——因為它是全世界最大、最重要的電影節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