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蒙特婁電影節獲獎作品?西方人眼中的中國就是這個樣子麼
新近又上映了一部新電影,還是國產片。話說,最近上映的國產電影雖然仍有許多爛片,但也有以《無名之輩》為代表的,包括兩部紀錄片在內的好電影的鼓舞。然而,新近上映這部號稱「加拿大蒙特婁電影節獲獎作品」《大煙炮!一千八!》卻總讓人覺得有點不對味兒。
沒錯,作為國際A類電影節,蒙特婁電影節的確有權威的地位,驕傲的資本。可是,為什麼同屬國際A類電影節的上海國際電影節卻很少出現在哪部電影的宣傳中?哪怕是國產電影。好吧,這就不說了,可在這部《大煙炮!一千八!》中,那股有點不對味兒的地方,卻好像存在於太多所謂「獲獎電影」之中了。
歷數一下,中國在國外的獲獎電影,尤其是在比較重要的電影節中,獲得比較重要獎項的中國電影,你或許就能夠發現一點點端倪了。其實數一數,中國電影在國外,尤其是歐洲三大電影節上的獲獎電影中,獲獎最多的毫無疑問就是號稱「中國第一個國際級導演」的張藝謀了。
可是,仔細看看老謀子的電影,1988年在柏林電影節上捧回金熊獎的《紅高粱》,1990年在坎城折桂的《菊豆》等等,包括《活著》、《搖啊搖,搖到外婆橋》、《我的父親母親》、《英雄》、《一個都不能少》、《大紅燈籠高高掛》等,除去少數如《英雄》這樣明顯的古裝片,大多數是不是都一個味道?
誠然,老謀子的導演功力毋庸置疑,這些電影大多也是很有人文深度,很見功底的。尤其是色彩方面,作為攝影師出身的導演,老謀子在色彩運用方面簡直出神入化,視覺效果極具衝擊力。然而,這些影片的題材大多數都是舊式鄉村中的故事,劇中角色都穿著古舊而臃腫的裝束,放在西方人眼中,他們就會覺得,嘿,這就是中國。
話說,大多數西方人眼中,中國仍然還是一副貧窮、落後的樣子,所有人都穿著破舊灰暗的衣服,城市裡到處都是灰濛濛的,路面上沒有什麼汽車,甚至還經常看到馬車牛車什麼的,路面很差,不是SUV簡直寸步難行,甚至有人概念中的中國人,還留著長長的辮子……
然而,現在的中國,哪怕是十八線小城鎮,真的是這樣的嗎?不說北上廣深,就說鄭州這樣的城市都限號了,那些有車不能開的車主們不會哭暈在廁所麼?不說現在,就說老謀子最輝煌的八九十年代,雖然比起現在差得遠,但在那個時候,中國難道就是他電影中的那個樣子嗎?
相比之下,或許像王家衛那樣的香港導演,倒是做得更好一些。同樣是講禁忌之愛的,王家衛的《春光乍洩》就比那部《春風沉醉的夜晚》顯得要好很多。唯一值得讚揚的是,婁燁導演的這部電影,取景環境上,還有思想層面和當時的中國倒是挺合拍。而王家衛的另一部電影《花樣年華》則是中國藝術片寥寥無幾的最高峰。
而且,難道不覺得,像《花樣年華》這樣的電影中,所反映出來的中國,哪怕只是中國香港,難道不遠比大多數和上面類似的電影中的好很多嗎?難怪很多西方人覺得,香港和中國大陸不是同一個世界,科技文化什麼的都相差了一百年。其實,現在的香港敢說比上海強嗎?無論哪個方面,除了溫度。
然而,直到現在,中國在國外的獲獎電影,反映的仍然是一副貧窮落後的樣子。這部《大煙炮!一千八!》中,所反映的不僅僅是物質上的貧窮,還有思想上的貧窮。那些上個世紀的思維模式,真的可以代表中國嗎?然而,仔細看看那些獲獎電影,比如反映社會負能量的《天註定》,比如一度紅遍天的《白鹿原》,比如《圖雅的婚事》……
不過好在,總算還有《團圓》這樣的電影。不過,如果有可能,把《大國重器》這樣的紀錄片拿到西方放映一番,不知道戰忽局會不會因此暴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