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品:科普中國
監製:中國作物學會光明網科普事業部
作者:周美亮 研究員,博士生導師,現任中國作物學會常務理事,中國農業科學院作物科學研究所蕎麥基因資源創新組組長
統籌:程維紅 徐琴
策劃:宋雅娟 張蕃
「獨出門前望野田,月明蕎麥花如雪」,一千多年前,唐代詩人白居易描繪了一片月光下爛漫如雪的蕎麥田。作為我國重要的雜糧作物,蕎麥好吃、營養又具有極高的觀賞價值,但它帶來的「驚喜」不止於此……
漫漫蕎麥花,如雪覆平野
蕎麥屬於蓼科(Polygonaceae)蕎麥屬(Fagopyrum)植物,花色美麗、顏值極高,尤受我國古代詩人喜愛。陸遊曾云:「漫漫蕎麥花,如雪覆平野」。楊萬裡也寫過「霜紅半臉金罌子,雪白一川蕎麥花」等詩句。
蕎麥植株形態優美、色彩豐富,以「紅莖、綠葉,白花、黑籽」呈現極高的觀賞價值。不同顏色的植株還可以構建蕎麥花海的壯麗景觀,在旅遊景觀打造上發揮極大價值(圖1)。目前已有多個國家通過賞蕎花、辦蕎節等方式,挖掘蕎麥的文化價值,拓展蕎麥產業發展方向,以推動當地經濟發展,如越南河江省的「蕎麥花節」、日本長野縣信州地區的「紅花蕎麥節」等。
圖1:蕎麥花海(圖片來源於中國農業科學院作物科學研究所)
粒粒蕎麥果,康養潛力股
作為全世界公認的健康主食,蕎麥中直鏈澱粉比例較高,可影響水分子進入,有助於抑制人體餐後血糖升高的速度;而其中豐富的不飽和脂肪酸,有助於降低血液膽固醇含量和抑制動脈血栓形成,對具有心血管疾病隱患的人群更具保健效果;此外,蕎麥還富含黃酮類物質,可維持毛細血管抵抗力、促進細胞增生、防止血細胞凝集、降血脂、擴張冠狀動脈、增強冠狀動脈血流量等作用,從多方面助益人體健康。此外,苦蕎中還含有蕎麥糖醇,能調節胰島素活性,起到降血糖的作用。
這些都足以證明,蕎麥作為保健食品具備很大的潛力!事實上,蕎麥不僅可以作為保健食品,還是提取藥物的原材料。據研究發現,蕎麥的花、葉、籽粒、地下莖等可作為生物黃酮添加物的原料,製成口服液、片劑、軟膠囊;蕎麥籽粒麩皮中的糖醇,可轉化為D-手性肌醇,廣泛應用於糖尿病等疾病的治療。目前,金蕎麥的地下莖、籽粒、葉、花等製成合劑、片劑、膠囊劑、複方顆粒等已在臨床上廣泛應用。
悠悠科研路,基因編輯來助力
我國的蕎麥育種研究起步較晚,蕎麥總體上仍算一種半馴化作物(圖2),群體倒伏、落粒性強、產量不高、品質難以控制等問題都需要科研工作者繼續攻堅克難。值得欣喜的是,隨著國家對小宗雜糧作物的日益重視和國民對蕎麥功效逐漸認可,蕎麥產業以日新月異的速度高效發展,市場上各種蕎麥製品日漸增多,在國民膳食結構中的比重逐步擴大。
圖2:野生苦蕎(上)和栽培苦蕎(下)(圖片來源於中國農業科學院作物科學研究所)
當前,隨著分子生物學手段和測序技術的快速發展,基於我國豐富的遺傳資源和重測序技術,以及基因編輯技術在蕎麥研究中的深入應用,從基因組水平全面解析蕎麥重要性狀形成的分子機制,精準提高蕎麥的產量和品質已成為可能。相信在不久的未來,植株更加美觀、品質更加優良的蕎麥將給人類帶來更加美好的生活體驗!
[ 責編:武玥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