慘敗到難以想像的程度!這完全是一場不對稱的戰爭,如同一次「降維打擊」,是人類歷史第一次真正的高科技戰爭,一邊倒的戰爭結果震驚了全世界,戰爭的模式也因此而徹底改變。
戰爭爆發原因
1990年8月2日凌晨,四個精銳的伊拉克共和國衛隊師近10萬大軍在350輛坦克的掩護下,向鄰國科威特發起全面進攻。到次日中午,科威特首都即宣告淪陷,科威特全境盡被伊拉克軍隊佔領。隨後幾天,進入科威特的伊拉克軍隊達20萬人,坦克2000餘輛。不日薩達姆即對外宣布吞併科威特,將其設為伊拉克第19個省。
薩達姆瘋狂的侵略行為震驚了世界!
海灣地區是世界石油的主產區,科威特的石油儲量也極為豐富,薩達姆武力改變地區政治版圖引發了地區動蕩,威脅了世界石油供應鏈的安全,對於那些嚴重依賴中東石油的國家來說,薩達姆的侵略行為不可接受。
國際社會立即對薩達姆的侵略行為作出激烈回應,在伊拉克軍隊入侵科威特僅僅幾個小時之後,聯合國安理會就通過了譴責伊拉克侵略的660號決議,隨後又通過了對伊拉克的政治、經濟、軍事、外交制裁決議。安理會如此高效的決議體現了國際社會在反對伊拉克侵略問題上的空前團結。
一個接一個的制裁決議並未讓薩達姆改變立場,他自恃有百萬經過實戰考驗的大軍,周邊各國不敢拿他怎麼樣,軟弱的西方各國也不會為了科威特而大動幹戈來到中東跟他打一仗,退一萬步講,就是他們來了,他也不怕。
國際社會在用盡了一切手段爭取和平的努力失敗後,耐心終於耗盡。1990年12月,聯合通過了678號決議,明確規定伊拉克必須於1991年1月15日之前撤出科威特,否則聯合國成員國有權採取一切必要手段促使伊拉克撤軍。這實際上是已經授權成員國可以武力驅逐伊拉克軍隊解放科威特。但隨著最後期限的到來,伊拉克軍隊完全沒有要撤軍的意思。1991年1月17日,多國聯軍部隊開始對伊拉克軍事目標進行猛烈空襲,海灣戰爭正式爆發。
作戰雙方力量對比
薩達姆之所以敢明目張胆入侵科威特,是因為他手裡擁有一支地區規模最大且經過實戰的武裝力量。在入侵科威特時,伊拉克軍隊有54個師近80萬兵力,對外號稱百萬雄師。隨著多國部隊的不斷集結,薩達姆也開始擴軍。到開戰前夕,伊軍擴充至77個師120萬人,裝備有5600輛坦克、7500門火炮及3800輛裝甲車。這是當時世界第四大裝甲力量,規模僅次於蘇美中。伊拉克空軍擁有770架作戰飛機,主力戰機為米格29與幻影F1,另外伊軍還有254個防空飛彈連,裝備有1000多部飛彈發射架,還有10000餘門高射炮組成火力網。
再看多國聯軍一方
薩達姆的侵略行為犯了眾怒,促使國際社會廣泛團結起來,先後有34個國家參加了美國主導的國際聯軍,絕大部分都是美國的盟友,他們或出錢或直接派出軍隊,參加對伊戰爭。
美軍在海外地區進行了二戰後最大規模的軍事集結,美軍一直在打造全球即時打擊系統,提出要在30天內將5個整裝師的作戰力量投送到全球任何一個角落。在開戰前的42天內,美軍共向萬裡之外的海灣地區投送了43萬作戰部隊,其中包括陸軍26萬、海軍5萬人,空軍4萬人,海軍陸戰隊8萬人,展現了令全球瞠目的遠程投送軍力的能力。截止開戰前,多國部隊一共集結了69萬大軍,集結坦克3700輛,其中美國2000輛;裝甲車5600輛;作戰飛機1740架,戰艦247艘,航空母艦9艘。
從數量上看,伊拉克無論是人員還是裝備都佔有優勢,但在質量上伊拉克軍隊遠遠不及聯軍。就坦克而言,伊拉克最先進的是蘇聯的T-72,這是上世紀70年代研製的坦克,早已遠遠落後於美國的M1A1主戰坦克,而且這種坦克數量也有限,伊軍5000多輛坦克中大部分是落後的59、69式,根本無法與聯軍裝甲力量匹敵。
空軍方面的差距更大,伊拉克空軍僅有少量的米格29戰鬥機,其餘都是落後的二代飛機,根本無法與聯軍戰力強大的F14\F16\F15\F18\幻影2000等三代機抗衡,雙方飛行員的素質也相去甚遠。同時美軍還調集了F117隱形轟炸機及大量的電子戰飛機參戰,在信息戰方面,伊拉克與聯軍完全不在一個層次上。
伊拉克軍隊慘敗
聯軍對伊拉克軍隊的打擊是從高強度、全方位的空中打擊開始的,伊軍陣地、彈藥庫、防空陣地、地面裝甲目標、橋梁、道路、雷達、機場、飛彈發射架、指揮中心等統統都是聯軍的空襲目標,在猛烈的空襲下,伊拉克的軍事設施成了一片火海,後來聯軍的空襲目標又擴大到油庫、電廠等半民用目標。
美軍的高科技裝備在無遮無掩的伊拉克平原上顯示了極大的威力,電子戰飛機、精確制導炸彈、巡航飛彈大顯神威。聯軍先以先進的電子戰飛機癱瘓伊軍的雷達,使伊軍地面防空火力喪失目標,然後大批攻擊機在殲擊機的掩護下使用精確制導炸彈精準摧毀目標,同時有大量精準的巡航飛彈從海上飛向伊軍目標。
在聯軍空中火力的壓制下,伊拉克完全喪失了制空權,飛機都不敢起飛,只能埋藏在沙漠下面,所有的防空火力都失去了目標,地面目標完全成為聯軍的活靶子。
在聯軍猛烈的空襲之下,入侵科威特的伊軍承受不住打擊,向伊拉克境內撤退。由於伊拉克拒絕投降,為了不使這些部隊回到伊拉克建立新的防線,聯軍出動100餘架A10攻擊機對撤退的伊軍進行了猛烈的打擊。
這完全是一場打靶式的射擊訓練,聯軍首先擊毀了撤退大軍兩頭的車輛,使得伊軍進退不得,綿延數十裡的車輛暴露在光禿禿的公路之上任憑聯軍飛機獵殺。最終,這支十幾萬人的大軍被全部殲滅,數千輛裝甲車輛被摧毀,上萬人死亡,被燒毀的車輛殘骸布滿了綿延幾十裡的公路,場面異常慘烈,後來這條公路被稱為「死亡公路」。
截止1991年2月23日,聯軍空軍累計出動飛機11萬架次,投彈9萬餘噸,摧毀了大量伊軍目標。在空襲中,駐守科威特的伊軍被削弱了一半以上,後方的伊軍也被削弱了近30%,為聯軍後續的地面進攻創造了條件。2月24日凌晨4點,聯軍開始分五路對伊拉克本土發起規模巨大的地面攻勢,數千輛坦克與數十萬大軍同時越過沙伊邊境進入伊拉克,對伊軍進行分割包圍。
地面戰鬥又呈現了一邊倒的局面,伊軍坦克完全不是聯軍坦克的對手,T-72與M1A1在性能上有巨大的差異距,T72隻能在800米的範圍內瞄準目標,且炮彈打到M1A1身上完全不起作用,而M1A1則可以在2000米的距離上一炮擊穿T72。一戰下來,伊軍被摧毀數千輛坦克,十幾個裝甲師被全殲。
在地面戰鬥進行了約100個小時後,聯軍已經完全取得戰場絕對優勢,大批伊軍或被殲滅或潰散,剩餘的部隊不敢再與聯軍交戰,全部潰逃,薩達姆失去了繼續與聯軍叫板的資本,被迫於2月26日宣布接受停火條件,聯軍軍事行動隨即停止。
伊拉克損失有多慘重
這完全是一場一邊倒的戰爭,更是讓伊拉克人崩潰的戰爭。伊軍如同在於影子作戰,敵人的炸彈隨時都有可能落到頭上,而自己卻根本不知道敵人在哪裡,這樣的戰爭沒法打。
參戰的伊拉克軍隊有43個師,其中的38個被殲滅或重創,傷亡10餘萬人(死亡2.5萬,受傷或被俘8萬餘人),伊軍損失坦克3900輛、裝甲車1450輛,火炮2917門,飛機324架,艦艇143艘。而多國部隊的損失為陣亡340人(多死於己方誤炸,機械故障,死於伊軍火力的僅有數十人)、受傷4000餘人(戰鬥受傷僅700餘人),遠遠低於此前專家們作出的傷亡數萬人的預估。
與人員裝備損失相比更嚴重的是伊軍的士氣與意志徹底垮了,完全喪失了鬥志,打到後面,伊軍完全不敢再與美軍交戰,望風而逃,對美軍的恐懼感深入到了骨髓裡,十多年後美軍再次打來時,伊拉克軍隊同樣是鬥志全無,數十萬軍隊一鬨而散。
戰爭使伊拉克蒙受了嚴重的經濟損失,戰爭中伊拉克的基礎設施遭到了毀滅性的打擊,直接經濟損失高達2000億美元以上,伊拉克多年積累的財富全部毀於一旦。為了防止伊拉克再度崛起為軍事強國,戰後伊拉克遭受了國際社會長期的經濟制裁,使原本就陷於崩潰的伊拉克損失更為慘重,據估計伊拉克最終的損失可能高達20000億美元以上。
結語
這場戰爭的進程和結果震驚了世界,給世界上所有的軍事將領和軍事研究學者上了生動的一課,讓他們見識了新時代高科技信息化戰爭的巨大威力。越戰之後的不到20年內,美軍已經脫胎換骨,成為一支超越同時代的軍事力量。在戰前,國際社會普遍高估伊拉克的軍事力量,雖然認定聯軍會取勝,但是會付出很大的傷亡代價,但是戰鬥的結果讓他們目瞪口呆,強大的伊拉克軍隊完全沒有還手之力。
這次戰爭徹底改變了原有的戰爭模式,使得戰爭由機械化時代向信息化時代邁進,空軍成為戰爭的核心力量,電子戰飛機、精確制導炸彈、巡航飛彈被廣泛應用,作戰空域變得空前廣大,作戰雙方即使相隔千裡也可以進行交戰,真正實現了「殲敵於千裡之外」,可能雙方軍隊還沒有見面,戰爭就已經結束了。
毫不誇張的說:在人類現代戰爭史上,沒有任何一場戰爭對戰爭模式的改變意義可以比得上海灣戰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