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寧在墳頭過夜,不從空宅老屋過」,隱藏生活的大智慧

2020-12-24 六哥晨讀

很多人一提到墳頭都會有一種後背發冷的感覺,特別是晚上那就更加瘮得慌。說到這六哥還真有一起「靈異事件」要分享給大家,老家山村跟隔壁村有一條路,這條路是兩村通行的主幹道,其中有一段恰好從一座小山丘腳下通過,山丘不是太高,大概2層樓的高度,山丘上稀稀拉拉的有幾棵不高不矮的松柏樹,風一吹嗚嗚作響。

有一天,村裡有個6歲的小男孩不小心掉進村邊的小河淹死了,按照風俗,這種非正常死亡的小孩是不能進祖墳的,於是傷心不已的父母只好把他埋在了這座孤零零的小山丘上。

沒過多久,村裡傳開了這樣一件事,說有好幾個人晚上只要一經過那個小山丘,山丘上邊就有人往下扔泥頭塊,邊扔邊發出嗚嗚地哭聲,都在底下裡議論,說是那個淹死的小孩「閻王」不收他,於是跑到陽間來「鬧事」,傳的可謂是神乎其神。

說是那天晚上,當時已經是深秋了,刮著北風,怪冷的。村裡有個天不怕地不怕的單身漢,我們外號叫他猴老五,那天晚上他在隔壁村的朋友家裡喝完酒準備回村時,正好經過這個小山丘,剛走到山丘腳下,就迷瞪瞪地感覺到有人從山丘上邊往下扔泥頭塊,扔完一塊又一扔一塊。

猴老五也聽人說起過這塊「邪地」,但他不信這個邪,於是抬頭一看,正好看到山丘頂上杵著個黑黑的身影,搖頭晃腦的。這時,他趁著酒勁壯著膽子朝上邊吼了幾聲:「再扔,我弄死你」,沒想到的是,他吼完之後竟然不扔了,猴老五心裡也開始犯嘀咕了……。

停了數十秒,又開始扔了,這倒好,把這猴老五嚇得拔腿就往村裡頭跑了。第二天,山丘腳下「鬧鬼」的事情便在村裡傳開了。

看完故事,其實是自己在嚇自己,根本沒什麼小孩扔泥頭塊,這個小山丘是沙土結構,當時正好刮著北風,風一吹,沙土鬆動就往下掉,風一吹,山丘上的松柏樹就發出嗚嗚的叫聲,這不就「真相大白」了嗎?

好了聽完故事,我們再回到主題,既然墳頭讓人如此生怕,為什麼老祖宗還建議:「寧在墳頭過夜,不從空宅老屋過」,咋想的?不過細想一下,這句俗語放在古代還是有一定道理的,這就印證了俗語其實是一定時代背景下的產物,有其合理成分,也有其局限性。

在古代,由於交通的不便利,外出做生意的商人、要帳的、走親戚的很有可能就會面臨夜色來臨之後還未能尋得住處的尷尬境地。

此時,一些膽大的人就有可能會選擇在墳頭過夜,雖然這種做法聽起來比較可怕和不可思議,但是相比生命財產而言,他們覺得在墳頭過夜會更加安全,這主要是考慮到很少會有人在大半夜的時候跑來墳地,這其實也就規避了被人打劫的風險

為什麼會這麼說呢?因為在古代的治安情況相比現在差遠了,荒郊野外經常有土匪出沒,他們的主要目標就是這些外出的人,被劫財還好,萬一不小心為此丟了性命那就不值當了。土匪雖狠,但也是常人,也怵「鬼怪」,半夜三更的也不願意跑到墳頭堆裡去打劫,既然土匪都害怕晚上去墳地,那麼最危險的地方也就成了最安全的地方了。

當然好多人會說到,大半夜的墳場不怕靈異事件的發生嗎?那這就得看那些人的心理素質是不是夠強硬了,其實「鬼不嚇人,人才嚇人」,不是嗎?

再來說老屋留宿

那如果此時要是碰到了一處老宅子呢?前不著村後不著店的,那豈不是正好可以用來留宿?其實在古人心裡認為這樣做也是不對的,一般有經驗的人還是會更願意選擇相對瘮人的墳頭過夜,這又是為何?

我們來看,老屋雖然表面上看起來能夠遮風擋雨,但是有以下幾點是古人主要考慮的因素:

老屋年久失修,危樓的可能性極大,隨時都有倒塌的危險,老屋倒塌,人不就得遭殃了?老屋常年無人居住和打理,古人認為這樣的環境「陰氣」太重,很容易沾染汙穢之物,也就是老人常說的「髒東西」,其實用現代科學來解釋,這種情況是由於屋內常年沒人打理,導致空氣不好,細菌滋生,人在這種環境下很容易沾染疾病,對健康不利。破舊遺棄的老屋也通常是蛇蟲的聚集之地,難免會有毒蛇,毒蜘蛛,蚊蟲等出沒,萬一被咬上一口那可是致命的風險,叫天天不應,叫地地不靈,只能等死。

結語

說了這麼些,我們不難看出,這句農村俗語不僅道出了古人的大智慧,同時也反映了當時社會的治安情況,最重要的是人們不斷地從生活中吸取教訓,所以才能夠創造出這種寓意深刻的俗語,其目的主要就是為了警醒大家,在外出時一定要注意生命財產安全

但是這句俗語放到現在來看,參考意義並不大,如今社會治安穩定,交通便利,朝發暮至,酒店民俗,住宿靈活,根本不會出現「寧在墳頭過夜,不從空宅老屋過」的現象了。您說呢?

相關焦點

  • 俗語:寧在墳頭過夜,不從空宅老屋過,老祖宗說的是什麼忌諱?
    俗語:寧在墳頭過夜,不從空宅老屋過,老祖宗說的是什麼忌諱?在我國大部分農村地區,至今仍流傳著從我國古代遺留下來的俗語故事。俗語是我們古代先民們生活經驗和智慧的結晶,它以其獨特的優勢在歷史大浪淘沙中留存下來,惠及後世的我們。
  • 俗語「寧在墳頭過夜,不從空宅老屋過」,老祖宗說的有道理嗎?
    老祖宗總結而出的道理,永遠不會過時,它將歷久彌新般的指引我們生活。今天,筆者要跟大家聊一句俗語,它就是「寧在墳頭過夜,不從空宅老屋過」。老祖宗為什麼這麼說,裡面又有怎樣的道理呢?在我國古代,交通基本靠走,什麼馬車牛車,那也不是平常人家能用的。
  • 野外露營時,為何寧可在墳頭露營,也不要在野外的老房子過夜?
    在我很小的時候就常聽老人說:「寧在墳頭過夜,也不從空宅老屋過。」但是那時候年齡還小,懵懵懂懂,並不懂其中的深意。唯一給我印象深厚的,便是增添了我一些對未知的恐懼。現在想想這句話俗語理解起來也極為簡單,不就是說大家寧願在墳地裡過夜,也不願意選擇荒廢的老房子嗎?
  • 出門爬山,為何寧可在墳頭露營,也不進老房子?驢友:為了安全!
    導讀:「出門爬山,為何寧可在墳頭露營,也不進老房子?驢友:為了安全!」隨著我們國家經濟發展的越來越好,帶來的最顯著的改變就是我們國民們的生活質量得到了顯著提升,國民們也對自己的生活有了更加美好的期許,也更加注重自己在精神生活上的富足,會嘗試進行各種各樣的休閒娛樂活動,以此來讓自己的精神生活得到富足。「世界那麼大,我想去看看!」
  • 俗話說「墳頭塌消子孫稀,墳上無草後人愁」,是啥意思?在理嗎?
    俗話說「墳頭塌消子孫稀,墳上無草後人愁」,是什麼意思?在理嗎?農村有句俗話「墳頭塌消子孫稀,墳上無草子孫愁」,從字面意思來理解就是祖墳如果有塌陷,這家的子孫後代稀少,寥寥無幾,若是墳墓上光禿禿不長草,說明這家的子孫生活窘迫,難以富裕。那這句話有不有道理呢?
  • 周公解夢夢見墳頭是什麼預兆 夢見墳頭是什麼預兆
    夢見好多墳頭的相關解釋 夢裡的頭通常象徵權威和社會職位,而且和尊嚴、煩惱、聰明智慧等方面含義都有聯繫。 夢見墳頭,幸福即逝。 夢見墳頭,要謹言慎行,生活應該有規律,否則會家破人亡。 打算出門的人夢見好多墳頭,建議照原計劃進行平安。
  • 俗話說:「人不走不親」,什麼意思呢?老祖宗的人際交往大智慧
    老人常說:「水不打不渾、人不走不親」前半句話的意思,相信大家都知道,就是說即使是汙水,你不去攪拌它,它也不會變得渾濁。其實下半句「人不走不親」,更經典,並且蘊含人際交往大智慧。那麼這一句話又是什麼意思呢?
  • 農村俗語「寧在墳頭過夜,不可廢屋住宿」有道理嗎?
    古代人出行不像現在人出行那麼方便,有客棧、旅館、酒店可住,安全而又舒適。那個時候,古代人出行一般都是在飯店、客棧住宿,或者在農家借宿。各處道路交通不方便,沒有現在的公路鐵路,那個時候都是羊場小道崎嶇的山路。那時古代人,若是出行,來到了一個非常陌生的地方,上不扒村下不接店,在荒山野嶺之中行走趕路程,一旦到晚上,住宿就成了一個非常大的麻煩問題。
  • 熱兵器時代打冷兵器時代的戰爭,背後隱藏著大智慧
    近期東南亞地區局勢並不太平,網際網路上流傳出了大量官兵用血肉之軀捍衛領土的畫面。不過不管局勢多模嚴峻即使是爆發了加勒萬河谷那樣的衝突,都沒有傳出雙方使用槍械開火的消息。 那麼為什麼放著槍枝不用,偏偏要用血肉之軀抵抗入侵者呢?
  • 老屋的訴說
    近日,老家的侄兒用微信給我發來一組家鄉新貌和我家老屋的照片。但當看到從我出生到長大居住的那間破舊的泥瓦老屋,看到那被鋸斷的房梁樁茬兒,那斑駁開裂的屋牆,頓覺悲傷難忍,不禁潸然淚下……我的老家在廣西賓陽縣。從我記事時起,就經常聽父輩講述這間泥瓦屋的故事。祖父年輕時家裡一貧如洗,上無片瓦,下無寸地。只得常年給有錢人打工,靠賣力氣謀生。白天拼命幹活,挨凍受餓,晚上沒有棲身之所,時常在牛棚過夜。
  • 北方民間習俗,為什麼要在「墳頭插柳枝」?因為一個故事
    為了生活與養家餬口,柳大娘的兩個兒子不得不外出打工。家裡就只剩柳大娘婆媳三人。大媳婦很孝順柳大娘,對柳大娘的照顧無微不至,端茶遞水、鋪床疊被。百依百順,婆媳間的關係很好。然而二媳婦則好吃懶做,並且對嫂子這樣孝順婆婆感到不爽。俗話說:「日久見人心」。有一天,二媳婦趁大媳婦不注意時,將毒藥放在了婆婆的碗裡。
  • 揭陽一居民鄰居把老屋變成了養鳥場,導致鄰居的生活大受影響
    揭東區雲路鎮軍田村下田經聯社的村民近日向我們反映,他們的鄰居把一間老屋變成了養鳥場,導致他們的生活大受影響。日前,記者來到村民曾先生他們所在的經聯社,這片區域是村民住宅區,而養鳥的老屋剛好位於住宅區的中央。
  • 氣象諺語 | 小常識大智慧_政務_澎湃新聞-The Paper
    氣象諺語 | 小常識大智慧 2020-07-03 03:1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俗話說:「寧要男大一春,不要女大一辰」,這種說法有道理嗎
    俗話說:「寧要男大一春,不要女大一辰」,這種說法有道理嗎中華文化博大精深,幾千年來不僅流傳下了各種詩詞佳作,在民間同樣有很多俗語廣為流傳,這是我國人民千百年來用自己的智慧所總結下來的,而這些在日常生活中經常被大家掛在嘴邊的俗語,很多都藏有深刻的道理
  • 晏殊和曾國藩的大智慧:藏巧於拙,用晦於明
    與許多名人相比晏殊的仕途可謂是順風順水,這很大程度歸功於他個人的大智慧。據說,皇帝聽說大臣們都熱衷於遊樂宴飲,唯獨晏殊在家閉門讀書,於是破格提拔了他。當皇上問他為什麼不與眾人一同遊樂宴飲時,晏殊誠懇地對皇帝說:「臣並非不愛宴遊集會,只因為沒錢揮霍罷了。」
  • 葫蘆老翁說:好耍小聰明的人,一定缺乏大智慧,這樣的人很難成功
    一個人不能缺乏生活中的大智慧。大智慧不是耍小聰明,而是成功的重要法寶。渤海灣金瓜老人曾經說過,熱愛聰明的人必須缺乏大智慧,這樣的人很難成功。老人葫蘆有道理嗎?如果您想知道,請讓編輯者為您透露秘密:
  • 老話「墳頭塌陷,後人有難,宅前樹枯,家中無主」啥意思?
    俗話說,家有一老,如有一寶,我家就有這樣一個寶貝 我的奶奶今年89歲了,她可是我家的寶貝 。我和奶奶的感情最好 。墳頭塌陷,家人遭難,到底是什麼意思呢 ?想要明白這句話的意思,我們先來普及一下歷史。過去 ,人們對墓地很重視,不僅平常百姓家這樣,一些達官貴人 ,也非常在乎自己的祖墳墓地,因為在墓地裡,長眠著後輩們的親人 ,雖然他們已經不在這個世界 ,但是後人們依然懷念他們 ,把墓地作為一種寄託哀思的地方 。
  • 臺灣老屋改造不走尋常路
    臺灣屋齡30年以上的老屋約有370萬戶,「推倒重來」以求新生不大現實,而參與都市更新計劃周期又較長。一些臺灣設計師主動出手,對老屋進行創意維修整建,以較低的成本,使之煥然一新。   荒廢老街變身文創生活圈   昔日荒廢的老街區,通過設計師的妙手改造,也能搖身一變成為文化創意生活圈。臺中市西區美村路117巷5年多前因許多老屋閒置倒塌而淪為治安死角,飛車搶劫時有發生。
  • 夜晚的荒廟裡到底有什麼東西,讓古人寧可在墳頭待著也不願進去
    小時候經常聽到老一輩的人說的一句話,寧可墳頭熬一宿,也不入廟過半夜。小時候我們不敢去質問他們,只能去記住,但是心裡不免有一個疑問,為什麼不舒舒服服的去廟裡好好的睡上一覺,而是去恐怖的墳頭熬一晚呢?後來,自己慢慢領悟到了其中的深意,也再次被古人的聰明所折服。一是古人比較敬神。
  • 寧廠古鎮
    古鎮主要景點有:龍君廟遺址、吳王廟遺蹟、仙人洞、女王寨、桃花寨、向家大院、秦家老屋、方家老屋等等。獨特的鹽滷資源,創造了寧廠古鎮獨特的自然、人文景觀,也孕育了古鎮悠久的文化底蘊,留下了豐富的人文遺產,寧廠古鎮製鹽歷史長達4300餘年甚至更長時間,是中國十大鹽都之一。2002年,被列為重慶市首批歷史文化名鎮,2010年被評為全國歷史文化名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