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坊實驗農場自清違規「大棚房」140畝

2020-12-19 東北網

黑龍江日報3月22日訊 21日,記者來到位於哈爾濱市香坊區香福路的北大荒美居花卉展銷中心,與別的花卉市場的熱鬧繁華不同,這裡已經沒有業戶在經營了。因為作為違法違規的問題「大棚房」,這裡早在去年年底前就完成了所有清理整治工作,實現了復耕。記者在現場看到,展銷中心內只剩下一個大大的空棚子,除了靠門一側留有兩三米寬的水泥地面,其他的水泥地面都已被刨除,並覆上了厚厚的黑土。

黑龍江省香坊實驗農場場長助理劉輝告訴記者說:「這個佔地11000平方米的大棚原是農場花卉種植基地項目一期,於2014年投入使用,當時批的是花卉種植基地,但是實際運行中變成花卉經營市場了。由於改變用途,在大棚房問題專項清理整治行動中被列入問題大棚房。從去年12月5日開始,不到10天時間就完成了近300業戶的停業、清退工作,到30日之前,完成了所有破除硬化路面及恢復黑土層工作,光復耕的黑土,就足足用了2766立方米。」

停止經營,清退業戶,破除硬化地面,重新復耕——整治問題「大棚房」的每一個環節,對於香坊實驗農場來說都是全新的挑戰,但在農墾總局和管理局的領導下,他們打贏了這場硬仗。

農場場長楊世志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說,我省《關於「大棚房」問題專項清理整治行動的整改意見》出臺後,我們高度重視,連續召開專題會議,反覆研究細化整改方案。通過自查自糾,共發現問題「大棚房」5處,違法違規面積140.1畝,違法違規均屬改變使用用途。為確保整改順利,我們認真做好內業,一方面將所有相關國家、省、總局的政策文件和黨委決策過程、會議記錄分類存檔,一方面對問題「大棚房」整改項目逐一設立卷宗,詳細記錄基礎情況、整改規劃以及整改全過程,便於日後查詢。在整治整改過程中,農場主要領導及農墾香坊派出所、國土、安全、農業等部門全部全程參加,逐一聯繫所涉及清理整治整改業戶。

「最難的是與業戶溝通,剛開始業戶們不理解,又擔心經濟補償問題。我們就想盡辦法與業戶們進行溝通,把政策講給他們聽,考量各方面因素制定補貼政策,力爭做得盡善盡美。」楊世志說。

相關焦點

  • 香坊農場「秀」出四個新產業
    本報訊一望無際的土地,綠油油的田野,比一層樓還高的大農機———提起農場,人們的腦海中多會浮現出這樣的場景。然而,在位於哈爾濱東南零公裡處的香坊農場,記者看到的卻全然不是這樣:  1.5萬平方米的可控智能溫室,700棟鋼骨架溫室大棚,自動化菌種生產車間,拔地而起的組培中心。
  • 香坊實驗農場第十屆北大荒神農文化節啟幕
    上午9時,香坊實驗農場在北大荒現代農業園神農廣場舉行了第十屆北大荒神農文化節。向市民遊客傳播北大荒精神,傳遞華夏文化的起源,升騰心中對祖先庇護的感恩,傳承炎黃子孫生生不息的力量!本次活動由農墾哈爾濱管理局商務局、香坊區旅遊局、黑龍江省香坊實驗農場主辦,北大荒現代農業園承辦。以「祈福」為主題,以「傳承神農文化,弘揚農耕文明,展現大荒精神,引領現代農業」為活動宗旨。
  • 「大棚房」「木屋民宿」名目繁多 農村違規佔地出現「新變種」
    花樣翻新  「大棚房」變身「私家莊園」  隨著農村產業融合發展加快,鄉村用地需求量加大,部分地區違法違規用地問題凸顯。例如,一些鄉村產業或旅遊項目採取土地流轉方式搞建設,改變土地性質、用途,甚至侵佔基本農田,擅自修建「大棚房」、「木屋民宿」等,這些違法違規用地未經過規劃、國土、環保等部門審批,對自然生態也會造成破壞。  「大棚房」是當前一種較為典型的違規佔地形態。
  • 傳承農耕文化 發揚北大荒精神 香坊農場舉行「神農」炎帝祭祀儀式
    東北網實習記者 許兼暢 攝&nbsp&nbsp&nbsp&nbsp據香坊實驗農場黨委書記房益民介紹,北大荒文化是具有中國特色、多元文化特徵和現代化大農業特質的先進文化。是來自五湖四海的北大荒人,在幾代人艱苦奮鬥、開拓創新的實踐中,創造出的中華民族歷久彌新的寶貴精神財富。是反映北大荒人精神氣質、集中北大荒人共同理想、規範北大荒人思想行為的精神家園。
  • 全國將整治"大棚房" 北方城市周邊是重點
    原標題:全國將專項整治「大棚房」   為堅決遏制「大棚房」問題蔓延勢頭,切實落實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自然資源部、農業農村部近日聯合部署8—12月在全國開展「大棚房」問題專項整治行動。
  • 確保高質量完成「大棚房」清理整治任務
    月13日,市長姜有為來到于洪區,深入到部分農業園區、設施農業基地,實地查看「大棚房」問題整治情況。他要求,相關地區和部門要高度重視「大棚房」問題整治工作,堅決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不折不扣地落實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省政府決策部署,堅持標準,把握時限,全面清理,徹底整治,確保高質量完成「大棚房」清理整治任務。
  • 安丘市興安街道白芬子村140畝新建大棚喜獲豐收
    齊魯網濰坊6月2日訊(安丘臺 潘鳳)去年9月開始,安丘市興安街道白芬子村結合本地實際,主動調整農業產業結構,新建大棚140畝,以種植扁豆
  • 防禦「巴威」哈爾濱各農場全員備戰丨加固大棚防洪除澇
    為做好強降雨和颱風「巴威」防禦工作,北大荒哈爾濱各農場迅速行動,幹部職工全員進入備戰狀態,加大組織人力、物力投入,積極部署各項防控措施,努力把災害可能造成的損失降到最低。在南崗紅旗農場,工作人員嚴格執行領導帶班和24小時值班制度,加大棚室巡查力度,加固棚膜,對低洼區域棚室進行重點排查,做好防範準備;利用微信、電話、上門通知等多種渠道和方式告知種植戶做好防範工作,提醒種植戶及時清理堆積雜物,注意關好門窗,確保安全出行
  • 王守聰到香坊農場調研回遷安置工作
    9月29日下午,北大荒農墾集團總公司(農墾總局)黨委書記、局長、董事長王守聰走進香坊農場北家屬區及公濱路回遷安置現場指揮部,聽取相關工作匯報,詳細了解回遷工作進展情況、存在問題。據悉,香坊農場回遷安置是當年哈爾濱市公濱路打通工程拆遷居民用房造成的歷史遺留問題。根據溝通協調,9月4日,香坊農場成立了北家屬區及公濱路回遷安置現場指揮部,主動召集回遷居民,講解回遷安置情況及相關政策。指揮部摸底調查組和維穩組工作人員放棄休息日,主動加入回遷群眾的微信群,隨時隨地解答回遷居民提出的問題。
  • 北京房山一違規生態園被強拆 涉及60畝耕地(圖)
    本報訊(記者夏命群易靖)昨天,房山區韓村河鎮西營村名叫「燕南生態種植園」的20棟農業大棚被房山區、鎮兩級政府以及國土等部門強制拆除,正式拉開房山違規農業別墅的強拆序幕。1小時後,生態園20棟大棚全部被鏟倒,綠色的棚頂也未保留,全被掀翻,只剩下裸露的水泥和磚頭以及沒來得及搬走的景觀樹苗。  生態大棚位於西營村村西,規劃佔地60畝,除了中間有一塊40畝大小的耕地(規劃建設)被撂荒外,南北兩頭的大棚均已成規模。根據廣告,該園區每棟大棚的面積在200平方米左右,售價均為13.8萬元。
  • 上林縣多個「大棚房」一夜被拆!休閒農莊該何去何從?
    經多方了解,我們終於發現了一些端倪,據網傳的一份關於南寧市疑似「大棚房」問題項目清單中,上林「六山」等農莊在列,均涉及違法佔用土地(耕地),疑共「違佔」面積近10畝。而在今年9月10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于堅決制止耕地「非農化」行為的通知,通知明確指出:嚴禁違規佔用耕地從事非農建設,鞏固「大棚房」問題清理整治成果。綜上,頓時讓這一切豁然開朗:農莊被拆並非偶然,而是必然。
  • 7年懸而未決,今有突破性進展,香坊農場為回遷居民安新家
    10月14日,香坊農場第一批8戶北家屬區和公濱路回遷居民在哈爾濱會展城上城住宅區選擇了房源,並在回遷異地安置協議上簽了字。至此,7年懸而未決的回遷房風波有了突破性進展。據了解,早在2012年,因城市規劃道路及管網工程需要,導致這個農場北家屬區和公濱路居民動遷,後因開發商資金不足,致使動遷居民遲遲不能回遷。為了讓回遷居民早日搬進新家,農場成立了回遷安置指揮部,主動與哈爾濱市多方溝通,爭取政策支持,規劃在農場第二農業園建設住宅區,倒排工期,推進項目實施,爭取儘快安置回遷居民。
  • 給你10畝地,怎麼建一個盈利的農場?
    通常這種情況,我都會潑冷水,定位不清,也不去做市場調查,這樣貿然進入,遲早要摔大跟頭。   要開一個農場,最早開始的應該是定位,然後再從運營需求去設計、推導規劃,而不是說我們先建得很漂亮,然後再去找看看適合什麼客戶。   我們到底要做成什麼樣的農場?這跟我們的當地條件、土地、我們自身都有很大的關係。
  • 武漢楊氏家庭農場:20畝小農場,毛收入最高20萬元
    早在2009年時,楊家雄家的近10畝土地便已蓋上大棚,連片集中種植,灌溉、供肥等配套設施也都已然成型。  走進楊氏家庭農場,綠紫相間的菜薹依然鋪滿土地,萵苣葉泛出的翠綠光芒還是那樣璀璨奪目……一片片黃土地被「塗」上了各種生機勃勃的色彩。  兩年過去了,農場從10畝地變成20畝地,蔬菜大棚從9個變成了14個。這個春節過後,楊家雄這20畝地的毛收入,最高可達到20萬元。
  • 10.4萬畝「大棚房」被拆,上萬休閒農莊莊主成為「炮灰」
    去年下半年開始至今,國家開始大力拆除「大棚房」,截止目前為止共發現「大棚房」問題16.8萬個,涉及佔用耕地13萬畝,拆除面積約為10.4萬畝。   拆除的10.4萬畝「大棚房」裡大部分是休閒農莊投資者的血和淚。
  • 紅心獼猴桃和紅美人都住進大棚!淳安53歲農婦:想把106畝家庭農場...
    錢江晚報·小時新聞 記者 楊一凡 通訊員 王建才 葉青今年的冬天會格外冷,0℃、-3℃、-6℃……對冰釣的人來說,冰封冷凍是好消息;但對千島湖邊的蔬菜大棚、水果基地來說,極寒意味著災難。如何度過這「冰天雪地」?
  • 成都新都區:農場20畝大棚蔬菜 捐贈給居家隔離人員
    汪家村優耕農場負責人歐慶宇主動和街道聯繫,希望能將農場20畝大棚蔬菜定向捐贈給本地正處於居家隔離觀察的人員,為疫情防控工作出一份力。「居家隔離的人戶,也是在堅持抗擊疫情,保障好他們的生活是我們黨員應該做的。」歐慶宇說。
  • 大棚蓮霧畝收益超10萬 可四季開花結果
    據了解,廣州從化仙居農莊種植蓮霧面積600多畝,是廣州地區第一家蓮霧種植基地。目前,該基地平均每天產銷量約1000斤,主要訂單來自熟客或網絡訂購。 記者在從化市鰲頭鎮小坑村仙居農莊基地看到,經仙居農莊耗費10年時間改良、馴化全新培育的「貴妃蓮霧」優質品種,正在大棚內結出了累累碩果,綠樹紅果,長勢喜人。
  • 【嶽陽市】抓緊「大棚房」問題整改
    近日,嶽陽市副市長黎作鳳深入經開區、嶽陽縣和南湖新區,現場督查「大棚房」問題專項清理整治工作。  黎作鳳先後來到佳軒農業、青蛙樂園、遊泳中心、鑫勝達風景園林項目等地。每到一處,他都實地查看了農業用地和附屬設施建設拆除等情況,聽取了大棚房問題整治整改介紹,指出整改工作中存在的問題,督促相關負責人立即行動,抓緊整改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