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札記】苑洪琪:宮廷過年筵宴舊俗——從最具規模的「家宴」到茶宴聯句

2021-03-04 考古中的國

重華宮聯句備三清茶和果盒。「宮殿監豫請所司具茶果、承應宴戲。」「是宴也,例弗受觴, 飭尚茶以松實、梅英、佛手三種, 沃雪烹茶, 曰三清茶。布果訂盒為席, 詩成頒賞。」聯句時名為茶宴, 但並不用茶葉瀹茶, 也不用奶茶,而是用乾隆帝別出心裁配製的三清茶。

乾隆十一年御製「三清茶詩」,在詩注寫道:「以雪水沃梅花、松實、佛手啜之名曰三清。」詩中寫道:「梅花色不妖, 佛手香且潔, 松實味芳腴, 三品殊清絕。烹以折足鐺, 沃之承筐雪。…… " 。

乾隆三十三年三清茶聯句中御製句:「高節為鄰德表貞, 喉齒香生嚼松實,心神春滿泛梅英, 拈花總在兜羅手。(以松實、梅花、佛手三種烹茶,故謂之三清 )" 詩中談到了配製三清茶的含義及茶的色香味。茶宴時用茶碗,碗上摹御製三清茶詩。宴畢, 諸臣可以將三清茶碗懷之以歸。

宴桌上擺果盒,乾隆三十九年正月初 八日總管桂元傳旨「叫漢大人進重華宮作詩,茶膳房伺候果盒。」漢大人等用鼓盒果盒每付用白面1斤8兩、青豆面、豌豆面、芝麻研、高粱米麵各 4 兩、白糖 8 兩、香油 5 兩。」《御茶膳房行文底檔 395 冊》記載著用這些原料做成的糖餑餑盛在漆果盒裡。宴畢果盒亦頒賞。

茶宴聯句由乾隆皇帝命題,歷次聯句命題都為「政治典章之大者為取題」。

開始乾隆帝召集能吟詩作賦, 舞文弄墨的大學士、內廷翰林等詞臣, 如張廷玉、鄂爾泰、汪由敦、張照、劉統勳、梁詩正、錢陳群等人。乾隆八年「元宵聯句」是十二人;乾隆十二年的「爆竹聯句」十六人; 乾隆二十七年「玉盤聯句」二十四人。

自從乾隆三十一年「玉盂聯句」定為七十二韻,一句一韻,二十八人分為七排,每人四句,每排冠以御製句,結束為御製句,需要二十八人參加。因此,茶宴聯句規定為二十八人。乾隆皇帝說,每歲茶宴聯句所用二十八人 「以符周天二十八星宿」數字。反映了天合一的思想。

相關焦點

  • 當年宮裡咋過年?
    過年聽戲對於皇帝來說,也並不僅儀是簡簡單的娛樂,而是慶典、筵宴等必需的禮儀活動——皇宮過年可不輕鬆。在中國,過年的習俗源遠流長。一進臘月,就要開始準備過年的一應事務了,宮廷自不例外。百姓過年尚且忙碌、講究,何況對禮儀、排場有著嚴格規範的皇家?皇帝與百姓一樣,也是用穿衣、吃飯及豐富多彩的活動來表達「過年」的歡娛心情, 但是每一項活動都有著深刻的文化內涵。
  • 換個角度看乾隆③|給茶宴聯句出題,除了時事題,還有年景民俗
    茶宴是清代治國安邦的文化活動,熱衷喝茶的乾隆繼位之後,將茶宴制度化,每年正月挑選吉日在重華宮舉行茶宴,並且增加了作詩聯句的環節,讓茶宴更加妙趣橫生。大家一邊品嘗三清茶,一邊把玩印有「歲寒三友」紋樣的茶碗,一邊吟詩聯句,場面極具浪漫詩意。「聯句」是集體創作詩歌的一種方法,相傳漢武帝在以香柏為梁的柏梁臺與群臣聯句,共賦七言詩,每人一句,每句用韻,一句一意。有學者認為漢武帝是君臣聯句作詩的開創者,後人稱這種詩體為「柏梁體」。
  • 乾隆組織茶宴聯句 請臣子們喝御製三清茶
    三清茶聯句。烏金拓《三清茶聯句》詩冊。乾隆皇帝舉行茶宴聯句,君臣坐在一起喝什麼茶葉,龍井還是鐵觀音?成都博物館民俗文物部王苒瀅透露,茶宴聯句也有宴會唯一指定飲品,不用找贊助,而是乾隆親自調配的三清茶。在成都博物館的「走進重華宮」特展上,有一本烏金拓《三清茶聯句》詩冊,還有剔紅及青花兩種材質的《御製三清茶》詩蓋碗。
  • 換個角度看乾隆②|組織茶宴聯句,唯一指定飲品是御製三清茶
    成都博物館民俗文物部王苒瀅透露,茶宴聯句也有宴會唯一指定飲品,不用找贊助,而是乾隆親自調配的三清茶。在成都博物館的「走進重華宮」特展上,有一本烏金拓《三清茶聯句》詩冊,還有剔紅及青花兩種材質的《御製三清茶》詩蓋碗。乾隆以三清茶命題讓大臣們聯句,還將自己寫的三清茶詩印製在茶碗上,足以彰顯他對三清茶的偏愛。
  • 重華茶宴賀新春
    在清代,乾隆很用心的為每年的正月設計了一項重要的宮廷活動,乃是非常清雅的茶宴。這不是簡單的吃吃茶,而是由天子召集並主持的一次宮廷雅集。茶宴總是於每年正月初二到初十之間的某個佳日裡舉行,十八到二十八個具有文才的重臣蒙君恩欽召前往重華宮,一邊啜茶,一邊聯句賦詩。《紅樓夢》中,大觀園群芳曾於蘆雪庵賞雪聯句,類似的場景,可是在紫禁城中年年真實的上演哦。
  • 宮廷裡的除夕之夜,要吃素餃子?
    從此,清代宮廷中就留下一條不成文的規矩:除夕夜吃素餡餃子。 清前期和中期的幾位皇帝都嚴格遵守祖宗遺訓,在除夕晚上辭舊迎新瞻拜禮儀之後,到乾清宮東側的昭仁殿東小屋吃煮餃子。當皇帝到一行人登上乾清宮臺階時,御膳房開始煮餃子,皇帝到昭仁殿東小屋坐穩後,餃子恰好出。
  • 觀燈、火戲、筵宴:清代宮廷上元節三部曲
    據信,元宵節習俗的形成可以追溯到漢代,自漢魏以降,歷朝歷代對元宵節都予以了高度重視,總體而言,通夜張燈、解禁遊樂和煙火表演是永恆的主題。清代的上元節娛樂活動主要有觀燈、賞戲、煙火、筵宴和詩文聯句等,在祈福、歡愉之外,又多了幾分「懷柔」的政治味道。
  • 宮廷裡的除夕之夜,要吃素餃子?
    從此,清代宮廷中就留下一條不成文的規矩:除夕夜吃素餡餃子。 清前期和中期的幾位皇帝都嚴格遵守祖宗遺訓,在除夕晚上辭舊迎新瞻拜禮儀之後,到乾清宮東側的昭仁殿東小屋吃煮餃子。當皇帝到一行人登上乾清宮臺階時,御膳房開始煮餃子,皇帝到昭仁殿東小屋坐穩後,餃子恰好出。
  • 14張名畫,1分鐘讀懂極致奢華的清代宮廷日常
    《弘曆圓形古裝行樂圖》軸 古人生活精雅,而最精雅的莫過於皇室生活。從衣食住行到行樂消遣,宮廷御用之物都是極其考究精緻的,不但名貴,更有文人的風雅之趣。本期,御承君就帶大家深度感受下清代宮廷的日常生活。 著裝 實用與禮儀兼備
  • 紫陽「唐代宮廷茶宴展演」火爆五一
    核心提示: 「五一」小長假期間,紫陽縣在瓦房店北五省會館舉行「唐代宮廷茶宴展演」,活動吸引了大批遊客慕名前來觀看,為該縣「五一」小長假增添了一道靚麗的風景。              紫陽「唐代宮廷茶宴展演」火爆五一 本報安康訊(唐波 記者 吳琛)「五一」小長假期間,紫陽縣在瓦房店北五省會館舉行「唐代宮廷茶宴展演」,活動吸引了大批遊客慕名前來觀看,為該縣「五一」小長假增添了一道靚麗的風景
  • 故宮「圓桌派」:跟竇文濤進宮看皇帝怎麼過年
    「這不是要過年了嗎,回來看看,重溫一下當年過年的情景。」主持人竇文濤和嘉賓王剛在故宮聚首,說完兩人相視大笑。 王剛曾經在影視劇中扮演過乾隆皇帝的大臣和珅,給人們留下了深刻印象。在「和大人」的帶領下,竇文濤「穿越」到了「乾隆的私人聚會」,也就是春節期間的茶宴。
  • 《故宮賀歲》第二期 竇文濤馮唐探尋乾隆大年家宴
    繼首期節目細緻講述重華宮茶宴上的君臣趣事後,本期節目聚焦於乾隆時代的團圓家宴。俗話說,團團圓圓過新年,那麼身為皇帝的乾隆,他的團圓飯都吃啥?他的團圓飯都跟誰吃?《故宮賀歲》第二期主持人竇文濤與嘉賓馮唐來到故宮,一探究竟。
  • 古代皇帝嬪妃如何過年?故宮實景展現皇家年俗
    與往年相比,今年過年,最令人期待的顯然是「進宮」過年,這可是紫禁城自落成以來第一次迎接普通人進宮過年。打農曆戊戌年臘月初一起,已經做好迎接新年準備的故宮,張燈結彩,以破紀錄的近千件文物,恢復萬壽燈、天燈、門神、對聯等多種昔日皇宮過年的裝飾、活動,歡迎著天南地北的觀眾「進宮」過年。
  • 林先生的茶|中國茶宴發展史
    最傳統的茶宴中國古代的傳統茶宴誕生於浙江湖州常州。史載,湖州與常州的紫筍茶、陽羨茶唐宋時期就是貢茶,當地太守都要在每年清明前後舉行隆重的茶宴,邀請當地名流紳士賢達,共同品嘗和審評貢茶,並可領略優美的環境和精美的茶具。這種茶宴,唐代很盛行。而到了宋代,隨著各地茶葉產區的擴大和制茶方法的革新,茶事更甚,茶宴之風更為盛行。
  • 皇上怎麼過年?紫禁城過年吃啥喝啥有什麼禮節,這次終於明白了
    隨著時間的推移,距離過年已經越來越近了,明天就到小年,算起來距離春節只剩下七天的時間了。而來到臘月二十三,相信每個國人也都已經開始為過年而忙碌了,置辦年貨,收拾行李,踏上回家的歸途。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寫大字,二十五,蒸饅頭……大年三十熬一宿,大年初一扭一扭。
  • 古代皇帝嬪妃如何過年?故宮實景展現皇家年俗
    與往年相比,今年過年,最令人期待的顯然是「進宮」過年,這可是紫禁城自落成以來第一次迎接普通人進宮過年。打農曆戊戌年臘月初一起,已經做好迎接新年準備的故宮,張燈結彩,以破紀錄的近千件文物,恢復萬壽燈、天燈、門神、對聯等多種昔日皇宮過年的裝飾、活動,歡迎著天南地北的觀眾「進宮」過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