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華宮聯句備三清茶和果盒。「宮殿監豫請所司具茶果、承應宴戲。」「是宴也,例弗受觴, 飭尚茶以松實、梅英、佛手三種, 沃雪烹茶, 曰三清茶。布果訂盒為席, 詩成頒賞。」聯句時名為茶宴, 但並不用茶葉瀹茶, 也不用奶茶,而是用乾隆帝別出心裁配製的三清茶。
乾隆十一年御製「三清茶詩」,在詩注寫道:「以雪水沃梅花、松實、佛手啜之名曰三清。」詩中寫道:「梅花色不妖, 佛手香且潔, 松實味芳腴, 三品殊清絕。烹以折足鐺, 沃之承筐雪。…… " 。
乾隆三十三年三清茶聯句中御製句:「高節為鄰德表貞, 喉齒香生嚼松實,心神春滿泛梅英, 拈花總在兜羅手。(以松實、梅花、佛手三種烹茶,故謂之三清 )" 詩中談到了配製三清茶的含義及茶的色香味。茶宴時用茶碗,碗上摹御製三清茶詩。宴畢, 諸臣可以將三清茶碗懷之以歸。
宴桌上擺果盒,乾隆三十九年正月初 八日總管桂元傳旨「叫漢大人進重華宮作詩,茶膳房伺候果盒。」漢大人等用鼓盒果盒每付用白面1斤8兩、青豆面、豌豆面、芝麻研、高粱米麵各 4 兩、白糖 8 兩、香油 5 兩。」《御茶膳房行文底檔 395 冊》記載著用這些原料做成的糖餑餑盛在漆果盒裡。宴畢果盒亦頒賞。
茶宴聯句由乾隆皇帝命題,歷次聯句命題都為「政治典章之大者為取題」。
開始乾隆帝召集能吟詩作賦, 舞文弄墨的大學士、內廷翰林等詞臣, 如張廷玉、鄂爾泰、汪由敦、張照、劉統勳、梁詩正、錢陳群等人。乾隆八年「元宵聯句」是十二人;乾隆十二年的「爆竹聯句」十六人; 乾隆二十七年「玉盤聯句」二十四人。
自從乾隆三十一年「玉盂聯句」定為七十二韻,一句一韻,二十八人分為七排,每人四句,每排冠以御製句,結束為御製句,需要二十八人參加。因此,茶宴聯句規定為二十八人。乾隆皇帝說,每歲茶宴聯句所用二十八人 「以符周天二十八星宿」數字。反映了天合一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