宮廷裡的除夕之夜,要吃素餃子?

2020-12-21 騰訊網

在古代,一進臘月,舉國上下都沉浸在濃濃的節日氣氛中,宮裡過大年,會是個怎樣熱鬧的場景呢?

故宮博物院藏 清 《乾隆帝歲朝行樂圖》

新衣迎春

宮裡過大年的活動異彩紛呈,每一項都有著深刻的文化內涵。在農曆臘月三十日,皇上要鄭重地穿上明黃色、通身以金線和彩線繡九條金龍和十二章紋樣的吉服——龍袍。

故宮博物院藏 清 明黃緞繡雲龍紋吉服袍

故宮博物院 清 明黃江綢黑狐皮端罩

據《穿戴檔》記載,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正月初一時行開筆儀,乾隆皇帝頭戴黑狐皮吉服冠,穿「黃稠繡靠三色黑狐膁龍袍,外套貂皮端罩」;寅時三刻,乾隆皇帝到弘德殿進湯煮餑餑(即餃子)時,「換下貂皮端罩」。辰初三刻,乾隆皇帝到慈寧宮給皇太后請安,又換上「大毛燻貂緞白蒼龍教子珠頂吉服冠,黃地緙絲滿地風雲黑狐膁龍袍」。

故宮博物院藏 清 吉服帶

在穿吉服時,吉服帶也是必不可少的。吉服帶上蘊含祥瑞圖案,作為「福祿」象徵的葫蘆也常常被繡成荷包懸掛其上,帶來吉祥、富貴、長壽的美好寓意。

左:故宮博物院藏 清 青色緞平金鎖繡暗八仙團壽紋葫蘆式荷包;右:故宮博物院藏 清 黃色緞繡葫蘆蝠紋橢圓荷包

宮廷饗宴

在這喜慶祥和的日子,跟尋常百姓家一樣宮中也是要開團圓宴的。

故宮博物院藏 清 剔紅飛龍宴盒

家宴規矩多,除夕、元旦家宴是皇上與后妃女眷、親王、皇子等分別舉行的團圓宴。雖為家宴,也要嚴格遵守禮儀程序進行。

故宮博物院藏 清 赤金鏨花餐具

據記載,乾隆二年(1737年),皇帝與后妃女眷在乾清宮舉行除夕家宴。家宴由內務府承辦,皇帝御宴桌擺冷膳、熱膳、群膳四十品,後擺酒膳、茶膳各二十品,再加上餑餑、小菜、湯、粥、蜜餞食品等一百零八品;用金龍盤、金龍碗,金勺、金箸等等。

故宮博物院藏 清 黃地紅蝠金團壽字紋蓋碗

除了皇家團圓宴之外,但是在清代宮廷年節習俗中還有一項非常重要的一餐,那就是吃餃子。

相傳,努爾哈赤率十三副遺甲起兵時,連年浴血奮戰,死者無數。為表懺悔,努爾哈赤曾對天起誓,每年除夕包素餡餃子祭奠死者。從此,清代宮廷中就留下一條不成文的規矩:除夕夜吃素餡餃子。

故宮博物院藏 清 大吉寶案

素餡餃子的餡料以乾菜為主:包括長壽菜(馬齒莧)、金針菜、木耳、蘑菇、筍絲、麵筋等。清前期和中期的幾位皇帝都嚴格遵守祖宗遺訓,在除夕晚上辭舊迎新瞻拜禮儀之後,到乾清宮東側的昭仁殿東小屋吃煮餃子。當皇帝到一行人登上乾清宮臺階時,御膳房開始煮餃子,皇帝到昭仁殿東小屋坐穩後,餃子恰好出。

故宮博物院藏 清 大吉寶案(案面)

伴隨的皇帝的入座,太監將餃子放在大吉寶案正中間那個「大吉葫蘆」圖案上,一切就緒,皇帝準備開動了。

宮廷習俗

百姓人家過年,放鞭炮、逛廟會、看節目,宮裡的皇帝也有自己獨特的娛樂活動。當然,有些活動是儀式性質的,為來年討個吉利;有些則文雅一些,要的是吉慶祥和的氛圍。

除夕夜過,便是子正,新的一年開始,在這新月、新日、新時,皇帝會身穿冠服,到養心殿東暖閣明窗前就坐,親手點燃玉燭長調,把屠蘇酒倒入金甌永固杯,手握萬年青筆,書寫新年的第一筆——「天下太平」、「風調雨順」等吉祥語,這就是「明窗開筆」儀式。然後飲屠蘇酒,以除瘟疫,強身健體。

故宮博物院藏 清 金甌永固杯

乾隆皇帝一生一共「元旦開筆」64次,這些吉祥的黃箋紙全部完好地保存到了今天。

正月初二至初十,擇一吉日,皇帝要和能詩作賦的王公大臣舉行飲茶作詩的活動。茶宴時,皇帝坐重華宮正殿,王公坐西配殿,大臣坐東配殿。

故宮博物院藏 清 白玉龍鳳靈芝如意

宴前,皇帝當場出題,按規定作詩聯句。茶宴上飲「三清茶」,食用清宮特製的滿洲餑餑,一時間妙語連珠,文雅祥和。茶宴之後,皇帝會對諸臣進行頒賞。賞賜之物有荷包、如意、畫軸等,既是賞賜,亦是賜福。

故宮博物院藏 清 《平定臺灣戰圖 清音閣演戲圖》

如上圖,在那個沒有電視、網絡的時代,宮中的帝後們新年期間必不可少的一項娛樂消遣,就是看大戲,演出的劇目必然是熱鬧、吉祥的。忙碌了一年,皇帝也要輕鬆娛樂一下,暫時放下公務,享受人間之福樂。

相關焦點

  • 宮裡過大年——皇家新年之「宮廷饗宴」
    但是也有特殊的時候,那就是除夕家宴,也就是我們所說的團圓宴。在除夕這一天皇帝會和后妃女眷、親王、皇子等分別舉行筵席。而除夕的家宴可以說是等級森嚴的宮廷中少有的溫情時刻,它也會因皇帝個人飲食喜好與性情而有所不同。不過雖說是皇家自己的家宴,在吃飯的過程中也要嚴格遵守禮儀程序進行。
  • 除夕之夜的作文精選
    這真是一個令我難忘的除夕之夜啊!到如今,我還時常回想起那天晚上的歡樂情景以及那令人留戀的美味!歡樂的除夕之夜  耀眼的禮花在空中閃爍,鞭炮聲聲震耳欲聾,家家戶戶燈火通明,這就是除夕的夜晚。   今年的除夕之夜,我們一家來到奶奶家過年。奶奶高興極了,進進出出不停地忙活。   看,廚房裡非常熱鬧,奶奶和面,爸爸調餡,準備包餃子。
  • 除夕之夜吃餃子代表什麼呢?有什麼傳統呢?你知道嗎?
    除夕之夜吃餃子代表什麼呢?有什麼傳統呢?你知道嗎? 除夕夜,又叫大年夜,指的是農曆十二月(臘月)的最後一個晚上。農曆有大月和小月之分,其中大月30天,小月29天。臘月最後一天往往是三十日,所以除夕又稱為「大年三十」。除夕的「除」即「除去」的意思,「夕」指的是晚上。
  • 清宮除夕年夜飯:主食素餡餃子,參加宮宴者不能真的吃喝
    今天是除夕,在清代宮廷,儘管守歲時沒有春晚,卻有極其豪華的家宴。家宴中,餃子是不會缺席的主食——且除夕只吃素餡餃子,清代皇帝在除夕晚上辭舊迎新瞻拜禮儀之後,到乾清宮東側的昭仁殿東小屋吃煮餃子。此外,參加清宮內家宴的人並不能真的吃喝,以免失體面。
  • 闔家歡聚年夜飯——除夕餃子
    ] 同樣每年的除夕,皇家亦舉行闔家團年飯。對皇帝來說,除夕是有特殊意義的一天。到了除夕當日,皇帝要聚集妃嬪們,一起進餐,以示合家和睦,團團圓圓。在乾清宮的昭仁殿吃煮餑餑。清代將各種面制糕點稱為餑餑,就連水餃,在北京俗語乃至宮廷之中,也被稱為「煮餑餑」。
  • 為何「除夕」北方吃餃子,南方食年糕?
    周潤健/新華社新華社天津2月3日消息,4日,農曆年三十,也稱「除夕」。
  • 夢回西單牛肉灣系列十四——除夕的餃子
    那個年代的除夕之夜,雖然沒有電視,但全家會團聚在一起,吃過年夜飯,就等著辭舊迎新的時刻。這時家家戶戶聚在一起,開始包餃子了。回想大年除夕包餃子,家裡人有和面的、有剁餡的、有擀皮的、有包餃子的,真是其樂融融。
  • 大年三十傳統習俗風俗 除夕為什麼要吃魚吃餃子?
    除夕,中國傳統節日。指陰曆臘月三十日(小月為二十九日),是一年的最後一天,為「月窮歲盡之日」,故又叫「除夕」,俗稱大年三十兒 。這一天有許多古老的中國民俗活動,如包餃子,吃年夜飯,燒金紙、放爆竹、守歲等。
  • 圖:除夕之夜的高雄「六合夜市觀光街」
    圖:除夕之夜的高雄   二月十七日,除夕之夜的高雄
  • 除夕為什麼要吃餃子, 除夕吃餃子有什麼寓意
    除夕為什麼要吃餃子嗎?除夕吃餃子有什麼寓意?相傳除夕吃餃子是為了紀念盤古氏開天闢地,從此結束了混狀態,而餃子就是這樣從「混沌」演變過來的,古時候「混沌」和「渾囤」是諧音,有「糧食滿囤」的意思。還有一個說法就是和女蝸造人有關,為感謝女蝸,人們就用包餃子來紀念女媧的功績。那吃餃子有什麼寓意呢?
  • 除夕北方為何吃餃子,南方食年糕?來說說你們家的風俗
    4日,農曆年三十,也稱「除夕」。按照習俗,除了菜餚外,南方要吃年糕,北方要吃餃子。民俗專家表示,「除夕」吃餃子和年糕均有象徵意義,意在新年發財。歷史學者、天津社科院研究員羅澍偉介紹說,餃子大約來自唐朝的西域,是一種帶餡的麵食。
  • 除夕吃餃子的寓意是什麼 除夕吃年夜飯的寓意及講究禁忌
    又要過年了,過年一個非常重要的事情就是吃年夜飯。北方很多家庭除夕這邊是吃餃子的,那麼除夕吃餃子有什麼寓意呢?為什麼除夕要吃餃子呢?除夕吃年夜飯有什麼講究嗎?小編整理了除夕吃年夜飯的講究及禁忌,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 「除夕」為什麼叫「除夕」?「除夕」的風俗?
    一年的最後一天叫「除歲」,因此那天晚上叫「除夕」。除夕這一天,家裡家外不但要打掃的乾乾淨淨,還要貼門神、貼春聯、貼年畫、掛燈籠,人們則都換上了喜慶的新衣服,這天也是人們吃、喝、玩、樂的日子。北方人包餃子,南方人做年糕。水餃形似「元寶」,年糕音似「年高」,都是吉祥如意的好兆頭。顧此期間的活動都是以除舊布新,消災祈福為中心。
  • 8首除夕詩詞,帶你走進古人的除夕之夜
    大年三十,除夕之夜,是一家人團圓的日子。每個人的除夕之夜都不盡相同,也許,你會在詩詞中找到和自己最近的那一位。隱娘分享8首古詩詞,帶你走進古人的除夕之夜。在除夕之夜,總有人在外漂泊,只願歲月恆暖,讓我所牽掛的人,能好過一些。
  • 清代最早的速凍食品吃了那麼多年的除夕夜餃子知不知道有啥含義
    在1972年,考古工作者在新疆吐魯番唐朝墓葬中挖掘出來的十幾隻「餃子」,其形如「偃月」。明代稱餃子為「水點心」。在清代,餃子還是喜慶、吉祥的象徵。民間,長輩過生日,必須吃長壽麵,而在生日的前一天,必吃餃子。稱此為「子孫餑餑」,意祝福壽綿綿,子孫滿堂。青年人結婚,入洞房也要先吃餃子,再吃長壽麵,祝早生貴子,多福多壽。農曆除夕包餃子則更富樂趣,更有意思。除夕晚上,全家男女老少圍坐在一起吃餃子。
  • 南北方除夕吃什麼?餃子 年糕 火鍋 魚哪個才是你的菜!
    在每年的春節來臨之前,我們都要先過一個除夕夜,除夕夜是農曆年的最後一個夜晚,大家為了慶祝新一年的來臨,都會在當晚吃的非常豐盛,這樣才能辭舊迎新,那麼你知道我們在除夕會吃什麼嗎?一、北方人除夕夜吃餃子、年糕北方人對除夕夜非常看重,全家人要坐到一起吃餃子才能代表家庭圓滿,所以在北方除夕夜有吃餃子的習俗,而餃子又叫「交子」,「交子」是新年與舊年相交的時刻,所以為了辭舊迎新,在北方的除夕夜上都會有餃子的身影。
  • 中國的餃子文化
    民諺有「冬至不端餃子碗、凍掉耳朵沒人管」,「初一餃子初二面,初三合子圍鍋轉。」合子也是一種餃子,平時是烙熟,而初三是煮熟。正月初五叫「破五」,也吃餃子。實際,中國人最講究、最為看重的是大年除夕這頓餃子(也叫「年飯」),這是祖祖輩輩血脈裡傳承下來的文化基因,全家人其樂融融在一起吃年夜餃子,以示來年財源茂盛、平安吉祥、幸福康健、人丁興旺等美好期望與祝願。餃子雖小個中天,文化內涵深著哩!
  • 除夕看「春晚」,初一吃餃子
    《紫光閣賜宴圖》大年三十:看春晚儘管古代沒有電視,但在宮廷裡,也有「春晚」。大年三十,也就是除夕,是舊的一年中的最後一天,為了迎接新年,紫禁城裡往往會上演一出「春晚」,這種逢年過節唱的戲被稱作承應戲。除夕這天,清朝皇帝一般是起床後先到各處佛堂祈福,然後邊吃早膳邊看早上的承應戲。除夕早上承應戲的劇目一般是《昇平除歲》《福壽迎年》這種洋溢著平安喜慶的風格。
  • 除夕之夜 晚安中國
    中新社北京1月24日電 題:除夕之夜 晚安中國中新社記者 王祖敏2020年1月24日,是中國農曆的大年三十,也是中國家庭最為看重的團圓之日。中新社記者 張亨偉 攝隨後,北京、上海、天津、重慶等地相繼啟動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Ⅰ級響應,中國在這個最盛大的傳統節日裡對肺炎疫情的防控進一步升級,也註定了這將是所有中國人記憶中最難忘的一個除夕。當春節遭遇疫情,這是一次極為兇險的相遇。數十億人次參與的春運,極大提升了疫情傳播的風險。
  • 難忘的除夕之夜5公裡跑
    鼠年春節的除夕,我們還沒有體會到肺炎疫情帶來的緊張感,除夕之夜,我沒有在家裡觀看春晚,而是在零下15度的室外跑步5公裡,現在想起來,那真是幸福的時刻,不用戴口罩,隨心所欲的跑步……除夕這一天,每個家庭都處於忙碌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