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肅州區總寨敦煌種業戈壁農業產業園高標準智能化溫室。(資料圖) 肅州區委宣傳部供圖 攝
中新網蘭州6月1日電 (記者 殷春永馮志軍)戈壁農產品鮮美在哪?「多採光、少用水、高技術、高效益」和新發展理念……甘肅酒泉市肅州區區長王永宏近日接受中新網記者專訪表示,相比傳統的露天種植農業,戈壁生態農業呈現出節地、節水、節勞力等優勢。
作為全國最大的戈壁設施農業生產示範區,全國最大的戈壁日光溫室基地和有機生態無土栽培示範區,近年來,肅州區持續推動戈壁生態農業擴大規模、提檔升級。持續開發拓展種植新品種,形成了蔬菜、食用菌、林果三大類,120餘個種植品種,並實現戈壁農產品生產、收購、儲存、運輸環節的全程可追溯。
圖為肅州區總寨敦煌種業戈壁農業產業園高標準智能化溫室。(資料圖) 肅州區委宣傳部供圖 攝
目前,當地已先後認證無公害農產品44個、綠色食品10個、地理標誌農產品1個,註冊名優品牌21個。
戈壁農業的發展既滿足了本地「菜籃子」全年供給需求,解決了依靠「老三樣」(洋芋、白菜、白蘿蔔)過冬的問題,也有效平抑了菜價,提高了農業用水的經濟效益,開闢了社會資本進農業、農民「冬閒」季節有事幹又能增收的新途徑。
圖為肅州區東洞戈壁農業產業園內工人打理蔬菜。(資料圖) 肅州區委宣傳部供圖 攝
張國森是酒泉當地「2019年全國十佳農技推廣標兵」,他在新技術研發、新品種示範、新裝備配套、技術標準制定上不斷推陳出新,指導的示範戶種植800平方米戈壁日光溫室,一年純收入超過了8萬元。
年逾五旬的李興樂是肅州區戈壁日光溫室種植的「土專家」,在當地農民中赫赫有名,他和妻子兩人在肅州區總寨戈壁農業園區租賃種植3座戈壁日光溫室,每年純收入超過20萬元。普通戈壁農業種植戶,每座日光溫室年純收入在3.5萬元左右,相當於種植100畝大田小麥一年的純收入。
近年來,儘管肅州戈壁農產品遠銷北京、上海等地,建成了粵港澳大灣區「菜籃子」生產供應基地,但也只能銷售部分品種,個別農產品還是會出現季節性「賣難」問題。
「需要向中西亞、中東歐拓展,充分發揮好霍爾果斯、阿拉山口兩個口岸的作用,打通國外市場,提高產品附加值。」王永宏坦言,肅州區戈壁農業發展還存在投資相對不足、終端市場還需進一步擴大、體系還需進一步健全完善等問題。
「集約化經營、標準化種植、信息化管理、品牌化銷售、多元化增收。」王永宏如是描繪今後肅州區戈壁農業的發展方向。他表示,將樹立「大特產」理念,讓「酒泉製造」「戈壁雪潤」等綠色產品走向北上廣,走向粵港澳、東南亞,小產品連接大市場,形成品牌效益,力爭今年實現產值10億元,2022年達到25億元。(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