戈壁農產鮮美在哪?甘肅肅州官員「如數家珍」述成長曆程

2021-01-09 中國新聞網

圖為肅州區總寨敦煌種業戈壁農業產業園高標準智能化溫室。(資料圖) 肅州區委宣傳部供圖 攝

中新網蘭州6月1日電 (記者 殷春永馮志軍)戈壁農產品鮮美在哪?「多採光、少用水、高技術、高效益」和新發展理念……甘肅酒泉市肅州區區長王永宏近日接受中新網記者專訪表示,相比傳統的露天種植農業,戈壁生態農業呈現出節地、節水、節勞力等優勢。

作為全國最大的戈壁設施農業生產示範區,全國最大的戈壁日光溫室基地和有機生態無土栽培示範區,近年來,肅州區持續推動戈壁生態農業擴大規模、提檔升級。持續開發拓展種植新品種,形成了蔬菜、食用菌、林果三大類,120餘個種植品種,並實現戈壁農產品生產、收購、儲存、運輸環節的全程可追溯。

圖為肅州區總寨敦煌種業戈壁農業產業園高標準智能化溫室。(資料圖) 肅州區委宣傳部供圖 攝

目前,當地已先後認證無公害農產品44個、綠色食品10個、地理標誌農產品1個,註冊名優品牌21個。

戈壁農業的發展既滿足了本地「菜籃子」全年供給需求,解決了依靠「老三樣」(洋芋、白菜、白蘿蔔)過冬的問題,也有效平抑了菜價,提高了農業用水的經濟效益,開闢了社會資本進農業、農民「冬閒」季節有事幹又能增收的新途徑。

圖為肅州區東洞戈壁農業產業園內工人打理蔬菜。(資料圖) 肅州區委宣傳部供圖 攝

張國森是酒泉當地「2019年全國十佳農技推廣標兵」,他在新技術研發、新品種示範、新裝備配套、技術標準制定上不斷推陳出新,指導的示範戶種植800平方米戈壁日光溫室,一年純收入超過了8萬元。

年逾五旬的李興樂是肅州區戈壁日光溫室種植的「土專家」,在當地農民中赫赫有名,他和妻子兩人在肅州區總寨戈壁農業園區租賃種植3座戈壁日光溫室,每年純收入超過20萬元。普通戈壁農業種植戶,每座日光溫室年純收入在3.5萬元左右,相當於種植100畝大田小麥一年的純收入。

近年來,儘管肅州戈壁農產品遠銷北京、上海等地,建成了粵港澳大灣區「菜籃子」生產供應基地,但也只能銷售部分品種,個別農產品還是會出現季節性「賣難」問題。

「需要向中西亞、中東歐拓展,充分發揮好霍爾果斯、阿拉山口兩個口岸的作用,打通國外市場,提高產品附加值。」王永宏坦言,肅州區戈壁農業發展還存在投資相對不足、終端市場還需進一步擴大、體系還需進一步健全完善等問題。

「集約化經營、標準化種植、信息化管理、品牌化銷售、多元化增收。」王永宏如是描繪今後肅州區戈壁農業的發展方向。他表示,將樹立「大特產」理念,讓「酒泉製造」「戈壁雪潤」等綠色產品走向北上廣,走向粵港澳、東南亞,小產品連接大市場,形成品牌效益,力爭今年實現產值10億元,2022年達到25億元。(完)

相關焦點

  • 甘肅之名源於「甘州」「肅州」,現分別為哪兩座城市?
    甘肅簡稱「甘」或「隴」,取甘州、肅州二地首字而得名,故簡稱「甘」,又因大部位於隴山以西,古設隴西郡、隴右道而簡稱「隴」。甘肅古為雍州、涼州之地,歷史悠久、文化燦爛,為中華民族和華夏文明的重要發祥地,是著名的河西走廊的所在地,也是古絲綢之路的鎖鑰之地和黃金路段。甘肅省之名來源於「甘州」「肅州」,這兩州均為歷史名城,現在分別是哪兩座城市呢?
  • 甘肅肅州戈壁廢石灘變「藝術天堂」:塗鴉創作引客來
    潘飛 攝遍布戈壁的石頭被賦予了生命與活力。潘飛 攝7月底,甘肅酒泉市肅州區金佛寺鎮依託地域資源打造了獨具特色的旅遊打卡點,遊客帶著孩子粉墨石間,彩繪戈壁,遍布戈壁的石頭被賦予了生命與活力。來源:中國新聞網
  • 戈壁鹽鹼地成功試種海水稻
    戈壁鹽鹼地成功試種海水稻 每日甘肅網肅州訊(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 張文博 通訊員 王永霞)近日,在酒泉市肅州區銀達鎮鹽鹼地上試種的200畝海水稻經過100多天的精心培育,迎來了收穫期。
  • 甘肅酒泉1907:晚清時期肅州的風土人情
    肅州臨水堡(今酒泉市臨水)瞭望塔 1907年3月18日肅州(今酒泉市肅州區)東35裡處,臨水的外側廢墟 3月18日臨水綠地中的墓地 3月18日荒野中的小廟 3月18日臨水綠地中的農舍 3月18日荒廢的瞭望臺
  • 酒泉肅州:坐熱氣球飛上天 帶你空中瞰肅州
    近日,幾隻漂亮的熱氣球來到了肅州區,我們的記者也第一時間感受到了坐在熱氣球上,感受俯瞰大美肅州的奇妙體驗。金秋九月,肅州的早晨是清爽而詩意的也是驚喜而期待的這兩隻熱氣球直徑18米、高22米,一隻由紅黃交替的圖案組成,另一隻則繪有飛天等鮮明的甘肅元素,它們在湛藍的天空中緩慢放飛,瞬間讓藍天變得五彩繽紛。隨著高度逐漸爬升,地面景觀不斷縮小,大美肅州的美景盡收眼底。
  • 王道士、敦煌文物和清朝官員
    安排好以後,他騎上毛驢,頂著戈壁上的日頭,到50裡外的敦煌縣城報告。那時的敦煌縣令是嚴澤,不學無術,拿著道士送上的兩卷經文看不出字兒悶兒,只當作兩張黃紙扔在一邊,道士只好碰壁而返。  道士當時有個宏願,就是修葺被積沙掩埋的窟洞,建一座太清宮,積無量功德。發現藏經洞後,他本來心想,此事要是引起官府重視,撥點銀兩,就可以幫助他實現這個願望,可沒想到在嚴縣令那碰了壁。
  • 酒泉肅州——這一碗熱騰騰的糊鍋登上了央視
    酒泉肅州——這一碗熱騰騰的糊鍋登上了央視 2020-08-12 17:0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甘肅瓜州辦「玄奘之路」戈壁挑戰賽 引數千人悟「超越自我」
    中新網蘭州10月1日電 (鄧曉旭 韓雪林)第十五屆「玄奘之路」商學院戈壁挑戰賽1日在甘肅酒泉市瓜州縣鳴槍開賽。未來三天,來自國內45所院校、66支參賽隊伍、3507名參賽選手將通過團隊結組徒步穿越荒漠戈壁,深入體驗玄奘大師為求真理隻身穿越無人戈壁的生死歷程,在內心深處尋找到讓生命得以攀援上升的巨大能量。
  • 甘肅戈壁荒灘崛起「綠色銀行」 造就絲路耀眼明珠
    甘肅嘉峪關市林業和草原局園林綠化大隊隊長彭燕梅感慨地說,回憶起當年在戈壁荒灘「大會戰」為城添綠場景,在曾經遍地飛沙走石的不毛之地上建起了綠樹、藍天、碧湖交相輝映的「綠色銀行」,潤澤了整個城市的生態環境,這一棵棵樹見證這座現代化工業旅遊城市的發展歷程。
  • 甘肅敦煌:大漠戈壁金色胡楊林現原始自然生態之美
    「都市的泊油路太硬,踩不出足跡」,秋風勁吹,層林盡染的金色大漠胡楊林把人們的視線和腳步引向戈壁荒漠中哪片遠離了城市喧囂的胡楊林原始地貌。中秋節剛過,秋風漸涼,秋色漸濃,地處絲綢之路黃金旅遊段的甘肅敦煌,大漠戈壁上地勢低洼的地方或有河流經過的地方
  • 它佔甘肅全省面積42%居第一,東接內蒙古西達新疆!是世界風口
    雅倫的旅行,在告別新疆後,再次進入了甘肅。說到甘肅,你知道這個地名是如何來的嗎?甘肅,是取甘州與肅州二地的首字而成,分別是今天的張掖和酒泉,現在,酒泉下轄的唯一城區依然名為「肅州」。瓜州給我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沙海茫茫的戈壁,荒無人煙、一望無際的荒漠……看起來毫無生機卻又充滿力量。
  • 【中央媒體看甘肅】石頭當畫筆 盡述「戈壁情」
    【中央媒體看甘肅】石頭當畫筆 盡述「戈壁情」 2020-12-01 15:1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騎闖甘肅金昌,金秋戈壁大挑戰
    2020年10月25日,2020「黑土媽媽杯」VAUDE騎闖天路甘肅·金昌站在美麗的鎳都金昌鳴槍舉辦。賽事人氣爆棚,吸引了甘肅省內外328名騎手逐夢金秋金昌,用車輪丈量祖國鎳都的發展和變遷,用體育的方式戰「疫」,感受金昌的繁榮發展。 體育強市,逐夢鎳都
  • 甘肅這兩座城市實現一體化,一旦成功將稱霸河西走廊,酒泉上榜
    甘肅省是中國西北地區幅員遼闊、工業基礎雄厚的地區大省,東西經度極大,因此省內自然環境非常複雜,甘肅多山少平原,很多地區水資源非常匱乏,氣候相對較差,這也是甘肅乃至西北地區整體經濟 今天我們來談談甘肅酒泉市和嘉峪關市一體化,如果成功的話稱霸河西走廊,甘肅這兩座城市實現一體化,一旦成功將稱霸河西走廊
  • 甘肅酒泉金塔縣,坐擁西北最大的人工胡楊林,還秋遊必選之地
    在土地豐富的中國,適合秋遊的地方數不勝數,但是,好好盤點一下那些秋遊的精品地段,可是絕對有幾處能讓遊客充分滿足,今天,我們要推薦的是位於大西北的甘肅小縣,該縣擁有西北最大的人工胡楊林,是每年秋遊必選之地。
  • 甘肅張掖蘆水灣「水天一色」滋潤戈壁名城
    初秋時節,甘肅張掖甘州區蘆水灣呈現出「水天一色」。楊豔敏 攝初秋時節,甘肅張掖甘州區蘆水灣呈現出「水天一色」。 楊豔敏 攝蘆水灣湖水中的白鵝。楊豔敏 攝9月初,初秋的甘肅張掖甘州區蘆水灣「水天一色」滋潤著戈壁名城。張掖擁有祁連山和黑河溼地兩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是國家西部重要的生態安全屏障。
  • 逸遊甘肅系列(三):邊關古韻遺風
    我覺得僅甘肅地名就可以寫成一本厚厚的書,背後的故事太多太精彩。甘肅,即甘州(今張掖)和肅州(今酒泉)的合稱。城關兩翼的城牆橫穿沙漠戈壁,向北8公裡連黑山懸壁長城,向南7公裡,接天下第一墩,自古為河西第一隘口。
  • 五一遊甘肅| 河西走廊·大漠戈壁自駕遊(圖)
    希望這份出行攻略能幫到你,讓我們一起走遍隴原大地的山山水水,享受如意甘肅的大好春光吧!  本網記者 張蘭琴  甘肅擁有自駕旅遊得天獨厚的優勢。狹長的河西走廊是古絲綢之路的重要通道,因廣闊的地域優勢和多樣的地形地貌而成為開展探險、徒步、騎行、攀巖、自駕、滑翔等運動的最佳目的地。
  • 青海甘肅大環線旅遊,最好時侯到了,兩條必打卡戈壁公路不可錯過
    青海、甘肅的美是大氣的美。是的,不到青海、甘肅,還真的無法真切體會到有多美。我已經到青海、甘肅旅遊過好幾次了,大環線走過兩次了,每次都能發現美的不同。兩條絕美的戈壁公路不可錯過青藏甘肅旅行,景色壯觀宏大,走過的公路更是美景不斷,但青海甘肅大環線,給我留下最深的戈壁公路有兩條。
  • 省名由來·甘州肅州隴右地,西域門戶金城關
    甘肅。名始於11世紀,是取甘州(今張掖)、肅州(今酒泉)二地的首字而成。由於西夏在其境分置十二監軍司,甘肅為其一,元代設甘肅省,簡稱甘;又因省境大部分在隴山(六盤山)以西,而唐代曾在此設置過隴右道,故又簡稱為隴。 從邊塞新疆烏魯木齊坐火車出發,到兩湖兩廣等地,一大半的時間奔行在甘肅。甘肅西北接新疆,北跨內蒙,東與寧夏、陝西接壤,南鄰四川,西與青海相連,地形呈東南、西北走向的狹長地帶,蜿蜒1600多公裡,形如巨大的牛棒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