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後在宜蘭這個叫做Sunday home 的民宿醒來,對著窗外滿眼青蔥的秧田,有輕快的背景音樂。一邊吃著民宿主人親自操刀的滿桌新鮮可口的早餐,一邊翻看著從書架抽來龍應臺的《野火集》,1985年出版的—是我出生的那年。
陽光打進Sunday Home的餐廳裡
細細想來,臺灣民宿的這種狀態,大陸是不可能存在的。
一、民宿是售賣家園的美好狀態
Sunday home的主人,是一對年逾不惑的夫妻,臺灣閩南籍的本省人。8年前,買下了這塊稻田中央的土地蓋起了理想中的家,然後把多餘的空間做成了5個客房的民宿,一點點地經營打造,漸漸地把理想的家園呈現。
而把這種家園的美好狀態進行「售賣」,就是Sunday home為代表的臺灣民宿的核心競爭力。丈夫林彥哲原本是一個軟體工程師,大陸所謂苦逼的「程序猿」,拼到盛年榮退,只因更看重家庭還有生活。
於是拿出大部分的積蓄,在美麗的故鄉成就了個「家」。家其實不只是靠「建設」出來的,更重要是靠一點一滴用心「經營」來的。這是臺灣幸福家庭的一個標準模板,夫妻琴瑟和諧,一雙兒女漂亮。
巧的是這次臺灣之行所接觸的民宿,幾乎都是這種結構。夫妻都是育著一男一女兩個孩子,我不知道是否在臺灣這種家庭結構是大的概率,所謂的「和諧」的最表象的呈現吧。
民宿周邊那初長的秧苗讓人滿心歡喜
然後他們一家人的親力親為,把這個宅子的每個角落,寫上「家」的情誼和美麗。
那或嬌翠或豔麗的植物,那古樸書架上齊整的排書,那一塵不染的桌椅家什,那透亮的格子窗門,那小巧別致的擺件,那隻溫柔乾淨叫做「Sunday」的狗狗,還有那必須夫妻密切配合才能完美呈現的早餐……。
這些細節,都寫著「用心」,也是「用時」。主人林先生坦言,這種生活的狀態,倘若只是作為一種民宿營銷的「賣點」,一種「新鮮」,那堅持兩三年就不得了了,人心會疲憊。
而他們做了8年,那就不叫一種「堅持」,而是自然而然的一種日常生活呈現,是為了取悅自己和家人,從平常和重複中獲取一種簡單的幸福。
簡單的幸福,卻不是那麼簡單地獲取,因此他們的生活才有了販賣的機會,藉由宜蘭這美好的鄉村環境,把自己的家開放出來,接納來自各地的客人,變成一種「坐商」,方便地與世界各地的人們處朋友。
雖處偏地的農村,但他們一定不會封閉,因為閱讀,因為這來自世界各地朋友帶來的各種新鮮訊息。
而這個時代,一定不是資訊匱乏,而是資訊泛濫,太多的資訊讓人陷入選擇的疲憊,因此這種對資訊跳脫而不背離的生活狀態,真是理想至極。
簡單的狀態下,人也會純粹下來,與人相處,誠懇熱情,不亢不卑,性情所至,愛屋及烏。來客何不是嚮往這種簡單純粹?對於城市生活的跳脫,享受從物質到精神層面的美好,在安全宜人的環境裡,把人心性中最純粹的內核進行呈現和釋放,那是真的「自己」。
所以好的民宿,不需販賣什麼,他只要呈現出主人最本真的狀態。自然而然,花香蝶來,客隨主便,客隨主樂,也就客隨主美了!
Sunday Home民宿主人 林彥哲|簡麗玲
這種狀態在臺灣的普遍存在,形成一種民情,是臺灣民宿真正打動人的地方,也是臺灣旅遊真正打動人的地方。
客房外的走廊可以呼吸到宜蘭的美好
二、良善的社會創造旅行的美好
你以為臺灣旅遊的美好是在太魯閣、日月潭;是東海岸的太平洋、墾丁海灘,是臺北故宮、淡水老街;是夜市小吃、文創佳作……。
其實臺灣真正吸引人的,是人,是這個社會傳達的好,是一種安全和成全的美意。
在島上自由行走,只要你不懷壞心,所遇到的人,無論陌生熟悉,大都是一種誠懇和熱情。你的不便和困難會被人感知到,並且很容易獲得熱情的幫助。
這種幫助不是出於一種交換的考量,而是一種成熟社會對於公民角色和社會擔當的一種習慣。這種習慣的邏輯在於自我用善意來支持他人的不便,人人都做到如此,那善意的社會將讓所有人受益。
而這樣社會的養成,需要良性的體制,需要良心的付出,需要耐心的時間。
《野火集》是龍應臺先生1985年出的一本集子,收納他之前在《中國時報》寫的時評。
其中包括我們所熟知的《中國人,你為什麼不氣》、《民主?理直氣壯罷了》等篇章,出來後印行一百版,銷售20萬冊。
從這本出版30多年的集子,可以管窺臺灣社會的成長的力量,是一種用勇氣和耐心並舉然才養成的社會。
再讀陳世昌《戰後70年臺灣史:1945-2015》,更能體會這種社會的來自不易,在強力支配下兩岸頗具戲劇性的互動關係中,在對外的緊張局勢裡,臺灣內部依舊有耐心地一點點推進社會的向善和民主開放。
從威權社會向民主社會的過度,那閃現的推動的個人力量,除了那些位高權重如蔣經國、李登輝、陳水扁等人主導推進的民主化,還有如美麗島事件中社會中堅力量的閃現,當然不斷學習和教育的普羅大眾,是推進民主的根本力量。
\從基層的縣市選舉,到臺北高雄市長直選,到立法委的選舉,到區域最高領袖的直接民選,幾輪的政黨替,是最生動的民主教育,讓大家知道民主的真意,學會甄別真實和謊言,學會運用民主權力讓社會變得更好。
治理良善的社會是帶著溫情的
民主之於民宿的最好的範例,便是民宿協會在臺灣的重要角色。臺灣民宿發展最好的區塊,毫不例外也是當地民宿協會發展最好的區塊,如南投、花蓮、屏東。
作為行業協會,一邊承接政府的政策宣導,一邊凝聚大家的力量去爭取權益,集體推廣呈現。而協會的良性運轉,民主化的運作則是重要一步。
有幸觀摩南投縣民宿協會的全員大會,驚訝於理事、監事的選舉產生、協會財務預結算的審議和通過等步驟,都是參照縣市長選舉的流程來做。
承接大家信任選舉出來的這些協會領導人,包括理事長都是沒有薪資俸祿,完全憑著一種對行業的熱忱上崗,收穫的當然是協會會員的尊敬以及行業的地位。
行業地位—便是這位理事長最大的收穫,收穫的大小,完全取決於他的精力投入和負責的程度。
4月13日觀摩南投縣民宿協會會員大會
協會民主化的運作機制選舉產生理事及理事長
三、臺灣民宿之於大陸的不可能
首先大陸大部分的民宿或客棧的物業不屬於自有,租賃或者購買獲得物業需要的成本構成了民宿客棧運營成本的重要一塊,這加重了後期經營的力。
大陸客棧民宿的運營大都作為投資的主業,投資回報周期是核心題,轉化成經營中,入住率和房價以及成本管控成為關鍵。從容不迫的狀態很難實現。
作為投資,項目成功後,複製是擴大再生產的主要手段,連鎖的客棧或民宿,導致民宿無主名不副實的狀態,靠設計靠硬體支撐或者靠管家式的服務,是很難營造一種讓人嚮往的民宿狀態,或者這種體驗狀態已經跑偏民宿的本意。
雲遮霧障的九份是民宿聚集的一個地方
大陸民宿和客棧行業目前處於法律灰色地帶,強勢的政府,在行業開始成長的初期,會過多的介入。
無論短期是利好還是壞,構成行業的成本還是收益,從長期來看,政府過多參與的行業不可能健康發展。
就是業主也在民宿或客棧內生活,因經營而自帶著一種焦慮,呈現出的生活狀態,與在城市中打拼奮鬥的狀態無異,靠什麼去打動客人,這是問題。
行業協會在大陸的存在極為困難,一方面政府對於民間組織的這種警惕性和壓迫,另一方面沒有公義的力量維持和民主程序的介入。
協會要不淪為政府的職能延伸,要不淪為行業部分成員獲取私利的平臺。
舉例來說,4月19日中國飯店協會民宿委員會的成立大會,選擇在極具政治意味的北京京西賓館召開,而成立於1994年的中國飯店協會 ,隸屬於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並接受商務部的業務指導,就很能對比出問題所在。
以此衍生出來做客棧民宿的動機,所謂情懷還是生意的問題,大陸往往是以情懷介入,最後純純地變成了生意。
而問題的根源,是體制所造就的民情的差異,直接讓行業發展邏輯不同。對「家」的營造方式,度假方式的差異,讓民宿在大陸的發展進入一種「異化」的狀態。
當然,大陸在現有的環境下,用經濟邏輯迅速發展起來的客棧民宿業態有其自有的特色,民宿和客棧也不一定非有「最正確」的那種形態,但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我們有所念想,才有進步完善的可能性。
墾丁亞維農民宿的幸福主人
我留念那個伴著不少於五種的蟲鳴聲入眠的晚上,早上在不少於三種鳥類的叫聲中醒來,被水田和綠樹包圍的美好民宿。更留念這個被溫情和文明所包圍的社會。羨慕,然後努力吧!
(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邁點網立場。轉載請註明出處及作者。加入專欄:請聯繫編輯QQ843523275)
投稿請聯繫:apartment@meadi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