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門以前是個小漁村,她的本名為濠鏡或濠鏡澳,因為當時泊口可稱為「澳」。澳門及其附近盛產蠔(即牡蠣),蠔殼內壁光亮如鏡,澳門因此被稱為蠔鏡。後人把這個名稱改為較文雅的「濠鏡」。清乾隆年間出版的《澳門紀略》中說:「濠鏡之名,著於《明史》。東西五六裡、南北半之,有南北二灣,可以泊船。或曰南北二灣,規圓如鏡,故曰濠鏡。」從這個名稱中,又引申出濠江、海鏡、鏡海等一連串澳門的別名。
澳門的名字源於漁民非常敬仰的一位中國女神——天后,她又名娘媽。據說,一艘漁船在天氣晴朗、風平浪靜的日子裡航行,突遇狂風雷暴,漁民身處危難。危急關頭,一位少女站了出來,下令風暴停止。風竟然止住了,大海也恢復了平靜,漁船平安地到達了海鏡港。上岸後,少女朝媽閣山走去,忽然一輪光環照耀,少女化為一縷青煙。後來,人們在她登岸的地方,建了一座廟宇供奉這位娘媽。
16世紀中葉,第一批葡萄牙人抵澳時,詢問居民當地的名稱,居民誤以為指廟宇,答稱「媽閣」。葡萄牙人以其音而譯成「MACAU」,成為澳門葡文名稱的由來。
在後來的四百多年時間裡,東西文化一直在此地相互交融,留下了許多歷史文化遺產,使澳門成為一個獨特的城市。
澳門自1999年回歸後,澳門成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個特別行政區。在「一國兩制」政策的指引下,澳門實行高度自治,享有行政管理權、立法權、獨立的司法權和終審權,而澳門的社會和經濟方面的特色得以保留並延續。
大事記
5000~6000年前,經1973~1995年共四次對澳門路環黑沙遺址的考古發掘,所出土的文物證明,澳門半島、氹仔島、路環島(統稱澳門地區)的史前文化與廣東省珠江三角洲史前文化,屬於同一個區域文化或同一人類共同體的物質文化的系統。
公元前214年(秦始皇三十三年),秦始皇統一嶺南,將嶺南分置南海、象、桂林三郡,澳門隸屬南海郡管轄。
1152年,中國政府設立香山縣,澳門屬香山縣範圍,舊稱香山澳、濠鏡澳。
1277年,中國軍民開始在澳門定居。
1535年,葡人在澳門停靠船舶,進行貿易。
1557年,葡人進入澳門,並開始在澳門長期居留。
1573年,居澳葡人開始向中國政府繳交地租,每年五百兩白銀。
1584年,居澳葡人組成議事局(後來演變成市政廳),作為管理居澳葡人的行政機構。而中國一向在澳門設有官府,專責治理中外居民一切事宜。
1685年,清政府在澳門設立「關部行臺」,此為當時中國四大海關之一。
1743年,清政府為加強對澳門的管理,以肇慶府同知(府官的副手)移駐前山寨,設海防軍民同知,「專司海防,查驗出入漁船,兼管在澳民蕃」。香山縣丞移駐澳門望慶村,專管華民與葡人之間的糾紛和案件。
1849年,鴉片戰爭後,葡萄牙人乘清政府戰敗之機,推行擴張政策,經過30多年的蠶食,佔領了關閘以南的澳門半島。
1851年,葡人佔領氹仔島。
1864年,葡人佔領路環島。
1887年,葡萄牙政府與清政府先後籤訂了《中葡會議草約》和《中葡和好通商條約》,規定「葡國永駐管理澳門以及屬澳之地與葡區治理他處無異」。但中葡亦一直未勘定澳門界址。
1928年7月6日,民國政府外交部正式照會葡萄牙公使,聲明終止1887年的《中葡和好通商條約》,並於12月9日另訂《中葡友好通商條約》五條,其中未提及澳門主權問題。
1961年,葡萄牙海外部確定澳門為旅遊區,特準設賭。同年,澳門政府頒布《承投賭博娛樂章程》,公開招商承投。
1972年3月8日,中國常駐聯合國代表在致聯合國非殖民地化特別委員會主席的信中指出:「香港和澳門是被英國和葡萄牙當局佔領的中國領土,解決香港、澳門問題完全是屬於中國主權範圍內的問題,根本不屬於通常的所謂『殖民地』範疇。因此,不應列入反殖宣言中適用的殖民地區的名單之內。中國將在條件成熟時用適當方式和平解決香港和澳門問題,在未解決前維持現狀。」
1972年6月15日,聯合國非殖民地化特委會通過決議,向聯大建議從反殖宣言中適用的殖民地區的名單中刪去香港和澳門。同年11月8日,第二十七屆聯大通過該決議。
1974年4月,葡萄牙國內革命成功,新政府實行非殖民地化政策,承認澳門不是殖民地,而是中國的領土。同年澳氹大橋建成通車,全長257千米。
1975年,最後一批葡萄牙駐軍撤離澳門。
1976年,葡萄牙法規定澳門是在葡萄牙管轄下的特殊地區。
1979年2月8日,中葡正式建立外交關係。雙方達成的協議指出:澳門是中國的領土,目前由葡萄牙政府管理,歸還的時間和細節,將在適當的時候由兩國政府談判解決。
1985年,中葡兩國領導人認為談判解決澳門問題的時候已經成熟,同意於次年舉行正式外交談判。
1986年,中葡雙方於6月、9月、10月在北京舉行了解決澳門問題的前三輪會談。
1987年3月,中葡雙方在北京進行澳門問題的第四輪也是最後一輪談判,26日,雙方草籤聯合聲明。
1987年4月13日,中葡兩國政府總理代表兩國在北京正式籤署《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和葡萄牙共和國政府關於澳門問題的聯合聲明》及兩個附件。聯合聲明說,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將於1999年12月20日對澳門恢復行使主權。
1987年6月23日,中國全國人大常委會批准《中葡聯合聲明》。
1987年9月21日,新華社澳門分社成立,周鼎出任首任社長。
1987年12月11日,葡萄牙國會一致通過《中葡聯合聲明》,出席國會的議員全體起立鼓掌。
1988年1月15日,中葡兩國關於澳門問題的聯合聲明在北京互換批准書,正式生效,澳門進入過渡期。中葡聯合聯絡小組、土地小組成立。
1998年9月5日,中國七屆全國人大常委會通過澳門特別行政區基本法起草委員會名單,共48人,其中澳門各界人士19人。
1989年3月8日,澳門國際機場興建及經營批給合約正式籤署。
1989年4月9日,澳門基本法諮詢委員會名單公布,共90人。
1989年9月10日,澳門賽馬會主辦的賽馬正式開跑,首日投注額1800萬澳門元。
1989年12月8日,澳門國際機場舉行動工典禮,澳督文禮治主禮。
1991年2月22日,中國外長錢其琛訪問葡萄牙,與葡外長達成協議,中文即日起成為澳門官方語言。
1993年1月15日,澳門基本法起草委員會第九次全體會議在北京閉幕,通過澳門特別行政區基本法草案。
1993年3月31日,中國八屆人大一次會議通過《澳門特別行政區基本法》。
1993年11月2日,來往港澳間的客運碼頭新港澳碼頭正式啟用。
1994年11月15日,澳門特別行政區土地基金會投資委員會、諮詢委員會成立。
1995年10月13日,澳葡政府與中國銀行及大西洋銀行籤署發鈔代理合約,有效期15年。
1995年12月8日,澳門國際機場隆重開幕,中國國家副主席榮毅仁、葡萄牙總統蘇亞雷斯出席並剪彩。
1997年12月11日,中國外交部駐澳門特區機構大樓奠基。
1998年5月5日,中國全國人大澳門特別行政區籌備委員會在北京成立。
1999年12月20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對澳門恢復行使主權,澳門特別行政區成立,中國人民解放軍駐澳門部隊正式擔負防務,何厚鏵任首任行政長官。
2000年7月17日,行政長官何厚鏵提名、中央政府任命特區海關關長。
2001年5月22日,澳門特區立法會選舉委員會成員就職。
2001年8月14日,第二屆立法會選舉。
2001年8月15日,內地與澳門特區籤署首個司法協助文本。
2001年11月1日,澳門特區海關正式運作。
2001年12月3日,澳門與內地籤署《旅遊合作協議書》。
2002年1月1日,澳門特區民政總署成立。
2002年2月1日,特區政府首次舉行勳章、獎章及獎狀頒授典禮。
2002年2月4日,海峽兩岸關係協會駐澳門特別行政區辦事處掛牌運作。
2002年2月8日,行政長官籤署批示,將娛樂場幸運博彩經營牌照給予澳門博彩股份有限公司、永利度假村(澳門)股份有限公司和銀河娛樂場股份有限公司。
2002年7月23日,澳門特區租用珠海國有土地儀式舉行。
2003年3月24日,澳門發現首宗懷疑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個案。
2003年4月1日,澳門博彩股份有限公司凌晨零時投入運營,博彩業專營時代結束。澳門旅遊娛樂有限公司股東霍英東宣布退出澳娛,所持股份轉入在澳成立的基金會,用於慈善事業及建設發展澳門。行政法規《訂定從事娛樂場幸運博彩中介業務的資格及規則》生效。
2003年10月12日,「中國—葡語國家經貿合作論壇」及「投資洽談會」隆重揭幕,國務院副總理吳儀抵澳出席論壇活動。
2003年10月17日,《內地與澳門關於建立更緊密經貿關係的安排》(《緊貿安排》)在澳門籤署。
2003年12月9日,粵澳合作聯席會議取得豐碩成果。
2004年1月1日,《內地與澳門關於建立更緊密經貿關係的安排》開始實施。
2004年4月1日,澳門立法會細則性通過《行政長官選舉法》。
2004年8月29日,何厚鏵在澳門第二任行政長官選舉中以296票順利連任。
2004年10月29日,《〈內地與澳門關於建立更緊密經貿關係的安排〉補充協議》在澳門籤署,2005年1月1日開始實施。2005年10月21日、2006年6月26日、2007年7月2日及2008年7月30日,《〈緊貿安排〉補充協議二》、《〈緊貿安排〉補充協議三》、《〈緊貿安排〉補充協議四》及《〈緊貿安排〉補充協議五》分別籤署,並且與2006年1月1日、2007年1月1日、2008年1月1日和2009年1月1日開始實施。
2005年1月30日,內地禽流感疫情蔓延,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發出緊急通知:由翌日開始,暫停廣東等地的禽鳥及其產品出口及輸往港澳。2月2日起臨時禁止進口果子狸活體及其各類產品。
2005年2月5日,特區成立後首次公開拍賣土地,並以暗標競投形式進行。
2005年7月15日,在南非德班市舉行的第二十九屆世界遺產委員會會議上通過把「澳門歷史城區」列入《世界遺產名錄》的申請。
2005年7月19日,受到颱風「海棠」的影響,澳門氣溫曾高達39℃,創下自1901年有氣溫記錄以來逾百年新高。
2005年7月29日,《預防及調查犯罪之特別證據制度》法律草案遭否決,是特區立法會首次否決的法案。立法會細則性通過《中國人民解放軍駐澳門部隊協助維持社會治安和救助災害》法案。
2005年9月15日,美國財政部指稱匯業銀行協助朝鮮客戶洗黑錢、協助偽鈔流通等支持恐怖主義活動,建議美國公司斷絕與該銀行的任何聯繫。澳門市面的匯業銀行出現擠兌,在短短兩天被提走了3億澳門元,佔匯業總存款額10%,不過銀行稱有足夠現金應付。行政長官何厚鏵以「匯業銀行的客戶提款出現嚴重不正常情況」為理由,引用《金融體系法律制度》,委派大西洋銀行澳門分行總經理蘇鈺龍及澳門金融管理局內部審計辦公室副總監李展程,參與匯業銀行的管理,以鞏固公眾對金融體系的信心。
2005年9月25日,第三屆立法會選舉進行,順利產生12個直選議席及10個間選議席,直選及間選總投票率分別為5839%及6195%。
2005年10月7日,內地「黃金周」長假結束,7天共逾150萬人次旅客經拱北口岸出入境,其中內地居民遊客超過43萬人次,約佔旅客總數29%,創歷史新高。
2005年10月29日,第四屆東亞運動會一連9天在澳門舉行,國務院副總理吳儀來澳出席開幕式。共9個國家及地區,派出約2000名運動員,參加17個運動項目。
2005年12月29日,澳門供水鹹度達500度,創澳門歷史新高,但有關方面表示澳門暫不會制水。廣東省計劃將北江水調至西江,以舒緩澳門及珠海嚴峻鹹潮。
2005年12月31日,澳門首個主題公園「漁人碼頭」開幕。
2006年2月12日,《聯合國反腐敗公約》在澳門特區生效。
2006年2月13日,耗資近4億元人民幣的珠海西水東調首期工程動工,解決澳門和珠海兩地鹹潮期間供水短缺問題。
2006年2月16日,匯業銀行的代表律師表示,銀行已經中斷和朝鮮的所有業務往來,改善反洗黑錢的政策。匯業銀行同時敦促美國當局,停止對該銀行涉嫌為朝鮮政權洗錢的調查。
2006年2月21日,《特區公報》刊登行政長官公告,公布《聯合國反腐敗公約》自本月12日在澳門特區生效。
2006年2月23日,「第十九屆亞洲貿促論壇」一連兩日在澳門舉行,亞太地區16個國家和地區的貿促機構60多名代表出席。文化部部長助理丁偉、社會文化司司長崔世安在澳籤署《內地與澳門特區更緊密文化關係安排協議書》。
2006年6月11日,首份《全球城市競爭力報告(2005~2006)》在成都舉行的「第三屆城市競爭力國際論壇」上發布,澳門在全球110個城市的「消費性服務業競爭力」中排行第六位。
2006年7月17日,檢察院起訴18人,指在2005年澳門立法會時選舉涉嫌賄選。11月7日,14名被告有12人被判罪名成立,其中兩人實時入獄。
2006年9月24日,「中國—葡語國家經貿合作論壇」第二屆部長級會議的八國部長一致同意擴大合作領域,通過及籤署2007~2009年的《經貿合作行動綱領》。
2006年10月7日,第一屆葡語系運動會在澳門運動場上舉行開幕禮,該運動會為期9天,共11個國家及地區的735位運動員參加。
2006年11月2日,澳門審計署公布第四屆東亞運動會專項審計報吿。總開支達44億澳門元,其中場館超支506%;澳門東亞運動會體育館超支更高達816%。
2006年11月6日,反腐敗國際性非政府組織「透明國際」公布2006國際清廉指數,首次將澳門納入被評之列。澳門在亞太25個國家及地區中排名第六,全球163個國家及地區中排行第二十六。
2006年12月6日,澳門運輸工務司司長歐文龍因涉嫌工程項目巨額貪汙及非法金融操作被捕。國務院於翌日免除其司長一職。
2006年12月8日,澳珠跨境工業區啟用。
2007年1月28日,中聯辦就東望洋山景觀問題發表聲明,主動降低其新辦公大樓高度。
2007年3月15日,美國財政部宣布,因證實匯業銀行為朝鮮洗黑錢,宣布30日內切斷前者同美國財政體系的聯繫。澳門特區政府隨後發出新聞稿指出,「將會繼續接管匯業銀行。無論發生什麼情況,特區政府都將採取必要措施,保護存戶利益,維護金融體系的穩定」。
2007年3月27日,第四宗涉及2005年澳門立法會選舉的賄選案在初等法院判決,首次有候選人被判處入獄。
2007年5月1日,由六個澳門社團組織市民以「反貪腐、保民生、削外勞、除黑工、安居樂業、家庭團聚、構建和諧社會」為口號,就澳門政權移交後的社會問題表達意見,遊行人士亦包括個別立法會議員及少量公務員。警員朝天開槍及使用胡椒噴霧驅散示威者,300米外的一名路人遭流彈擊傷。
2007年6月24日,朝鮮外務省發言人在平壤宣布,被凍結在澳門匯業銀行的朝鮮資金轉移問題已經解決。
2007年8月28日,亞洲最大綜合旅遊度假村威尼斯人開幕,帶動本澳會展業進入新紀元。至12月18日美高梅開幕,澳門六個賭牌賭場全部開業,六分天下局面成形。
2007年9月,澳門新學年開始全面實施十五年免費教育。
2007年9月15日,「第十九屆澳門國際煙花比賽匯演」拉開序幕,共10支來自不同國家及地區的隊伍參與是次煙花比賽。
2007年9月28日,兩年的管理期結束,澳門特區政府決定把匯業銀行的管理權交回原股東。
2007年10月1日,數千市民參加十一遊行,首次有教師與社工參加。
2007年10月26日,「第二屆亞洲室內運動會」開幕。
2007年11月28日,澳門特區政府證實已收到由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中心發出的警吿信,對本澳世遺文物之一的松山燈塔景觀受周邊建築物高度威脅表示關注,並要求特區政府提交相關資料。
2007年12月14日,特區政府向中央人民政府申請將《京都議定書》適用於澳門。
2008年1月29日,澳門公共天線公司約於19時45分停止服務,全澳電視信號中斷,電信管理局於21時30分召開記者會交代事件,指公共天線公司公然挑釁。
2008年1月30日,澳門特區終審法院判決歐文龍入獄27年。
2008年2月22日,港珠澳大橋主體工程地質勘探開鑽。
2008年3月20日,是年2月較去年同月通脹上升947%,創下1992年以來的新高。
2008年4月16日,行政長官就東望洋山景觀發出批示,其中部分地區限高為90米。
2008年4月19日,近40年來最早懸掛八號風球的熱帶風暴「浣熊」來去匆匆,襲澳六小時,全城陷半癱瘓。
2008年4月21日,澳門街坊總會公布一項民意測驗的結果,指七成市民反對在北京奧運聖火傳遞期間示威。
2008年5月3日,120位火炬手經3個小時接力傳遞,北京奧運聖火歷史性走進澳門大街小巷,全程19公裡,25萬居民和遊客夾道歡迎聖火。
2008年5月13日,四川大地震造成嚴重人命傷亡及破壞,本澳居民感同身受,特區政府及澳門基金會撥出11億元人民幣賑災,多個慈善機構、民間社團紛紛發出捐款賑災呼籲。交通事務局成立,重點發展高效公交網。
2008年5月19日,下午2點28分,澳門居民默哀三分鐘,六家博彩企業也暫停營業三分鐘,對四川汶川大地震的罹難同胞致以最深切的哀悼,此為各家博企自開業以來首次暫停營業。
2008年5月20日,三個選舉法的修訂進入立法程序,加重刑罰,嚴打賄選。
2008年6月14日,「木雕——澳門神像雕刻」被正式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2008年7月1日,廣東再收緊自由行,由「一月一籤」進一步收緊為「兩月一籤」,本澳零售業營業額下跌二至三成。
2008年8月4日,經過51次小組會議,歷時一年兩個月的細則性討論、四易其稿的《勞動關係法》法案,在立法會全體大會上作細則性討論表決通過。
2008年8月5日,粵港澳就港珠澳大橋融資達成突破性共識,大橋主體工程由三地政府及中央共同承擔,其中澳門出資198億元人民幣。
2008年8月24日,在北京奧運會期間舉行的「北京2008武術比賽」閉幕,在本次比賽中,澳門代表隊共獲得1枚金牌、3枚銀牌、1枚銅牌,居獎牌總數第二位,金牌總數第三位。
2008年9月1日,菲律賓駐澳門總領事館啟用。
2008年9月13日,三鹿奶粉被驗出含三聚氰胺,內地遊客對內地奶粉頓失信心,紛紛到澳門搶購奶粉。
2008年9月19日,澳門衛生局在市面上抽取部分奶類產品樣本檢測,發現有兩個伊利高鈣低脂奶類飲品檢出含有三聚氰胺。
2008年9月23日,澳門衛生局與教育暨青年局開始為曾參與「牛奶計劃」的一萬名學童進行腎結石篩選,經過多個階段驗尿和B超等檢查,至12月中發現20名學童患腎結石。
2008年9月24日,東亞、國際和永亨銀行均出現擠兌提款,金融管理局澄清澳門銀行體系穩健,全澳銀行總資產中涉及受次貸風暴影響的雷曼和AIG的投資僅佔不足兩億元。10月9日,一名教師被指在網際網路上發布「銀行擠提」的言論,被司法警察局拘捕並移送檢察院。
2008年10月8日,澳門博彩收入9月為70億澳門元,同比微跌08%,打破4年以來只升不跌的現象。
2008年10月14日,澳門政府宣布為本地銀行存戶提供百分之百存款保障至2010年底。
2008年10月15日,新的《選民登記法》生效。
2008年10月22日,特區開展《維護國家安全法》的立法工作,草案建議界定「叛國行為」等七宗罪,最高可處25年徒刑,數罪併罰時最高可處30年徒刑。
2008年10月30日,現金分享計劃的派發工作基本完成。
2008年11月7日,澳門進行了首次土地批給公開旁聽會。
2008年11月11日,行政長官何厚鏵宣讀在任期內最後一份施政報告,計劃延續今年的現金分享計劃。
2008年11月13日,金沙集團宣布暫停澳門金光大道的第五、六號地段發展計劃,實時遣散9000名外來僱工,另承諾盡力保留2000名本澳工人。
2008年11月23日,澳門民主人士發起抗議《維護國家安全法》遊行示威。
2008年12月14日,金融海嘯下,第二十五屆公益金百萬行活動共3萬多居民參與,善款逾1000萬澳門元。
2008年12月15日,兩岸「大三通」,澳臺航線客貨量齊跌,澳門機場減免收費應對衝擊。
2008年12月16日,國安法草案諮詢結果,主流民意贊成23條立法。
2008年12月19日,胡錦濤、溫家寶高度重視金融危機對澳影響,中央六方面九措施助澳門抗金融海嘯。(資料來源:《澳門經濟社會發展報告(2008~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