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聽不到低音和高音,卻比我們更了解小提琴

2020-12-12 殘疾人事業

《歡樂頌》輕快、動聽,

是貝多芬第九交響曲最終章的一個段落。

創作《貝九》的貝多芬,

雙耳已經瀕臨失聰。

但《貝九》被公認為

是他在交響樂領域的最高成就,

是其音樂創作生涯的最高峰和總結。

欣賞和創作音樂,

不一定要靠聽覺,

還需要熱烈的渴望,

高超的技巧和天賦。

在河北石家莊,

也有一位失聰的「音樂達人」,

他是國家一級提琴製作師冼保康。

今年64歲的冼保康,是河北省石家莊市一位失聰的小提琴製作師,他從11歲開始學習制琴,50多年來,他克服了常人難以想像的困難,成為一名國家一級提琴製作師。

冼保康出生在一個書香家庭,父親是醫學專家,母親是一位小提琴演奏家。他兒時因發高燒用藥過量,導致聽力喪失,11歲那年,母親一把珍貴的義大利小提琴不幸丟失,失去愛琴的母親惋惜不已,痛苦至極。

「那時候我就起了心意,就想能做一把小提琴,哪怕做得不好,起碼也能安慰母親的心。」

失聰少年立志要為母親做一把小提琴,聽起來有點像天方夜譚。那時,冼保康只能靠著父親買來的助聽器和母親教他的「讀唇語」與外界交流。在父親的幫助下,冼保康四處拜師,查找資料,走上了一條常人難以想像的制琴之路。

「幾乎都想放棄了,因為太難了,但是我一想到我母親丟琴的事兒,就下了決心,慢慢地咬著牙,挺過來。」

因為失聰,即便藉助助聽器冼保康也聽不到低音和高音。為了學習制琴,他甚至解剖琴體,思考部件的相互對應關係,包括形狀大小和變化。在克服了常人難以逾越的障礙後,1973年他將親手製作的一把小提琴獻給母親,終於圓了夢想。

1998年,冼保康在美國第十三屆國際提琴製作比賽中,榮獲小提琴音質優異獎,當世界各地的參賽者們了解到他是一位聽障人士時,都覺得不可思議,他的故事登上了美國報刊。

「我做琴就是要正統、經典古典,不要有刻板的匠氣,要有一種遊刃有餘的靈氣。」

50多年來,他一共製作了200多把提琴,積累了不少制琴經驗,他的感受是,作為一個制琴師,不要把錢放在第一位,只有先做好人,才能做出好琴,目前他最大的願望是把自己的技藝傳給下一代。

編輯:徐晶

相關焦點

  • 唱歌高音上不去、低音下不來怎麼辦?
    唱歌高音上不去、低音下不來怎麼辦?朋友相聚、客戶招待,酒足飯飽後去KTV一展歌喉,唱歌成了現代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項娛樂活動。看著人家引吭高歌,自己卻不敢靠近話筒,高音上不去、低音下不來,可愁死我了。算了,我還是默默灌啤酒吧,要麼躲在角落,生怕被人發現。
  • 小提琴和奏鳴曲的發展都離不開他,科雷利來自義大利的音樂家
    阿爾坎傑羅·科雷利(A.Arcangelo Corelli),義大利作曲家、小提琴演奏家,在音樂史上的貢獻是發展了小提琴音樂藝術,寫出很多卓越的小提琴作品,較著名的作品是《福利亞變奏曲》(La Folia)Op.5,No.12;其次,他的室內三重奏鳴曲和大協奏曲,為巴赫和亨德爾等人的獨奏奏鳴曲和管弦樂協奏曲打下了基礎
  • 優先學習鋼琴還是小提琴?
    筆者較早前已撰寫有關學習哪種樂器較合適之題材,今回希望集中討論兩種熱門樂器─鋼琴及小提琴。
  • 小提琴學習音法瓶頸突破:五度、八度找音法
    3、假如你能聽出並做到八度高音模仿或低音模仿。符合上述條件的人你就可以用「鄧氏五度八度找音法」找到第一把位全部的升、降、還原音的準確位置,而且非常準。共計四十四個音,從而徹底解決了小提琴只有四條空弦可以對音準的問題。有sf的地方是需要注意八度高低音模仿的重要段落。
  • 唱歌時總是高音上不去,低音下不去,是否需要紮實基本功呢?
    高音難上,低音難下,想要成為KTV麥霸總是少了點潛能,唱歌其實真的可以不用去以高音、低音去設定練習階段,而是在發聲方法上去糾錯,不把高音恐懼症,高音故意轉換方法上給自己設卡。適合的正確的方法,很容易得到優美連貫的聲音。
  • 高音唱不上去,就唱既磁性又有深度的低音呀!這個技巧一定要學
    怎麼唱好低音歌曲呢?要想唱好低音,首先要放鬆胸腔打開喉嚨,然後加強氣息的練習,讓胸腔裡的氣帶動嗓子發出低音,這些是唱好低音的基本功,當然如果再能結合一些唱低音的小技巧則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低音發音技巧:技巧一:用「啊」聲練習法,試著張嘴發聲低嘆音「啊」,會感覺胸前震蕩起伏明顯,聲音聽起來像是從嗓子深處發出的,聲音渾厚,這裡注意一定要儘量張大嘴巴,想打哈欠一樣自然的張大,然後把胸腔裡面的氣發出聲音來。
  • 他的聲音雖然是立起來的,但是他的高音,多數都是不可控的
    首先,我有自己喜歡的歌手,他也老被說不好聽 。華晨宇的歌聽過幾首,我管你啊,什麼的,都挺好聽的,會短時間內循環,而且是會挑時間挑環境,長時間不行,撕裂式演唱我容易疲憊。可我還是覺得挺好的,何況好不好聽其實都是主觀,只不過有人喜歡把自己不愛的東西去放大再放大,希望得到別人的認同吧。
  • 學小提琴應掌握的基本樂理知識
    唱名mi fa 和 xi do對應音名EF和BC為半音,其他是全音。在小提琴上手指距離:全音分開,半音併攏。 1.5小提琴上如何記音名:在AE弦根據以上的半音關係拉出唱名 la xi do re mi fa so la 就是音名ABCDEFGA。
  • 中國民樂十大改革家陳澤教授在蓉病逝 他讓樂器「唱」得更響亮
    封面新聞記者 徐語楊過去民樂團演奏古典樂曲梁祝《樓臺會》時,觀眾會疑惑:「民族音樂會怎麼有小提琴、大提琴的身影?」原來,這是因為二胡有高音區衰減問題,且民樂器中沒有合適的低音區用琴,所以只能用小提琴和大提琴演奏。
  • 聽交響樂,一定要知道的四大家族
    關於小提琴和小提琴演奏有很多的秘密。被譽為「小提琴巫師」和「魔鬼小提琴家」的尼可羅帕格尼尼是19 世紀無與倫比的藝術大師,他的琴技超出他當時所有的同行們,而他充滿熱情激烈的演出則能讓觀眾為之陶醉,有的人甚至還因此眩暈。
  • 縱觀港臺所有男歌手,誰才是高音之王?此人年過七旬,歌藝猶在!
    眾所周知音樂的最終感染力並非局限於高音來成就,換句話說高音也僅是音域中的一個重要元素,低音,中低音,小高音,任一區域唱好了都很了不得。就比如說徐小鳳的中低音溫婉醇厚,哥哥張國榮的低音充滿磁性,學友哥的中音區盡顯歌唱魅力,而早期齊秦的小高音也是著實難得。
  • 重低音耳機有什麼優點,重低音耳機哪款好?
    說起人們常常使用的耳機,就不得不提重低音耳機。其實音樂無國界,不同的人對音樂的愛好也就不同,有的人偏好清亮的高音,有的人偏好通透的中音,而有的人則愛好厚重的低音。而這其中相信愛好低音的朋友們更多,為什麼?
  • 發燒源於愛好,用來聽交響樂的交響一號音箱
    交響一號這款音箱的設計很獨到,將整個頻段設計為超高頻、高頻、中頻、低頻四個頻段,而重要的在於雙高音的設計這裡,因為人耳對高音相對比較敏感,也比較喜歡高音,像世界三大男高音,享譽中外,而低音歌唱家卻名氣一般。而交響的這個相位錐超高音和球頂金屬高音,在這個區域音色透明,有很高的空氣感和極廣的延伸。
  • 專訪德國高男高音安德瑞斯.修爾
    18 世紀英國著名音樂史學家查爾斯.帕尼曾這樣描述1734 年法裡內利在倫敦演唱時的情景:「他把前面的曲調處理得非常精細,樂音一點一點地逐漸增強,慢慢升到高音,之後以同樣方式緩緩減弱,下滑至低音,令人驚奇不已。歌聲一停,立時掌聲四起,持續5 分鐘之久。掌聲平息後,他繼續唱下去,唱得非常輕快,悅耳動聽,其節奏之輕快,使那時的小提琴很難跟上。」
  • 巴洛克時期小提琴作品特色
    這一時期的樂器作品特色是,從復調的悠長旋律中解放出來,確立了通奏低音巴洛克音樂形式,小提琴作品的特色是以大量快速小音符和複雜多變的節奏型來突出炫技性。曲目以《福利亞舞曲》或《貝加馬思佳》等以固定通奏低音等舞曲,或奏鳴曲和Sinfonia為主等單樂章曲目為主。  譜例:義大利作曲家馮塔納奏鳴曲。
  • 男中音,男高音,女高音,女中音…能隨意選自己的聲部和曲目嗎?
    男中音,男高音,女高音,女中音……我們能隨意選擇自己的聲部和曲目嗎?歌者的音色往往取決於他們的生理條件或者體態結構。舉個例子,比才認為女主人公卡門會用深沉而用性感的聲音來吸引唐·何塞,他也知道米凱拉的年輕高音會迷惑觀眾。了解聲音的類型對歌者來說是必不可少的,對於演唱者來說,他們的音域決定了他們的曲目,才能意味著他們的曲子和角色可以得到認可。
  • 了解薩克斯管
    而薩克斯管演奏家至此成為與鋼琴演奏家,小提琴演奏家地位一致,是作曲家以及其他形式的音樂家創作的首選樂器之一;並且擁有大量聽眾樂迷的主流樂器之一。薩克斯管的歷史由比利時人阿道夫·薩克斯(Antoine-Joseph Sax,1814-1894)於1840年發明的。阿道夫是一位銳意的樂器製造者,擅長黑管和長笛演奏。
  • 唱歌的時候高音上不去?教你3個方法輕鬆突破高音關卡!
    高音是很多朋友喜歡問的一個問題,許多人對高音又愛又恨的,愛是因為高音「夠拽」,能把高音歌曲唱好倍兒有面,不過不能說高音越高就是唱得越好。一味的追求高音不僅會損傷自己的聲帶,也有可能會損傷自己那顆脆弱的小心靈,很多低音歌曲也很有魅力的嘛,比如薛之謙的、林宥嘉的,能唱好學好也不失為一種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