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交響樂,一定要知道的四大家族

2020-12-18 江小軻

交響曲(Symphony)是古典音樂的樂曲型式,是包含多個樂章的大型管弦樂曲,一般是為管弦樂團創作,樂隊會包括弦樂器(包括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低音提琴)、木管樂器銅管樂器打擊樂器,編制在30至100人之間。交響曲多半會有四個樂章,第一樂章通常是奏鳴曲式。交響曲會有包括所有樂器的大譜表。而各樂器演奏家會有隻對應各自樂器的樂譜。有些交響曲會包括人聲(例如貝多芬的第9號交響曲)。

木管家族

在管弦樂隊中,沒有哪個樂器組中的樂器像木管組那樣形式迥異如果不是因為知道所有這些木管樂器的原型的管身都是鑽孔的木質管,人們一定會對被歸類到此組的很多樂器感到不解並提出這樣的問題:為什麼它屬於木管樂器?現代長笛銀光閃閃,完全是金屬製成,但它就屬於木管樂器;單簧管雖也屬於木管樂器,可它表面鑲滿金屬按鍵,也差不多遮蓋了木管的材質特點。其實,這些事實都關係到幾千年來木管樂器的演化。

管樂器(如笛,或者吹管)是人類最早發明的樂器。原因顯而易見:一根獸骨或一段中空的樹枝只要鑽出幾個孔,就可以成為橫笛;把秸稈壓扁,放在嘴唇間,就可以是雙簧管的簧片。

在木管樂器組中,可謂聚集著全樂隊的獨奏大師。從樂隊定音這個環節就可以看出來:雙簧管總是給出標準音「a」, 所有人都要跟著它的標準調音。其他的樂器組都沒有木管組如此特殊,作曲家需要經常考慮其統領全局、高居整體樂隊之上的獨奏風格。也沒有哪個樂器組能像木管組那樣,在賦予樂隊千變萬化的色彩方面如此重要。然而,木管組的這個優勢同時也是其劣勢所在,就像雙刃劍效應一樣。木管樂器發出任何一個糟糕的音,都會「汙染」 整個樂隊效果,長笛或單簧管如果吹錯了音,在聽眾哪怕是業餘聽眾聽來,都會感到非常糟糕難受,突兀刺耳。

弦樂家族

弦樂組樂器構成了管弦樂隊的「骨幹」,或者說是「基礎」。小提琴絕對是弦樂組中的明星,這不僅因為它大多數情況下演奏旋律聲部,也是因為它承擔了音響戲劇「主角」的功能。關於小提琴和小提琴演奏有很多的秘密。被譽為「小提琴巫師」和「魔鬼小提琴家」的尼可羅帕格尼尼是19 世紀無與倫比的藝術大師,他的琴技超出他當時所有的同行們,而他充滿熱情激烈的演出則能讓觀眾為之陶醉,有的人甚至還因此眩暈。每一個演奏家都與他所駕馭的樂器有著私密、至親的關係,他知曉其樂器的裡裡外外和方方面面,知其長處和短處,知其鋒芒和軟肋,他了解這件樂器在演奏時,哪個音區會特別優美,哪個音略有困難,最高音有些「發飄」等等諸如此類的細節問題。說到弦樂器,這種人與樂器之間的私密關係尤為重要。俄羅斯的大提琴家姆斯蒂斯拉夫列奧波爾多維奇羅斯特羅波維奇曾這樣描述他的斯特拉迪瓦裡大提琴:「我的樂器出生於1711 年」。

如果說小提琴是「主角女高音」,那麼中提琴就是中音,大提琴是次中音,低音提琴是低音,與人聲的四個聲部相對應。中提琴(Viola)比小提琴略大,音域也比小提琴低五度。它來自一個大的「中提琴家族」。中提琴的聲音比小提琴更低沉、柔和,具有如同天鵝絨般的質感。由於在技巧方面不如小提琴那樣精湛多姿,所以長久以來中提琴一直處於小提琴的陰影之下。一些大作曲家比如C. M.v. 韋伯和柏遼茲在一百五十年前就在中提琴的聲音中發現了新的特殊之處,他們都在自己的作品中對中提琴加以表現。對於樂隊音響的完整性來說,中提琴非常重要,而在弦樂四重奏中,中提琴更是必不可少,它扮演著關鍵的角色。

小提琴和中提琴的各種音色可能性,大提琴幾乎也都可以呈現,而在音量和音區跨度方面,後者甚至更勝一籌。在早期,這種樂器作為中提琴家族裡的「膝蓋提琴」,它的確是夾在膝蓋之間進行演奏的,而今天的大提琴則由或長或短的琴腳支撐固定。在大提琴家每次進行演奏前,都可以看到他調整和固定琴腳。大提琴的音高比中提琴低八度,具有無以匹敵的寬廣音區:從低沉的低音到美妙的中音,再到最高音——演奏家把這種晶瑩剔透的高音稱為「永恆之雪」。演奏最高音的時候,大提琴家的左手幾乎能接觸到弓弦毛,演奏「永恆的雪」時,需要運用大拇指。理查施特勞斯在他的交響詩《唐吉珂德》裡運用了大提琴的全部音區。泛音技巧在大提琴上可以非常輕鬆地使用。而弱音器用在大提琴上產生那種朦朧似紗的效果也比小提琴或中提琴要好。

弦樂器家族中體積最龐大的成員是低音提琴,它與兄弟姐妹相比,顯得尤為另類。小提琴、中提琴和大提琴的琴弦音高為五度排列,而低音提琴卻是四度排列,也就是說,兩根弦之間的音程為四度。與其他弦樂器不同的是,低音提琴的琴弓持法為下手位,因為這樣的持法更能用得上力量。這種持法也叫「德國學派持法」。如果按照「法國學派持法」,低音提琴的琴弓持法就和大提琴一樣,即上手位。低音提琴需要演奏者體力充沛,體格健壯。有人曾計算過,一個低音提琴手在一場馬勒交響曲的音樂會上所消耗的體力,相當於一個礦區工人在礦井裡的八小時勞動。為了能準確駕馭這個龐大的樂器,樂手需要站立演奏或坐在貝斯椅上進行演奏。

豎琴無疑是最古老的樂器之一,也是數千年來人類繪畫藝術歷史中最經常呈現的樂器之一。在古埃及的法老陵墓裡,在中世紀的壁畫中,在幾乎所有的博物館裡,我們都可以看到與豎琴有關的文物。在一幅距今大約三千年的關於動物音樂會的妙趣橫生的畫中,人們可以看到一匹馬在用前蹄撥動豎琴。《聖經》裡也記載,大衛王在他的時代就已經在為他豎琴的音準而操心,和今天的人們一樣,在圖畫中他甚至拿著校音器。豎琴有很多根弦,最開始只有五到六根,發展到今天,它擁有了四十六到四十八根弦。把這麼多弦完好地組合在一起,需要造琴師卓越的製造技術。從能夠發出音響的共鳴板底部向上伸直的琴弦排列在金屬邊框內,最低音的琴弦長度最長,達1.5 米,最高音的琴弦長度最短,只有7 釐米。早期的豎琴的琴弦數量較少,音域自然也比較窄,但演奏者知道怎麼用手來按住琴弦,縮短共鳴的長度,這樣就可以改變和豐富音高的變化。

銅管家族

在管弦樂隊中,銅管樂器的音響效果與打擊樂器一樣以雄渾響亮著稱,音色輝煌、熱烈,雖然音質各具特色,但洪大的音量和寬廣的音域為銅管樂器組的共同特點。從發音原理來看,銅管樂器利用氣流振動嘴唇發音,藉由吹嘴(杯嘴)協助,導入樂器共鳴發聲。吹嘴的形狀、大小配合著不同的運唇方式,而且音色也會有所不同。銅管樂器改變音高有兩種方式:一、壓放按鍵或推拉滑管,來改變管身的長度,二、吹奏者改變嘴唇振動的發聲頻率。

取一個長達四米的阿爾卑斯號角,把它的號管卷一卷,再把它壓一壓,縮成團,裝上一些活塞通氣口,就變成了現代的圓號——這個過程也是這個樂器演變的歷史。一個圓號手需要敏銳的聽覺,一個有力量的舌頭,當然更不用說合適的嘴唇,因為所有一切都取決於此。從吹奏高音的繃緊的「檸檬嘴」到較鬆弛的「噘嘴」,還有吹奏低音時對各種唇形都必須加以掌握。

在古時候,小號是一種皇家樂器。在社會地位方面,小號手和鼓手的地位要遠超其他音樂家。海頓時期的樂隊中,小號手與圓號手以及其他樂器演奏者能夠和平共處,坐在一起進行演奏,但是往前追溯一百五十年,情況則非常不同,小號與定音鼓這兩種樂器是被禁止出現在某些「有失體面」的場合的。何為「有失體面」的場合呢?這方面也有詳細規定,例如:當有吹口哨者或圓號手在場的時候,或有喜劇演員在場的時候,或有丑角演員在場的時候,或在市民或農民舉辦婚禮的場合,等等。

長達數百年的樂器發展進化史充滿了傳奇色彩,其模式往往如此:樂器製造匠在這方面想出個新點子,演奏家在那方面提出了某種技術上的改進,或者作曲家想像並提出樂器應發出某種聲音,演奏家和樂器製造匠按照他的意圖進行配合。但也有少數樂器較少變化——長號就是其中之一。

長號是小號的近親。可以如此比喻長號的歷史:大約六百年前,出現了一對姐妹。她們同時成長,慢慢在身體上長出了卷和臂的結構,妹妹在結構上向內收縮,就成為今天的小號,姐姐則在結構上向外擴展,在五百多年前,姐姐就成為了長號。

圓號和小號演奏者所操心的種種事情——斷音和各種管、活塞和閥門等等,在長號演奏者這裡都沒有。它的「身軀」由兩個彼此嵌搭的長形管組成,而且可以彼此滑動。當左手手持長達約一米半的長號時,右手進行管身的伸拉,讓管內吹動的氣柱變得或短或長,進而吹響想要發出的音響。長號柔和吹奏時發出的聲音,非常接近人聲的音域。的確,長號的發聲與歌聲相似,最優美的音色就是在中音區弱奏平滑舒緩的旋律線,比如馬勒的《第三交響曲》中那樣。當然,長號也可以如鋼鐵般冷酷無情,發出審判日般的巨響,甚至可以撼天動地。

大號絕對是銅管樂器組裡最重的,也是整個管弦樂隊裡聲音最低的樂器。就像阿爾卑斯號慢慢演化成普通圓號那樣,我們也可以視大號為長號在體積上逐漸擴展後的產物(大號在1835 年正式出現並被註冊樂器專利權)。大號作為銅管組的低音樂器,通常在樂隊中位於低音長號的旁邊。演奏這個樂器是名副其實的「重量級」演奏。

打擊樂家族

交響樂隊中,最有趣、花樣也最繁多的樂器組,應該就是打擊樂器了。翻開一本現代交響音樂作品的總譜,大量充滿異國情調的打擊樂器名字會蹦出來:邦戈鼓、康加鼓、沙錘、鐃鈸、瑪林巴琴、木琴、拇指琴箱鼓等等,因為在現代音樂中它們經常會被運用。打擊樂器組可以被比喻成「魔法廚房」。正像一個廚藝非凡的廚師用嫻熟的手法將各種風味的調料精心分配後,可以為我們帶來美味的珍饗一樣,打擊樂器演奏家也可以用他專業熟練的技法為我們的耳朵帶來味道十足的聽覺享受。由於音樂中經常有對快速鼓點的要求,打擊樂演奏家需要靈活如鼬。

打擊樂器怒刷存在感!

定音鼓往往以君臨天下的姿態高居交響樂團後排的最高點,位於打擊樂器組的核心位置。但大部分時間裡,定音鼓都是在休息,因為這麼「重量級」的樂器,作曲家可不會經常用。恰恰由於出現的次數很少,定音鼓鼓手必須謹慎小心,留意不能錯過進入的時機。不過最重要的是控制音高,因為鼓的大小不同,音的高低也有所不同。

此外演奏家還經常要面對不同的樂譜,同時控制多種樂器。一個常見的場面是:他的右膝蓋上方懸掛著三角鐵,再往上掛的是兩隻鈸,左側是桶子鼓,旁邊是邦戈鼓和小鼓,最後還有作為背景的亞洲寺鐘。對於不同樂器,要使用不同的打擊工具,而且最重要的是要留意樂譜——在樂曲進行困難的部分,比如演奏管鍾、木琴或馬林巴的快速段落時,必須要背譜演奏,因為不可能一邊讀譜一邊在金屬管或片上快速敲擊。

交響樂布局

相關焦點

  • 周末來烏蘭木倫湖聽交響樂,一起感受盛夏的別樣浪漫
    周末來烏蘭木倫湖聽交響樂,一起感受盛夏的別樣浪漫 2020-07-09 21:5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發燒源於愛好,用來聽交響樂的交響一號音箱
    那個時候剛剛興起「劇院熱」,我跟朋友在一個休息日去體驗這種音樂,第一次走進劇院,給我一種很嚴肅的感覺,而第一次聽交響樂時我整個人都沸騰了,音樂居然可以這麼磅礴,這麼壯大,它帶給我一種跟流行音樂完全不同的感覺,讓我仿佛開啟了新世界。
  • 鬥羅大陸:四大家族為何無人招攬?
    NO.1【昊天四大家族】 力之一族 昊天總四大家族可以說是最聽唐家人命令的、最最忠誠於唐家人的一個家族了不過在防禦力方面卻要略勝於御之一族,而攻擊力也是要略強於御之一族!但真要是說失力的話,略勝畢竟是略勝,象甲宗畢竟不是碾壓性的優勢,所以說即便是象甲宗一直打壓御之一族,卻也是對御之一族無可奈何! 而這麼看的話,其實四大家族如果說真的聯手的話,起碼對付兩個下四宗應當是沒問題的,可這麼強勢的四大家族,為何沒人提出招攬呢?
  • 關峽談交響樂:走出孤芳自賞 追求雅俗共賞
    原標題:交響樂:走出孤芳自賞 追求雅俗共賞 ——訪全國政協委員、作曲家關峽「音樂是讓人聽的,但光讓人聽還不行,還要供人欣賞,要做到雅俗共賞。」春節前,全國交響樂創作與發展座談會在京召開,全國政協委員、中國音樂家協會副主席、中國交響樂團原團長、作曲家關峽在會上的發言擲地有聲,「我們現在有很多新創作品大家不願意聽,作曲家陷入孤芳自賞的狀態,這個現象一定要改變。交響樂就是要做到讓人產生共鳴,引起共振,在共振的過程中產生情感升華,觸發思想激蕩,引發心靈淨化。」
  • 民國四大家族
    鑑於情報機關所做調查,目的不是公開發表抹黑國民政府高官,因此有一定的可信度。不過國民黨的支持者普遍質疑此資料的準確性。孔主管財政達11年之久,對幣制改革、支持西安事變和平解決以及支撐抗戰財政,有過一定的貢獻。但孔以權謀私、貪汙腐敗,一再受到輿論的指摘,1944年11月即被迫去職,從此離開政壇。
  • 在冰島維克黑沙灘風中凌亂,聽一場大自然的交響樂!
    雖然會長被風吹到懷疑人生,但是在黑沙灘聽一場大自然的交響樂,看海聽海,也是一種別致的享受!2、浪也好大,據說每年都有不小遊客被大浪捲走,翻騰的巨浪真的要萬事小心。3、黑沙灘上的黑色砂石主要是因為它們本來來自火山熔巖,受到海風海浪常年的衝刷而成,顏色雖黑,但並沒有雜質,十分純淨。
  • 四大家族之一的陳氏家族,跟隨蔣介石逃往臺灣後過得怎麼樣?
    1927年,蔣介石正式迎娶宋美齡,至此國民黨四大家族初具雛形。在上世紀20年代的歷史風雲中,蔣、宋、孔、陳逐漸成為了把持民國政治經濟命脈的四大家族,這四大家族以蔣氏家族為首,他們緊密結合,在當時的那段歷史上留下了濃重的筆墨。
  • 著名的民國四大家族,到了臺灣之後的結局到底如何
    民國有四大家族,那個大軍閥若是得到其中之一家族的協助,便可如有神助如虎添翼,平定天下有望矣。這四個家族,便是蔣宋孔陳,其中宋家實力最靠前。宋家比較出名的就是兩個姐妹了,宋慶齡宋美齡,一個嫁給孫中山一個嫁給蔣介石,兩位梟雄人物。
  • 稻城亞丁讓世界「聽」到你 海拔4411米的交響樂盛宴
    盛夏八月,作曲家馬爽親攜這部作品來到這裡,用世界的語言——交響樂,呈現萬古亞丁與現代世界的第一次神秘接觸與衝撞。這也是為什麼馬爽選擇新古典交響樂形式的原因,這個世人印象中百年來由西方雄踞的音樂領域,需要東方音樂、中國音樂元素的融入來豐富其「世界性」;而中國歷史悠久、輝煌燦爛的文化盛景也需要憑藉古典樂、交響樂這樣世界共通的藝術形式進行輸出。
  • 交響樂要賺錢大師也遇尷尬 阿什肯納齊談古典樂
    談到如今世界交響樂的發展,阿什肯納齊言語中帶著些辛酸,「我們無法對此做出預測,但是一旦經濟形勢不好,古典音樂所受到的影響便會很大,連貝多芬這樣的大師最後都只能賠錢了 。」  ■學鋼琴對我來說真的是一件很享受的事情,可能我掌握得更快一些吧,很快就去參加比賽並得了一些獎,剩下的生活都很平常。  ■如果他們真的喜歡,就一定要讓他們享受其中,認認真真地去學習。
  • 玩《王者榮耀》還能聽交響樂
    在他的所有作品中都是東方文化底色,和具有實驗和先鋒性質的演繹形式,提到別人對自己的評價,譚盾則表示:「什麼標新立異、先鋒、實驗等,其實,說什麼都不重要,我想的最多的是,要用音樂傳播中華文化。」譚盾用琵琶演示譚盾在採訪中表示:「音樂是個多元化的王國,以前的年輕人喜歡聽貝多芬,夢想成為貝多芬,但是現在的年輕人有了更多元化的選擇,比如電影音樂、遊戲音樂,雖然他們接受的音樂形式不一樣了,但是我希望這些年輕人能通過這些接觸到古典音樂的魅力,所以我覺得為遊戲創作音樂是一個很好的事兒。
  • 香港四大家族,三家「同氣連枝」,李嘉誠該如何選擇?
    此前,香港四大家族中的鄭裕彤家族,因為捐了300萬平土地的事情,引起了社會的輿論。香港的居住問題,一直是一個大問題。為了解決這個困擾香港民眾很久的問題,特首提出了收地建屋的建議。但香港四大家族,向來是「公不離婆、秤不離砣」的,提到了鄭裕彤家族,自然會讓人想到其他三大家族。數據統計,四大家族在香港的農地儲備量十分巨大,其中恒基地產儲備量為4590萬平,新世界發展的儲備量約1700萬平,新鴻基地產則為3100萬平,而長江實業的農地儲備為900萬平。從數據來看,四大家族的農地儲備總量,已經近億平方尺。
  • 嚴肅的交響樂也會「放飛自我」槍炮伴奏還要掄大錘
    「交響樂」這個名稱,據說是來源於希臘語,意思是「一起響」。一般來說,交響樂是為管弦樂團創作的,不了解它的人可能會覺得這種古典音樂很嚴肅。但其實,電影《加勒比海盜》的主題曲就是一首交響樂。將交響樂和傑克船長一配對,是不是覺得交響樂瞬間就變成了流行樂呢?
  • 香港四大家族往事:李嘉誠為鄭裕彤扶靈,兩大家族長子先後被綁架
    香港四大家族,步調似乎並非完全一致。而類似情形,在四大家族之間曾多次出現。過去半個多世紀裡,香港四大家族相愛也相殺。他們曾經結盟,也一度「分庭抗禮」;他們有過抱團逐利,也有過商業上的激烈碰撞。香江浩蕩,今天的香港四大家族初代創始人已悉數謝幕,在世者只剩李兆基和李嘉誠,「雙李」同為91歲。隨著第二代甚至第三代開始走上前臺,人們更加關注的是:四大家族,會走向何方?
  • 莆田系四大家族上海資產大起底
    導流有術  要成為百度推廣的一個環節,詹、林、陳、黃四大家族首先要擁有自己的網站。其實,早在百度推廣機制形成之前,他們就已經對網絡導流深有心得,除去大量活躍於新浪微博、大眾點評等平臺的專業水軍,四大家族對於自營網站的建設和運營同樣關注。
  • 香港四大家族已是「過去式」?內陸「四大天王」崛起,誰更具潛力
    李嘉誠是香港的著名富豪,也是「香港四大家族」的代表之一。在香港四大家族的「名望」可謂是世人皆知,就連內陸不少人也都知道「香港四大家族」。香港的經濟發展和這四大家族,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他們的產業,也遍布香港各個行業。「香港四大家族」分別是李嘉誠家族、李兆基家族、鄭氏家族以及郭得勝家族。
  • 香港四大家族中,三家被邀請參加國慶慶典,只有一家族未曾上臺
    香港四大家族中,三家被邀請參加國慶慶典,只有一家族未曾上臺 國慶慶典當中能登上天安門城樓的都是對國家有貢獻的人物,其中一些知名的企業家都在邀請的行列當中香港的四大家族當中就有三家都被邀請過,不過唯獨四大家族中的郭得勝沒有被邀請過參加慶典。
  • [光榮綻放]十大中國優秀交響樂作品音樂會
    今天帶來的這樣一場光榮綻放十大中國優秀交響樂作品音樂會很多人第一個問題就會在想說為什麼要做這麼一場中國優秀交響樂作品音樂會?這個十大的交響樂作曲音樂會其實在做這個節目之前我們也經過一些討論,其實今天晚上剛才主持人說的這一些名單裡面幾乎沒有特別準確的交響樂。  李南:我覺得準確的定義是中國十大管弦樂作品音樂會就是說用管弦樂隊演奏的,然後有甚至有獨唱獨奏的作品,有合唱作品在裡面,用交響樂表現的形式來演奏的這樣的作品。
  • 《權力的遊戲》:漩渦之中無法自拔,詳解權力中心的四大家族
    《權力的遊戲》:漩渦之中無法自拔,詳解權力中心的四大家族在《權力的遊戲》這部劇中,有很多的家族,人們見面的禮節也是以介紹自己和自己的家族為主,他們認為家族的榮耀高於一切,這種設定就非常符合那種中世紀的騎士精神。
  • 香港四大家族,3個都參加過國慶典禮,「他」家為什麼總是無緣?
    今年在整體大環境並不是很好的情況下,香港的經濟發展依舊能夠交出一份不錯的答卷,香港有四大家族非常的出名,他們是李嘉誠家族、鄭裕彤家族、李兆基家族和郭得勝家族,這些家族不僅僅有錢,而且影響力也是比較大的,而且李嘉誠家族的財富可能不止紙面上那麼多,有業內人士猜測,李嘉誠家族在世界富豪榜上都有很高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