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著名指揮家、鋼琴大師弗拉基米爾·阿什肯納齊將在10月26日來到青島大劇院,聯手雪梨交響樂團為島城的古典樂迷們獻上一場震撼的音樂會。10月18日上午,記者在北京國家大劇院對這位曾經的音樂神童、如今的世界指揮泰鬥進行了採訪。當晚在國家大劇院進行演出的他一早便來到這裡練琴,75歲的阿什肯納齊和藹親切,與在場的每一個人打招呼。談到如今世界交響樂的發展,阿什肯納齊言語中帶著些辛酸,「我們無法對此做出預測,但是一旦經濟形勢不好,古典音樂所受到的影響便會很大,連貝多芬這樣的大師最後都只能賠錢了 。」
■學鋼琴對我來說真的是一件很享受的事情,可能我掌握得更快一些吧,很快就去參加比賽並得了一些獎,剩下的生活都很平常。
■如果他們真的喜歡,就一定要讓他們享受其中,認認真真地去學習。但是如果他們並不是很感興趣,也不要強迫孩子們學習,興趣才是最好的老師。
■我覺得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也是很重要的,如果非要比較的話應該和音樂同等重要吧,因為你要知道人活在這個世界上並不是孤單存在的,身邊很多的人同樣需要我們去尊重、去共處。
——阿什肯納齊
再見老朋友阿什肯納齊算得上是中國的老朋友了,用他自己的話說,「來中國的次數已經多得數不過來了」,就在10月17日,他還剛剛結束了在天津的演出,而接下來,他還將在北京、廣州、武漢 、上海、青島等五個城市進行巡演。他說自己第一次與中國結緣是在1979年,應英國BBC電視節目之邀,他當時在上海待了6天。
不過,青島對於這位音樂大師來說還是一個比較陌生的城市,「我去過兩三次,但是每次待的時間都不長,因為演出結束之後很快就會離開」。雖然如此,阿什肯納齊還是對青島之行充滿了嚮往,「現在已經有更多的城市向我發出了邀請,我真的很感激他們。他們有很棒的音樂廳,很新的聽眾,我非常樂意把我們的音樂傳達給他們,對於我們來說,讓那些不是很懂古典音樂的人慢慢喜歡上它,真的是非常有意義的一件事。」
被譽為「蕭士塔高維奇知音人」的阿什肯納齊本次將指揮肖氏的代表作《第十交響曲》。兩人不僅有著極其相似的人生經歷,還有著亦師亦友的親密關係,這也使得他成為當今樂壇詮釋肖氏作品的最佳人選。「我第一次指揮這首曲目是在莫斯科,當時蕭士塔高維奇也坐在觀眾席裡,給予了我很大的讚賞和肯定,真的難以形容那種感覺」,如今幾十年過去,當再次指揮這首曲目時,阿什肯納齊說:「在我看來,其實並沒有太明顯的變化,因為當時我就已經能夠理解它。音樂是一種很微妙的事情,每個人會有自己的闡釋。我的職業生涯一直都在學習,但是如何去表現出來這種轉變是一種很微妙的感覺。」
學琴很享受被外界封為「音樂神童」的阿什肯納齊4歲時開始學習鋼琴,1955年獲得第五屆蕭邦鋼琴比賽第二名,當時有評委認為結果對阿什肯納齊不公平,辭去評委以示抗議。談起自己小時候的學琴經歷,他笑稱有點想不起來小時候的事情了,「其實和其他小朋友們沒有什麼不一樣的,我也喜歡踢足球,喜歡跑到外面去玩,只是我小時候對鋼琴有著濃厚的興趣。學鋼琴對我來說真的是一件很享受的事情,可能我掌握得更快一些吧,很快就去參加比賽並得了一些獎,剩下的生活都很平常。」
不過成名之後的阿什肯納齊卻並沒有時間去教學生們學音樂,「我一直認為,如果你要教課的話,必須得每個周、每個月都去帶學生,但是我並沒有這個時間,我不會去只給他們開一兩節講座,那都是沒有用的。如果要帶學生,我一定是要常規性、全身心地去給他們授課。」
從上世紀八九十年代開始,中國演奏家在國際舞臺上亮相的頻率迅速提高,並且有越來越多的中國藝術家得到國際樂壇的認可,阿什肯納齊說他曾經和郎朗同臺演出過,「我是指揮,他彈鋼琴,他的表現非常出色。」其實,郎朗這樣的「音樂神童」的成功也帶動了孩子們學習音樂的熱潮,青島的琴童數量就不在少數,對此,阿什肯納齊也給出了自己的建議,「從小培養當然是很好的事情,但問題是要看看孩子到底有沒有興趣。如果他們真的喜歡,就一定要讓他們享受其中,認認真真地去學習。但是如果他們並不是很感興趣,也不要強迫孩子們學習,興趣才是最好的老師。」
音樂要扶持交響樂起源於文藝復興時期,隨後,海頓、莫扎特和貝多芬三位音樂大師把古典交響樂發展到了顛峰的狀態,也使得交響樂進入了自己的黃金時期。進入20世紀之後,交響樂仍然在不停地發展著,擁有大量忠實的愛好者。然而,談到如今世界交響樂的發展,阿什肯納齊言語中帶著些辛酸,「我們無法對此做出預測,但是一旦經濟形勢不好,古典音樂所受到的影響便會很大,大樂團的音樂並不是一個盈利性質的行業,所以很需要政府的支持,之前美國、義大利經濟形勢下滑的時候很多交響樂團都面臨赤字、甚至解散的危險。」阿什肯納齊還舉例說,貝多芬演第九交響曲時就是自己出錢養活整個樂團,僅靠賣票贏得收入,幸運的是第一次票房大賣。「但是第二次正趕上維也納人都去休假了,只賣了一半的票,連他這樣的大師最後都只能賠錢了。」
那麼在音樂大師阿什肯納齊的眼裡,有什麼比音樂更重要的事情嗎?「對我來說,家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是我覺得音樂和家庭放在一起並不衝突。其他的話,我覺得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也是很重要的,如果非要比較的話應該和音樂同等重要吧,因為你要知道人活在這個世界上並不是孤單存在的,身邊很多的人同樣需要我們去尊重、去共處。」
在攀談中,記者還試著問了一個看起來與音樂並不相干的話題,「您說小時候踢足球,那主要踢什麼位置呢?」這位音樂大師還是一位足球內行,「中場啊,和我在舞臺上擔任指揮時的角色一樣——中場指揮官,統領全隊。」 本欄撰文/本報見習記者 邵常恩(本報10月18日北京電) (來源:半島網-半島都市報) [編輯: 林永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