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關村在線音頻頻道原創]大大小小的古典音樂經過幾百年的發展形式已經非常豐富,對於大多數剛入門古典音樂的朋友們來說,十分容易迷茫。想真正進入古典音樂的朋友們可能會先從一些入門級的理論知識書籍學起,不過對於音樂一竅不通的人們一般很難看懂這些書籍中的專業詞彙。很多東西經常會說著說著就深入了,這樣確實不太容易讓讀者理解,先不過了解一定的基礎知識對於聆聽古典音樂確實是擁有一定好處的。
簡談古典音樂的編制性
古典音樂的類型劃分本身就顯得比較複雜,比如一首樂曲,按時期劃分是屬於巴洛克時起的,按照曲式劃分屬於賦格曲,按照體裁劃分則在器樂一類,按照編制劃分它可能是在獨奏音樂中。這樣大家可能就已經暈乎了,到底應該怎麼很快理解古典音樂呢?先不討論關於複雜的體裁和曲式性問題,剛入門古典音樂的朋友們只靠聽的話,可能連音樂的編制也難以準確判斷出來,更何況深入的一些結構問題呢?
薩爾茲堡室內樂團(Camerata Salzburg)
筆者在生活中容易發現,即使有一些經常聆聽古典音樂的朋友們也很容易弄錯關於基本的編制性的問題。其實對於音樂的編制性相對於其他東西來說才更好理解一些。簡單的說,音樂的編制形式可以理解為多少人來演奏一首音樂,如果以這種方式來判斷音樂的編制類型就很容易理解了。在在之前的文章中,我向大家介紹了古典音樂的各個時期劃分,在接下來,我將向大家介紹各種音樂的編制類型和一些著名的唱片,以便於大家更好地入門古典樂。
1.器樂獨奏作品
最小編制的古典音樂形式莫過於獨奏作品了,其實很多獨奏作品也屬於奏鳴曲的形式,對於曲式我們在這裡不作過多討論。作為獨奏音樂來說這種一人的演奏方式並不比其他各種形式更為簡單一些,如果說多人的作品更加講究的是一種協調性,那麼一個人的獨奏則更加注重個人的綜合素質能力。從古到今各位作曲家都不吝惜對這種最小型的音樂形式做出描述,器樂獨奏作為一種最能夠表現作曲家和演奏家個性的音樂形式,直至現在仍然是一種非常重要的小型音樂形式。
推薦音樂:帕格尼尼《隨想曲24首》
作為最出色的小提琴獨奏作品其實並不算太多,帕格尼尼的作品向來以技巧艱難和表現力豐富著名,一直以來都是讓小提琴家門頭疼的作品,《隨想曲24首》無疑是最能代表帕格尼尼藝術特色的音樂。這24首隨想曲的演奏技巧和樂思構造都是那麼的奇妙,確實是一部能夠真正體現小提琴演奏特點的作品。
裡奇(Ruggiero Ricci)的帕格尼尼《隨想曲24首》
裡奇(Ruggiero Ricci)作為第一位錄製帕格尼尼《隨想曲24首》的演奏家,在這部作品上擁有絕對權威的解釋權。裡奇一生總共錄了三次這部作品,這是1988年的版本,用的是帕格尼尼本人的「Cannon」 Guarneri del Gesù小提琴,他的演奏威風凜凜,盛氣逼人,音色粗獷大氣,偏快的速度以及絕佳的爆發力,讓人總會對他驚人的技巧佩服的五體投地,十分值得一聽。
2.奏鳴曲等器樂合奏
在小型的音樂中,只用一種樂器演奏當然可以,但是能夠把幾種樂器協調起來使用的話效果會更巧妙,最起碼在表現上就更加豐富一些。這種形式的音樂從人們擁有音樂開始就開始探索各種樂器的組合方式,但是最為默契的器樂合奏莫過於小提琴和鋼琴的搭配了。在小提琴和鋼琴的奏鳴作品中,這種器樂的合奏形式被發揮到了極致。當然,其他樂器組合的形式也非常不錯,例如吉他和小提琴以及單簧管與鋼琴的各種組合。無論哪種音樂的合奏,只要能夠令兩種樂器達到和諧,都是一首好的音樂。
推薦音樂:塔提尼《g小調奏鳴曲(魔鬼的顫音)》
提到《g小調奏鳴曲》可能大家都不太清楚,因為在古典音樂中以調式命名的作品實在太多了,不過如果提到《魔鬼的顫音》,還是非常著名的。關於魔鬼的顫音,有一個流傳很廣的傳說,塔提尼一直想學到這個世界上最神奇的小提琴技巧,日思夜想。在一天夜裡,他夢見自己把靈魂出賣給魔鬼,以換取奇特的演奏方法,魔鬼演奏了一段世界上最美妙的顫音,他驚醒後,感動之餘立即追憶記錄下了這不作品。
沙漢姆(Gil Shaham)《魔鬼之舞》
在小提琴和鋼琴奏鳴曲中,《魔鬼的顫音》也算是非常難以演奏的,樂曲採用了古典奏鳴曲典型的三個樂章形式。這首樂曲中閃耀著華麗且具有歌唱版的顫音,並且富有動力的旋律也是清晰能夠聽見,同樣是顫音,在這首樂曲中卻發揮到了極致。沙漢姆《魔鬼之舞》是非常好的小品專輯之一,整張專輯體現著一種靈異和魔鬼的主題,小提琴通透的音色能夠絕佳的表現出這一鬼魅的氣質。其中他對於《魔鬼的顫音》的演奏是十分出色的。
3.小型室內樂
其實最為美妙的小型音樂當屬室內樂了,這種音樂雖然沒有大型音樂的聲勢和氣魄,也沒有那種極其震撼的表現力,但是室內樂以其獨特的精緻性和優雅性總是能夠受到大眾們的喜愛。在室內音樂中,弦樂器家族一直是主要的成員,並且室內樂的演奏方式也是靈活多樣。由兩把小提琴、一把中提琴和一把大提琴構成成為弦樂四重奏;一架鋼琴和兩件弦樂器構成鋼琴三重奏,另外還有銅管五重奏等組合形式。樂器重奏作品強調均勻和統一,需要每位演奏者之間的高度默契配合以達到室內樂的那種精緻特色。
推薦音樂:莫扎特 弦樂四重奏作品
莫扎特真摯親切、明快開朗並且具有樂觀的性格使得他的作品中總是在華麗的旋律下充滿一種清澄和淳樸的風格。莫扎特一生中共創作了23首弦樂四重奏,《普魯士四重奏》是他準備創作的6首準備送給普魯士王的弦樂四重奏作品,可惜最後只完成了KV499、KV589和KV590三首,作品中仍然突出了莫扎特那種獨特的音樂氣質。
莫扎特的KV499、KV589和KV590弦樂四重奏作品
哈根弦樂四重奏成立幾十年來只在1987年換過其中的一位成員,其後均保持演奏員的長期穩定,配合相當默契。樂團的思維成員之間的技術和音樂禮節性擁有高度的相容性,使得他們在作品的演繹中獲得出色的協調。莫扎特的這三首《普魯士四重奏》的演奏如同他們其他的室內樂作品一樣,獲得了非常多的好評。
4.小編制樂隊的協奏曲
在巴洛克時期,協奏曲的發展是不夠完善的,獨奏協奏曲這一形式在巴洛克時期得以確立下來,是以一種樂器獨奏和樂隊協奏組成的協奏曲形式。同現在的大型樂隊協奏曲不同,那時候的協奏曲大都採用較小樂隊的編制,巴洛克時期的很多器樂協奏曲均採用以弦樂器為主的小型樂隊編制創作協奏曲音樂,並且作曲家們在這個時期創作了大量經典的、膾炙人口的作品。這種小型編制的協奏曲音樂一直到今天也還都是人們經常演出並且喜愛的音樂。
推薦音樂:維瓦爾第《和諧的靈感》
維瓦爾第是巴洛克協奏曲之王,他的作品多以協奏曲形式流傳至今,著名的小提琴協奏曲《四季》就包含在《和諧與創意的試驗》這部獻給波西米亞莫爾津伯爵的協奏曲中。維瓦爾第將巴洛克協奏曲三個樂章定型為「快-慢-快」的變化結構,是同類作品中的典型形式。《和諧的靈感》是維瓦爾第三組協奏曲中非常著名的一部,在這部作品中可以很好的領會到巴洛克時期的小型弦樂編制樂隊演奏的那種奇妙偶的精美。
法比奧·比讓蒂(Fabio Biondi)《和諧的靈感》
小提琴家、指揮家法比奧·比昂迪(Fabio Biondi)的這套《和諧的靈感》我認為是最好的。他創建了歐洲嘉蘭古樂團(Europa Galante)並專門智慧和演奏古樂。他們雖然採用巴洛克樂器演奏,但音樂中卻真正充滿了新世紀音樂的味道,嘉蘭古樂團的演奏速度偏快,線條和色彩明朗,乾淨利落,聽起來十分過癮,在他們的音樂中,能夠讓大家聽到發燒友們經常討論的是否存在的「松香味」,如果你聽過這張專輯,那麼我很肯定地告訴你,「松香味」確實存在。
5.大編制樂隊演奏——交響樂
交響音樂採用大型管弦樂隊的編制演奏,主要包括交響曲、協奏曲、樂隊組曲、序曲和交響詩五種體裁,所以後期創作的大型的協奏曲也是由交響樂隊來演奏的。交響樂由於樂隊的編制全面,演奏出來的音樂內涵深刻,表現豐富,各種需要的效果均能很好的突出。交響樂一般擁有嚴謹的結構和豐富的表現手段,能夠將聽眾真正帶入音樂中,這也是交響音樂的魅力之所在。
推薦音樂:德沃夏克第九交響曲——《自新大陸》
德沃夏克深受古典學派的音響,他的作品結構紮實牢固,結構嚴謹並充滿著富有魅力的突出旋律。《自新大陸》是偉大的作曲家德沃夏克所留下的第九部交響曲,也是他一生中最重要的作品。《自新大陸》是非常偉大的一部傳世之作,在這部交響曲中能夠感受到作曲家不僅能夠充分發揮各種樂器的特性,並且能夠將每種樂器巧妙的結合運動,使得音樂充滿無窮的生機。
喬治·索爾蒂(Georg Solti)的《自新大陸》交響曲
大師Georg Solti在1983年攜芝加哥交響樂團的《自新大陸》現在看來依然是如此經典。他職棒的這部作品第二樂章中雙簧管,長笛等交替演奏出淡淡的哀傷,但又不乏明亮。也許大師和作曲家一樣,出生於動蕩的東歐,更能體會和詮釋這份思鄉之情。而第四樂章「快板」磅礴的氣勢中又不乏細膩的柔美,是非常值得推薦的一個版本。
寫在最後:
其實每一種編制的音樂都擁有容易讓人們接受並且膾炙人口的作品,所以並不一定說聽音樂要從小編制向大編制音樂逐漸轉變。其實有些小型音樂的表現上更為抽象,建議大家還是多聽一些旋律優美的作品這樣才更容易逐步深入古典音樂。不過大家在聆聽時如果能夠清楚的劃分音樂的編制這種基本的問題對於理解音樂是非常重要的,我在為大家介紹的同時推薦了一些備受音樂愛好者門好評的名唱片,希望能夠通過這些唱片慢慢地帶你走入古典音樂的世界。
PSV性能已秒殺iPad? DOSS音響讓蘋果更給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