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治理是社會治理的重要基礎,也是國家治理的重要基礎。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提出,要全面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
圍繞中央和省、市委部署,金昌人堅持黨建引領,以敢闖敢試、敢為人先的創新精神大膽實踐,先行探索城鄉社區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新路徑、新模式,調動社會力量參與,提升志願服務能力,強化社區自治能力,搭建協商議事平臺,形成了金昌特色的社區治理和服務創新模式。
這座戈壁上崛起的文明新城,正在經歷著一場巨變。
以黨建為引領,著力夯實城鄉社區治理基礎
法治長廊、文明長廊、自治文化牆、黨群服務中心設施齊全;互助老人幸福院、村幼兒園環境優美;村幹部實行8小時工作制、24小時值班制,量身定製黨員「先鋒指數考評卡」……
穿行在花紅柳綠的住宅小區,看著村民們怡然自得的生活場景,金昌市金川區寧遠堡鎮中牌村黨總支書記王立校深感欣慰。
「我們堅持黨建引領,完善農村社區治理體系,充分發揮黨員先鋒模範作用,黨員帶頭拆違拆臨、清理房前屋後雜物垃圾、植樹播綠,做好推動發展、凝聚人心、促進和諧等各方面工作,才有了今天的幸福美好家園。」王立校說,中牌村讓黨總支書記兼任股份經濟合作社、紅白理事會等組織及新時代文明實踐站負責人,構建起村黨總支領導下協調配合、運轉有效的村級組織管理架構,鼓勵引導黨員成立豐華宏盛果品保鮮有限公司等新型經營主體,帶領群眾發展產業,增收致富,將黨的政治優勢、組織優勢轉化為推進基層治理的強大效能。
「肉菜白饃是家常飯,黃燜羊肉盤中端;村容村貌在變樣,整齊清潔增榮光;黨的恩情似海深,帶領人民奔小康……」村民王春林創作的快板詞道出了內心喜悅。
將黨建引領貫穿於基層社會治理全過程和各方面,金昌市按照「兩區兩城兩融合」工作思路,建立以基層黨組織為核心、區域單位和各領域黨組織互聯互動、各類社會組織共同參與的「一核多元」基層治理體系。完善了機關企事業單位黨組織「雙報到、雙服務、雙報告」和在職黨員進社區報到等制度,進一步增強基層黨組織團結動員群眾的能力。
今年3月,金昌市啟動實施黨政機關及企事業單位「包街責任制」,組織幹部職工對市區54條主次幹道的環境衛生進行徹底整治。全市黨員幹部走出機關、走上街道、走進社區,主動參與支持愛國衛生運動、城鄉環境整治、交通秩序維護等志願服務活動,精心扮靚城市的每一個角落。
帶頭參加包街志願服務活動的市委書記張永霞說:「我們要深入開展公共環境衛生、居民居住環境整治,公共秩序整治和文明素質提升行動,以『繡花』功夫管理城市,打造精緻城市,繡出金昌城市的品質和品牌,努力為人民群眾營造看得見、摸得著、感受得到的良好人文環境和生活環境。」
圍繞打造精緻城市、全面提升城市環境品質的目標,金昌全力推進城市管理精細化、智能化,用繡花功夫加強環境衛生、智慧城管、城管執法等工作,深入推進小區綜合整治,加大對亂搭亂建、「蜘蛛網線」、小區道路破損等整治力度,探索現代城市管理的新路徑,營造更加宜居宜業宜遊的城市環境。
把爭創全國文明城市「三連冠」與打造精緻城市工作緊密結合,全市各社區積極開展「五好街道」「六合小區」「七優社區」創建工作,規範物業管理服務;推進農村汙水治理、廢舊農膜與尾菜處理利用、畜禽糞便資源化利用等專項行動,抓細抓實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城鄉面貌發生巨大變化。
同時,金昌全力推進社區治理實驗區建設,將農村社區治理與美麗鄉村建設、鄉村振興戰略、文明鄉風建設等重點工作深度融合,積極推進村民自治與多方參與有機結合,構建了多方參與、體制聯動、效能顯著的社區治理體系。
以「網格化」助力精準治理,民生服務由「社區配菜」轉變為「群眾點菜」
「您要進村嗎?請出示您的證件,特殊時期請您諒解!」
「您好,請出示您的通行證,您是本小區的住戶,請進。」
年初,新冠肺炎疫情襲來,金昌城鄉的網格員們既是戰鬥員,又是保衛員,還是服務員。他們不分晝夜堅守在各個村(社區)卡口處,每天成百上千次測量體溫,一次次為隔離人員、高齡老人代買代送生活必需品,築牢戰「疫」防線。
在疫情防控中,金昌全面啟動網格化管理,把居委會、業委會、物業以及社區、民警等各方面力量組織起來,建立起立體防控工作體系,實現地毯式排查,並做好監測、消毒和衛生整治等各項日常防控工作。
疫情防控進入常態化階段後,金昌進一步完善網格化管理長效機制,推動社會治理重心下沉,統籌做好收集信息、回應訴求、化解風險、推進復工復產等工作,社會治理更加精細化。
作為金昌市的「城市客廳」和文明城市創建的「主陣地」,金川區科學劃定城市管理網格單元,全面推行網格化管理,按照「1+2+N」(1名網格員、2名樓棟長、N名樓口長)模式配強網格力量,打通城市管理的「最後一米」。
目前,全市已建成城市社區網格836個、農村社區網格1085個,80%以上的事項在網格及社區層面得到解決,做到了基層群眾自治與網格化服務管理的有效銜接。
著力提升服務群眾精準度,金昌在每個網格設立1個網格小組,實行「三長三員一民警」管理模式(網格長、樓棟長、樓口長,網格員、法律諮詢員、社區健康員,社區民警),在有市場或商業網點的網格再增加1名城管執法員和市場監管員,並在樓口懸掛網格小組公示牌,實現了民情直通「零障礙」、矛盾問題「零上交」、服務群眾「零距離」、扶弱濟困「零盲點」、主體參與「零缺位」。
藍色的常住人口信息登記冊、綠色的流動人口信息登記冊……永昌縣河西堡鎮昌河路社區的「五彩臺帳」,條理清晰、內容翔實,人口、出租屋、商業網點情況一目了然。
昌河路社區黨總支書記蔣淑娟說:「社區工作就是要從『細』處著眼,『微』處著手,細化服務。」
昌河路社區工作人員按照網格入戶制度,每周3個半天入戶走訪,做到了「六提六知」(提居知樓、提樓知戶、提戶知人、提人知事、提事知情、提情知策)。同時,在全面掌握社情民意基礎上,推出「居民點單、社區派單、黨員接單」的「三單」服務模式。
7月9日,社區居民宋安玲「點單」,希望社區工作人員為她居住在金昌市區的妹妹代領代送社保卡,社區副主任劉惠敏「接單」,將社保卡送到了宋安玲妹妹手中。
「一個小書包,既解決了『燃眉之急』,也給孩子帶來了暖心和溫存。」金川區金水裡社區居民潘豔花說,她的孩子通過社區「微心願」活動得到了自己心儀的書包,從此將「感恩」記在了心裡。
潘豔花所說的「微心願」,是指金昌市深入開展的「先鋒圓夢微心願」活動——各級黨組織和社區通過設立徵集箱、入戶走訪、電話調查等方式,廣泛徵集群眾「具體、即時、易落實」的「微心願」,並由各級黨組織和黨員幹部認領和兌現這些「微心願」。
近年來,發揮社會力量的協同作用,金昌積極推進「三社聯動」,建立常態化志願服務機制,通過道德銀行、巾幗家美積分超市等,搭建志願服務對接平臺,積極開展衛生整治、心理疏導、幫扶慰問等服務;組織全市各級在職黨員到社區報到,認領「微心願」2600多個,實現了社區志願服務需求與供給的無縫對接。目前,全市有各類社會組織403個、各類志願服務團體649個。
加大服務場所建設力度,全市各社區統一設置民情懇談室、居民議事廳、心理諮詢室、社區警務室等功能室,打造集購物、健身、休閒、養老等為主要內容的城市社區「15分鐘便民服務圈」;農村建成「七個一」(一個活動陣地、一個健身廣場、一個衛生室、一個文化活動中心、一個圖書室、一個小超市、一個互助老人幸福院)服務網絡。全面提升社區服務水平,推動城管、市場監管、司法、應急管理等工作力量下沉街道,進一步提高街道統籌協調能力。推進社區減負增效,全面實行社區事項準入制度,建設功能完備、互聯互通的黨群服務中心,確保群眾辦事「最多跑一趟」。
夯實社區服務基礎,金昌投入1800多萬元,完成了72個村級活動場所的維修改造、110個村黨群服務中心建設和23個城市社區綜合服務中心建設。引導駐社區單位開放文化、體育等活動設施,為居民提供娛樂、休憩的場所。為方便群眾「應急」,引導沿街單位對外開放單位廁所,社區為民服務的承載能力進一步增強。
致力提升社區服務供給能力和水平,金昌積極推行「四辦」改革,實行錯時服務、上門服務、代辦服務。金川區全面實行社區事項準入制度,明確社區居委會依法履職事項12項,協助事項53項,依法下沉社區服務事項36項,並公布便民服務事項清單。
拓寬群眾參與治理的制度化渠道,努力實現共建共治共享
金川區雙灣鎮新糧地村是全省美麗鄉村示範村,但這裡總有部分群眾找藉口不願清理門前垃圾,還有的村民不能將垃圾扔到指定堆放點。村幹部多次入戶宣傳做工作,卻收效甚微。
「今天我們就議一議,對這些不自覺的群眾,能不能用扣除他們村集體分紅的辦法進行處罰,督促他們重視衛生問題?」6月16日,村裡協商議事會成員對這件「煩心事」進行協商討論,最終大家用表決票上畫鉤的方式通過了這一協商議題。
「有事好商量,眾人的事眾人商量。」 近年來,金昌市以基層協商民主為抓手求解社會治理「最大公約數」,堅持民事民議原則,創新推進基層協商民主試點工作,積極搭建協商議事平臺,推動多元參與,促進協商共治,打造「陽光議事體系」,在各村(社區)組建了村(居)民協商議事會,真正把由老百姓自己解決的事交還給老百姓,將群眾需求、社會參與和創新活力有機結合起來,形成了上下聯動、同向發力、協同治理的良好格局,實現了基層治理方式從「一元管理」向「多元治理」的轉變。
為確保基層協商民主方向不偏離,金昌市注重在基層協商民主的規範性、操作性、針對性上下功夫,明確了「1+7+X」協商主體,推行收集議題、確定議題、議前調研、協商議事、公開公示、研究落實「六步議事」協商程序,對於和群眾利益密切相關、關注度較高的重要事項,嚴格按照程序進行會議協商,廣泛徵求意見,達成各方都能接受的「最佳方案」,營造出有事好商量、遇事多商量的良好氛圍,引導居民通過協商表達訴求、化解矛盾、增進共識。
「基層工作很難做,稍有偏差,老百姓就會不滿意。」金川區雙灣鎮三角城村黨支部書記李智德說:「通過『1+7+X』協商議事會這一『陽光議事體系』,不僅讓村民關注的熱點、難點問題得以順利解決,而且還培養了村民參與協商、依法辦事的意識,基層決策更加公開、透明。」
在民主協商的基礎上,金昌市深入推進「三治」融合,以自治推動民主管理,以法治化解矛盾糾紛,以德治引領文明新風,有效激發了基層治理活力。
建立黨委領導、政府負責、政法委牽頭、社會協同、各部門齊抓共管的矛盾糾紛排查化解工作格局,金昌還組織各級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平安志願者、「五老人員」兼任人民調解員,深入村(社區)發現問題,調解矛盾糾紛;村(社區)設立心理諮詢室、群眾接待室、監控研判室、矛盾糾紛調處室、法律諮詢服務室,把矛盾糾紛化解在基層,消除在萌芽狀態;完善三級綜治中心功能和運行機制,推進農村「雪亮工程」建設,構建人防、物防、技防相結合的治安防控體系;全市所有村聘請了法律顧問,形成覆蓋村民的公共法律服務體系。
推進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金昌打造「孝善基金」「道德銀行」「婆媳互誇會」等德治載體,深入開展移風易俗、敲鑼打鼓送榮譽等文明實踐活動,用身邊事教育身邊人,讓文明新風落地生根。
自治、法治、德治融合,將群眾訴求、社會參與和創新活力有機結合起來,找到最大公約數,畫出最大同心圓,實現了基層治理方式從由單向管治向共建共治共享轉變。
宏大的社會變革往往發端於社會基層。在人人有責、人人盡責、人人享有的氛圍中,金昌市的社會治理工作正昂首闊步,譜寫新的篇章。
文/ 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 謝曉玲
本報記者 張虔
原標題:《把服務送到群眾的心坎上——創新城鄉社區基層社會治理實踐的金昌模式》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