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不像是城裡,都靠著工資生活,大部分的農民,還是堅守著自己那一畝三分地。北方以種玉米居多,南方則以水稻或者是果樹來維持生活。農民的生活圈子是比較窄的,喜歡閒聊,經常說的話也就那麼多,有些話說的次數多了,就成為了俗語。這些俗語是經過農民們年復一年的經驗,總結而來的,雖然說登不上什麼大雅之堂,但是卻很有道理。今天我們就給大家分享其中的一句俗語,農業種植方面的,叫做「桃三杏四梨五年」,其實這句俗語的下一句才是精華,卻很少有人知道。
「桃三杏四梨五年」
先來說這上半句,挑選桃子的時候,肯定都會選又紅又大的,有的會比較脆,而有的會比較軟,這其實是根據桃樹特性的不同來決定的。在正常的情況下,桃樹從栽到果園,到可供人們享用,要經過三年的時間,在這三年間,果農需要精心照料,讓其茁壯成長。
杏子,作為入夏後第一個上市的水果,以其性溫、具有止咳的功效,深得大眾喜愛。其實對於果農而言,種植杏樹也是不太容易的。杏樹在育苗階段是較為關鍵的,一般都在春、秋季兩季來進行種植,正常情況下,杏樹的生長周期為四年,四年以上杏樹結出來的果子,味道才會甜,營養價值較高。
梨樹,其生長環境,對土壤、空氣的溼度、溫度等要求較高,一般春季、秋季是最佳的種植時間,但是在我國的一些華南地區,完全可以選擇在11月份種植。眾所周知,梨花是非常漂亮的,白色的花朵,點綴在樹枝上美不勝收,對於果農來講,經過花開花落五年的時間,才能夠等到梨子成熟,但這樣的等待也是值得的,只有好的沉澱才有甜的果。
「棗樹當年就還錢」
再來說這後半句,很多人都知道「桃三杏四梨五年」,卻往往忽略了後一句,那就是「棗樹當年就還錢」,為什麼會有這種說法呢?棗樹種下,成活後,年年都會結棗的,這是因為棗樹的花期很長,一般會從5月到7月,甚至會有一年兩熟的現象,棗樹的結果期較短。也就是說種了棗樹,在其一年之內就可以得到收穫,種棗樹的果農會有收益。這與桃樹、杏樹、梨樹相比,生長周期短、花期長、結果期短,那麼在短時期內,種植棗樹「回報率」高一些。
在農村長大,從小就看著家人用心經營果樹,其實,無論桃樹、杏樹、梨樹還是棗樹,都是要經過耐心的呵護,有付出才會有回報。不管多長時間的等待,等到果子成熟的那一刻,開心是抑制不住的。這句俗語也是想告訴我們,想要什麼樣的果,就要具有怎樣的等待。對於這樣的農村俗語,你又會有怎樣不同的看法,歡迎留言,和大家一起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