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俗語「柴米夫妻,酒肉朋友」,很少人知道,後四字更是精華!

2020-12-20 豬友巴巴

在農村,眺望遠方,山水田園之際,炊煙緩緩升起,殘陽西下,絢麗的雲彩,縈繞在遠方錯落的群山上!在山腳下的農村,歸來的鄉親,襯託出那個寧靜而又安逸的鄉間生活!生活在農村,你就是風景,遠觀村口的大榕樹,殘陽落幕,老人在此停下了腳步,三三兩兩圍住在一起,仿佛在說著什麼!而在我的記憶中,那裡有好聽的故事,有耐人尋味的俗語,其中讓我念念不忘的是「柴米夫妻,酒肉朋友」,可是在這句俗語中,後半句更是精華,只是很少人知道!

可以說,俗語是反映農村生活的「活化石」,在不同的農村,由於方言的不同,對於俗語的表達也有差異,但是,其中的含義多是共通的,記得老人常說,「老人不講古,後人要失譜」,這不就是說明了文化傳承的意義嗎?在農村,老話說「柴米夫妻,酒肉朋友」,可是誰又知道「盒兒親戚」這四個字更是精華!

在農村,人與人之間關係的維繫中,對於夫妻來言,維持家庭的生活是必要條件,都說「原配夫妻腳挨腳,半路夫妻各顧各」,夫妻之間,離不開柴米油鹽醬醋茶,而柴米位於最重要的前兩位,雖然沒有婚前那邊的浪漫,卻也是一種現實的考量!

而對於朋友之間,交心的能有幾人,「酒肉朋友」也被稱為飯桌的友誼,真的能夠長久?這句話是貶義的表達,是說明朋友間勢力的多,交心的少,大難到來也不過是「友情」的試金石,留下的才是可以深交的!

而在農村,這句俗語的最後四字,「盒兒親戚」則說明了親戚間關係靠的是走動,曾記得兒時,每逢過年時,大家總會帶著禮物串親戚,有些時候多是,禮物不留直接去下一個親戚家,在農村有很多的親戚比較的勢力,走親戚不帶禮物或禮太輕很容易讓人看不起,這也是如今很多老農感嘆,親戚間的走動也成了「人情債」的緣故吧!

總之,農村這句老話「柴米夫妻,酒肉朋友,盒兒親戚」,通過樸實的語句,很直接的變現了農村人的這三種關係的維繫,對於以上的這句俗語,您是如何看待的呢?歡迎大家在留言區評論!

相關焦點

  • 俗語「酒肉朋友,柴米夫妻」,下一句更經典,你知道是什麼嗎
    俗語「酒肉朋友,柴米夫妻」,下一句更經典,你知道是什麼嗎?我國,作為四大文明古國之一,有著幾千年的歷史,文化底蘊深厚,源遠流長。在華夏的這片沃土之上,孕育出了很多優秀的傳統文化,經過歲月的磨礪,這些文化煥發出了更耀眼的光芒。
  • 農村俗語:柴米夫妻,酒肉朋友,盒兒親戚,這是什麼意思呢?
    大家好,很高興能夠帶大家了解更多有關農村的人和事,如果大家想持續學習傳統文化,國學智慧,了解農村俗語,歷史典故,請記得關注我呢!今天和大家分享的是:農村俗語「柴米夫妻,酒肉朋友,盒兒親戚」。每個人在生活中都難免有些俗,因為我們每個人都是俗人嘛!但是面對社會家庭,如何正確地處理這些關係,就成為了每個人必修的一門課程。那這句話柴米夫妻,酒肉朋友,盒兒親戚,就是將人和人之間分成了三種。接下來我們先來說一下柴米夫妻,就是指的柴米油鹽醬醋茶。
  • 農村俗語「兩邊池塘中間路」,很少人知道,下半句才是精華!
    生活在農村,俗話說「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對於農民來說,過去衣不蔽體的歲月裡,溫飽成了老一輩父母奮鬥的目標。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農業現代化的推進,越來越多農村剩餘勞動力轉移,他們走進了城市,被稱為「農民工」!
  • 俗語:酒肉朋友,米麵夫妻,是什麼意思?米麵夫妻指的是什麼?
    農村有句俗語叫「酒肉朋友,柴米夫妻」,非常經典,寫出了人與人之間難以用語言表述的關係。什麼是朋友?或者說什麼是真正的朋友?什麼又是夫妻?或者說什麼又是真正的夫妻?這樣聽起來好像是很拗口的問題,真正能回答上來的人不多。
  • 農村俗語「桃三杏四梨五年」,下一句才是精華,卻很少有人知道
    農村不像是城裡,都靠著工資生活,大部分的農民,還是堅守著自己那一畝三分地。北方以種玉米居多,南方則以水稻或者是果樹來維持生活。農民的生活圈子是比較窄的,喜歡閒聊,經常說的話也就那麼多,有些話說的次數多了,就成為了俗語。
  • 農村俗語「狼走千裡吃肉」,甚是經典!下半句眾說紛紜,卻是精華
    農村俗語「狼走千裡吃肉」,甚是經典!下半句眾說紛紜,卻是精華生活在農村,每日伴隨朝霞開始了一天的忙碌,雖然如今已經進入冬月,但是,溫暖的陽光下,寒冷似乎還沒有發威!午後,吃過午飯爺爺總會帶著馬扎前往村頭處,開始了下午的美好時光,幾位老人圍在一起,你說我笑的談論著農村事,了解著鄰居家的動態,誰家有喜事也會提前去道喜!在農村,對於很多老人來說,習慣了安逸的生活,更適應慢節奏的生活,這或許也是老人們不願去城裡生活的原因吧!
  • 農村老人常說「窮不走親」、「富不還鄉」,說的是啥意思?現實嗎
    現在回想起來這些老話感覺很有意思,只可惜現在村裡會這些老話的人是越來越少,實在可惜。除了這些具有趣味性的老話外,還有很多老話是關於天氣和做人的。村裡有位老幹部就常用一些老話來提醒後輩,過去聽到那些老話可能不太理解其意思和真正的寓意,踏入社會後回想起那些老話,才知道每一句老話是那麼實用,也寓含著許多做人做事的道理。
  • 俗語「人到四十兩不碰」,啥意思?下一句忌諱更是十人九不知!
    俗語「人到四十,兩不碰,三不動,四不換」,中年人不妨看看!中國的俗語文化是很博大精深的,這些俗語是以前農村的長者根據生平經驗加上古人的智慧所流傳下來的語言,經過上千年的發展、積累下,形成了獨特的語言,這就叫做「俗語」。
  • 農村俗語:「人有三不親」包含姑父、姨夫,還有一個,很少人知道
    親戚關係一直是人們所討論最為多的,人們對於親戚關係都有各種不同的看法,親近遠疏也都是分人的,可以說農村的經濟關係十分的複雜,很多年輕人都是搞不清楚的,不過老一輩的人們對於親情關係的總結還是非常到位的。而人在小時候接觸過的人,又會不時常見面,感情自然還是可以的,總體上應該還是算得上親切的。不管是姨夫、姑父還是舅媽都是外姓人,和我們都沒有任何的血緣關係。唯一不同的是舅媽是嫁進來的,但是不要忘了母親也已經嫁作人婦了,不在娘家了,所以見面機會依然很少。
  • 農村俗語「男凹女凸,不寡就孤」什麼意思?很少有人知道!
    農村的七大姑八大姨恨不得用口水把你淹死,她們關心別人的事比自己家孩子的事還用心,他們細緻入微的觀察生活,創造出一些膾炙人口的俗語。我想男凹女凸這個詞的來源就和農村的這種風俗習慣有關。凹字,從構詞的角度來看,就像一個男的駝著背,站立得沒有一點氣勢,一般這樣體態的男人,大都在家沒有什麼地位,可能是我們通常說的軟飯男,這種男人,在農村是不受待見的。
  • 一人不入廟,二人不觀井,三人不抱樹,下一句更是精華,你知道嗎
    在農村俗語被大家熟知,並非是它的華麗的辭藻,也不是規整的對仗,而是它在平凡之中的偉大!俗語在農村流傳,很多都富含當地本土文化氣息,是先人在不斷的生活中,總結積累的經驗和教訓,是具有深刻的訓誡意義的,在農村老人常說,「一人不入廟,二人不觀井,三人不抱樹」,你知道什麼含義嗎,其實它還有一句更是精華,你知道是哪一句嗎?今天小編就帶您解讀這三句話,以及更是精華的第四句話!如果不對,還望大家斧正!
  • 俗語「人有三不親」,除姑父、姨夫,還有一個是誰?很少人知道
    農村俗語「人有三不親」,除了姑父、姨夫,還有一個是誰?很少人知道。在農村地區,有一種稱為俗語的傳統文化,是中國文化和藝術的瑰寶。俗語,是我們幾千年來通過口耳相傳傳承下來的祖先在勞作中總結的經驗和智慧。俗語往往看起來簡單而直觀,但是經過細心的品味,才發現其飽含著深刻的哲理,給後代起到了警示和啟迪的作用。如今,俗語已經融入到了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甚至成為口頭禪。舉個例子,農村人常說的一句老話,「一代親,二代表,三代走散了」,這就是典型的俗語。
  • 俗語:「一日夫妻百日恩」,精華在下半句,多數人可能不知道
    俗語:「一日夫妻百日恩」,精華在下半句,多數人可能不知道人之所以有別於動物,就是因為人們具有更高的思維和感知能力。如果說動物的思維和感知是建立在生存的基礎上,那麼作為人類來說,更多的感知都是出於本心,都說人有七情六慾,一個"情"字居然可以分化出七種感覺,便可見人的情感有多麼細膩了。人們對"情"的感知,常常見於書籍,詩詞歌賦中。其實最容易生情,最能夠表達情的地方,恰恰是我們自己的心。中國人歷來最重情,有千萬種方式把一個情字寫得哀婉纏綿,大氣磅礴,然而在最普通的社會關係,家庭關係中,夫妻之間的情,當是最為常見的。
  • 俗語「寧可試人棺、切莫試人鞋」,有什麼忌諱嗎?現在人很少知道
    文/當年一木俗語「寧可試人棺、切莫試人鞋」,有什麼忌諱嗎?現在人很少知道。在農村,流傳著很多俗語,雖然簡單直白,但是因為接地氣又好記,並且能給人很好的啟迪作用,所以深受老百姓的喜歡。今天,我要給大家講到的俗語是,「寧可試人棺,切莫試人鞋」。那麼,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呢?
  • 俗語:「有茶有酒多兄弟」,後面一句更經典,老祖宗的忠告需謹記
    比如人們常說的一句俗語「有茶有酒多兄弟,急難何曾見一人?」從字面上,我們很容易理解這句話的意思,但是古人為什麼會有這樣的忠告呢?原因其實很簡單!俗語「有茶有酒多兄弟」,這句話比喻反覆無常的小人之心,說明品質不好的人表裡不一,容易變化,不可與這種人深交。
  • 農村俗語:「桃三杏四梨五年,無空莫種白果園」,啥意思?
    原創文章,禁止轉載農村俗語:「桃三杏四梨五年,無空莫種白果園」,啥意思?雖然說農村人的卻沒有讀太多書,但是在農村地區,完全不缺乏「文化」的氣息,畢竟有涵蓋了不同類型的俗語提供給他們學習。這些俗語能夠從古代一直流傳下來,直到現在都還被農村人掛在嘴邊,就可以知道,他們的道理在如今還相當適用。在繁多的俗語當中,其中包括有跟農耕有關係的,也包括一些對人們生活的提示,更有提醒人們在生活時候需要注意的細節。
  • 俗語「老牛吃嫩草」還有一個說法更經典,卻很少有人知道
    這句俗語以前家喻戶曉,它還有一個說法更經典,卻很少有人知道文/乾坤歷史說俗語,是我們日常生活中常常會運用的一類語句,是我們的先輩通過長期的生活經驗積累,結合他們的智慧所總結出來的一些語句,往往具有很大的借鑑意義
  • 俗語「桃三杏四梨五年,無空莫種白果園」,為啥農民很少種白果?
    在農村有各種各樣的俗語,這些俗語流傳了很長時間之所以還沒有消失,就是因為這些俗語包含著非常多的道理,而這些道理對於我們現在的生活依然有用。有一些俗語對我們的生活有非常好的警示作用,而有一些俗語是在告訴我們一些農耕的技巧,有的俗語則是提醒人們在日常生活中需要注意的一些事情。
  • 農村俗語:「驢肉香,馬肉臭」,打死不吃一種動物肉,你知道嗎
    農村俗語:「驢肉香,馬肉臭」,打死不吃一種動物肉,你知道嗎?農俗語作為一種民間文化的載體,在農村地區廣為流傳,它所包含的內容很多,有為人處世的道理,有關於天氣變化的原理,還有衣食住行方面的講究,可以用包羅萬象來形容。
  • 農村俗語:一人不進廟,二人不看井,後一句更有哲理,很少人知道
    農村俗語種類很多,有些俗語是指導農村農業生產的,有些俗語是指導農民健康生活預測天氣的,有些俗語還是告訴人們做人道理,指導別人做人的。那農村俗語「一人不進廟,二人不看井」是什麼意思,聽說後面還有一句更有哲理性,後面一句是什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