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人對紅白喜事很是重視,結婚、過大壽、滿月酒等,該有的禮俗總不能少,即便是到了今天,農民也講究紅白喜事上的儀式感。
不過在農村也有「紅事禮到心意到,白事禮到人不收」的說法,也就是說,紅事如果抽不開身,可以將禮錢送過去,主家不會介意,改天主家會邀約客人再喝上一場酒。
白事就不行了,如果你和主家的關係近,卻沒回家幫忙,主家就會記恨於你。
農村人的風氣比較淳樸厚道,村民之間有事都會相聚在一起,為何有「紅事不幫忙,白事多遠都回去」這一習俗呢?
1、古訓
農村中留下來的傳統習俗比較多,在白事上的講究更多。就拿山東來說,一般家裡的老人病逝後,主家的女性就會哭泣,鄰居聽到聲音後就知道家裡有人離世,大家都會過去幫忙。
主家一心要守孝,不會過問紅白喜事,都是村裡的「大知事」分配各項工作,比如說這四個人搭建靈棚,那兩個人去購買食材等,這樣就能提高辦事效率。
不過農村的喪事耗時比較長,通常需要7天左右,很多人不是不願意回家,實在是工作繁忙,可為了不得罪主家,只能硬著頭皮請假。
2、禮尚往來
農村中講究「禮尚往來」,大家都會相互幫忙,今天你幫我,明天我幫你,正是在互幫互助中,關係更為親近。不過,相互幫忙的人,基本上都是五服內的人,也就是本家人,其他人就很難會伸出手幫助了。
如果姓氏人口比較少,那就沒有五服的說法,有事大家都會一同上陣。如果別人家的白事你不去參加,那等到你家有白事時,別人也不會去的,到時候尷尬的只有你了。
3、對逝者的尊重
在農村中有「死者為大」的說法,聽到有人離世後,全村的人都會去見逝者的最後一面,這並不是習俗那麼簡單,說到底還是對逝者的尊重,希望對方能一路走好。
每個人都會經歷生死,都要面對這一天,你去幫助別人,那別人也會用同樣的方法幫助你。此時過去幫忙,也能拉近和主家之間的關係。就算平日裡有一些糾紛,此時也能一笑而過,前去弔唁或幫忙。
相比之下,紅事就沒什麼講究了,畢竟紅事是喜慶之事,就算是讓人幫忙上禮也沒什麼,主家也不會因此傷肝動脾的。
直至今日,這種傳統觀念依舊在農村中盛行,這也是農村淳樸的表現。對於這一說法,大家怎麼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