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習俗:「紅事不幫忙,白事多遠都回去」,這是為啥?

2020-12-19 每日鄉土民情

農村人對紅白喜事很是重視,結婚、過大壽、滿月酒等,該有的禮俗總不能少,即便是到了今天,農民也講究紅白喜事上的儀式感。

不過在農村也有「紅事禮到心意到,白事禮到人不收」的說法,也就是說,紅事如果抽不開身,可以將禮錢送過去,主家不會介意,改天主家會邀約客人再喝上一場酒。

白事就不行了,如果你和主家的關係近,卻沒回家幫忙,主家就會記恨於你。

農村人的風氣比較淳樸厚道,村民之間有事都會相聚在一起,為何有「紅事不幫忙,白事多遠都回去」這一習俗呢?

1、古訓

農村中留下來的傳統習俗比較多,在白事上的講究更多。就拿山東來說,一般家裡的老人病逝後,主家的女性就會哭泣,鄰居聽到聲音後就知道家裡有人離世,大家都會過去幫忙。

主家一心要守孝,不會過問紅白喜事,都是村裡的「大知事」分配各項工作,比如說這四個人搭建靈棚,那兩個人去購買食材等,這樣就能提高辦事效率。

不過農村的喪事耗時比較長,通常需要7天左右,很多人不是不願意回家,實在是工作繁忙,可為了不得罪主家,只能硬著頭皮請假。

2、禮尚往來

農村中講究「禮尚往來」,大家都會相互幫忙,今天你幫我,明天我幫你,正是在互幫互助中,關係更為親近。不過,相互幫忙的人,基本上都是五服內的人,也就是本家人,其他人就很難會伸出手幫助了。

如果姓氏人口比較少,那就沒有五服的說法,有事大家都會一同上陣。如果別人家的白事你不去參加,那等到你家有白事時,別人也不會去的,到時候尷尬的只有你了。

3、對逝者的尊重

在農村中有「死者為大」的說法,聽到有人離世後,全村的人都會去見逝者的最後一面,這並不是習俗那麼簡單,說到底還是對逝者的尊重,希望對方能一路走好。

每個人都會經歷生死,都要面對這一天,你去幫助別人,那別人也會用同樣的方法幫助你。此時過去幫忙,也能拉近和主家之間的關係。就算平日裡有一些糾紛,此時也能一笑而過,前去弔唁或幫忙。

相比之下,紅事就沒什麼講究了,畢竟紅事是喜慶之事,就算是讓人幫忙上禮也沒什麼,主家也不會因此傷肝動脾的。

直至今日,這種傳統觀念依舊在農村中盛行,這也是農村淳樸的表現。對於這一說法,大家怎麼看呢?

相關焦點

  • 農村習俗:「紅事不幫忙,白事多遠都回去」,這是為啥?
    農村人對紅白喜事很是重視,結婚、過大壽、滿月酒等,該有的禮俗總不能少,即便是到了今天,農民也講究紅白喜事上的儀式感。 不過在農村也有「紅事禮到心意到,白事禮到人不收」的說法,也就是說,紅事如果抽不開身,可以將禮錢送過去,主家不會介意,改天主家會邀約客人再喝上一場酒。
  • 農村怪現象:紅事不幫忙,白事多遠都回去,這是為什麼?
    一到了臘月農村就有不少的老人過世,這點誰也說不清楚,但在農村卻很常見,所以說到了臘月很多人都得回家去幫忙料理後事的。而在農村就有一些現象,那就是辦喜酒不少人可能不會回去,但是一旦遇到白事多遠都得回去,這是為什麼呢。
  • 農村有一個現象,紅事不幫忙,白事多遠都回去,原因在這裡!
    在農村有一個現象,紅事不幫忙,白事多遠都要回去,其實是這和農村的習俗有著很大的關係,農村有句俗話叫「紅事叫,白事到",意思是說,如果家裡面有什麼喜事,比如娶兒媳婦嫁閨女,孩子百日宴等,像這樣的喜事都要下請帖,或者是登門告訴一聲,以表示禮節,現在有電話方便了,打電話告訴一聲也是可以的
  • 農村有一個現象,紅事不幫忙,白事多遠都回去,這是為什麼?
    農村有一個現象,紅事不幫忙,白事多遠都回去,這是為什麼?也許很多人都發現了,農村有一個現象,紅事不幫忙,白事多遠都會回去,這是為什麼?其實,農村廣泛還有一個說法就是,「紅事不請不到,白事不請自來」,這麼說的話,大家也許就能理解了。
  • 農村怪象:紅事要叫,白事多遠都得回去弔唁,為啥?
    農村怪象:紅事要叫,白事多遠都得回去弔唁,為啥? 人固有一死,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對於人類來說一輩子說長不長,說短不短,幾十年甚至幾百年的光陰真的是轉瞬即逝。小時候我奶奶告訴我「紅事要叫,白事要到」。
  • 為什麼農村有「紅事不幫忙,白事多遠都回去」的說法
    喜事叫,白事到。這是農村的一個習俗,一個村就那麼大,祖祖輩輩都生活在這裡,抬頭不見低頭見,就即使關係不好,家裡有白事他也必須去,因為你也有老的那一天,你不到別人也不會到。這就是農民的情意。如果你家有喜事就要挨家挨戶去叫人家,讓人家去喝你家喜酒,抽喜煙,當然你不叫別人也不會去。當然,白事情比較複雜,除了一家子男女必須去穿孝以表孝心外,其他幫忙的都是男性,至於去了幹什麼活,需要找一個總管或者經理的人安排,剩下的人員就是機動人員,打撲克下象棋,有什麼事情幹一幹忙一忙,哪裡需要就去哪裡幫忙。
  • 為什麼農村有「紅事不幫忙,白事多遠都回去」的說法
    喜事叫,白事到。這是農村的一個習俗,一個村就那麼大,祖祖輩輩都生活在這裡,抬頭不見低頭見,就即使關係不好,家裡有白事他也必須去,因為你也有老的那一天,你不到別人也不會到。這就是農民的情意。如果你家有喜事就要挨家挨戶去叫人家,讓人家去喝你家喜酒,抽喜煙,當然你不叫別人也不會去。當然,白事情比較複雜,除了一家子男女必須去穿孝以表孝心外,其他幫忙的都是男性,至於去了幹什麼活,需要找一個總管或者經理的人安排,剩下的人員就是機動人員,打撲克下象棋,有什麼事情幹一幹忙一忙,哪裡需要就去哪裡幫忙。
  • 農村有個規矩,紅事少幫忙,白事多遠都回去,很多人不解原因
    文/濤聲依舊農村有個規矩,紅事少幫忙,白事多遠都回去,很多人不解原因?我們都知道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農村人們生活也在發生著巨大的改變,我雖然很多事情都在改變,但是農村的一些人文習俗卻一直沒有變化,我們都知道農村有著很多的習俗,這些習俗都是一直以來人們都默認遵守的,他們覺得這是規矩,雖然沒有明確的寫在本子上,但是人們內心都是清楚,而老一輩的人們也經常教育小輩們這些規矩。
  • 專家不解:農村白事不請自來,紅事不請不去,這是為啥?
    以前,誰家要是有白事,各家就會伸出援手,過去幫他們的忙,然而,這幾年農村的人都跑到城市去找工作,很多紅白喜事上的傳統儀式,都慢慢的在改變。我們也發現了這樣的情況,農村不管是在辦理白事還是紅事,到場的人都減少了,以前村裡面人來人往的場景,現在也很難可以看到。
  • 農村怪現象,紅事不幫忙,白事多遠都要趕回去,是有什麼講究麼?
    在農村鄰裡之間最講究互相幫助了,一般是一家有難,街坊四鄰都來幫忙,尤其是紅白事。而在農村裡有一個習俗,那就是紅喜事不主動去幫忙,而白喜事只要受到邀請,那就算是離家再遠也要趕回去幫忙,這是為什麼呢?首先,紅事不幫忙的主要原因是,大多家庭辦喜事都去飯店定桌了,沒有必要那麼多人幫忙了,況且,對於喜事,人不到禮到了就可以說的過去。但是白事是很突然之間發生的,在家人去世後人們還沒從悲痛中走出來就要忙著辦喪事,根本也沒有精力去想著找誰幫忙,並且,孝子要守靈,不能離開棺槨周圍,外邊的需要很多人幫忙。
  • 「白事到、紅事叫」,已經成為農村常見現象,這是為啥?
    原創文章,禁止轉載「白事到、紅事叫」,已經成為農村常見現象,這是為啥?因為農村的傳統氛圍比較濃厚,因此在對於一些事情的總結上非常流行,也是從中流出了很多俗語,這些話多數都比較有趣,關於農耕和養殖的方面能夠給人帶去不少啟發,但是和生活有關的俗語,則是會指引農民朋友們做出最好的選擇,而在農村兩件大事中的總結,也是存在著不少俗語,來幫助在這件事情中獲得最好的做法。
  • 在農村,紅白喜事都是大事,白事不用叫,別人都會來幫忙,為啥?
    畢竟這些事有許多禮儀習俗和多如牛毛的講究框框,自家人不一定能夠張羅得過來。就拿在農村結婚來說吧,除了訂婚的各種繁瑣講究,到了結婚就天,主家要草擬客人名單,確定婚前的各種細節,看是否遺漏,當地有什麼習俗需要避諱的等等,而街坊四鄰來後,能幫著你打掃衛生,有的幫著擺桌,買菜等等。
  • 農村新怪象:紅事不請不去,白事再忙也要幫忙,啥原因?答案來了
    答案來了生活在農村,對於每一個家庭來說,都逃脫不了「婚喪嫁娶」,這些生命中必經的「儀式」!記得,兒時起,不管是白事還是紅事,都有嚴格的規範可尋!而掌握這些禮儀流程的大多是村裡的「大知客」,他們在村子裡具有很高的威望,誰家有事時,總少不了他們的幫忙!當然,這其中也有很多的鄰居前來,也就是所謂的「忙客」!
  • 農村人講究「紅事不請不到,白事不請自來」,這是為啥?看完懂了
    儘管紅白事同等重要,但是在農村卻有「紅事不請不到,白事不請自來」的說法,這是為啥呢?紅事不請不到,白事不請自來的意思是,如果對方家中辦喜酒,那麼人們在收到請帖以後才會去參加,如果沒有收到請帖的話,就不會前去幫忙或參加婚禮。相反,當村子裡有老人去世的話,即便是人們沒有收到主家的信息,大家也會去幫忙。
  • 農村隨禮「兩極分化」,紅事被動隨,白事主動隨,為啥區別對待?
    如今再提到隨禮,農民頗有點隨得不開心的意味,這倒不是因為農民掙到錢了,反而變得小氣了,而是因為農村現在隨禮已經泛濫了,隨便的一戶農民,可能每個月都要隨禮,有時候家裡添置件小物件都算來算去不捨得,但隨禮的時候還必須「通情達理」,給的恰到好處,這讓農民頗為頭疼。
  • 農村人講究「紅事不請不到,白事不請自來」,這是為啥?看完懂了
    每年在入冬後,農村的紅白喜事會增多,對於一個家庭來說,紅白事事人的一生中十分重要的事情,所以也特別受農民的重視。農村人最講究「遠親不如近鄰」,所以當別人家有紅白事的時候,人們都會去幫忙,等到自己家中有事情需要別人來幫忙時,其他人也會來自家幫忙。
  • 農村隨禮「兩極分化」,紅事被動隨,白事主動隨,為啥區別對待?
    如今再提到隨禮,農民頗有點隨得不開心的意味,這倒不是因為農民掙到錢了,反而變得小氣了,而是因為農村現在隨禮已經泛濫了,隨便的一戶農民,可能每個月都要隨禮,有時候家裡添置件小物件都算來算去不捨得,但隨禮的時候還必須「通情達理」,給的恰到好處,這讓農民頗為頭疼。
  • 有人說,農村「紅事不請不到,白事不請自來」,有這回事嗎?
    農村人「紅事不請不到,白事不請自來」,好像專門說什麼人,是說娘舅吧?也不對,紅事(專指嫁女結婚)娘舅是要專門請,不請不會來。白事,到娘舅家報喪也是必不可少的程序,實際上這也是變相地「請」,按傳統規矩,是請娘舅來驗證去世老人是否善終。
  • 農村的人數量驟減,白事以後還會有人幫忙嗎?讀完之後你就明白了
    大部分都是一些上了年紀的人,不過最近這兩年,隨著農村生活越來越好,經濟發展的也非常快,所以也吸引了很多年輕人留在自己的村子裡生活。大家都知道在農村地區,紅事與白事是特別重要的事情,所以在農村地區也有一個習俗就是"紅事不請不到場,白事不請自到",從這句老話種,我們也可以看出來農村人是十分的重情重義並且村裡人是一個團結的大集體,一家有事,全村都會來幫忙。
  • 「紅事叫,白事到」農村這些「不成文」的規定,你了解多少?
    但是,在農村有些規矩禮法雖然沒有人規定必須遵守,但是這些禮法已經深入農村人的骨髓成了一個又一個「不成文的規定」。所謂「紅事叫」,在農村,家裡的男孩娶妻需要男方在家裡大擺筵席款待賓客,而農村人家大多數是在家裡擺席,因此就需要提前做很多準備工作。如果人家叫你去幫忙,說明在人家的心裡你是他們家親近的人,雖然婚禮當天你會幫著忙裡忙外,但是婚禮結束以後,主人家會單獨宴請婚禮幫忙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