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隨禮「兩極分化」,紅事被動隨,白事主動隨,為啥區別對待?

2020-12-19 三農坊

人情這個詞相信大家一定不陌生,我特地查了下,所謂的人情指的是人的感情表現。放在農村,我覺得這倆字最貼切的解釋應該是農村約定俗成的處事標準,說得再直接一點就是當農民家裡的親戚或者是同村關係要好的人如果家裡有生老病死、喬遷升遷之類的事情的時候,就需要帶著禮金上門慰問,這就是農民口中的隨禮過程。

如今再提到隨禮,農民頗有點隨得不開心的意味,這倒不是因為農民掙到錢了,反而變得小氣了,而是因為農村現在隨禮已經泛濫了,隨便的一戶農民,可能每個月都要隨禮,有時候家裡添置件小物件都算來算去不捨得,但隨禮的時候還必須「通情達理」,給的恰到好處,這讓農民頗為頭疼。面對日趨增多的農村隨禮次數,農民在隨禮的時候表現出了比較明顯的選擇性,也就是農民調侃的「兩極分化」,那就是紅事被動隨,白事主動隨,同樣是隨禮,農民為啥要區別對待呢?

紅事為啥被動隨呢?說到底,我覺得還是因為紅事太多了。當然,這裡所說的紅事並不是傳統意義上結婚而是除白事以外的其他喜事兒,像是老人長壽辦長壽酒、孩子出生、子女開公司等,對主家來說,因為是好事兒,所以很高興,就要辦酒席,但對所有要參與的農民來說,就意味著接連不斷的要隨禮。一開始農民可能還覺得沒啥,反正一次一二百,還能接受,都是親戚、鄰居的,隨就隨吧,到後來就發現這樣隨下去根本不是辦法,因為隨起來沒個頭,而且在攀比之下,農民被動而隨的禮金也越來越高,所以遇到紅事時,農民隨禮都是「咬著牙」去隨的。

那到了白事為啥又主動去隨了呢?我覺得原因有3點:

①農村重視白事的傳統文化使然。農村幾千年的習俗中,十分重視喪葬習俗,其中「見最後一面」「死者為大」的習俗在全國都有,而且從農村特有的「道德觀」來說,如果辦白事兒的時候,該到場的人都沒到場的話,農民會視這種行為為嚴重違反「道德」的事情,這種「不良記錄」甚至會讓其他人對這家人另眼看待,所以農民都很注重白事兒,只要該去的,都會第一時間去慰問家屬順便隨禮。

②由人及己,誰都會有那麼一天。農民心裡都很清楚,雖然白事兒大家平時都比較避諱,但是誰家都有要辦的時候,到時候如果沒人來的話,連個抬棺材的人都湊不齊是件很悲哀的事情,況且這個時候家屬往往也比較脆弱,感情上也需要人安慰,所以農民都會主動地去隨禮,順便這看看能幫上什麼忙。

③大事兒不能掉鏈子。農村有一整套的喪葬規矩,其中不同的親屬承擔著不同得責任和義務,例如在我們這,如果有婦人去世的話,家中的長兄就要第一時間趕到,問問情況,打聽下其子女是否孝順老人,老人最後是否受了委屈之類的,其他的人也有對應的事情,這是很莊重嚴肅的事情,所以絕對不能掉鏈子,農民隨禮的時候也表現得更主動一點。

我覺得正是以上的這些原因,農村才出現了隨禮「兩極」怪象,紅事被動隨,白事主動隨。這些年國家一直都在農村推行減負,我覺得在隨禮上,也應該給農民來一次減負,讓農村的習俗得到傳承的同時,不給農民增加太多的經濟壓力,讓隨禮回到正常的軌道上來。對此,你是怎麼看的呢?歡迎留言,轉發,評論,讓更多的農民看到。

相關焦點

  • 農村隨禮兩極化,喜事被動隨,白事主動隨,什麼原因造成的呢
    近幾年隨著農村人們經濟收入越來越高,生活的越來越好,村子裡各種喜宴也越來越多,以前村子裡的喜宴主要是婚宴和滿月酒,近幾年升學宴,壽宴等也成為了喜宴之一,面對著玲琅滿目的喜宴,人們也越來越抗拒,在喜宴隨禮時也可以說是被動隨,但是誰家有了白事卻不一樣,即便是沒有接到通知也會主動幫忙和隨禮
  • 為什麼農村有「紅事不幫忙,白事多遠都回去」的說法
    喜事叫,白事到。這是農村的一個習俗,一個村就那麼大,祖祖輩輩都生活在這裡,抬頭不見低頭見,就即使關係不好,家裡有白事他也必須去,因為你也有老的那一天,你不到別人也不會到。這就是農民的情意。近年來,從農村到了縣城,對此深有體會,紅白事對待程度確實大不同。每每遇到家裡有事,都要一番打點安排,能去的就去,實在去不了只能是捎個禮,一般都是紅事不去,白事再難也要去。家有一萬事,緊事第一件。紅事人去不去不打緊,禮到就行。
  • 10年錢孩子結婚朋友隨禮一千塊,現在他孩子結婚,我隨多少合適呢
    隨禮在我國中國也是自古以來禮尚往來的一種表現,這種習慣和風俗也是一直延續到現在的,可以說歷經了那麼多年也是沒有改變過,這些也是一種傳統深深的影響著我們的生活,那麼在農村裡不管是白事還是紅事,都是需要拉來往的,來往也是體現了人和人之間的感情,那麼對於有人說了,在農村裡頭十年的時候,自己的孩子結婚了朋友當時是隨了
  • 現在去農村參加紅白喜事,一般隨份子錢都是多少
    農村雖然地區不一樣,導致有一定的差別,但現在,這個差別似乎隨著農村和城市之間的信息流通越來越頻繁,其差別似乎有縮小的趨勢。其實份子錢怎麼給,這裡面的學問也大了,尤其南方人在這方面的忌諱很多。首先,對「四」這個數字非常忌諱,對於單數也不接受,認為白事才給單數,紅事得給雙數。現在的年輕人給紅包也會給一些比較有意義的數字,比如520;湖北人尤其喜愛666、888、999、1888這些數字,福建人比較喜歡1280,2280這些很吉利的數。
  • 農村人講究「紅事不請不到,白事不請自來」,這是為啥?看完懂了
    儘管紅白事同等重要,但是在農村卻有「紅事不請不到,白事不請自來」的說法,這是為啥呢?紅事不請不到,白事不請自來的意思是,如果對方家中辦喜酒,那麼人們在收到請帖以後才會去參加,如果沒有收到請帖的話,就不會前去幫忙或參加婚禮。相反,當村子裡有老人去世的話,即便是人們沒有收到主家的信息,大家也會去幫忙。
  • 農村俗語「紅事不請不來,白事不請自來」是什麼道理
    但是當村子裡有了白事的時候又出現一種更奇怪的現象,村子裡的人不用請都會自己過來,這又是為什麼呢?紅事不請不來其實農村裡面的紅事首先都是請自己的親戚家,其次是請自己一個宗族的人,我們都是知道農村釐米有很多家都是同姓的,這些人有很多都是一個宗族的,是本家,所以這些人是必須要請的,其次才是村裡面的人。
  • 農村習俗:「紅事不幫忙,白事多遠都回去」,這是為啥?
    不過在農村也有「紅事禮到心意到,白事禮到人不收」的說法,也就是說,紅事如果抽不開身,可以將禮錢送過去,主家不會介意,改天主家會邀約客人再喝上一場酒。白事就不行了,如果你和主家的關係近,卻沒回家幫忙,主家就會記恨於你。
  • 你們老家農村遇上紅白喜事,隨禮一般給多少錢?聽聽大家怎麼說!
    最近在網上看了一個段子,有一個人去酒店訂宴席,服務員問他是紅事還是白事?結果他直接懟回去,說你們家跟閻王爺有親戚啊,白事有提前一個月預定的嗎?雖然只是一個段子,其實真的就反映出了在農村裡面紅白喜事的一種說法叫做紅事叫,白事到。也就是說如果家裡有結婚的喜宴的話,一般是要先自己去通知親戚朋友,到時候到場。
  • 蒙城:紅事隨禮200,白事隨禮100,不留「鴨尾」
    二、提倡紅白喜事辦理只接待五代以內直系親屬和三代以內旁系親屬,隨禮不就餐,紅事隨禮不超過200元,白事弔唁不超過100元。三、提倡發揮紅白喜事理事會作用,紅白喜事辦理實行事前報備和事後公示制度。四、提倡拒絕天價彩禮。
  • 農村怪現象,紅事不請不到,白事不請自來,是有什麼講究嗎?
    農村怪現象,紅事不請不到,白事不請自來,是有什麼講究嗎?文/秦嶺農哥農村紅白喜事都特別重要,一般都會大操大辦過得非常的隆重。基本上裡裡外外的都需要人幫忙,光自家人肯定是不夠的。但是對於這兩件事情通常有一個區別,總結起來是一句話,紅事不請不到,白事不請自來,這究竟是為什麼呢?明明都是給人幫忙,卻有這麼大的區別呢?先說紅事不請不到。在農村紅事指的是兒子結婚、嫁女兒也就是喜事,屬於是非常開心的一件事情。
  • 農村辦喜事規矩「紅事不請不到,白事不請自來」啥意思?有啥講究
    農村辦喜事規矩「紅事不請不到,白事不請自來」啥意思?有啥講究?關於辦喜事,在農村裡說法也比較多,時至今日在國內多數地區依然還保留著「紅事不請不到,白事不請自來」的老規矩,這話是什麼意思呢?其中都有啥講究呢?紅事不請不到這句俗語的字面意思是說,在辦紅喜事的時候,如果主人家沒有邀請你去幫忙,就不用主動去幫忙。
  • 農村人為什麼紅事不請,白事不請自來,有什麼講究嗎
    農村人為什麼紅事不請,白事不請自來,有什麼講究嗎,在過年期間可以說是紅白喜事都是比較多的,很多新人都趁著過年時間大家都有時間辦理喜酒,而農村人過年吃多了或者是冷到了都會導致過世,這也造成了過年期間紅白喜事都是比較多的,不過農村人說到紅事不請不到,白事不請自到的說法,這是為什麼呢?
  • 在農村如果紅事遇到白事,誰會推遲,看完就明白了
    生活在農村,有兩件事是大家都非常重視的,紅事是自家孩子一生的大事,一定要擺上宴席,親朋好友也會前來恭賀,家中富裕的還會請來戲班子吹吹打打,來增加喜慶之氣。而白事則是老人一生的句號,為了使老人能風風光光地走,也彰顯兒女的孝心,也會邀請親朋好友前來弔喪,和戲班子。
  • 在農村:紅事不到沒人怪,而白事不到卻有人講,為什麼?
    在農村,一直有一種現象傳承至今:別人辦嫁娶生孩等紅事,人可以不到,錢到人情到,沒有人會說什麼;但若村寨中有長輩老人過世,再忙也要趕回來幫忙。這是什麼呢?我們今天就來說說這個話題。一、掙錢第一,年輕人時間普遍較緊隨著城市化進程的進一步加快,現在的農村,早已和以前不太一樣了,農民,特別是年輕農民,大多數早已脫離「在一畝三分地上面,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狀態。
  • 農村怪現象:紅事不幫忙,白事多遠都回去,這是為什麼?
    一到了臘月農村就有不少的老人過世,這點誰也說不清楚,但在農村卻很常見,所以說到了臘月很多人都得回家去幫忙料理後事的。而在農村就有一些現象,那就是辦喜酒不少人可能不會回去,但是一旦遇到白事多遠都得回去,這是為什麼呢。
  • 同一個村子裡紅事遇到白事怎麼辦?
    在中國廣大農村,對於紅事和白事的操辦,都顯得十分重視。喜事,關係到孩子一輩子的幸福,做家長的一定要想法設法把孩子的婚事辦得風風光光,圓圓滿滿。大紅的喜字貼滿院落的同時大擺村宴,這無非是圖一個大大的吉字,男女雙方接受著賓客的美好祝願,那心情是多麼的高興呀。
  • 農村俗語:「紅事等吃喝,白事累彎腰」,你知道是什麼意思嗎?
    所以每年的冬季,都是農村紅白喜事最多的時候,有句農村俗語叫做:「紅事等吃喝,白事累彎腰」,下面就來看看這句話到底是什麼意思呢?紅事等吃喝紅事也就是結婚,在農村結婚時,一般提前兩三天村裡人就會前來幫忙了,當然不是全村人都來,而是一個「門種」的人,也就是以姓氏為單位,一般一個村都不是一個姓氏,比如趙村,肯定是村裡姓趙的人比較多,但也有一些其它姓氏的人。
  • 農村在遇到紅白喜事,隨份子是100元,你們認為是多是少?
    文/隨風飄散農村在遇到紅白喜事,隨份子是100元,你們認為是多是少?在農村遇到各種事情的時候都是需要請客吃飯的,不管是喜事還是百事都是如此,在以前的時候如果一戶人家有事情的時候,那麼基本全村人就會趕回來為那戶人家幫忙或者是吃飯,不過他們也不是白吃的,他們需要隨份子,也就是給錢,以前農民都不計較這些東西,一般給個幾塊幾十塊的就可以了,但是現在很多人都非常喜歡攀比,隨份子的錢是越來越多了。
  • 紅事和白事兩個車隊相遇,該誰讓行,聽聽農村的老人怎麼說!
    紅事和白事兩個車隊相遇,該誰讓行,聽聽農村的老人怎麼說!紅事和白事兩個車隊相遇,該誰讓行,聽聽農村的老人怎麼說!其實現在如果在農村的話,除了平時結婚的時候派頭是非常大的,還有一個排頭也是非常的大,那就是遇到白事的時候那麼問題就來了,如果紅事和白事在路上相撞的時候,哪方面應該讓到了,我們今天就來聽一聽這一位農村老人是怎麼說的吧。
  • 農村老人說「禮有3不隨,路有3不走」,都是啥意思?
    這到了年底之後,農村裡的人也多了起來,畢竟這到了年底,但是到了年底之後大家除了買東西之外嗎,就是有各種的應酬了,比如到了年底,農村喜事就多了起來,親戚走動也會變得頻繁,但是農村老人卻在這個時候告訴年輕人,一定要「禮要3不隨,路要3不走」,那麼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