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州誠品書店開業火爆引熱議,電商衝擊下,沒有價格優勢的實體書店如何吸引讀者?
不光賣書,還賣咖啡,賣體驗,賣情懷
常州近10家「類誠品」迎來「第二春」
經營者:賣書僅佔總收入三成,咖啡、文創等周邊成主盈利點
讀者:去實體書店看書,圖的是氛圍,買的是情懷
上個月底,大陸第一家誠品書店在蘇州園區開張了。開業當天,書店被擠爆,需要排隊入場。來的顧客中,可能只有一小部分是真正抱著看書的目的入場。但是誠品書店的火爆還是引起了網友的熱議。網友們說,近年來,隨著網絡電商的衝擊,傳統實體書店已經被電商衝擊得七零八落,而誠品這一批賣「情懷」「文藝」「體驗」的書店,能否給傳統書店帶來第二春?
記者從常州市場上了解到,最近兩年,常州書店市場上出現了一批和誠品類似的個性書店,目前大約有近10家。他們的風格和誠品相似,除了賣書外,還有咖啡茶座、周邊文創產品等盈利方式。它們的面積雖然沒有誠品那麼大,但是這些書店的主人都喜歡戲稱自己的書店叫「類誠品」。而這近10家書店和誠品一樣,在電商如此瘋狂的衝擊下,再次把實體書店做到了盈利。
經營者說:賣書僅佔總收入的三成
贏利主要靠「二次開發」
最近幾年,隨著線上書店的來勢洶洶,實體書店無論從購買方便程度、書籍的價格方面都不佔優勢。而最近兩年來,常州的一些實體書店卻實現了盈利,甚至有書店在市中心綜合體開出了大型分店。
這些書店的老闆說,現在的書店並不單單靠賣書,因為賣書的收入僅佔到書店總收入的3成。現在想要在電商衝擊下開好書店,必須要賣情懷和體驗。同時,要圈住愛讀書的人這個圈子,形成社群文化,增加交流互動,通過對社群成員、會員的二次開發,產生新的效益。
優雅的閱讀環境,良好的閱讀氛圍,是這類書店的第一印象
12月11日下午,走進位於市中心吾悅廣場的書式生活書店,伴著輕音樂和咖啡香,讀者三三兩兩,或坐或站,悠閒地翻著書。
書店老闆程洪科說,在書店的裝修上,他花了不少功夫,並且不斷在進步。「可能接下來,我要把另外半邊重新改造一下,讓大家更愛上在書店讀書。」
程洪科說,現在在網上買書很方便,價格便宜還送貨上門。這樣比起來,實體書店的競爭力確實要下降不少。但是好的閱讀環境對於讀者來說,還是有很大作用的。
記者隨後又來到新北區的大熱書店和民元裡1號的1號書齋,這些書店相比較來說規模都較小,但是也給人一種「在這裡看書很安靜、享受」的感覺。大熱書店走的是美式風格,書店有不少外國文化的書籍,各種聖誕氣息的裝扮也讓人好像來到了國外的書店;1號書齋給人的感覺古色古香,這裡更多的是影像方面的圖庫類書籍,來看書的不少也是攝影愛好者。
不和網上死磕價格,一部分書店也能實現盈利
程洪科說,過去幾年,實體書店經歷了一場危機。「價格比不上網上的書店,利潤也越來越透明化。」程洪科說,現在噹噹、亞馬遜等電商購書非常方便,普通的書的價格只有書店的7折左右,電子書的價格更是低得驚人。
記者從常州這幾家「類誠品」書店了解到,書的價格幾乎沒有折扣,賣的價格也比網上要高,但是這些書店老闆均表示,單純依靠價格吸引顧客,對於書店來說沒有好處。「讀書是一種講究體驗的活動,有人願意多出幾元,來書店看書,增加讀書的體驗。」一家書店老闆說。
程洪科說,為了和網上的書店有所競爭,他的書店的價格實行會員制。加入會員後,可以享受和網上一樣的價格,但是如果不是會員,還是原價。「實體書店要房租、人力成本,單純和網上拼價格對自己沒有好處。」
記者了解到,這些注重體驗的「類誠品」書店不少都能實現盈利。程洪科說,他在新北開的那家書店在1年前就已經實現了盈利,未來他要在湖塘再開一家分店。「書店在我看來還是有潛力的,做好的話還是可以盈利。」
賣書僅佔總收入三成,咖啡、文創等周邊成主盈利點
在書式生活看書,記者看到了不少周邊文化創意產品,小到筆記本、紀念冊、明信片,大到香薰機、讀書檯燈等等。幾乎所有的這類書店都配備了咖啡機、榨汁機,提供咖啡、飲料、甜點、簡餐等讀書配套服務。
程洪科說,現在的書店講究的是情懷和體驗,單純靠賣書已經無法維持一家書店的生存。「賣書的收入只有佔到書店總收入的三成。」程洪科說。
1號書齋的店長黃鐘鳴說,書店除了在賣書外,會更加注重讀書體驗,書店的裝修別具一格,都是為了讓讀者能夠有更好的讀書環境。周邊產品,比如明信片等,可以激發外地遊客的購買慾。「咖啡、飲料等收入,有時候往往要比賣書的收入要更多。」
常州這些「類誠品」書店定期會舉行文化沙龍
對會員進行二次開發,組織「文化之旅」
在採訪中,記者發現「會員制」這個詞在書店老闆的口中經常出現。程洪科說,所謂的會員制,就是讀者通過充值加入書店的會員。「這樣的顧客,往往是對讀書捨得投入的,對文化也相對比較感興趣,也是我們的目標客戶群。」
黃鐘鳴說,書店每周都會有固定的沙龍活動,吸引會員前來參加,無形中也帶動了消費。
程洪科說,他們還會對會員進行二次開發,比如今年過年,他們要組織會員去臺灣文化之旅,參觀博物館、書店等地方,從而形成一個新的社群。「平時也會經常組織活動,去各地的博物館進行『文化之旅』。」
希望還是以書為核心,還讀者一個安靜的看書地
程洪科說,他也關注了最近蘇州的誠品書店現象,在他看來,誠品書店的大熱在蘇州有點「用力過猛」,宣傳造勢太強,使得書店變成菜場,真正想靜下心來看書的人被打擾,把書店當成景區的人也大有人在。
雖然自己的書店目前主要盈利是靠賣周邊,但程洪科依然認為,書店如果太過注重文化周邊產品,也會起到反作用,讓讀者不能靜下心來讀書。「我希望還是以書為中心,打造一個真正能夠安靜看書的地方。」
讀者:去實體書店看書,圖的是氛圍,買的是情懷
記者隨機採訪了幾名書店的讀者,他們均表示,雖然網絡購書很方便,但是對於現代人來說,好的看書體驗更加珍貴。雖然去實體書店看書要比網上貴上幾元錢,但是獲得的看書體驗,要比一個人冷冰冰坐在家裡看書的體驗要好得多。
在市中心一家書店內,張麗正在書店的茶座桌邊讀書。邊上泡著一杯檸檬水。張麗說,她是這裡的常客了,來書店看書,更在乎的是一種讀書氛圍和體驗。「一個人在家看書,冷冰冰的,看不了多久就開始玩手機了,真正能夠看進去的很少。」張麗說,書店裡書的品種多,可以隨意借閱,而且大家的看書氛圍都比較好。這麼好的看書環境,自然也會提高自己的看書欲望。所以來書店看書、買書,貴上幾塊錢又怎麼樣呢?
同時,實體書店開展的沙龍文化活動,讓她也樂此不疲,在看書的同時,還能認識志同道合的朋友,看書變成了一種體驗,更成為了一種交友方式。
「我去其他城市旅遊的時候,也會去看看當地的書店。而且我覺得,常州這樣有情懷的書店,確實越來越多了。」
有些實體書店更像是一個小資情調的咖啡館
(來源:中國江蘇網)
轉載免責聲明:凡本站註明 「來源:XXX(非搜鋪網)」的新聞稿件和圖片作品,系本站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信息傳遞,並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有新聞稿件和圖片作品的內容、版權以及其它問題的,請聯繫本站採編中心:0571-87015503-809,郵箱:zhousongping@soup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