誠品書店火爆引熱議 常州「類誠品」迎來「第二春」

2020-12-13 搜鋪網

蘇州誠品書店開業火爆引熱議,電商衝擊下,沒有價格優勢的實體書店如何吸引讀者?

不光賣書,還賣咖啡,賣體驗,賣情懷

常州近10家「類誠品」迎來「第二春」

經營者:賣書僅佔總收入三成,咖啡、文創等周邊成主盈利點

讀者:去實體書店看書,圖的是氛圍,買的是情懷

上個月底,大陸第一家誠品書店在蘇州園區開張了。開業當天,書店被擠爆,需要排隊入場。來的顧客中,可能只有一小部分是真正抱著看書的目的入場。但是誠品書店的火爆還是引起了網友的熱議。網友們說,近年來,隨著網絡電商的衝擊,傳統實體書店已經被電商衝擊得七零八落,而誠品這一批賣「情懷」「文藝」「體驗」的書店,能否給傳統書店帶來第二春?

記者從常州市場上了解到,最近兩年,常州書店市場上出現了一批和誠品類似的個性書店,目前大約有近10家。他們的風格和誠品相似,除了賣書外,還有咖啡茶座、周邊文創產品等盈利方式。它們的面積雖然沒有誠品那麼大,但是這些書店的主人都喜歡戲稱自己的書店叫「類誠品」。而這近10家書店和誠品一樣,在電商如此瘋狂的衝擊下,再次把實體書店做到了盈利。

經營者說:賣書僅佔總收入的三成

贏利主要靠「二次開發」

最近幾年,隨著線上書店的來勢洶洶,實體書店無論從購買方便程度、書籍的價格方面都不佔優勢。而最近兩年來,常州的一些實體書店卻實現了盈利,甚至有書店在市中心綜合體開出了大型分店。

這些書店的老闆說,現在的書店並不單單靠賣書,因為賣書的收入僅佔到書店總收入的3成。現在想要在電商衝擊下開好書店,必須要賣情懷和體驗。同時,要圈住愛讀書的人這個圈子,形成社群文化,增加交流互動,通過對社群成員、會員的二次開發,產生新的效益。

優雅的閱讀環境,良好的閱讀氛圍,是這類書店的第一印象

12月11日下午,走進位於市中心吾悅廣場的書式生活書店,伴著輕音樂和咖啡香,讀者三三兩兩,或坐或站,悠閒地翻著書。

書店老闆程洪科說,在書店的裝修上,他花了不少功夫,並且不斷在進步。「可能接下來,我要把另外半邊重新改造一下,讓大家更愛上在書店讀書。」

程洪科說,現在在網上買書很方便,價格便宜還送貨上門。這樣比起來,實體書店的競爭力確實要下降不少。但是好的閱讀環境對於讀者來說,還是有很大作用的。

記者隨後又來到新北區的大熱書店和民元裡1號的1號書齋,這些書店相比較來說規模都較小,但是也給人一種「在這裡看書很安靜、享受」的感覺。大熱書店走的是美式風格,書店有不少外國文化的書籍,各種聖誕氣息的裝扮也讓人好像來到了國外的書店;1號書齋給人的感覺古色古香,這裡更多的是影像方面的圖庫類書籍,來看書的不少也是攝影愛好者。

不和網上死磕價格,一部分書店也能實現盈利

程洪科說,過去幾年,實體書店經歷了一場危機。「價格比不上網上的書店,利潤也越來越透明化。」程洪科說,現在噹噹、亞馬遜等電商購書非常方便,普通的書的價格只有書店的7折左右,電子書的價格更是低得驚人。

記者從常州這幾家「類誠品」書店了解到,書的價格幾乎沒有折扣,賣的價格也比網上要高,但是這些書店老闆均表示,單純依靠價格吸引顧客,對於書店來說沒有好處。「讀書是一種講究體驗的活動,有人願意多出幾元,來書店看書,增加讀書的體驗。」一家書店老闆說。

程洪科說,為了和網上的書店有所競爭,他的書店的價格實行會員制。加入會員後,可以享受和網上一樣的價格,但是如果不是會員,還是原價。「實體書店要房租、人力成本,單純和網上拼價格對自己沒有好處。」

記者了解到,這些注重體驗的「類誠品」書店不少都能實現盈利。程洪科說,他在新北開的那家書店在1年前就已經實現了盈利,未來他要在湖塘再開一家分店。「書店在我看來還是有潛力的,做好的話還是可以盈利。」

賣書僅佔總收入三成,咖啡、文創等周邊成主盈利點

在書式生活看書,記者看到了不少周邊文化創意產品,小到筆記本、紀念冊、明信片,大到香薰機、讀書檯燈等等。幾乎所有的這類書店都配備了咖啡機、榨汁機,提供咖啡、飲料、甜點、簡餐等讀書配套服務。

程洪科說,現在的書店講究的是情懷和體驗,單純靠賣書已經無法維持一家書店的生存。「賣書的收入只有佔到書店總收入的三成。」程洪科說。

1號書齋的店長黃鐘鳴說,書店除了在賣書外,會更加注重讀書體驗,書店的裝修別具一格,都是為了讓讀者能夠有更好的讀書環境。周邊產品,比如明信片等,可以激發外地遊客的購買慾。「咖啡、飲料等收入,有時候往往要比賣書的收入要更多。」

常州這些「類誠品」書店定期會舉行文化沙龍

對會員進行二次開發,組織「文化之旅」

在採訪中,記者發現「會員制」這個詞在書店老闆的口中經常出現。程洪科說,所謂的會員制,就是讀者通過充值加入書店的會員。「這樣的顧客,往往是對讀書捨得投入的,對文化也相對比較感興趣,也是我們的目標客戶群。」

黃鐘鳴說,書店每周都會有固定的沙龍活動,吸引會員前來參加,無形中也帶動了消費。

程洪科說,他們還會對會員進行二次開發,比如今年過年,他們要組織會員去臺灣文化之旅,參觀博物館、書店等地方,從而形成一個新的社群。「平時也會經常組織活動,去各地的博物館進行『文化之旅』。」

希望還是以書為核心,還讀者一個安靜的看書地

程洪科說,他也關注了最近蘇州的誠品書店現象,在他看來,誠品書店的大熱在蘇州有點「用力過猛」,宣傳造勢太強,使得書店變成菜場,真正想靜下心來看書的人被打擾,把書店當成景區的人也大有人在。

雖然自己的書店目前主要盈利是靠賣周邊,但程洪科依然認為,書店如果太過注重文化周邊產品,也會起到反作用,讓讀者不能靜下心來讀書。「我希望還是以書為中心,打造一個真正能夠安靜看書的地方。」

讀者:去實體書店看書,圖的是氛圍,買的是情懷

記者隨機採訪了幾名書店的讀者,他們均表示,雖然網絡購書很方便,但是對於現代人來說,好的看書體驗更加珍貴。雖然去實體書店看書要比網上貴上幾元錢,但是獲得的看書體驗,要比一個人冷冰冰坐在家裡看書的體驗要好得多。

在市中心一家書店內,張麗正在書店的茶座桌邊讀書。邊上泡著一杯檸檬水。張麗說,她是這裡的常客了,來書店看書,更在乎的是一種讀書氛圍和體驗。「一個人在家看書,冷冰冰的,看不了多久就開始玩手機了,真正能夠看進去的很少。」張麗說,書店裡書的品種多,可以隨意借閱,而且大家的看書氛圍都比較好。這麼好的看書環境,自然也會提高自己的看書欲望。所以來書店看書、買書,貴上幾塊錢又怎麼樣呢?

同時,實體書店開展的沙龍文化活動,讓她也樂此不疲,在看書的同時,還能認識志同道合的朋友,看書變成了一種體驗,更成為了一種交友方式。

「我去其他城市旅遊的時候,也會去看看當地的書店。而且我覺得,常州這樣有情懷的書店,確實越來越多了。」

有些實體書店更像是一個小資情調的咖啡館

(來源:中國江蘇網)

轉載免責聲明:凡本站註明 「來源:XXX(非搜鋪網)」的新聞稿件和圖片作品,系本站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信息傳遞,並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有新聞稿件和圖片作品的內容、版權以及其它問題的,請聯繫本站採編中心:0571-87015503-809,郵箱:zhousongping@soupu.com。

相關焦點

  • 蘇州誠品書店將於8月1日開幕 誠品經營模式引熱議
    誠品進軍大陸的首家店預計8月1日在蘇州正式營業,然而近來陸媒開始出現對誠品營運模式是否能代表臺灣文化的質疑,引起大陸書店業者在微信上熱烈討論;另一方面,福州「曉風書屋作別榕城」的消息亦「刷爆」了微信,實體書店的生存與經營模式再度引起熱議。
  • 蘇州誠品書店將於8月1日開幕 經營模式引熱議
    蘇州的誠品微型店,提供臺灣誠品般的氛圍體驗。(誠品書店提供)  (新華社)  誠品進軍大陸的首家店預計8月1日在蘇州正式營業,然而近來陸媒開始出現對誠品營運模式是否能代表臺灣文化的質疑,引起大陸書店業者在微信上熱烈討論;另一方面,福州「曉風書屋作別榕城」的消息亦「刷爆」了微信,實體書店的生存與經營模式再度引起熱議。
  • 臺灣誠品書店計劃在大陸開設更多分店 下一站或選址常州
    連日來,由市長費高雲率領的常州經貿代表團繼續圍繞常州市重點產業和項目與臺商洽談合作,謀求雙贏。27日上午,代表團一行來到誠品書店臺北敦南總店。誠品書店是臺灣地區最著名的24小時營業大型連鎖書店,從賣書到賣環境、賣感覺,通過創新「賣書業態」,營運範圍已擴展至文藝沙龍、展演活動、咖啡館等多個方面。費高雲在洽談時說,常州文化底蘊深厚,有著「千年讀書地」的美譽,目前常州正在全力提升城市文化品位,歡迎像臺灣誠品這樣的文化企業加盟。
  • 臺灣誠品書店在大陸首店模式引關注
    中新網蘇州7月1日電 題:臺灣誠品書店在大陸首店模式引關注  記者 朱曉穎  臺灣誠品書店將在大陸開門迎客,其在江蘇蘇州的首店模式引發關注:現實中實體書店式微,書市擠入新競爭對手,臺灣「誠品模式」是否能在大陸開拓樣板,為大陸實體書店提供另一種思路和活法?
  • 2019春:蘇州,誠品書店
    誠品書店取道蘇州,為了誠品書店。離上次來蘇州已經好多年,這回,地鐵都有了,想要快速方便的到達,再好不過。不理認知裡的迷茫,只按著app的顯示直走,不多時就看見遠處大樓上的「誠品」,不安一掃而空。書店的面積沒有想像中大,比起一般書店已經大了很多。果真外文書和臺版書的展架比別的書店都要充實許多。書籍分類分區,不同區域裡分別布置了飲品消費區。也多是茶呢。
  • 在蘇州火爆的「誠品書店」 為何今日門可羅雀
    「誠品書店」這是一個只要一提到名字就會讓人想起各種圖書和文創產品的網紅打卡點,而位於蘇州金雞湖畔的這家更是佔據了蘇州園區相當核心的位置,自2015年開業便是門庭若市,身邊不少的小夥伴當初都以能夠到「誠品書店」打卡作為一件很神聖的事。
  • 誠品大陸首店8月1日將於蘇州開業 經營模式引熱議
    誠品進軍大陸的首家店預計8月1日在蘇州正式營業,然而近來陸媒開始出現對誠品營運模式是否能代表臺灣文化的質疑,引起大陸書店業者在微信上熱烈討論;另一方面,福州「曉風書屋作別榕城」的消息亦「刷爆」了微信,實體書店的生存與經營模式再度引起熱議。
  • 臺灣誠品成文化地標 那些依然堅守的實體書店
    香港銅鑼灣,全球租金第二高的地方,上周末迎來臺灣「文化地標」誠品書店首家島外分店的落戶。佔地面積3000平方米,24小時不打烊的書店,吸引數千「朝聖者」慕名前來。  誠品董事長吳清友希望首家香港分店可以參與到亞洲國際化都市的文化塑造中,成為「一座躍動城市的心靈停泊港口」。
  • 「誠品模式」:實體書店的救命稻草?
    二者不約而同開在了風景區裡,又不約而同地將自身定位為文化服務綜合體。文化服務綜合體模式讓臺灣的誠品書店大獲成功。這種模式能否在內地生根開花?文化服務綜合體會是內地實體書店的救命稻草嗎?  10月16日,在福建省福州市的西湖景區裡,福建教育出版社的大夢書屋開始試營業。在這之前的9月28日,北京市西二環金中都公園內——金中都第二書房也迎來第一批讀者。
  • 疼愛書店的人給了誠品生命力
    誰會想到在經營書店的15年裡一直賠錢,卻又15年如一日對它不離不棄;誰會等到慘澹的經營在第16年柳暗花明,又有幸看到它擁有兩岸三地眾多忠實擁躉?    這樣的際遇只能屬於臺灣誠品書店。創辦於1989年的誠品書店,以有別於其他同業的經營模式創出「誠品現象」。
  • 誠品書店:被《時代》評選為亞洲最佳的書店
    臺灣誠品書店8月進駐香港希慎廣場成港最大書店,坐落香港銅鑼灣的希慎廣場,臺灣誠品書店已正式進駐,這是誠品書店首家臺灣境外分店,也是誠品經驗移植他鄉的試金石,對於誠品的到來,港人拭目以待。據報導,誠品將成為香港最大書店,會成為香港新地標。
  • 遊記:國金中心與誠品書店
    世界各地的誠品書店都有個奇怪的現象:它不是什麼著名景點,卻是超受歡迎的必打卡之地。蔦屋書店和誠品書店被譽為亞洲最美的兩個書店。蔦屋來自日本,誠品來自臺灣,這兩個書店體系,都是基於閱讀建立的生活綜合體,書店只是其中一部分功能。
  • 誠品書店進駐香港 別讓實體書店成"免費樣品店"
    誠品書店立刻成為香港文青的根據地。  ◎ 深圳特區報記者 孟迷 實習生 李詩媛 文/圖  香港銅鑼灣,這個全球租金第二高的商圈,近來卻吹起了一陣濃鬱的文藝風。8月11日,被譽為「臺灣文化地標之一」的誠品書店首家香港分店在希慎廣場開業,三層約3700平方米的規模讓它榮升為全港最大書店,火爆程度就連工作日都人滿為患。  誠品駐港,多少讓人有些喜出望外。要知道,隨著實體書店的日漸式微,僅兩年內中國已有一萬多家書店關門,過去十年裡更是近五成民營書店倒閉。而就在不久前,北京人氣極高的獨立書店「單向街」也再度被迫搬遷。
  • 別了,誠品敦南店!5月31日,書店最後狂歡24小時
    錢江晚報·小時新聞記者 宋浩2019年11月,「誠品敦南店明年5月31日謝幕」的消息曾引無數人感慨,這是全世界首家24小時書店,已陪伴讀者30年。小時新聞曾報導:董事長吳旻潔明確表示,原因是租約到期,但24小時書店一定會繼續。如今這個倒計時已經接近尾聲了,5月31日,書店將正式熄燈。誠品網絡官方帳號從2019年11月14日啟動了200天倒計時,由3000本書堆砌而成的「時光之冊」 藝術裝置,象徵書店陪伴愛書人走過的足跡。
  • 誠品書店發布年度報告
    臺灣誠品書店4日發布2019年度閱讀報告,誠品海峽兩岸暨香港各書店中文圖書銷售中,人文社科類書籍仍是主力。據介紹,人文社科類書籍佔誠品大陸書店銷售額的25%,臺灣書店的20%,香港書店的26%。文學類書籍佔比同樣較高,翻譯文學和中文文學書籍在大陸書店佔比26%,在臺灣及香港書店分別佔比22%和20%。
  • 吳清友的誠品生活:從文藝書店到地產商場的跨界
    誠品書店,1989年在臺北創立,至今已在臺灣、香港及大陸開了49家。28年來,誠品經歷了從一家傳統書店到橫跨地產、餐飲、文化、家居、購物等跨界複合業態的蛻變。  「沒有文化誠品不想活」  2015年11月,大陸首家誠品書店在蘇州開業,場面火爆,運營了3小時後便開始限流。
  • 深圳誠品書店宣布年底關閉 網友:烏託邦沒了
    深圳誠品書店宣布年底關閉 網友:烏託邦沒了  Emma Chou • 2020-07-06 11:40:15 來源:前瞻網
  • 中國大陸唯一一家誠品書店——蘇州誠品書店
    蘇州誠品書店位於蘇州工業園區金雞湖東畔,毗鄰洲際酒店,於2011年5月27日正式奠基開工,2015年11月25日開業。誠品書店於1989年由誠品書店創辦人、董事長吳清友在臺灣臺北仁愛路圓環創辦第一家開始,本著人文、藝術、創意、生活的初衷,發展為今日以文化創意為核心的複合式經營模式。
  • 誠品書店的這波跨界絕了,跨界直播將火
    聽說作為文藝書店鼻的祖誠品書店,竟開起了生鮮超市?還真有這回事!近期,臺北就開了一家「誠品知味市集」。雖然整個設計風格還是熟悉的明黃色調,但是入目之處都是蔬菜水果和雞鴨魚肉,還有免費的全新食譜供參考以及美味大廚親自操刀,整個氣氛從性冷淡風瞬間走向人情味,誠品書店這是要將跨界進行到底的節奏。你以為這波看似無釐頭的跨界操作只在臺北能發現嗎?錯!
  • 誠品書店的「奇蹟」
    誠品書店不僅是臺灣家喻戶曉的書店,而且在東南亞甚至在世界華人圈裡,都享有盛譽,它「24小時不打烊」的經營理念,將過去只賣書的傳統書店成功轉型為極受現代人歡迎的新型書店,它曾創下的「史無前例」的三項紀錄,至今為人們津津樂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