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2018年中國寵物行業白皮書》顯示,2018年中國城鎮養寵用戶達到7355萬,較上一年增長約25%,中國寵物消費市場規模突破1700億,較上一年增長約27%。可愛呆萌的寵物引得主人們一擲千金,一二線城市在寵物消費上投入最多,臨沂本地的「萌寵經濟」也在不斷升溫。
陪伴型需求
驅動寵物經濟鏈
家住河東區的劉豔豔是2條貴賓犬的「鏟屎官」。3年前,劉豔豔搬離父母的家開始租房獨居,隨後,她陸續通過寵物店、朋友領養回來兩隻小型犬。從此,在她租住的40平方米的公寓裡,就多了「鏟不完的屎和掃不完的毛」。
「對我來說,最重要的是有伴了。上班之外的生活,多了很多牽掛和熱鬧。」劉豔豔說,自養了狗後,生活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不在是上班、睡覺、刷手機……感覺身邊多了個伴兒,無聊的時候就逗逗狗。
劉豔豔告訴記者,因為她不太喜歡社交,平時除了上班,就是在家照顧兩個小傢伙,對它們時常比對自己還大方。「養寵物就像養了個小孩,我的一些有孩子的同事都是逢育嬰店必逛,我是逢寵物店必逛。平均每個月將近一半的工資,都花費在了寵物身上。狗窩、零食、玩具都想在可承受範圍內給它們最好的,單買一件衣服就要近100元,生個病更是花錢如流水。」
劉豔豔給記者算了一筆帳,狗狗小時候需要打3針防疫疫苗加1針狂犬疫苗。此後,每年還需打1針加強防疫疫苗和1針狂犬疫苗,每一針疫苗的價格在30元到80元不等。狗狗生病,特別是得了感冒、細小、狗瘟等病,治療費少則幾百,多則幾千。「我的貴賓犬就曾感染過細小病毒,一個星期醫療費用花了3000多元。」除此之外,還有狗狗的日常洗護、剪毛等附加消費。
劉豔豔說,以養得最粗糙的小型犬為例,每個月只需要花狗糧錢和一次洗護錢。普通品牌的狗糧一個月要200元以上,洗護一次30元,一個月也需要花費230元,一年也要至少2800元的支出。
寵物家庭地位提升帶動消費升級
市區王莊路與水田路交會處的一處寵物會所,是一家典型的小型寵物店,提供造型、修剪、洗護等服務,也出售口糧、零食、罐頭等各種寵物糧食,還有狗窩、狗籠、牽引繩等各種寵物用品。店長孫凱年紀不大,因為喜愛寵物,也看到了臨沂市的寵物市場前景,選擇從事這一行。靠著細緻的服務,孫凱的寵物店累積了許多固定客戶。
「各類服務基本上是以體型和毛髮長短劃分來收費的。犬類的話,小型犬洗護價格在20-40元,中大型犬是70-120元;剃毛造型的話,小型犬價格是60-120元,中型犬是120-150元,大型犬是300-500元。除基本洗護外,還有剪指甲、擠肛門腺、清理耳道、刷牙等各類單項服務。」說起寵物店服務項目,孫凱侃侃而談。他告訴記者,儘管洗護、美容、造型等服務的收費不低,但還是供不應求。
「每到周末,店裡都忙不過來,清潔、美容,預定的滿滿的。尤其春節旺季的時候,我和另兩名店員常常忙到12點才回家。」目前,為了保證服務質量,孫凱的店鋪採取預約制,一天最多只接10-15單美容造型、洗護業務。
在孫凱看來,寵物消費市場正在發生變化,比起「吃喝拉撒」的基礎需求,伴隨寵物家庭地位的直線提升,寵物也開啟了消費升級的歷程。「以狗舉例,原來的狗只有一個作用,就是看門。現在的狗則成了家裡的一份子。狗狗從10年前吃剩菜剩飯,到5年前能吃狗糧,發展到現在,不止要吃好狗糧,還要能吃出健康、營養均衡的狗糧。」孫凱說。
「越來越多的家庭把寵物當作是夥伴或是家庭的一份子,寵物消費市場的未來空間應該會更大。」從事寵物行業不到3年,孫凱看好這個行業的未來。
「萌寵」催生線下多元化商業模式
位於頤高上海街二樓有一家臨沂市最早以貓為主題的飲品店,2018年8月開業,已經有了穩定的客源。來這裡喝飲品的多是愛貓人士,在慢悠悠品茗的時候,不經意間貓就走到了身邊,喜歡的話可以逗一逗,好好放鬆一下。
店主張路遙告訴記者,這個20來平方米的小店,共有英短、美短、孟加拉貓、無毛貓、布偶、波斯貓、暹羅等數個品種10多隻貓咪「上班」,它們可以在店內隨意走動,還有寵物專屬零食。「開業以來,很多客人來了都會拍照發到朋友圈,不知不覺中就吸引了更多的愛貓人士。有些客人看到貓咪顏值、脾氣都好,還會買回家。」
「做這個店的初衷並不是為了盈利,而是喜歡貓咪,恰好在臨沂又處於市場空白。」張路遙說,目前「上班」的十多隻貓都是成年貓,每個月開銷大約在3000-4000元左右,雖然當前收支基本保持平衡,但他更看重萌寵市場未來的發展潛力。
「現在消費結構發生了很大變化,在快節奏生活壓力下,人們更注重精神層面的需求。貓咪性格獨立,愛乾淨,越來越受喜愛。我相信,臨沂市的萌寵市場也會像北上廣等一線城市那樣成熟。」張路遙還透露,後期他會擴大店面,不僅增加飲品、西點的種類,還將舉行一些萌寵交流會等,爭取將自己的小店打造成臨沂市萌寵文化新地標。
在臨沂,除了貓咖館如雨後春筍般出現,貓博物館、貓主題文化一條街、寵物殯葬業、寵物標本、寵物展會等線下商業模式也流行起來。
相關連結
線上「雲吸貓」您來了解一下
除了線下遛狗逗貓,還有線上「雲吸貓」。28歲的夏玲是一名室內設計師,非常喜歡貓咪,但因工作原因,經常需要出差、加班。為了滿足養貓的需求,她關注了一個博主,閒暇時間通過看直播來「雲吸貓」尋求慰藉。
「我關注的博主家裡有兩隻寵物,一隻布偶貓叫端午,一隻薩摩耶叫妞妞。博主不定時更新它倆的照片和視頻,每天晚上還會定時直播。」夏玲說,「看著它們就會感到安定、輕鬆,不需要餵食、鏟屎,無需擔心寵物發情期、生病等各種問題,打賞金額出於自願,可多可少。對我來說,算是為我喜歡的寵物出了一份做『雲家長』的力。」
跟夏玲一樣,市民陳女士也在網絡上「雲吸貓」。除了看直播,她還會買一些「網紅貓」的表情包和周邊。「網紅貓表情包很有意思,同齡人都會用。作者通常會在下載頁面的打賞按鈕上標上『打賞零錢給貓買小魚乾』的語句,如果碰上特別喜歡的合輯,我會花一點錢去打賞作者,也算是一種支持和鼓勵。」陳女士說。
此外,寵物形象的衍生作品與創意也層出不窮,從短視頻到影視、動漫、遊戲等衍生產品,均呈現持續增長的趨勢。
專家聲音
「萌寵經濟」未來將迸發巨大活力
從賣萌到買萌,為何會有越來越多的人願為寵物一擲千金?未來「萌寵經濟」又將會有何走向?
臨沂大學商學院教授朱建成認為,從「逗貓」到「擼貓」再到「吸貓」,人們與寵物的物理距離越來越近,反映的是現代人與寵物之間越發緊密的聯繫。
「需求決定市場。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在滿足基本物質文化需求後,人們消費趨向出現很大變化,更注重精神層面的需求。我認為,『萌寵經濟』未來將迸發出巨大的活力,臨沂市寵物市場還大有可為。」朱建成說。
朱建成還表示,價格不僅僅是價值的體現,還是需求的體現。以星巴克「貓爪杯」賣出10倍多價格還供不應求可以看出,「貓爪杯」已經不僅僅是一件物質產品,而是結合了當下年輕人的心理需求創作出來的工藝品,它更像是一種精神寄託。
「相較於一二線城市,臨沂市寵物市場的發展還有一定的距離,但是未來肯定會迸發出巨大活力。」朱建成說,當前養寵群體對於寵物生活質量越來越重視,擬人化的新興寵物消費也將成為未來發展的潮流,比如寵物攝影、寵物美容、寵物健身等。
[責任編輯:楊凡、李春曉]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9-8025117,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9-8025117,誠邀合作夥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