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中國空軍發布的一張編號為62001的殲20的照片引發網友熱議,主要原因在於此次曝光的殲20編號為「6」字頭的新單位,而非以前「7」字開頭的訓練實驗部隊。
正在進行實戰化訓練的東部戰區某旅殲-20
而按照報導,這支「6」字頭新單位就是在抗美援朝中湧現出的「王海大隊」,並且這支殲20首裝旅已初步形成戰鬥力。
殲-20的首裝部隊戰功赫赫
如果讓筆者給這支首裝殲-20型戰鬥機的英雄部隊做個評語,那麼這個評語一定是:再度出發。正如我們先前所提到的那樣,從抗美援朝空戰開始,這支空軍航空兵旅就一直走在我空軍的最前列,一向承擔著最急難險重的作戰任務,一向使用著我軍最先進的作戰裝備。
志願軍空軍戰鬥英雄王海
從1952年該部最先換裝米格-15Bis,到1954年該部參加東南沿海國土防空作戰,從1962年首先換裝米格-21F-13,到1979年該部派出南下小分隊參加南部邊境自衛反擊戰,
1968年該部裝備的戰鬥機
從1981年首先換裝殲-7II,再到1992年空軍點將這支部隊首先換裝蘇-27SK,從1996年參加東南沿海大演習,到1999年參加9910任務,
1981年該支部隊換裝了殲-7 II
從1999年再度首裝蘇-30MKK,到21世紀初在東部海域上空與日本空中自衛隊、美國遠東空軍諸航空兵單位來回過招,
該部裝備的蘇-30MKK
再到21世紀10年代在「金頭盔」等一系列演習中大放異彩。事實證明駐防江城的該航空兵旅確實是一支「技術過硬、作風優良」的部隊,將首先換裝國產第四代隱身戰鬥機的任務再度交給他們,該部一定會再度不負眾望。
換裝殲-20會遇到哪些問題?
當然,從這支空軍航空兵部隊自身的部隊建設與所承擔的戰役戰術任務的角度來講,換裝之路註定是不會平坦的——畢竟從裝備方面看,第四代戰鬥機無論是從整體性能,還是飛行品質,無論是從技術特點,還是戰術運用來講,都與該部先前裝備的蘇-30MKK這種屬於「早中期」的第三代戰鬥機大相逕庭。
蘇-30MKK屬於第三代戰鬥機
在實施這種技術跨度較大的換裝時,如果部隊主官認識不到、定位不準,多少是要交點學費的——與該旅駐同一場站的兄弟單位在換裝國產某型三代半戰鬥機時交的學費就不少,而該部的對手、日本空中自衛隊F-35A型戰鬥機的首裝部隊更是由於操作習慣的問題把「初號機」都給摔了;再從戰役戰術任務的角度來講,該航空兵旅先前裝備的蘇-30MKK型戰鬥機並非只承擔制空作戰任務,在21世紀初的我空軍作戰體系中,更像一型類似於F-15E的「雙重任務戰鬥機」,在可能爆發的東部沿海戰爭中既要承擔建立空中戰鬥巡邏區域的任務,又要實施向敵方戰役縱深進行穿透性攻擊的任務。
殲-20的主要任務是奪取制空權
相對於蘇-30MKK,殲-20型戰鬥機的任務反而相對單純,只承擔制空作戰任務,但同時其所承擔的攔截線又要比蘇-30MKK型戰鬥機遠得多,對戰場整體態勢乃至本機態勢感知的要求更高,對飛行員的自主判斷與決策能力的要求更強。這支英雄的部隊能否真正將國家賦予的先進裝備從「會用」玩到「好用」,乃至從「好用」再到「玩出花來」,值得所有人繼續拭目以待。
整建制換裝殲-20有哪些意義
說完了「東部戰區某旅」,我們來說一說殲-20整建制換裝作戰部隊對戰區空軍乃至整個空軍航空兵部隊的意義,筆者同樣有四個字來加以評價,那就是「鳳凰涅槃」。
如同1992年從北方飛來的那十幾架蘇-27S型戰鬥機讓中國空軍自此進入了第三代戰鬥機時代,那麼殲-20型戰鬥機向戰鬥部隊進行整建制換裝乃至首裝單位初步形成戰鬥力,也必將讓空軍對第四代戰鬥機「到底什麼樣、有了四代機以後空戰怎麼打、第四代戰鬥機可以讓空軍的使命任務發生何種變革」有更加深刻的認識。
使空軍更加清醒的認識四代機
如我們之前所講的那樣,我空軍部隊在一個相當長的時期內,對於第四代戰鬥機的看法與想法與拿到蘇-27S型戰鬥機之前的想法是比較類似的,認為第四代戰鬥機相比第三代戰鬥機的優勢主要在於隱身性能與機動性,最多還可以加上一個超音速巡航能力,二者之間的技術差距儘管確實不小,但是並沒有大到「技術鴻溝」的地步,乃至是可以用一些措施來加以填補的。
殲-20和殲-16並肩作戰曾是主流作戰思路
這種思路反映到軍隊的裝備建設上,就是我們已經看了很長時間的「三駕馬車」,總認為可以依託少量的第四代戰鬥機為骨幹,協同殲-16或者殲-10C這種三代半戰鬥機完成空中戰役任務——這種想法其實並不奇怪,美軍在拿到F-22A型戰鬥機的早期同樣也是這麼想的,認為未來靠少量的F-22A加上雙重任務的F-15E差不多也就夠了。
整建制換裝殲-20戰鬥機對中國空軍意義非凡
殲-20型戰鬥機的整建制換裝與形成戰鬥力,無疑會讓空軍對第四代戰鬥機基於隱身性能+超音速巡航+態勢感知三者所帶來的巨大戰術優勢有一個更加清醒的認識。
殲-20戰鬥機的態勢感知能力非常強悍
甚至可能會促使空軍在建軍模式上更快地向「裝備更多的第四代戰鬥機,提前完成戰術航空兵的全四代機化」轉變,從而開啟我戰術航空兵部隊「儘早四代機化、全面四代機化」的大門,從這個意義上來講,首個殲-20部隊成建制換裝並形成戰鬥力,對我人民空軍來講,完完全全可以算作「鳳凰涅槃」式的巨大飛躍。
對抗周邊國家的F-35A
對國家而言,首個裝備殲-20型戰鬥機的航空兵旅形成初步作戰能力,筆者也有四個字加以形容:「底氣足了」。起碼到2018年為止,我國東部地區面臨的空防壓力還是非常巨大的,在隨時可能爆發的祖國統一之戰中,我海空軍部隊需要執行的A2/AD(區域拒止)任務也時刻面臨著強敵乃至日本空自的F-35A戰鬥機的巨大威脅。
日本空中自衛隊的F-35A戰鬥機
儘管在機隊數量上我軍的第三代戰鬥機總數已經遠遠超過了強敵部署在東亞地區的戰機數,但是第四代戰鬥機的巨大優勢在很多情況下是第三代戰鬥機無法靠「堆數量」就能輕易彌補過來的;儘管我軍在戰術飛彈等領域也有一些優勢,但是「動用戰術飛彈直接攻擊強敵機場乃至敵手本土」這種擴大衝突的選項在某些特定情況下是否可以作為備選項是時刻受到國家戰略的制約的。
殲-20整建制裝備後已形成戰鬥力
在我軍第四代戰鬥機整建制裝備並形成戰鬥力的情況下,意味著我軍起碼補齊了軍備建設的短板,再度將我軍和強敵的軍力建設在技術水平上拉到了同一個起跑線上,而伴隨著裝備殲-20型戰鬥機的部隊越來越多、尤其是另一支有著光輝歷史的空軍航空兵旅今年將作為第二支換裝殲-20型戰鬥機的部隊開展接裝訓練,我軍乃至我國將在總體實力上儘量彌補與強敵的差距,直接導致我國在東部地區的部分熱點地區與核心利益問題上的底氣越來越足,這是殲-20型戰鬥機於國家的意義。
總而言之,「骰子已經擲下」,第一個殲-20航空兵旅已經整建制形成戰鬥力,但是,後面需要換裝的部隊更多,留給我們的驚喜自然應該更大,就讓我們共同拭目以待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