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月11日,殲20驗證機首飛;經過數年的緊張試飛,到2016年的珠海航展上,殲20小批量生產版本已經公開亮相;到2017年沙場閱兵時,3架已列裝部隊的殲20正式受閱。
2018年2月,人民空軍宣布,殲20列裝空軍作戰部隊;當年的珠海航展上,4架列裝部隊的殲20戰機亮相,並做了大量的飛行展示。
2019年,在宣傳金頭盔飛行員郝井文的報導中,就不斷暗示其之前所在的部隊將換裝國產新一代戰鬥機;不久之後,空軍還發布了該部列裝的首架殲20戰機。
本月13日,空軍正式發布:殲20已列裝人民空軍某王牌部隊。
該部曾在戰爭中取得過擊落、擊傷敵機59架的戰績,湧現出王海、孫生祿兩位空軍一級戰鬥英雄。在實戰化訓練中,這支部隊又有10人次奪得金頭盔、6人次奪得金飛鏢。
王海和孫生祿兩位空軍戰鬥英雄,熟悉人民空軍戰史的朋友都不會陌生。
王海,1926年生,1946年6月參軍,為東北航空學校機械隊學員、機械員、飛行員。
抗美援朝戰爭爆發後,王海先後擔任空軍第4混成旅驅逐10團29大隊中隊長、空軍第3師9團1大隊大隊長、空軍第3師9團副團長、團長、空軍第3師副師長。
當時人民空軍的對手是世界最強大的空中力量——美國空軍,面對如此強敵,王海駕機先後擊落敵機4架、擊傷5架。
而他所率領的飛行大隊更是在抗美援朝空戰中擊落擊傷敵機29架,被稱為是「王海大隊」。
孫生祿比王海小2歲,抗美援朝戰爭時是空3師9團1大隊(即王海大隊)的飛行員,其擔任僚機組組長,專門掩護長機組作戰。
在空戰中,孫生祿一共擊落了6架敵機、擊傷1架。
1952年12月2日,為掩護長機組,孫生祿駕機將敵機群引到了自己方向,以座機身負重傷為代價擊落了2架敵機後返航;12月3日,孫生祿再次駕機升空,擊落1架敵機後又遭到美軍機群圍攻,壯烈犧牲。
所以說,「王海大隊」的威名是年輕的中國空軍飛行員用槍挑美國空軍的戰績打出來的,其戰旗是烈士們的鮮血染紅的。
所謂王牌部隊就是敵人遠強於我,但我仍敢於向敵亮劍,並能將敵斬落馬下;其靠的不光是精湛的技藝,更要有有我無敵的霸氣和勇氣。
王海大隊的威名打出來後,便是中國空軍一等一的王牌部隊,在軍中有著優先換裝新式戰機的特殊待遇。
上世紀90年代,我國自俄羅斯進口了蘇27戰鬥機。這是中國空軍擁有的第一批三代戰機,其中首先列裝的就是王海大隊所在部隊。
2000年代初,我國又進口了更先進的蘇30MKK戰鬥機,其除了空戰能力突出外,綜合打擊性能也非常強大,首裝部隊還是王海大隊所在部隊。
2011年,空軍組織戰鬥機部隊自由空戰比武,王海大隊所在部隊斬落了蘇30組的全部4頂金頭盔,再次震動全軍。
雖然當時的蘇30戰機在我軍作戰序列中已經不再先進,但是飛行員們卻屢屢在金頭盔和金飛鏢競賽中折桂,凸顯了王牌部隊不一般的戰鬥作風。
除了在軍內的演習、比武中取得突出成績外,這支部隊還擔負著海上方向戰備巡航的重任。多次成功驅離了外軍軍機,維護了我國的海空安全。
作為一支尖刀部隊,理所應當地換裝更先進的戰機。
如今,我殲20戰機已經逐步成熟,量產的條件已經具備。已經到了向作戰部隊鋪開裝備的時候了,王海大隊這樣的王牌部隊自然是換裝的首選。
殲20戰機列裝後,將使得人民空軍王牌部隊的戰鬥力得到革命性的提升。
當年,人民空軍的第一代飛行員往往飛行時間才幾十個小時就敢於駕機與美國空軍空戰;如今我們駕駛的戰機同樣不亞於美國空軍,但訓練和培訓卻比當年進步了不知多少,我們有理由相信,如今的年輕飛行員們能駕駛威龍戰機更好地維護好祖國的領空安全。
得知老部隊要換裝殲20的消息後,已經93歲高齡的王海將軍說道:飛殲20了,年輕人一定要好好飛,建功藍天,保衛祖國!。
我們注意到,王海老將軍身後是一架殲20戰機的模型,而當年他們駕駛的戰機卻還是米格15。
從進口蘇聯的米格15到如今世界頂級的殲20戰機,為期不過70年時間,我們相信未來的中國空軍,將會更大、更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