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那是一個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國的南海邊畫了一個圈……」這首歌讓「春天的故事」成為改革開放的代名詞。今天起,金華發布推出「走向富強·四十個金華人的春天故事」系列報導,回顧改革開放40年來一輪輪萌芽、生長和收穫,勾勒金華一段段波瀾壯闊的改革發展進程。
「原本我們打算用兩年時間創建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結果第二年3月18日國務院就批下來了!」市文物局博物館處處長盧萍,2006年還是市文化局文物處一名工作人員。這一年5月底,他接到借調令,去剛剛組建的市名城創建辦工作。
就在這一年3月10日,市委、市政府決定重新啟動申報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工作。來自市文化局、侍王府、古子城管委會等部門的工作人員聚集到一起,開始為申報成功而努力。
△金華府城圖清·呂煥章作
群策群力,創名城,復風貌
這是我市第二次申報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1996年,市委市政府提出在省級歷史文化名城基礎上申報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時任市委書記仇保興提出了「闢新區,保舊城;復風貌,保子城;繼文脈,保重點」的18字方針,並為此做了大量工作,但申報沒有成功。
2005年,兄弟地市衢州申報成功的消息傳來,金華人坐不住了。市委、市政府也高度重視,決定再次申報。除了恢復市文物管理委員會,與市名城創建辦合署辦公,實行兩塊牌子一套班子的體制外,市財政還安排名城專項資金500萬元,用於古建築遷建和修復等重點工作。在2006年6月26日市名城創建辦成立當天,時任市委副書記陳昆忠就帶領相關部門負責人前來現場辦公解決問題。
市名城創建辦成立後,很快邀請了清華大學建築學院教授朱自煊、中國城科會首席專家鮑世行、北京大學教授何綠萍等專家組成的考察團來我市實地考察,指導創建工作。專家們認為,金華具有1800多年建城歷史,具有豐富的歷史文化遺存和多彩的文化傳統,名人輩出,文脈悠長,市中心的天寧寺、城隍廟等古建築保存良好,完全可以申報國家歷史文化名城。這給我市吃了一顆「定心丸」,大家幹勁更加足了。
創建的第一項工作是盤查我市文物「家底」。市名城創建辦分成3個組,其中資料徵集組前往市檔案館、市地方志辦公室、市房產檔案館查資料。花了整整兩個星期時間,把金華歷史上所有的政治、經濟、文化、軍事的資料都匯集起來,然後分門別類整理出來。普查一組和普查二組前往酒坊巷、八詠路、石榴園、旌孝街、鬥雞巷,再次進行地毯式普查。
普查很快有了收穫。其中最重要的成果就是在旌孝街發現邵飄萍舊居,當時被環球制漆公司當倉庫用。在聽到群眾反映後,盧萍當時被派往市房產檔案館查這所房子的房產證情況,發現該房曾經屬於邵飄萍第二個夫人湯修惠所有。市名城創建辦認證以後,時任市委書記徐止平到現場考察,並找到環球公司負責人講明其文物價值。環球公司負責人當即表示,創建歷史文化名城是一件大事情,他們理應全力支持。一個星期不到,房子就騰空,交到了市名城創建辦手上。
而前往雅畈鎮的普查則有更多驚喜。那裡仍然保存著歷史上作為水陸交通要道、繁華古鎮的格局,普查發現,除了原本已知的省級文保單位典型明代民居建築「七家廳」外,還有許多保存較為完好的明清時期的古建築,共計18處,8902.8平方米。雅畈鎮對於這次申報工作非常認真,鎮領導在「迎考動員會」上表態:把申報作為雅畈發展的一次歷史性機遇,保證在任期內讓這些古民居、古建築得到妥善保存和延續,不在雅畈歷史文化街區內再出現遺憾的事情,並將多方籌措資金對現有的古建築進行力所能及的修繕……
△金華十年磨一劍創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
鍥而不捨,保文物,盤家底
儘管已經十幾年過去,盧萍對名城創建的那段日子記憶猶新。
市名城創建辦工作人員是從各個部門抽調來的,有的來自市文化局,有的來自太平天國侍王府紀念館,有的來自古子城管委會。辦公室就設在永康考寓,現在這裡是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但當時建築剛剛維修完畢,房子老,蚊蟲鼠蟻多。但創建辦工作人員勁頭十足,從飛機場舊家具市場以60元錢一張的價格買了幾張辦公桌,就開始工作。辦公用品像電話機、熱水瓶、紙茶杯之類的,都是從家裡帶來的。創建辦從6月下旬開始工作,那是全年最熱時節,辦公室還沒裝空調,大家一邊搖著蒲扇一邊寫材料……
盧萍印象最深的是為了保護水門城牆遺址而付出的努力。這一處文物位於市中心,當時已經出讓給一家房地產公司,地產商聲稱這不是古代文物,而是近現代修建的。對此,市名城創建辦請文物專家前來鑑定,把結果反饋給市有關部門。為防止在政府確定之前城牆遺址被人突擊毀壞,名城創建辦工作人員24小時輪班守在現場。盧萍輪到值守是在一個下雨天,撐著傘站在古城牆上,他對一起值守的小夥子說,假如發現有人來挖,馬上打110;如果有大型挖土機靠近,馬上報告城市執法局!就這樣,他們整整堅持了兩個星期,直到事情有了圓滿結局。
水門城牆遺址引起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視,市領導親自帶隊到現場解決問題,房地產公司也認識到創建歷史文化名城的重要性,這一處遺址最終被保留下來,並成了城市一景。在維修時,古城牆的牆基處露出了許多婺州窯的瓷片,這證明了專家的判斷——水門城牆正是一處古代遺址。
△古子城 洪兵/攝
行而有效,續文脈,載鄉愁
在金華申報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的過程中,全國、全省的文物專家很多都來過金華,有的還來過好幾次,他們不但在各種場合為金華鼓與呼,還為我市的創建工作提出了許多具體的建議。
比如,古子城裡原本有個農貿市場,國家文物局的一位專家參觀時提出來,這樣一個文化氛圍濃厚的地方怎麼能有個菜市場呢?於是市政府採取措施,把農貿市場搬掉,提高了這一區塊的品位。
還有,「國寶」天寧寺大殿邊上的房子,原本有幾戶人家住著。當時有專家提出來說,這是個安全隱患,萬一發生事故有可能會殃及大殿。於是,市名城創建辦在市委、市政府支持下,對天寧寺、八詠樓進行了為期一個月的清理整治,將居住在天寧寺內的4戶20餘人遷出,清理歷年積累的垃圾50多噸,並把租用天寧寺房子的跆拳道館、天寧書畫社全部搬出。
又有專家提出,古子城的古建築還少了點,金華名城風貌不足,於是市名城創建辦採用「拔牙和鑲牙式」整治,尋找並非文保單位但具有浙派、婺派建築特色,在原地難以保護的建築,在古子城傳統街區內加以集中保護。比如市民現在喜歡去的何氏三傑陳列館、剪紙博物館,都是這樣的「鑲牙式古建築」。得知金華將要辦何氏三傑陳列館,在上海的何炳送親屬還特地捐贈了100多件珍貴文物……
2006年12月27日,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專家委員會又一次考察金華。專家組一致認為:十年申報,堅韌不拔,不圖虛名,紮實有效,金華在堅持經濟協調發展,堅持保護挖掘利用地方文化為今人和後人服務上,堅持文化、經濟、社會三個效益相統一,為全國許多城市做出了榜樣……確實符合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的條件。第二年3月,國務院批覆,金華順利成為了國家歷史文化名城。
盧萍覺得,歷史文化名城不但是一種榮譽,更是一種實物承載的鄉愁。比如,很多老金華人回來的時候,第一站就是到蓮花井,因為他們兒時就在那裡玩過水。如今的蓮花井,依然在解放東路上,位於繁華的市中心,成為獨特的城市風景……
來源|金華日報 金華新聞客戶端
作者 |金璐
編輯|盧奕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