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立杆測影

2021-01-08 中國青年報

    編者按

    歷史之舟能夠抵達一個民族的文化源頭。當我們說自己是中國人時,我們擁有為之自豪的五千年時光,對中國人來說,如果讀懂了中國史,生命就延長了五千年。為此,我們今天推出兩個欄目:「文化關鍵詞」和「先秦人物傳」。

    中國文化源遠流長又曲折多變、博大精深也精粗多樣,從「文化關鍵詞」入手是一條不錯的理解途徑:中國文化有許多關鍵詞,如果把這些重要的關鍵詞組合起來,綱舉目張,庶幾可以透露出中國文化和中國思想的真貌。「文化關鍵詞」就像一道風景線,每詞各有其旨,詞與詞之間雖斷實連,猶如中國園林的美學結構——我們這個欄目就意在通過「關鍵詞」途徑,通向中國文化的深處,體悟中國思想的神髓。

    中國歷史猶如一條群星璀璨的長河,群星就是那些閃耀著精神光輝的傑出中國人。從三皇五帝的部落英雄,到春秋戰國的思想諸子,無數民族的古聖先賢,入世則造福萬民,出世則亮節高風,為我們譜寫下中華文化的基因密碼。我們的「先秦人物傳」欄目,就是力圖通過系列先秦人物去勾勒中國人的心靈成長史、精神成熟史和豐富的人格史,讓那些偉大的心靈與絕世的才華照亮我們的歷史天空。

    這兩個專欄,一個從「中國概念」思想,一個以「中國人物」書寫,恰好構成了我們的歷史之舟的雙槳,以期從中華民族的文化源頭順流而下,碧空遠影,峰迴水轉,讓歷史長河兩岸的文化風景、思想風景和精神風景,激發我們今天的現代心胸。

    中國,觀念溯源,會講到「中」,甲骨文的中: ,內容豐富,要而言之,是遠古人的立杆測影以及由之的觀念展開。所謂立杆測影,在村落空地之中立杆,觀測太陽東升西落在杆上的投影,得出太陽運行規律,如果太陽被想像為神,即神的規律。中國型的科學思想和宗教思想由此而生。卜,最初源於對中杆投影的思考和記錄;圭,是把四個重要時點刻記在中杆上。就測日講,一天的日影長短變化把十二時辰顯示出來,一年的日影長短變化,把冬夏春秋四至四立顯示出來。太陽投杆影於地,日影移動與地上空間關聯起來,正午之時,影子最短,形成正南正北的直線,加上一年之內日出沒點的南北移動,時間的日季年和空間東西南北,都以中杆為中心形成了一個時空整體。光照為陽,杆影為陰,一陰一陽之道。太陽晝出夜沒,出可見為實,沒隱而為虛,呈現虛實往還之律。在遠古時代日日年年的立杆測影活動中,陰陽、虛實、時空都因中杆而組織起來、形成整體,「中」是中國觀念結構的核心。把由立中而來的觀測方式,運用於夜間,與月亮觀測結合起來,月的朔、望、晦、圓、缺、沒的運行之道呈現出來。月與日一樣虛實循環,晝日為陽夜月為陰,不但形成了(一天的日晝月夜構成)日-(一月的朔望晦周期形成)月-(太陽一年的南北往復形成)年的體系,而且深化著陰陽為道虛實相生的觀念。再把晝觀日影與夜觀極星結合起來。以黃河長江流域為中心的北緯地區,北極星永在中天。北極是天空中一個幾何點,離北極最近的星是極星,由於歲差,北極附近的星辰會緩慢移動,曾離北極很近後又稍遠的北鬥,因其隨地球自轉而繞北極作周日旋轉,又隨地球公轉而繞北極作周年旋轉,鬥柄或鬥魁的不同指向,與四季的變化形成了同構的對應關係,古人把北極、極星、北鬥視為整體:北辰。在三者的關係中,虛體的北極與具體的極星,構成了虛實的關係結構。不變的極星與變動的日月諸星,構成不動與常動的關係結構,形成了不易與變易的思想。北鬥指向的變化,表示了北辰與日月諸星的內在關聯和對之的引領,進而通過日月星的運行而對宇宙萬物生滅運動的引領。遠古之人,由地上的立「中」,發現了天上之中,極星成為天上帝星,又由天上之「中」,形成了天地運行的整體。《春秋文耀鉤》曰:「中宮大帝,其精北極星。含元出氣,流精生一也。」《太平御覽》卷22引徐整《長曆》曰:「北鬥當崑崙,氣注天下。」《鶡冠子·環流》說:「鬥柄東指,天下皆春;鬥柄南指,天下皆夏;鬥柄西指,天下皆秋;鬥柄北指,天下皆冬。」日月季年的變化是因北鬥運行,氣流四方而生。北辰成為氣的本原,中國的氣的宇宙是與北鬥觀測而來的觀念連在一起的。以北辰為中心的氣體運行體現為四方(四季)之風。《呂氏春秋·季夏紀》說:「天地之氣,合而生風。」《莊子·齊物論》說:「大塊噫氣,其名為風。」甲骨文的「中」字,內蘊著地上中杆掛上旗幟以感應天地的風氣運動。直到今天,我們還說,「在什麼什麼旗幟下」,「高舉什麼什麼旗幟」。因為在遠古以來的觀念中,旗幟體現著北辰(天帝)的信息,感受了天道運行的規律。遠古各族群在立中活動中,感受到、思考著並總結出整個天地的規律,以北極-極星-北鬥為一體的北辰為中心的天地運行,由這一運行而帶來地域空間中的物色變化和日月季年的時間變化。由「立中」的天文觀測而來的思考結果,構成了中國人的基本觀念。天上有一個不變的中心:北辰,北辰即天帝,因為這一中心,日月星辰有規律地運行,宇宙萬物由之而生滅循環。中國文化的宇宙結構由之形成。放眼世界文化,凡北緯地區,北極星都是一樣的,但不同文化對其的文化想像和觀念建構是不同的。中國文化因為地上的立「中」,而將宇宙看成只有一中心,並由這一中心引領天上地下萬物運行。天上只有一個中心,地上只有一個中國,國即城,應對於天上中心的地上中心。觀古往今來,「中」的觀念一直存在於國人心中:在先秦,孔子曰:「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拱之。」一千多年後的唐代,杜甫講:「北極朝廷終不改,西山盜寇莫相侵。」又一千多年後的共和國前期,有歌曲唱道:「抬頭望見北鬥星,心中想念毛澤東,迷路時想您有方向,黑夜時想您心裡明」……

    遠古中國通過立「中」的天文觀察,把北辰看成天上之中,又把村落的立杆之地視為地上之中。仰韶文化的半坡遺址和姜寨遺址,都有由四方房舍圍繞的中心區域,應是中杆所立之神聖空地。這一立中的儀式空地,在甲骨文中為 (亜)形。 形空間中行禮的族群領袖為(巫)。儀式舉行之形空間,作為天人互動之處,站在這裡就「中」(正確),不能站在這裡就「不中」,此時說出之話,為聖言,此時之樂,為「天人之和」。「中」不僅集中了日月星運行下的年月日的時間,還突出了由東西南北所圍繞的空間。中國文化時空合一的觀念也是由中杆產生出來的。圍繞型中杆舉行儀式村落共同體為同血緣之人,即為共同之姓,姓同即性同,最初無姓字,只有「生」字,由中杆而來的天地人一體的共生之「性」,不同村落的交往而有了共「生」(姓)之中的區別,有了各族群之「姓」(由從母居而來)。由生而性而姓,透出遠古的演進。中國的姓-性-生一體的觀念,都與中杆相關。各地立杆測影之族都以自己的村落立杆處為天下之「中」,隨著交往的擴大,互動增強,各村的血緣之姓,融合為較大的以一姓為主聯合多姓地域共同體:氏。丁山說,示即立杆祭天。氏即立杆之族群。是即地域之氏立杆測影的形象畫面。《說文》釋「是」曰:「從日正」,段注曰:「正見也……以日為正則曰是。」示-氏-是地域共同體的觀念升級,這時空地中杆演進為社壇的中杆,「社」即地域之土與壇上之「示」的統一。這時村落的空地(亜)形升級為地域社式(亞形),地域中心的社壇,或在山上或在城中。各地的皆以自己立杆社壇為天下之中,社壇在山上時,稱為中域(紅山文化的社壇就在山上),在城中時稱為中國(良渚文化的社壇就在城中)。域國同義。域強調在地域中,國強調在城內。東西南北各族群在互動中融合成王朝共同體。地域共主之「氏」演進為天下共主之「王」。這時城中壇臺中心演化為祖廟中心,壇臺上的中杆之「示」演化為牌位「示」放至祖廟裡,成為「宗」。《呂氏春秋》講:「於天下之中而立國,於國之中而立宮,於宮之中而立廟。」天下共同體的「王」的宗廟,成為天下之中,宗廟所在之城成為「中國」。《詩經·民勞》毛傳說:「中國,京師也,四方,諸夏也。」歷史再進一步理性化,帝王宮殿成為中心,左祖右社。曾為中心的祖廟在宮殿之左,曾為中心的社壇在右。這時,村落中杆演進為日晷,立於宮殿門之左,地域中杆演進為嘉量,立於宮殿之右。在宮殿為中-左祖右社-左日晷右嘉量這一格局裡,遠古中國的建築演進和觀念演進同時定型。

    中,從村落的空地立中到立於天下之中的京城的演進,構成中國思想和中國文化的核心。中國型的天上結構由之形成:極星(天帝)所居的天上中心紫微恆,引領日月星運行。與天上中心相對應,形成天子所居的地上中心紫禁城,且由天子的朝廷引領著歷史的運行,並以京城為中心形成層層外展的同心圓。在理論上,是《尚書·禹貢》講的從京城由內及外的甸服、侯服、綏服、要服、荒服構成天下框架,最遠為荒服,荒者,難知之地。在實踐上,有由朝廷直接管理的郡縣地區,到自治和半自治的羈縻之域,再到遠有所知的朝貢之域,最後到無所知之的荒遠之域。一方面是以北辰-紫微恆為中心的青龍、白虎、朱雀、玄武,二十八宿的天文星空構架產生出來,另一方面從以紫禁城為中心的州縣、四夷、八荒的從天下地理構架產生出來。在以紫禁城為中心,以京城王府和各地王府、州縣衙門為展開的華夏大地的禮制建築,以及這些建築內等級性裝飾和身著等級性服飾的政治身體,由之形成了中國政治美學的重要特徵:威儀。在由空地立中的巫師中心到皇宮日晷-嘉量的帝王中心的演進裡,中國文化以「中」的系列觀念產生出來了。中杆下日影移動和風氣運行,體現了天地合一,人通過立中的仰觀俯察而參與到天地合一的運行之中。中體現為天地人的合一。人在中位,直觀到的天上星相和地上之物象,只是天地整體的一部分,但可見部分之實與未見部分之虛是緊密關聯,並通過日月年運行透出了這一關聯。中體現為天地間的虛實合一。在中杆下的觀察之人,體現出的時間和空間的關係運行。中體現為中國型的時空合一。人之立中,形成了中的理論,立中觀察同時就是中的實踐之用。這就是中庸,鄭玄和孔穎達注《中庸》時都講:庸,用也。中,意味著理論和實踐的合一。中,不僅是不變原則,更是把不變原則運用於變動中的現實。何休注《春秋公羊傳》時引《春秋說》曰:「庸,通也。」在對「中」的運用裡,達到普遍的通達。由「中」的實踐而成長起來的中國聖賢,認為「中」的理想,是心懷最高最深的原理而踐行平實的、常人都能理解的實踐活動。正如《中庸》所說:「尊德性而道問學,極高明而道中庸。」

    (作者系浙江師範大學教授,博導,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

張法

相關焦點

  • 從化太平又現「立杆無影」夏至日奇觀
    此外,一年一度的「立杆無影」夏至日奇觀,吸引了大量的市民遊客。活動現場設置了太平北回歸線科普展覽、從化非物質文化遺產圖片展,但最受大家期待的,當屬「立杆無影」太陽直射觀測活動。據介紹,北回歸線標誌塔建成於1985年12月,至今已有30多年歷史。每年夏至中午12時26分左右,太陽光便會經過塔頂圓孔,人站這裡,有立竿不見影的奇觀。
  • 架空線路的立杆施工
    3、操作工藝3.1工藝流程:測位→挖坑→底盤就位→橫擔組裝→立杆→卡盤安裝3.2測位:按設計坐標及標高測定坑位及坑深,釘好標樁,撒好灰線。3.6立杆:3.6.1機械立杆:汽車吊就位。在電桿的適當部位掛上鋼絲繩,吊索拴好纜風繩,掛好吊鉤,在專人指揮下,起吊就位。當電桿頂部離地面1m左右時,應停止起吊,檢查各部件、繩扣等是否安全,確認無誤後再繼續起吊。
  • 室外監控如何立杆?規範以及要求?一文了解清楚
    關於監控室外如何立杆?一直以來有不少的朋友在問,我們弱電vip技術群裡也不斷有朋友在提問與討論,這確實是個實際的項目問題,基本上大部分的朋友都會做到這方面的項目,本期我們一起來看下室外監控如何立杆。一般的室外監控立杆均按高5米橫臂0.6米,來進行製作,立杆基礎深度不低於1.2米,基礎直徑大於0.8米,採用混凝土灌築,以確保立杆的牢固度。
  • 夏至日 在雲南墨江北回歸線上看「立杆無影」
    圖為遊客在觀測「立杆無影」現象 杜瀟瀟 攝中新網普洱6月21日電 (杜瀟瀟)21日,記者在位於雲南省普洱市墨江哈尼族自治縣的北回歸線標誌園內看到,遊客聚集在日晷廣場七根長短不一的豎杆旁,等待著「立杆無影」天文現象的出現。
  • 「2018年度中國監控立杆十大品牌總評榜」榮耀揭曉
    第三名:杭州順通監控設備有限公司(順通)杭州順通監控設備有限公司是一家專業化、系統化、科技化生產19標準網絡機櫃、監控電視牆、監控操作臺、監控立杆、高低壓配電櫃、電器箱、防水箱、水錶箱的製造商。公司在多年的發展過程中產品遍及金融證券、公安交通,醫院廠礦,機關樓宇等各個領域。
  • 最快5秒接單 申城以後將設置更多立杆「一鍵叫車」
    這次是五次測試中接單和到達時間最短的一次(詳細測試情況見表格)。前天的測試過程中,在第六人民醫院門口,一位就醫的阿姨告訴記者,她知道最近有「一鍵叫車」的服務,「現在揚招比以前困難多,手機打車學了2年時間沒學會,有的時候要去看病,車子是很難打到的。現在用這個一鍵叫車App省下不少麻煩,一般他們計程車會很快來的」。
  • 上海架空線入地進行時|武康大樓周邊14根廢棄立杆已拆除
    尤其是離他家窗戶僅半米的一根廢棄立杆,讓他擔驚受怕不已:「夏天再熱也不敢開窗通風,就怕給竊賊製造機會。」近日,隨著武康大樓架空線入地整治工程啟動,秦老伯可以逐漸安心起來。如今,大樓周圍14根無用的立杆已被拔除,武康路的地下管線開挖工程有序推進。
  • 星科智控:一體化智慧立杆 接入千餘種傳感器即插即用
    杭州星科智控科技有限公司創始人趙星倫介紹,立杆是物聯網環境監測的入口,公司星科雲物聯項目可實現一體化智慧立杆,支持接入千餘種傳感器無需配置,即插即用。星智終端可實現多維度採集;星雲平臺可實現分層設備管理,用戶自定義分組,遠程觀測設備狀態。據全景網了解,杭州星科智控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物聯網技術解決方案提供商,經營終端、物聯網相關的技術開發及技術服務。
  • 【節日】奇觀將現,夏至日到墨江北回歸線標誌園體驗「立杆無影」!
    記者從墨江北回歸標誌園獲悉,今年6月21日夏至日,北回歸線地區會出現短暫的「立杆無影」奇觀。夏至日活動在景區內於6月18日拉開序幕,將持續至6月28日。 一年一次短暫的「立杆無影」奇觀將於13:00左右在北回歸線標誌園日晷廣場展現。
  • 河東腹地,需要一個插旗立杆的項目!
    這其中,河東腹地是面積最廣,也最具壓力的地帶,因為很久很久沒有一個插旗立杆的項目。項目素質是其一,操作品質是其二。 01 河東腹地,亟需焦點項目 秘密君翻了翻河東市場數據。
  • 近2公裡道路竟有296根線杆 南京整治城市道路立杆亂象
    另外,此前對道路立杆沒有明確建設管理法規,停車、警示、旅遊標誌等「有需要就立一根杆」,隨意性很大。導致線杆越立越多,雜亂無序。「南京市環境綜合整治三年行動計劃將道路立杆亂象列為整治重點,今後線杆總量將『只減不增』。」嚴懷貴介紹,南京市最近制定《城市道路並杆導則》和《城市道路杆件管理辦法》,明確要求按照共享共用的原則,除了指路牌和地鐵導向牌獨立設置外,其餘各類專業牌杆一律與照明燈杆進行「並杆」,對於地下有空間的一律「入地」。今後原則上不再批准路面架空線杆,形成長效管理機制。
  • 官方版手繪山城巷來了:立杆點燈,曾叫「天燈街」
    △山城巷手繪圖你記憶中的山城,是什麼樣?傳統風貌街區,是悠久的城市歷史見證。為配合重慶主城傳統風貌街區保護修繕利用,市規劃局、市勘測院採用手繪地圖的方式,勾畫出主城區28個歷史文化街區、傳統風貌區、歷史文化名鎮(統稱傳統風貌街區)。
  • 裝修過程中腳手架鋼管規格介紹
    裝修過程中腳手架鋼管規格介紹 在外牆裝修和家庭裝修過程中都會用到腳手架,腳手架指施工現場為工人操作並解決垂直和水平運輸而搭設的各種支架。內用鋼管材料製作的腳手架有扣件式鋼管腳手架、碗扣式鋼管腳手架、承插式鋼管腳手架、門式腳手架,還有各式各樣的裡腳手架、掛挑腳手架以及其它鋼管材料腳手架。
  • 中國傳統民俗上梁知識科普,「上梁喜逢黃道日、立杆偶遇紫微星」
    在村裡人來看,蓋房子、造船業是她們一輩子中的大事兒。有木有工作能力就看你有沒有房屋,多少,大氣不;家裡娶媳婦兒女性家最先考慮到的是你有沒有房。因此 以往農村自建房的必要性是不容置疑的。正因為它關鍵,因此 做房的全過程是尤其注重的:請風水學看路基、選吉日良辰破土拜神、上梁山這些。特別是在上梁山尤其莊重有氛圍。
  • 偃師市朱村曹魏墓壁畫中的帷幄:設計精巧美觀 使用穩固便利
    成語「運籌帷幄」中的「帷幄」指的是室外的軍帳。在洛陽的古墓中,發現有搭建帷幄的構件實物,還有展現帷幄的壁畫。成語「運籌帷幄」中的「帷幄」指的是室外的軍帳。在洛陽的古墓中,發現有搭建帷幄的構件實物,還有展現帷幄的壁畫。  在偃師市朱村曹魏墓壁畫中,有一幅反映那時貴族生活的宴飲壁畫,壁畫中的帷幄清晰、完整。圖中描繪有一個四方平頂帷幄,頂部覆蓋著褐底銀花的帷布,並在左、前、右三面自然下垂,邊緣被裁剪成極具動感的連弧狀。從圖中可以看出,帷幄四角有四根立杆,立杆的上部有橫杆,以支撐帷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