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版手繪山城巷來了:立杆點燈,曾叫「天燈街」

2020-12-14 上遊新聞

△山城巷手繪圖

你記憶中的山城,是什麼樣?傳統風貌街區,是悠久的城市歷史見證。

為配合重慶主城傳統風貌街區保護修繕利用,市規劃局、市勘測院採用手繪地圖的方式,勾畫出主城區28個歷史文化街區、傳統風貌區、歷史文化名鎮(統稱傳統風貌街區)。29日發布了山城巷手繪圖,有歷史建築、山城步道等,很有「老重慶」的味道。

立杆點燈,曾叫「天燈街」

山城巷,是古老的巴渝民居、具有典型的山城空間和傳統巴渝風貌、重慶歷史文化和山水特色的縮影。

據介紹,山城巷的歷史沿革可以追溯到明清時期,1900年法國傳教士在此巷坡上立杆點燈為路人照明,由此得名天燈巷、天燈街,1972年更名為山城巷。

該巷位於渝中區南紀門街道涼亭子社區,北至重慶幹休所,南以南區路為界,東接中興路,西至石板坡立交。總用地面積5.15公頃,其中,核心保護區約2.34公頃,風貌整治區約2.81公頃。

此地依山而建、沿崖而上的街巷梯道,別具特色。在重慶開埠時期,因緊鄰外國領事租界地作為高級住宅區域,到抗戰時期,又作為抗日將領的官宅區域。

唯一以山城命名的街巷

都說重慶是山城,但是,在重慶以「山城」命名的街巷,山城巷是唯一一條。

這裡有長江岸邊最美的倚山棧道,一眼望不到頭的青石板路、建築及巴渝傳統古樹名木,爬坡上坎,如今該巷正打造市內最美慢行步道。

△手繪山城步道

山城巷上下兩頭連接著上下半城。明清以來,這裡是一個延續至今的古老居住街區。

山城巷在城市發展與更新過程中,發展滯後,片區原住人口外遷,加上地形高差影響,逐步衰敗為城市邊緣地帶與棚戶區。

如今,因其歷史久遠與文化深厚,作為重慶市28個重點傳統風貌區之一,將進行保護修繕。其典型的吊腳樓、因地制宜的四合院、古老的石朝門、因陋就簡的「抗戰房」以及具有海派風格的石庫門建築,在這裡都可以看到。

新聞多一點>>

走走山城巷 看看這些老建築

沿著山城巷步道而下,時而是民居相擁的小巷,時而是一面為老城牆的半邊街,均極具特色。每每穿進一條與主道垂直的狹窄小巷,裡面都別有天地,有著深厚的巴渝文化歷史沉澱。讓我們一起去走走山城巷,看看沿途的老建築。

厚廬

△山城巷的厚廬

在山城巷,最具代表性的老建築,恐怕就是名叫「厚廬」的石庫門建築了。

抗戰時期,由於國民政府遷都重慶,大批政府要員、企業家、社會名流等達官貴人云集重慶,他們大肆新建或購買名宅改建公館或者官邸。這些官邸建築雖然體量不大,但做工考究,與當時的普通民宅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在建築風格上有的模仿外國近現代住宅形式,有的以地方建築特色。「厚廬」就在抗戰時期,作為四川軍閥劉湘下屬蘭文斌師長官邸。該建築具有上海石庫門建築的特點,現為渝中區房管所房產。

仁愛堂

△手繪仁愛堂

仁愛堂舊址位於山城巷80號、81號,為法國天主教會修建的仁愛堂教堂、神父樓、修女樓、仁愛堂醫院、教會學校和附屬建築的統稱。

仁愛堂緊鄰領事巷,領事巷在打槍壩之下,地勢較為平坦,過去是各國領事館集中之地,領事巷地名也由此而來。

1896年3月26日,法國領事館在領事巷建立(今成都軍區離休幹部休養所)。

1900年,在法國天主教會重慶教區總主教蘇福隆在方濟各瑪女修會的直接主持下,仁愛堂醫院在緊靠法國領事館的天燈街修建。

清光緒廿八年(1902年)仁愛堂醫院建成,由法國人阿特裡昂任院長,醫院為仿羅馬式兩層圍廊建築,磚石結構,佔地12.1畝,由法國技術人員繪圖設計,地處山城巷山體的頂端,緊鄰仁愛堂修道院,居高臨下,俯瞰長江和珊瑚壩,前面開闊、寬敞,具有極佳的視覺效果。

整個建築融合了西方羅馬式建築和傳統中式建築的風格,簡樸而典雅。建築呈工字形排列,入口處高達2層的4根的柱子作科林斯式,壁、柱、柱頭作成愛奧尼克渦卷。

1909年,天主教重慶教區在仁愛堂設立「仁愛堂女子學校」,學校不分班級,採取類似私塾的方式教學。1941年,為了方便附近中外教徒過宗教生活,決定將仁愛堂教堂對外開放。1944年改名「陪都中醫院」,也就是重慶市第一中醫院的前身。

1951年9月20日,仁愛堂醫院與西南衛生部工人醫院合併,更名為西南衛生部新渝醫院(今重慶中醫研究所),成為重慶市首家中西醫結合醫院。

後來為四川省重慶中醫進修學校、四川省重慶中醫學校,重慶直轄以後為重慶市中醫學校所在地。如今,仁愛堂現僅存神父樓和經堂,其餘房屋雖被中醫學校在2002年作為危房拆除,華麗仍然依稀可見。

大門的上方就是「仁愛堂」三個金色大字。大門的右邊,還掛著一塊「重慶市渝中區仁愛堂敬老院」的吊牌。進入大門,便是教堂經堂巨大的拱門,它的上方是一個同樣巨大的圓形木窗,彰顯著此地的莊嚴肅穆。

上遊新聞·重慶晨報 蔣豔 市規劃局供圖

相關焦點

  • 手繪的山城巷更有「老重慶」味道
    仁愛堂手繪圖厚廬手繪圖山城巷手繪圖傳統風貌街區是悠久的城市歷史見證。日前,重慶發布了第十個傳統風貌街區手繪圖山城巷,手繪圖上有歷史建築、山城步道等,很有「老重慶」的味道。立杆點燈曾叫「天燈街」山城巷,是古老的巴渝民居、具有典型的山城空間和傳統巴渝風貌、是重慶歷史文化和山水特色的縮影。
  • 重慶山城巷傳統風貌區主街國慶節亮相迎客
    國慶節與中秋節雙節喜相逢,重慶山城巷傳統風貌區主街經過保護修繕後亮相,喜迎八方遊客。作為重慶市28個重點傳統風貌區之一,山城巷內典型的吊腳樓、因地制宜的四合院、古老的石朝門、因陋就簡的「抗戰房」以及具有海派風格的石庫門建築等特色,是重慶歷史文化和山水特色的縮影,吸引了眾多遊客來此遊玩。
  • 山城之旅:不可錯過的原味兒重慶——山城巷!
    聽聞重慶本地的同學說,去重慶玩,除了聞名四野的洪崖洞最值得留戀的當屬 「山城巷」山城巷,顧名思義,便是山城的街巷。然而正是這原聲原味的名兒為這座有八百年歷史的山城重慶塗抹上濃厚的歷史底蘊山城巷紅樓一座融匯時代特色的筒子樓最初的紅樓是渝中區糧食公司的職工宿舍
  • 渝中「雙曬」第二季|山城巷:逛百年老巷 覓光陰故事
    山城巷上下兩頭連接著重慶上下半城是重慶唯一以"山城"命名的百年老巷層層攀升的摺疊地勢依山而建的懸浮棧道雲街平巷的街巷格局……這裡擁有典型的山城地理空間這條老巷從南紀門到領事巷一路呈現著郭沫若的著名詩作《天上的街市》映入眼帘山城巷原名天燈巷曾是古老的巴渝民居用"天上的街市"來形容這裡是再合適不過了
  • 渝中區山城巷將再現老重慶風貌(圖)
    11月2日,作為重慶28個傳統風貌區之一的山城巷傳統風貌區項目啟動實施,未來兩年,山城巷傳統風貌區將重點打造「最美步道」「臨崖體驗」「大美江景」「老街文化」四大亮點,項目預計於2019年底前竣工開業。「最重慶」的山城巷是重慶文化和山水特色的縮影山城巷位於渝中區南紀門街道涼亭子社區,是重慶唯一以「山城」命名的街巷, 明清時期此地多為軍事將領宅院,是重慶古城的高檔居住區之一,其依山而建、面臨長江、爬坡上坎,呈石梯狀分布,具有典型的重慶山城風貌。
  • 重慶:山城巷傳統風貌區項目建設正式啟動
    11月2日,作為全市28個傳統風貌區之一的山城巷項目建設正式進入啟動實施階段。  山城巷,原名天燈巷,位於渝中區南紀門街道涼亭子社區。明清時期,此地多為軍事將領宅院,是當時重慶古城的高檔居住區之一。重慶開埠後,法國傳教士於1902年在此修建教堂和學校,並立杆點燈為路人照明,天燈巷因此而得名。新中國成立後,該巷於1972年更名為山城巷。
  • 重慶山城巷:隱藏著最後的老重慶,沿途的一個字卻令遊客淚目
    山城巷在早期有著一個充滿故事的名字——天燈巷、天燈街,名字的由來還要從保留百年的老建築——法國仁愛堂說起:在重慶開埠(設立外貿口岸)後,法國來了一群傳教士在此修建了教堂和醫院,入夜巷子的路還是漆黑一片,傳教士為了路人照明,在巷坡上立杆點燈,因此得名於天燈巷、天燈街。
  • 5月2號來山城巷走走,這條和城市同名的小巷現在已成了網紅打卡地
    山城巷,原名天燈街、天燈巷,此巷上口是法國傳教士修建的仁愛堂和仁愛醫院,1900年法國傳教士在此巷坡上立杆點燈為路人照明,由此得名天燈巷,1972年才更名為山城巷。山城巷的旁邊就是著名的山城步道,背靠著依山的老街,出門就遠眺長江,雖地處渝中鬧市,卻獨得一份寧靜,我想有資格叫這個名字的街,那必定應該是重慶老街的縮影吧。
  • 5月2號來山城巷走走,這條和城市同名的小巷現在已成了網紅打卡地
    山城巷,原名天燈街、天燈巷,此巷上口是法國傳教士修建的仁愛堂和仁愛醫院,1900年法國傳教士在此巷坡上立杆點燈為路人照明,由此得名天燈巷,1972年才更名為山城巷。渝中鬧市,卻獨得一份寧靜,我想有資格叫這個名字的街,那必定應該是重慶老街的縮影吧。
  • 渝中:山城巷 百年老巷將原汁原味再生
    山城巷中段沿著巖壁打造的山城棧道不僅是重慶老城門金湯門城牆遺址所在,在棧道上還能俯瞰整個江岸風景。尤其是夜晚,這裡的夜景成了攝影師、背包客、文青的最愛,也成為外地遊客旅遊重慶的首選地之一。   如果說重慶是山城的代表,那麼在一定程度上,山城巷可以說是重慶歷史文化和山水特色的縮影。   山城巷上下兩頭連接著上下半城。
  • 山城巷五一期間發起消費促銷季活動
    山城巷五一期間發起消費促銷季活動   五一假期到來,周邊遊逐步升溫。  據了解,山城巷位於重慶渝中區南紀門,1900年法國傳教士在此巷坡上立杆點燈為路人照明,由此得名天燈巷,1972年更名為山城巷。建築大多依山而建,是重慶歷史文化和山水特色融合的縮影。
  • 最後的老重慶︱「獨一無二」的山城巷
    >- 山城巷要這麼玩 -山城巷的歷史沿革可以追溯到明清時期,1900年法國傳教士在此巷坡上立杆點燈為路人照明,夜晚,從遠處往這巷坡上看,家家戶戶,燈火如星星,又因地勢較高,似在天上,由此得名天燈巷、天燈街,1972年更名為山城巷。
  • 山城步道戶外影像展亮相渝中 山城巷給你別樣母城記憶
    渝中區山城巷,兩個遊人從攝影作品《為健康》前走過。本版圖片均由記者雷太勇攝 重慶日報訊 (記者 李星婷)斑駁的老牆面上「開」了一扇窗,窗戶裡是蒼老的老太太在打望外面的世界,與旁邊時尚的年輕女郎形成鮮明對比;正在爬坡上坎時,轉角處會看見「騎摩託車的行人」或者「賣肉的屠戶」……作為2018重慶(國際)影像文化節系列活動之一的山城步道戶外影像展,以一幅幅與老舊建築融為一體的影像作品,充滿趣味性和時代感,讓觀者感受到別樣的母城記憶
  • 山城巷傳統風貌區主街預計10月亮相
    逛「微型建築博物館」山城巷的歷史最早可以追溯到明清時期。1900年法國傳教士在此巷坡上立杆點燈為路人照明。入夜,家家戶戶,燈火如星星,又因地勢較高,似在天上,由此得名天燈巷、天燈街,1972年更名為山城巷。重慶開埠時期,因緊鄰外國領事租界地,山城巷曾是高級住宅區域。
  • 山城巷打造4A景區 重現老城市井生活
    論壇現場山城巷就是重慶一本老故事書山城巷,原名天燈巷、天燈街,1900年法國傳教士在此巷坡上立杆點燈為路人照明,由此得名天燈巷,1972年更名為山城巷,山城巷是一條長長的石梯道,從南紀門起,石梯順著城牆內側朝通遠門方向一直上到領事巷。
  • 百年山城巷要消失? 渝中區回應
    1900年法國傳教士在此巷坡上立杆點燈為路人照明,由此得名天燈巷,1972年更名為山城巷。記者和巷中棧口店的老闆曾伯祿聊起山城巷的來龍去脈時,69歲的曾伯祿白了我一眼,端起茶杯抿了一口,慢吞吞說,現在的山城巷上半段原來就叫仁愛堂,下半段才叫天燈巷,中間一條支巷叫體心堂。「叫山城巷那是70年代後的事了。」
  • 渝中區網紅打卡地,山城巷升級打造,還原老重慶最真實面貌
    、長江索道、來福士購物中心、朝天門廣場都在於此,在這些景點中,我最鍾愛的就是山城巷。,交通十分便利,這次我有幸還品嘗到了山城巷的特色壩壩宴。山城巷,又被稱做天燈巷,其名源自1891年重慶開埠,法國傳教士在山城巷地界興建了教堂和學校
  • 百年山城巷要消失?渝中區回應:打造巴渝風貌區
    原標題:百年山城巷 要消失?渝中區回應:打造巴渝風貌區  何浩 畢克勤  「還剩17天!」望著巷尾醒目的紅底白字,在渝中區山城巷住了近60年的彭大爺,最終還是搬到石板坡。1900年法國傳教士立杆點燈,得名天燈巷。1972年,這裡更名為山城巷。  69歲的巷中老人曾伯祿說,山城巷上半段原來叫仁愛堂,下半段叫天燈巷,中間一條支巷叫體心堂。「叫山城巷,是上世紀70年代以後的事。」  老人出生後一直住在這兒。他指著山城棧道入口處一株粗壯的黃葛樹喃喃自語:「那棵樹,是我八九歲時種的,當時只有筷子粗,現在得一人合抱。」
  • 渝中:百年老巷「山城巷」將統一打造巴渝風貌區
    重慶晚報記者印象中,以山城命名的巷子,重慶僅此一處。雖然房子破舊,但400多戶居民大半是老重慶。雖然大多人去樓空,但吊腳樓上眯著眼睛曬太陽的老貓,似乎不知道主人已經離去。   四代人居住近百年   百年老巷的上口,是法國傳教士修建的仁愛堂和仁愛醫院。1900年法國傳教士立杆點燈,得名天燈巷。
  • 山城巷五一期間推出促銷活動
    位於重慶渝中區南紀門的山城巷。山城巷供圖 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 發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5月1日20時訊(記者 邱小雅)五一小長假,你有啥計劃?今(1)日,渝中區山城巷歷史文化風貌街區以「漫遊步道好風景 尋找山城老記憶」為主題,舉行了「山城漫步」活動,由專業領隊帶在網上報名預約的遊客走街串巷,尋覓老重慶的煙火氣息。據了解,山城巷位於重慶渝中區南紀門,1900年法國傳教士在此巷坡上立杆點燈為路人照明,由此得名天燈巷,1972年更名為山城巷。建築大多依山而建,是重慶歷史文化和山水特色融合的縮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