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想體驗老重慶的風情
還是得放慢腳步
深入到城市的老街小巷中
細數重慶保留下來的老街
其中最不能錯過的
當然要數山城巷
- 山城巷要這麼玩 -
山城巷的歷史沿革可以追溯到明清時期,1900年法國傳教士在此巷坡上立杆點燈為路人照明,夜晚,從遠處往這巷坡上看,家家戶戶,燈火如星星,又因地勢較高,似在天上,由此得名天燈巷、天燈街,1972年更名為山城巷。
臨崖棧道的吊腳樓、明清時期的石朝門、海派風格的建築厚廬、歐式教堂齊聚於此,透過這些建築,可以感受到歲月沉澱的痕跡。
/厚廬/
抗戰時期,由於國民政府遷都重慶,大批政府要員、企業家、社會名流雲集重慶,他們大肆新建或購買名宅改建公館、官邸。
「厚廬」在抗戰時期曾是四川軍閥劉湘下屬藍文彬師長的官邸。藍文彬在駐紮重慶期間廣行善事,抗戰時期在佛圖關附近開設工讀學校,收養戰爭孤兒,教他們謀生手段。
/長樂永康石朝門/
長樂永康石朝門位於山城巷26號,通高4米,寬約2米,是一座清代石朝門,朝門正上方刻有「長樂永康」四個字,為陰刻,其意代表著歡樂常在,健康永遠,可見當時人們對生活寄予的希望。
亦廬石朝門/
亦廬石朝門位於重慶市渝中區馬蹄街15號,始建年代不詳。
朝門正上方刻有「亦廬」二字,兩邊刻有對聯一副,右側為「讓三分自多樂□」(因最後一字字跡模糊,據當地住戶回憶為「地」或者「心」字),左側為「退一步別有洞天」,其文為陰刻,該朝門風化比較嚴重,字跡已模糊不清。
/體心堂/
體心堂42號民居坐西向東偏北10度,為一樓一底磚木結構。建築內有多處精美灰塑、雕花門窗,屬於典型的南方傳統民居院落。
據查,該房為劉湘副官長、美豐銀行創始股東之一周見三的房產。
體心堂的宗旨職責是給養孤老、收養遺棄嬰孩和無力自養的殘疾男女,兼辦濟米、施藥、施棺木以及臨時賑災。一個廣施仁慈、救濟百姓的慈善堂館,自然深得人心。
/山城步道第三步道/
「山城第三步道」擁有一條懸空棧道。棧道外側是懸崖,內側緊靠兩千多年歷史的古城牆。憑欄遠眺,長江兩岸的美景盡收眼底。
第三步道全段:中興路入口→山城巷→仁愛堂→懸空棧道→魚鰍石→燕子巖→枇杷山后街 →菩提金剛塔→抗建堂→觀音巖中山醫院。
/金馬小學舊址/馬蹄街傳說/
相傳以前,住在江邊的人家要朝佛進香,必須爬坡上坎走到城裡的羅漢寺和能仁寺,很不方便。於是居民們自發湊錢蓋了座供菩薩的小寺廟,供的是廟旁山崖裡發現的一尊不知名號的菩薩。周圍人家虔心供奉,積德行善。每到夜間都能聽見陣陣馬蹄聲,卻不見馬的蹤影。
後來,街上的一位長者居士在誦經時偶然看到一匹金色駿馬馱著廟裡的菩薩金身隱遁而去,才知道原來小廟裡供奉的是西天彌勒菩薩,金馬是他的坐騎。
從那以後,人們便將小寺廟叫作金馬寺,將金馬跑過的街道叫作馬蹄街。後來寺廟消失,馬蹄街的名字得以保留,建在這裡的學校就叫金馬寺小學。
/仁愛堂/
仁愛堂位於山城巷82號,為法國天主教會修建的仁愛堂教堂、神父樓、修女樓、仁愛堂醫院、教會學校和附屬建築的統稱。
1902年法國人在此修建了仁愛堂醫院,還建了教堂、修道院和神父住房。
如今,這裡風景秀麗,環境清幽。遊人可來此漫步,追憶這裡曾有過的繁華。
- 山城巷裡還藏著這些藝術展覽 -
/重慶女性攝影展/
該展覽以「祝福祖國·祝福重慶」為主題,藉由70位重慶女性代表,以她們平凡而傳奇的人生故事、精神力量,表達對祖國的熱情與愛意。
展覽時間|2019年9月29日—2020年2月28日
展覽地點|渝中區·山城巷
/重慶老巷子之何智亞展/
何智亞的鏡頭記錄了上世紀90年代的重慶老街巷,如望龍門巷、下洪學巷、棉絮街等。作品選取的大多是尋常的景象,市井百姓的生活、重慶民居建築等,滲透著攝影者濃厚的家鄉情結。
展覽時間|2019年9月29日—2020年2月28日
展覽地點|渝中區·山城巷·小日子壩壩茶
/尊嚴與榮耀·百年消防頭盔展/
展覽所有的消防頭盔和物件,均來自退役消防員謝添先生的個人收藏。本次展覽旨在紀念中國第28個全國消防日,向烈火中的逆行者致敬。
展覽時間|2019年9月29日—2020年2月28日
展覽地點|渝中區·山城巷·仁愛堂
山城巷的迷人之處
值得你來慢慢探索
細細咀嚼和回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