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愛堂手繪圖
厚廬手繪圖
山城巷手繪圖
傳統風貌街區是悠久的城市歷史見證。日前,重慶發布了第十個傳統風貌街區手繪圖山城巷,手繪圖上有歷史建築、山城步道等,很有「老重慶」的味道。
立杆點燈曾叫「天燈街」
山城巷,是古老的巴渝民居、具有典型的山城空間和傳統巴渝風貌、是重慶歷史文化和山水特色的縮影。
山城巷的歷史沿革可以追溯到明清時期,1900年法國傳教士在此巷坡上立杆點燈為路人照明,由此得名天燈巷、天燈街,1972年更名為山城巷。
該巷位於渝中區南紀門街道涼亭子社區,北至重慶幹休所,南以南區路為界,東接中興路,西至石板坡立交。總用地面積5.15公頃,其中,核心保護區約2.34公頃,風貌整治區約2.81公頃。
此地依山而建、沿崖而上的街巷梯道,別具特色。在重慶開埠時期,因緊鄰外國領事租界地作為高級住宅區域,到抗戰時期,又作為抗日將領的官宅區域。
唯一以山城命名的街巷
都說重慶是山城,但在重慶以「山城」命名的街巷,山城巷是唯一一條。這裡有長江岸邊最美的倚山棧道,一眼望不到頭的青石板路、建築及巴渝傳統古樹名木,爬坡上坎,如今該巷正打造市內最美慢行步道。
山城巷上下兩頭連接著上下半城。明清以來,這裡是一個延續至今的古老居住街區。
作為重慶市28個重點傳統風貌區之一,山城巷將進行保護修繕。其典型的吊腳樓、因地制宜的四合院、古老的石朝門、因陋就簡的「抗戰房」以及具有海派風格的石庫門建築,在這裡都可以看到。
沿著山城巷步道而下,每每穿進一條與主道垂直的狹窄小巷,裡面都別有天地,有著深厚的巴渝文化歷史沉澱。其中,厚廬、法國仁愛堂是最具代表性的老建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