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至2019年,貴州接待外省入黔遊客人次、旅遊總收入年均增長30%以上,旅遊產業增加值佔GDP比重持續提升。在貴州省文化和旅遊廳黨組副書記、副廳長許風倫看來,《關於推動旅遊業高質量發展加快旅遊產業化建設多彩貴州旅遊強省的意見》的出臺,是貴州旅遊進入新發展階段的必然選擇,也為「十四五」時期的貴州旅遊發展指明方向。在《意見》的總體設計之下,貴州旅遊業具體該如何開展工作?將突出哪些終點?著力突破哪些難點?許風倫就此進行了解讀。
記者:從總體來看,《意見》的出臺對貴州旅遊的發展有哪些指導作用?
許風倫:《意見》的出臺是為深入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文化旅遊和貴州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融入新發展格局、推動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徵程而作出的戰略決策。基於過去打下的堅實基礎,站在更高的站位,貴州推動旅遊業高質量發展,實施旅遊產業化,建設多彩貴州旅遊強省,能夠充分發揮旅遊業作為綜合性產業的積極作用,統籌推動旅遊產業化與新型工業化、新型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協同發展,助力構建「雙循環」新發展格局。打造國際一流山地旅遊目的地、國內一流度假康養目的地,是推進多彩貴州旅遊強省建設的一項重要頂層設計。以此為目標著力推進全域旅遊示範省建設,《意見》提出更為清晰的思路:既要加快形成全域旅遊發展新格局,又要加快形成齊抓共管的新局面。這不僅明確了貴州旅遊發展的任務目標,也強調了全域旅遊全省抓的理念,對特色旅遊產品、旅遊商品和旅遊服務提出了更高要求,也明確了各單位在貴州旅遊發展中的重要責任,全省力量擰成一股繩,共同拉動多彩貴州旅遊強省的建設。記者:《意見》中對旅遊產業化提出哪些具體的發展目標和措施?對旅遊市場主體上又有什麼要求?許風倫:《意見》從旅遊產品、旅遊產業鏈和旅遊市場主體三個方面,為旅遊產業化發展指明方向,並提出更高要求。鄉村休閒遊、避暑康養遊、文化體驗遊、研學探險遊、體育健身遊等山地旅遊產品的不斷完善,既要優化傳統業態,也要創新產品和服務方式,培育新業態、新產品、新模式,以積累了一定成績的旅遊產品為基礎,進一步優化旅遊發展布局結構,整合跨區域資源要素,加快旅遊產業集聚發展,推進城鄉區域協調發展。按照「12345」產業鏈推進模式,在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上做足文章,在旅遊商品、旅遊裝備、交通、酒旅融合、黔菜創新、住宿、旅遊消費、旅遊市場開發等方面不斷提升,實現工作鏈、產業鏈、價值鏈「三鏈合一」。在培育壯大旅遊市場主體方面,有為政府和有效市場的協同聯動尤為重要。尊重企業主體地位,鼓勵國有文旅企業改革,推動優強企業上市融資、增強競爭力量,引進優強文旅企業,同時也著力培養一批具有競爭力和發展特色的中小企業。根據《意見》提出重點內容,政府職能部門也要加強協調和服務工作,共同推動旅遊市場主體壯大。
記者:我們知道,旅遊業是一個綜合性產業,不僅能夠帶動很多行業共同發展,也需要更多不同部門共同參與,《意見》強調要走全社會辦大旅遊的路子,我們應如何實現全社會齊抓共管?許風倫:貴州旅遊業需要全社會共同參與、齊抓共管,《意見》針對組織、資金、政策、用地、人才等五個方面的保障提出明確要求。從組織保障上看,各級黨委政府要把旅遊產業化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加強對旅遊業高質量發展的領導。從資金保障上看,對文旅項目資金使用的優化方案更能激勵旅遊業發展的主動性,在對文化旅遊產業投資、服務業發展等各方面的鼓勵政策也能產生相應刺激。政策保障方面,支持依法取得醫療機構職業許可證、以康養醫療為主的康養機構也納入到醫保定點,以及積極爭取入境免稅店和出境免稅店的政策落實等做法具有創新性和吸引力。對於用地保障方面,根據《意見》要求,在不破壞生態、景觀環境和不影響地址安全的前提下,對旅遊發展規劃用地放寬了政策。而人才保障方面,也通過人才激勵政策推動引進高層次人才,同時也通過專業培訓,成立貴州文化旅遊職業學院,以及加強高校旅遊相關專業建設、創建文化旅遊重點實驗室等方式,全面、大量培育專業人才,為貴州旅遊業高質量發展、旅遊產業化加快以及建設多彩貴州旅遊強省貢獻有力的人才支撐。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彭芳蓉
編輯 何濤編審 楊儀 楊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