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壇公園實拍:曾經的祭地之壇已少有歷史的痕跡,但適合休閒遊

2020-08-17 人間風物誌

天壇公園是到北京必去的景點,與之相對的地壇公園就顯得冷清多了。作家史鐵生的散文名篇《我與地壇》入選人教社出版的高中語文課本,相信不少也是通過這篇課文知道有個地壇公園。其實我這次去地壇公園完全因為一個契機——8月12日一場大雨,第二天北京市許多公園都關閉了。恰巧家人來北京遊玩,查到地壇公園營業且不需要提前預約門票,於是直接前往。

地壇公園又稱方澤壇,是北京五壇中的第二大壇,始建於明代嘉靖9年(即1530年),距今已有近500年的歷史了。地壇有東西南北方向四個門,其中西門近安定門地鐵站南門近雍和宮地鐵站,因為祭壇的方位坐北朝南,所以南門是正門。我從柳芳乘坐公交到地壇,也正好是從南門進入的。

一場大雨過後,天氣格外晴朗。朱紅的牆和門配金色的門釘,在湛藍的天空下顯得皇氣十足。公園門票價格2元,地壇跟天壇一樣,也是園中園格局,內園還需要另買門票,票價5元。作為一個4A級景點,門票不貴。其實北京的景點門票相對來說都不算貴,而且大多是有數百年歷史的建築文物。反觀國內其他地方,有的景點只是一座山或一個水塘,啥都沒有敢收幾十上百元的門票,就是坑人沒商量。

進門之後首先看到的是一片柏樹,有幾棵老樹的樹齡在400年以上,同園子一起見證了歲月更迭。想來當年一位青年坐著輪椅從它們旁邊經過時,它們也就默默地看著,如今斯人已逝,數十年的光陰對於古樹來說卻不過是一瞬。走在樹蔭下,立刻感受到一片清涼,是「秋老虎」暑熱中難得的舒服,當時腦海裡只有一個詞——古柏清幽。

在柏樹林的邊上,栽植著一些荷花。園中沒有大的池塘,荷花都是種在花盆裡的。雖從景觀的角度來看稍顯刻意,但若只有柏樹,可能也會讓人覺得單調吧,而且種在盆裡的荷花方便遊客近距離拍照,這麼一想也挺好。

沿著路繼續往裡走能看到灰鴿群,鴿子都不怕人。在公園裡看到鴿群,可能很多人的第一反應就是拿食物去餵它們,一般周圍也恰巧會有個賣鴿食的攤點,我四處看了一圈卻沒找到。後來才看到提示牌,受疫情影響,不建議遊人投餵鴿子,又發現了公園管理處有固定的投食點,覺得這種管理方式挺好。

前面提到公園門票不含內園,內園含方澤壇皇祇(qí)室兩個景點。如今的牌樓都為後期復建,看起來倒是很大氣,但已經沒有歷史的痕跡。拾級而上,壇上有一個祭祀用的青銅鼎,也是後期複製品,沒有文物價值。不過站在壇上,環視四方還能感受到當年帝王的威嚴。

皇祇室用作文物陳列館,陳列著明、清兩代部分帝王的牌位和神位,以及祭祀用的陶器、青銅器,都是複製品,真正的文物應該收到北京其他博物館中,或已遺失海外。只有幾件從古建築上取下來的龍雕斑駁又不失精美,令人遐想當年能工巧匠們的技藝和智慧。

然後我一抬頭,突然發現房梁雖蒙塵卻是中式建築典型的榫卯結構,依稀還能看到昔日的色彩,驚喜終於找到歷史的痕跡。

從皇祇室按參觀路線原路走出,看到路牌指向中醫藥養生文化園。說實話初看到這個名字我是很抗拒的,以為就是景點裡一個賣藥賺遊客錢的地方,後來才發現錯怪它了。

可以把中醫藥養生文化園當成地壇公園內的又一個小公園,園子的構思十分巧妙,其中的道路和溪流模擬人體經絡布局,與代表金、木、水、火、土五行的特色區相通。其間布置著名醫雕塑、長廊、壁畫、假山石橋等裝飾,瀏覽過程令人放鬆舒暢,同時還能學到中醫養生的知識。

從園中出來後,我又折回南門出園。經過神庫、宰牲亭、齋宮、方澤亭等景點,但全部都在修繕或因文物保護的原因,不能進入參觀。最後借用《我與地壇》文中的一句話作為結尾:「在人口密聚的城市裡,有這樣一個寧靜的去處,像是上帝的苦心安排」。

遊玩建議:遊玩時間兩個小時左右,因為地壇公園距離雍和宮、國子監和孔廟很近,可以一同參觀瀏覽。但要合理安排體力,這些地方園內只能全程靠走,一圈下來幾乎就是一個半馬的距離。建議穿舒適的鞋子,天氣炎熱遊玩過程中注意補充水分。

相關焦點

  • 地壇公園實拍:曾經的祭地之壇已少有歷史的痕跡,但適合休閒遊
    天壇公園是到北京必去的景點,與之相對的地壇公園就顯得冷清多了。作家史鐵生的散文名篇《我與地壇》入選人教社出版的高中語文課本,相信不少也是通過這篇課文知道有個地壇公園。其實我這次去地壇公園完全因為一個契機——8月12日一場大雨,第二天北京市許多公園都關閉了。
  • 北京地壇公園,中國現存的最大的祭地之壇
    今天向大家介紹一個北京景點,這個景點就是北京地壇公園,建於明朝嘉靖九年(公元1530年),是明清兩代皇帝祭祀「帝地神」的地方,也是中國現存最大的祭壇,佔地37.4公頃。說起來,地壇公園和天壇還是有淵源的!
  • 地壇,又稱方澤壇,北京五壇的第二大壇,中國現存最大的祭地之壇
    這天閒來無事,刷了兩臺共享單車騎車去地壇公園,十分鐘到達。地壇公園的門票很便宜,兩塊錢一張。我們離北門近所以就從公園的北門進入。地壇又稱方澤壇,是北京五壇中的第二大壇。始建於明代嘉靖九年,是明清兩朝帝王祭祀「皇地祇神」的場所,也是中國現存的最大的祭地之壇。
  • 地壇:明清帝王祭地之壇,天壇建成百餘年,為何要再建一個地壇?
    北京地壇最早叫方澤壇,它始建於明代嘉靖九年(公元1530年),是明世宗以後明清兩朝帝王每年夏至祭祀「皇地祇神」的場所,也就是祭祀土地神的地方,它也是我國現存規模最大的古代帝王祭地之壇。本來,明朝在明成祖朱棣於永樂十八年(1420年)遷都北京後,已經修建了天壇,用它來作為帝王祭天祈福的場所就足夠了。
  • 京城文化遊 地壇公園尋覓皇城文化
    地壇是一座莊嚴肅穆、古樸幽雅的皇家壇廟,是明清兩朝帝王祭祀「皇地祇」神的場所,也是我國現存的最大的祭地之壇。
  • 我國規模最大、唯一倖存的帝王祭地之壇
    北京地壇,又名方澤壇,始建於明嘉靖九年(1530年),清代多次進行擴充和改建,乾隆年間曾改建了主體建築方澤壇和皇祇室,形成現在的形制。地壇位於東城區安定門外大街,是明朝、清朝皇帝祭祀皇地祇的場所,是我國規模最大、唯一倖存的帝王祭地之壇。
  • 擁有五百年歷史的祭地之壇,門票卻只收兩元,深秋時節美不勝收
    01去過北京旅遊的人們都知道,在北京有很多個經典公園,其中門票最便宜的就是地壇公園。這個公園是我國歷史上現存最大的祭地之壇,它也擁有500年的歷史,被列為了4A級景區。02這個公園也被叫做方澤壇,在北京五大壇當中位列第二,這個地壇建於明代年間。因為當時的皇帝非常痴迷於道教,所以對於祭祀文化非常重視,北京那幾個日壇月壇和地壇都是皇帝下令修建的。
  • 地壇曾因溥儀為日本「賑災」開放為平民公園
    北京有多少個壇?  老北京人會掰著手指給你數出九個:天壇、地壇、日壇、月壇、社稷壇、先農壇、先蠶壇、祈谷壇、太歲壇。  地壇,雖然不像天壇那樣有名氣,卻也在北京人心中保存著溫暖的記憶。85年前,它的名字透著當時的時尚——平民意識,叫做「市民公園」。
  • 北京的壇廟文化——逛皇地祗神的祭壇,讀史鐵生《我與地壇》
    此後各個朝代都不一樣,嘉靖九年(1530年),明世宗採取《周禮》古制,分別設立南郊圜丘壇(天壇),北郊的方澤壇(地壇),東郊朝日壇(日壇),西郊夕月壇(月壇),先蠶壇,明代的壇制才得以完善。地壇又稱方澤壇,是古都北京五壇中的第二大壇。始建於明代嘉靖九年(公元1530年),是明清兩朝帝王祭祀「皇地祇神」的場所,也是我國現存的最大的祭地之壇。
  • 門票只收2元的公園,有500年歷史,適合養生且地鐵直達
    北京經典的公園有很多,要說其中性價比最高的,得是地壇公園。這個公園在歷史上很有名,史鐵生的《我與地壇》被列為了中學生必讀書籍。它有近500年歷史,是中國現存的最大的祭地之壇,也是國家級4A景區。那它的門票多少錢呢?只要2元!
  • 地壇是古代祭地的場所,現成為舉辦廟會和祈福觀景的打卡勝地
    北京有五大壇分別是天壇、地壇、日壇、月壇和先農壇。這五壇呈對稱分布在北京紫禁城的東南西北,日壇在東、月壇在西、地壇在北、天壇在南偏東、先農壇在南偏西。今天來介紹下大學時期去過的每年都舉辦廟會的地壇公園。
  • 地壇經典路線攻略
    地壇是古都北京五壇中的第二大壇,始建於明朝嘉靖九年(1530年)。是明朝兩代帝王祭祀「皇地祇神」的地方,也是中國現存最大的祭地之壇。地壇公園平面圖最佳經典路線:地壇南門—皇衹室—地壇的齋宮是皇帝在祭地的時候齋宿的地方,清代康熙、雍正等多位皇帝都曾經在這裡齋宿。
  • 中華民俗:古代的政治禮儀之祭天、祭地
    祭祀之日,天子率百官清早來到郊外。天子外穿大皮衣,內著飾有日月星辰及山,龍等紋飾圖案的禮服,頭藏前後垂有十二旅的冕,腰間插大主,手持鎮主,面向西方立於丘東南側,這時鼓樂齊鳴,報知天帝降臨享祭。接著天子牽著獻給天帝的家畜宰殺之,隨同玉壁、玉主、,增帛等祭品被放在柴綠上,由天子點燃積柴,讓煙火高高地升騰於天,以使天帝嗅到氣味。
  • 祭天祭地
    時間:2015年2月21日  農曆正月初三  地點:天壇、地壇  在民俗氣氛濃厚的廟會中間,天壇和地壇以各自的祭天和祭地儀式,展示著北京的皇城風範。  同樣意在祈福的兩個古典儀式在現代上演,身為主角的兩位皇帝都是各自公園的普通職工,卻在扮演過程中咂摸出了相同的體會——就算是天子,也要有謙恭之心,要尊敬他人。  昨日初三,天壇的「皇帝」仲繼先像往年一樣,在同事的幫助下張開雙手,穿上了厚重繁瑣的龍袍,「整個過程要花15分鐘」。
  • 北京地壇公園遊覽全攻略:歷史已有488年,同類規模僅次於天壇
    6月初,我帶兒子在北京遊覽了地壇公園,特寫一篇遊園全攻略與大家分享。先請看我整理的地壇公園簡介:地壇公園又稱方澤壇,是古都北京五壇中的第二大壇。公園位於東城區安定門外大街,佔地43.04公頃。公園始建於明代嘉靖九年(公元1530年),是明清兩朝帝王祭祀「皇地祇神」的場所,也是中國現存最大的祭地之壇。 公園呈方型,從整體到局部都是遵照我國古代「天圓地方」、「天青地黃」、「天南地北」、「龍鳳」、「乾坤」等傳統和象徵傳說構思設計的。地壇公園是4A級景區,有方澤壇、皇祇室、宰牲亭、牌樓、齋宮、神馬殿、養生園等景點。1984年被評為北京市文物保護單位,2006年成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 遊覽北京地壇公園,它已不是史鐵生筆下的那個地壇了,快去看看
    大家知道北京在歷史上曾為六朝都城,在從燕國起的2000多年裡,建造了許多宮廷建築,尤其是元、明、清三個朝代的大規模的修建,使北京成為中國擁有帝王宮殿、園林、廟壇和陵墓數量最多的城市。在這些眾多的歷史建築中,有不少祭祀場所,像天壇、先農壇;太廟、社稷壇等。喜歡的可以看看別的旅遊介紹。前兩天不少去雍和宮那邊辦事嘛,逛完了五道營,我地圖上看到地壇公園離我挺近的,於是去逛了逛。
  • 為什麼北京的天壇建在南邊,地壇建在北邊?
    通過研究各個地區和各個國家的歷史你會發現,從原始社會開始由於生產力低下,人們對很多自然現象都無法理解,所以出現了對自然的敬畏,繼而出現了各種神明。隨著人類文明不斷的進步,對於神明的祭祀的時間、地點以及禮儀都有了一定的規定。今天我們來說說古代祭祀神明的場所——祭壇。
  • 知道北京天壇,地壇、日壇、月壇知道嗎
    天壇是為明、清兩代帝王祭祀皇天、祈五穀豐登之場所。那麼你知道北京還有地壇、日壇、月壇嗎?它們有什麼用途?分別是什麼級別景區嗎?北京地壇位於北二環外,與雍和宮一路之隔。地壇是明清兩朝帝王祭祀「皇地祇神」的場所,也是中國現存的最大的祭地之壇。現在的地壇公園是國家4A景區,主要有方澤壇、皇祇室、牌樓、齋宮等著名旅遊景點。
  • 北京冷門景點,人氣一般,卻滿滿都是歷史
    不誇張地說,北京到處都是古蹟,以北京故宮作為中心,往東南西北四個方向走,隨便走一段路總是可以看到一些歷史景觀,人氣最旺的是恭王府、天壇公園、頤和園等旅遊勝地,除此之外,還有一些人氣比較一般,但滿滿都是歷史的景點,比如地壇公園和皇城根遺址公園。
  • 北京冷門景區,人氣一般,卻滿滿都是歷史
    ,北京到處都是古蹟,以北京故宮作為中心,往東南西北四個方向走,隨便走一段路總是可以看到一些歷史景觀,人氣最旺的是恭王府、天壇公園、頤和園等旅遊勝地,除此之外,還有一些人氣比較一般,但滿滿都是歷史的景點,比如地壇公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