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強縣的農業雄心 在瑞安,工業經濟、城市發展與鄉村振興同頻共振

2020-12-17 浙江新聞

  浙江在線6月23日訊(浙江在線記者 陳佳瑩 張亦盈 通訊員 夏盈瑜)有「中國汽摩配之都」之稱的溫州瑞安「不走尋常路」,工業強縣聲名在外,近來卻在農業領域異軍突起:近日,瑞安市現代農業產業園入選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創建名單;不久前,總投資39.31億元的農業項目在瑞安集中開工,如此規模,在瑞安和溫州均屬首次;近三年,瑞安市級財政每年安排用於農業農村資金均超13億元……

  傳統工業城市如何創新發展農業產業?瑞安在現代農業上一系列出人意表的「大手筆」,並非出於巧合。鄉村振興的大幕開啟,嗅覺敏銳的瑞安人從廣袤的農田裡嗅到了發展的機遇。直擊小農戶分散經營的發展痛點,以工業優勢帶動農業發展,推動城市空間向農業開放,讓工業經濟、城市發展與鄉村振興同頻共振……近年來,在工業與農業、城市與鄉村間,瑞安漸漸找到最佳的契合點。

鳥瞰瑞安市曹村鎮綜合農業園彩色稻田。 通訊員 孫凜 攝

  向工業「取經」 全產業鏈攻克「卡脖子」問題

  與眾多依靠「塊狀經濟」崛起的縣域經濟體一樣,在瑞安,多年來,工業一直是經濟發展的重中之重,服務業也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更添分量。反觀農業,雖有重視之名,卻在重重瓶頸之下難副其實,難以徹底改變「小、散、弱」的局面。

  「農業發展仍存在基礎薄弱投入不足,小農戶分散經營效率較低,供銷對接難等諸多短板。」調任瑞安市科協主席不久的王文光是20多年的「老農業」,在他看來,多年來,農業發展多靠補貼,且用資金像撒胡椒麵,多停留在改善農業基礎生產條件的層面上。「常常是東邊幾十萬,西邊幾百萬,上千萬的農業項目已經是了不得了。」王文光說。

  瑞安認識到,要在鄉村振興上闖出新路,必須打破人們對農業發展的刻板印象,把以人和資金為代表的各類資源吸引過來。

  靠什麼吸引?瑞安市農業農村局局長謝欽巨從工業發展中「借」來了一招:依靠大平臺造勢謀發展。瑞安智能汽車關鍵零部件產業平臺是溫州唯一的省級「萬畝千億」新產業平臺,這一發展引擎的異軍突起讓謝欽巨深刻體會到,一個大平臺是如何吸引優質企業、資本、人才和政策支持,提升整個區域產業影響力的。

  「草蛇灰線,伏脈千裡。」拿下大平臺並非朝夕之功,瑞安人的策略是穩紮穩打,從現有優勢領域先下功夫。依靠「三位一體」發源地的傳統優勢,2018年,瑞安拿下全國農民專業合作社質量提升整縣推進試點;借鑑工業「機器換人」的經驗大力推進農業「機器換人」,2019年摘下全國主要農作物生產全程機械化示範縣的「招牌」……積水成淵式的布局,讓農業有了大發展的底氣。

  「5月,我們入選了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創建名單,這是今年全省唯一一家。」拿下這個大平臺,謝欽巨足足高興了好幾天。靠著這次創建,能獲得上億元中央財政獎補資金,更將撬動一倍以上的市、縣、企業各類資金,兩年內實施17個子項目,計劃到2024年產業園總產值、數字農業產值實現倍增。一把抓住了瑞安鄉村振興的「牛鼻子」。

  「過去我們都很羨慕工業項目,對一些項目往往會傾全市之力去推動。現在我們可以說,在瑞安,農業也毫不遜色。」謝欽巨告訴記者,瑞安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和十萬畝都市農業兩大平臺,都是以市長牽頭成立領導小組的形式推進,從一產的種養,到二產的農產品深加工,再到三產的旅遊項目,規劃一氣呵成,以全產業鏈推進的方式攻克農業發展瓶頸。「交通、旅遊、科技等部門圍繞一個農業項目給足資源,全力配合推進,這樣的魄力在以前是很少見的。」謝欽巨說。

瑞安艾米現代農業產業園內的「農田大腦」。瑞安艾米現代農業產業園供圖

  3人管理2000畝地 農業大平臺嫁接工業優勢

  瑞安西部多山,以楊梅、茶葉等林土產業為主打造生態休閒產業帶;中部以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為主平臺,發展水稻、蔬菜等農產品;東部與城市相連,重點打造總投資超10億元的十萬畝都市農業項目……如今的瑞安農業產業,已然形成東、中、西三大現代農業平臺三足鼎立之勢。

  相中了瑞安擁有眾多國家級農業大平臺的優勢,農業領域「大佬」們紛紛帶著項目落地瑞安。來自廣東的現代農業產業園運營商「艾米」把華東總部設在了瑞安,農業產業化國家級重點龍頭企業新希望集團,以農牧業為核心的泰國跨國公司正大集團也紛紛前來投資……

  業內人都知道,像這樣的龍頭企業,來一個就能帶起一個農業細分產業。5G、大數據、物聯網、智能決策……大項目帶來的現代農業發展模式,與瑞安傳統工業優勢好似「金風玉露一相逢」,正深刻改變著瑞安農業發展的理念和氣質。

  每天一大早,位於馬嶼鎮的萬科農業開發有限公司裡,總經理雷大鋒在辦公室一按遙控器,遠處的溫室大棚隨即打開,大棚內的溫度、空氣溼度、土壤水分等數據隨即呈現在他面前。

  幾乎同一時間,浙江首個「5G+智慧農業」項目,瑞安艾米現代農業產業園內,無人機按設定開始低空飛行噴灑農藥。5G信號的全覆蓋,使得田間傳感器採集到的天、地、空全方位數據,可直接在雲端完成初步分析,精準傳輸到「農田大腦」,哪塊地有病蟲害風險,哪裡地急需追肥,項目負責人袁劍在手機上便可以管理2000畝生態智能稻田。

  ……

  置身於這些智慧農田,仿佛身處智能工廠一般。一個個全新的農業項目,融入工業發展的理念,著墨於規模化、智能化、品牌化、標準化,正快速彌合工業與農業之間的發展差距。

  「2000畝地的日常管理,我們只用了3個人。」袁劍告訴記者,和大多數工業企業一樣,農業同樣遇到了用工瓶頸。自2012年底浙江開始「機器換人」以來,工業企業勞動生產率大幅提升,順著這個思路,去年,瑞安創成全省農業「機器換人」示範縣(市、區),水稻、名優茶等產業各環節機械化率大幅提升。

  「機器換人」還帶來了農產品品質紅利。「機械化勢必帶來標準化,工業企業要做品牌、做精品,農業企業也要通過機械化、智能化擺脫『靠天吃飯』。」袁劍告訴記者,周邊稻田的每畝收益1800元,艾米卻能做到7000元以上,4倍的收益正是源於品質和品牌兩招,明年他們流轉農田將超10000畝。

  嫁接了工業優勢,瑞安人在農田裡幹出了新天地。

摩託車友環遊曹村生態糧食基地。通訊員 孫凜 攝

  澇區變景區 「六次產業」重塑城市布局

  在瑞安,萬松東路是一條頗為特別的線路:路的這一頭是高樓林立、商貿繁盛的城市商務區;向東開是一望無際的十萬畝溼地田園,「上農下漁」,臨城望海,美哉悠哉;再往下走便到了鋼筋水泥的工業區,知名企業投產的大項目皆落地於此。

  一條路看盡三種業態,在旁人眼中的迥異,在瑞安人眼裡卻成了生產、生活和生態「三生同步」,一二三產業融合的「三產融合」,建設新型宜居的現代田園城市的基底,一個總投資12億元的都市農業新規劃在這裡落地生根。

  過去,對於城市裡的人而言,農田給人們的印象往往是「可遠觀而不可褻玩」。「我們希望通過打造都市農業項目,發展高端經濟農業、創意農業、生態農業,將都市、鄉村、產城深度融合,形成一條完整的多元化循環農業產業鏈。」王文光還有一個身份是瑞安市濱海十萬畝都市田園新天地項目領導小組辦公室常務副主任,當前他和團隊正在反覆優化方案,從而讓項目能順利在今年下半年進場施工,真正讓城市人能輕輕鬆鬆地「復得返自然」。未來,在城市居民乘坐搖櫓船便能一路向東駛入河塘享受田園風光,埋首車間裡的工人回城區的方向,沿途便是田園花海。

  當下的鄉村振興,做的已不僅僅是農業產業內部如何重構的文章,更需通過農業穿針引線,推動一、二、三產的深度融合。1+2+3=6,1*2*3=6,兩道算術題,把原本單一作為第一產業的農業打造為綜合產業,這是「六次產業」給城市帶來的豐富想像空間。

  瑞安曹村,遠近聞名的「中華進士第一村」。江南煙雨中,沿著休閒漫步道而行,身側便是萬畝良田。登上觀景臺,向北望,群山環抱,山嵐嫋嫋;向西望,各色作物交錯而植,以五線譜造型迎接往來遊客;東望,一大塊玉米地被修飾成了一座迷宮,其間傳來孩童的陣陣歡笑聲;南望,一道碧水穿田而過,河岸兩側可見零星垂釣者……

  「以前這裡是出了名的『澇區』,在鄉村振興示範帶的整體規劃下,我們對河道進行疏浚和拓寬,才有了這番面貌。」「澇區」變糧區,糧區變景區,曹村鎮鎮長王少華所說的,便是瑞安全力打造的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核心區之一——浙江省連片面積最大的天井垟糧食生產功能區。在打造優質水稻產業鏈的同時,這裡也成為城市居民休閒旅遊的「後花園」,儘管受到疫情影響,今年五一假期的遊客數量就達15萬人,是去年同期的3倍以上。

  一處處鄉村新景,觸發了城鄉居民生活方式之變,更在重構一座城市的布局,重塑一座城市的氣質。

  與工業經濟和城市發展同頻共振,互相成就,鄉村振興正切切實實改變著瑞安這座浙南小城的城市氣質。

  記者手記

  「重」與「輕」之間 看農業新格局

  農業的「重」,重在務農重本。我國農耕文明源遠流長,鑄就了「重農」的基因。黨和國家高度重視「三農」問題。連續十多年來,每年的中央一號文件都聚焦「三農」。

  農業的「輕」,輕在與時俱進的輕盈步伐。當前國際形勢紛繁複雜,工業面臨成本要素上升的壓力,對外貿易面臨重重風險。在擴大內需和鄉村振興雙重戰略之下,農業逐步跳出傳統模式,走向數位化、智能化。

  在「重」與「輕」之間,瑞安看到了農業發展的廣闊空間。為引導農業成為經濟發展的新增量,瑞安投入大手筆,拿出多年來推動工業經濟的經驗:用「機器換人」解決農村勞動力短缺問題,用引進重量級龍頭企業解決規模小、帶動力不強的問題,用新技術提升農業品質和效率……在採訪中,一家當地農業企業負責人說,農業生產連了網,上了「雲」,現在做農業也和做工業一樣,很有「科技範」。

  大手筆的背後,更有大格局。如今,瑞安跳出農業本身,從經濟發展新增量、城市發展新方位、美好生活新窗口的視角來看待農業,謀求農業發展和農民增收,唱出一曲新時代的「田園牧歌」。

相關焦點

  • 烏蘭鎮「產業發展+脫貧攻堅+環境整治」同頻共振 構建鄉村振興...
    烏蘭鎮「產業發展+脫貧攻堅+環境整治」同頻共振 構建鄉村振興「共同體」 2020-06-22 16:2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從城郊村到現代生態農業主題公園——多個產業同頻共振鄉村田野...
    近年來,城東村立足區位優勢,調整產業結構,創新「新村建設+特色產業+鄉村旅遊」的發展模式,依託四季東城農莊和相鄰孝楠農業科技有限責任公司「五色油菜花」,構建集生態農業生產、農業科技展示、生態觀光休閒度假、親子體驗、特色美食等多個產業同頻共振的城郊型現代生態農業主題公園,全力推進鄉村振興戰略。日前,2019年四川鄉村振興先進名單正式出爐,城東村榜上有名。
  • 山海協作 溫州實踐丨文成-瑞安以「山海協作」推進協同發展 海風吹...
    文成,青山碧水,自然風光引人遐想,瑞安,千億產業,工業強縣名聲在外。2002年,浙江省啟動山海協作,巨大工程在青山與藍海間拉開。瑞安、文成兩地攜手開展山海協作,至今已有18個年頭。當波瀾壯闊的大海拂動綿延青山的寂靜,文成生態資源「C位出道」,在大海助推下,為大山的革新注入源源不斷的力量。
  • 【我的走訪手記】簡昌華:平安鄉村建設要與鄉村振興戰略同頻共振
    村民徐尚福介紹說:「現在黨的政策好,出門不溼腳,穿白邊鞋不被弄髒,吃穿不愁,小孩讀書有補助,我們享受了城市人一樣的生活。現在有視頻監控,一些想亂搞的人都不敢了,社會治安好,我們對政法公安工作十分滿意。」
  •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 漢中農業蓬勃發展
    從農村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到農村稅費改革,從統分結合的雙層經營體制到農村產權制度改革,從新農村建設到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改革開放40年來,漢中與時代大潮始終保持同頻共振,農村、農業一直在改革徵程中煥發著蓬勃生機。
  • 廣東三水:首創「美麗指數」形成鄉村振興「美麗方案」
    三水推進美麗鄉村建設,以人居環境整治為突破口,形成四級整治標準、四級長效管理機制,首創「美麗指數」發布機制,讓美麗「可視化」,為美麗鄉村制定評定標準,同時發力美麗經濟,推動基層善治,重塑嶺南鄉村韻味。
  • 海陽市黨支部領辦合作社 全域推進 同頻共振激活鄉村振興「一池...
    舉辦「海陽大講堂」,邀請浙江大學錢文榮教授授課二十裡店鎮邵伯村軟棗獼猴桃產業園編者按今年以來,海陽市圍繞解決農村支部弱、集體窮、群眾散、產業衰等問題,大力推行黨支部領辦合作社發展模式,逐步規劃打造136個市縣鄉三級示範村,實現村級組織建設與集體經濟發展同頻共振
  • 大同:以工業大振興助推經濟大發展
    人大代表建議:精準施策實現工業大振興 市工信局:靶向發力縱深推進   我市工業發展有著政策優勢、產業基礎,在「136」發展戰略的引領下,全市進一步明確了工業振興的思路,連續出臺《大同市關於實施「工業振興」2018·百項轉型項目建設行動方案》《大同市工業大振興2019
  • 佛山三水:創新機制推廣美麗鄉村建設
    作為廣東省鄉村振興綜合改革試點,三水通過推進美麗鄉村建設,形成四級整治標準、四級長效管理機制,首創「美麗指數」發布機制,逐漸形成了具有三水特色的美麗鄉村建設路徑。「三水以建設美麗宜居村和鄉村振興示範村為抓手,推進美麗家園、美麗田園、美麗河湖、美麗園區、美麗廊道『五美』並建,全域建設『美麗三水』提升鄉村品質顏值。」佛山市三水區區委書記胡學駿表示。三水美麗鄉村吸引眾多遊客,為發展美麗經濟帶來了新活力。
  • 玉溪一工業強縣,農業產量高達將近40萬畝,人稱「小雲南」
    也許大家對玉溪這座城市並不太熟悉,但是一說到這裡的煙,還是十分有名氣的,它是雲南省內的一個地級市,說到雲南,大家肯定恍然大悟了,雲南一直是以旅遊業蓬勃發展,但同時也為了省內的其他城市的共同發展,也共同重視起這個問題,所以對於被稱作「雲煙之鄉」的玉溪,被重視起來之後,它的發展潛力還是很大的。
  • 分布式光伏助力蘇北工業強縣發展綠色經濟——邳州協鑫(達爾特...
    2017年6月27日,邳州協鑫(達爾特)屋頂分布式光伏發電項目成功全容併網,為邳州市綠色經濟建設提供了新的示範。2017年5月,在江蘇省委、省政府召開的蘇北發展座談會上, 確定了「生態優先、綠色發展」是蘇北新一輪發展方向和重點。作為蘇北工業強縣,邳州去年位列全國百強縣第40位、全國工業百強縣第41位。
  • 海安黨建「書記項目」與經濟社會發展同頻共振
    「李堡是傳統的農業大鎮,站在『網際網路+』的風口上,鎮黨委明確了『聚焦黨建引領硬核力、搶抓智慧農業新風口』的『書記項目』課題,成立了由我擔任組長,以各村黨組織書記、鎮黨員幹部為主體的紅色領航小組,通過挖掘各村特色、基地培訓孵化、產品線上銷售,形成產品生產、品質管控、直播帶貨一條龍的產銷模式,把『丁所羊肉』『李堡百葉』『李堡麻油』等一系列特色產品推廣出去,在線上市場打開銷路,激發農業經濟活力,帶動農民致富增收
  • 中江縣傑興鎮鳳鳴村 美麗鄉村建設與脫貧攻堅同頻共振
    中江縣傑興鎮鳳鳴村 美麗鄉村建設與脫貧攻堅同頻共振
  • 強工業、興園區、拼晉位丨賓縣繪就「工業強縣」新藍圖
    點擊播放 GIF 0.0M「『十三五』期間,工業經濟向高質量發展穩步邁進,規上工業增加值年均增長5.4%。」擘畫「十四五」、開啟新徵程,賓縣明確「強工業、興園區、拼晉位」任務,堅持把國家級賓西經濟技術開發區作為全縣工業經濟發展的核心引擎,不斷強化基礎抓平臺,致力產業抓招商,聚焦項目抓突破,提出「十四五」基本實現「工業強縣」的奮鬥目標。強化科技引領,創新驅動成為發展新引擎夜幕降臨,坐落在賓西經濟技術開發區的宏瑞彩印包裝製品有限公司,仍在不間斷生產中。
  • 而今邁步從頭越 盂縣下曹工業集團奮力譜寫新時代鄉村振興新篇章
    近年來,山西進入高質量轉型發展的攻堅期,下曹工業集團在盂縣南婁鎮黨委政府的正確領導下,集團董事長胡宏明帶領企業全體幹部職工,打破傳統產業的束縛,在轉型發展上大做文章,不斷克服資金、項目選擇等方面的重重困難,逐步發展成為一個擁有陽泉小武農業開發有限公司、山西康民農產品開發有限公司、盂縣明聖水業有限公司、山西宏盛達工程機械有限公司等多家新型產業子公司的集團公司,蹚出了一條以新時代鄉村振興為主題的轉型發展之路
  • 高質量打造鄉村振興特色樣板
    榮譽的背後,是我市緊緊把握鄉村振興戰略總要求,以「十百工程」為抓手,因地制宜推進鄉村產業提質、生態提標、生活提檔,加快推進城鄉融合發展,高質量打造平原水鄉特色鄉村振興樣板。編制國內首個縣域「智慧農業發展規劃」、完成智慧農業雲平臺和大數據中心建設、啟用全省首個5G+智慧農場……桐鄉充分應用智慧農業,探索出了一條高效、生態的新型農業現代化道路。項目是發展之基、騰飛之翼。我市連續兩屆舉辦農業經濟洽談會,吸引了一大批優質農業項目在桐鄉落地生根,目前累計籤約金額已達62億元。
  • 優先發展農業農村 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
    優先發展農業農村 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訪談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優先發展農業農村,全面推進鄉村振興。農業穩則天下安。沒有農業農村的現代化,就沒有國家的現代化;沒有鄉村的振興,就沒有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 雷州將從農業強市以工業立市完美的蝶變,擬規劃建設經濟開發區
    雷州首度提出跨越「四道坎」、打贏「五大會戰」的發展思路。即跨越工業落後、城市建設和管理落後、鄉村發展滯後、幹事創業激情不足「四道坎」;打贏工業園區建設與招商引資、城市擴容提質、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基層治理及鄉村振興、幹部作風與營商環境提升「五大會戰」。
  • 廣漢多措並舉 助力成德「同頻共振」
    產業共興   毗鄰城市交界地帶融合發展:廣漢與青白江在基礎設施互融互通、產業經濟聯動發展、公共配套共建共享、生態環境聯防聯治等方面開展合作,明確打造「鳳凰湖•三星湖」公園城市示範區、建設適鐵適歐產業集群等重點事項25個,梳理地鐵3號線延伸線、貨運大道北延線等重點項目17個、總投資1411.8億元;廣漢與新都在交通基礎設施、鄉村振興、文化旅遊等方面開展合作,梳理重點合作事項
  • 聚焦| 同頻共振融合發展——畢節市旅遊市場復甦勢頭強勁
    聚焦 | 同頻共振融合發展——畢節市旅遊市場復甦勢頭強勁 2020-10-15 20:2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