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城郊村到現代生態農業主題公園——多個產業同頻共振鄉村田野...

2020-12-07 德陽市人民政府

「這裡的草莓味道非常不錯,家裡的老人和孩子都很喜歡。」4月7日上午,在什邡市皂角街道城東村的四季東城農莊的草莓採摘園裡,來自彭州的王先生帶著家人正在採摘草莓,「我家附近也有草莓採摘,但沒有這邊的品種多,這兩年我們經常過來。」王先生說。

城東村位於什邡市東大門,京什東路、德什路穿境而過,地理位置優越,交通便利,屬於典型的川西壩子。近年來,城東村立足區位優勢,調整產業結構,創新「新村建設+特色產業+鄉村旅遊」的發展模式,依託四季東城農莊和相鄰孝楠農業科技有限責任公司「五色油菜花」,構建集生態農業生產、農業科技展示、生態觀光休閒度假、親子體驗、特色美食等多個產業同頻共振的城郊型現代生態農業主題公園,全力推進鄉村振興戰略。日前,2019年四川鄉村振興先進名單正式出爐,城東村榜上有名。

農旅結合擦亮鄉村振興「名片」

「每年春節期間,我們農莊花園裡的鬱金香是最受歡迎的,前來觀賞的人絡繹不絕,但今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園區關閉,我們就把花園裡的鬱金香送給了德陽、什邡的一線醫務人員。」四季東城農莊副總經理吳昭才說。

2013年四季東城農莊落戶城東村,如今建設了觀光採摘、特色美食、休閒運動、親子體驗四大功能區,採取與龍門山帶旅遊產品「組團推廣」、「網際網路+」、「體驗採摘」等多種模式,構建特色化、規模化、可持續化的特色產業,並且以春季花卉觀賞為著力點,連續舉辦六屆「花樣年華」文化旅遊節慶活動,吸引廣大遊客前來遊玩。短短幾年時間,四季東城農莊已經在什邡市乃至周邊小有名氣,並吸納了當地100餘人就業。

雖然受到疫情影響,但吳昭才沒有氣餒,他已經為農莊下一步發展做好了規劃。「現在的賞花區域比較小,我們計劃再租地150—200畝建設一個主題公園,新的主題公園不僅能賞花,還有花卉繁育以及當地特色農產品和旅遊產品集中展示,預計明年春節就能開園。

另外,我們還將把現有的葡萄酒莊擴產10倍,建一個藝術酒莊,屆時,遊客可以參觀體驗葡萄酒釀造的過程。」吳昭才還有一個身份,即四季東城種植專業合作社副理事長。他告訴記者,為了讓當地貧困戶脫貧增收,四季東城種植專業合作社吸納了貧困戶入資分紅,每年保底最低收益10%,2019年6戶入股的貧困戶分到了6000多元。

三產融合實現就地就近就業

回想起幾年前回鄉創辦農家樂,今年34歲的什邡人邱大松認為自己做了一個非常正確的決定。

「我大學就是學習旅遊酒店管理的,在成都工作了幾年後,想回鄉創業。」邱大松創辦的這個名為「三合園」的農家樂同樣位於城東村,佔地面積4畝,投資500餘萬元,2019年實現收入800餘萬元,就近解決當地村民務工20餘人,實現務工收入80餘萬元。「受到疫情影響,我們4月1日才復工,目前的接客量不大,但我有信心能儘快恢復,因為村子非常有活力!」邱大松說。

「城東村成立了什邡市富盛土地流轉專業合作社,通過租賃、轉包、承包、入股的方式,引導農戶『依法、自願、有償』合理流轉土地承包權,積極培育和引進業主成片開發,大力培育本地業主,把農戶培育成大戶,把大戶培育成專業業主,堅持走大戶經營、業主開發、規模發展的路子,促進土地向規模經營集中。」城東村黨支部書記袁德成介紹,城東村共有耕地2100餘畝,2019年已適度規模流轉1200餘畝,主要種植葡萄、草莓、沃柑等特色水果以及蔬菜種植等,共有專業合作社3個,家庭農場12個,職業農民12人,適度規模種植戶12家,其中省級示範合作社1個,省級示範家庭農場1個,特色餐飲企業30家。

「我們還建立了『街道+村+經營主體』的農產品質量監管制度和農產品隨機抽查制度,專業合作社及家庭農場農產品均納入農產品質量追溯監管體系。」袁德成說。

除此之外,按照「政府引導配設施,村民自主建農房,舊房拆除給補助」的原則,城東村有序改善村民住房,不斷完善公共設施,夯實發展的基石。2014年3月,城東村1、5組344套住房作為試點首期啟動,2015年6月底全部交付使用。現已啟動城東村二期聚居點建設,計劃建設住房700餘套,將解決城東村剩餘村民住房問題。目前,該村77戶貧困戶已經全面脫貧。

春意盎然的四月,城東村這個生態宜居的小村莊,處處都能感受到現代休閒農業發展帶來的可喜變化,鄉村田野正煥發出新活力。(記者曾徵)

相關焦點

  • 工業強縣的農業雄心 在瑞安,工業經濟、城市發展與鄉村振興同頻共振
    瑞安在現代農業上一系列出人意表的「大手筆」,並非出於巧合。鄉村振興的大幕開啟,嗅覺敏銳的瑞安人從廣袤的農田裡嗅到了發展的機遇。直擊小農戶分散經營的發展痛點,以工業優勢帶動農業發展,推動城市空間向農業開放,讓工業經濟、城市發展與鄉村振興同頻共振……近年來,在工業與農業、城市與鄉村間,瑞安漸漸找到最佳的契合點。
  • 三水南山 生態產業文化共振 講好鄉村振興故事
    作為「珠三角最美鄉村」的三水區南山鎮,如何實現鄉村蝶變,做好鄉村振興文章?在剛剛舉辦的南山鎮鄉村旅遊文化節中,生態、產業、文化多個維度同頻共振,為南山的鄉村振興帶來新的註解。11月16日上午,2019年三水區南山鎮鄉村旅遊文化節暨南丹山森林音樂會在南丹山森林王國拉開帷幕。
  • 烏蘭鎮「產業發展+脫貧攻堅+環境整治」同頻共振 構建鄉村振興...
    烏蘭鎮「產業發展+脫貧攻堅+環境整治」同頻共振 構建鄉村振興「共同體」 2020-06-22 16:2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國家農業公園,鄉土文學小鎮案例分析
    二、項目總體定位及重點村開發方向通過對項目地自然資源和文化資源的梳理,綠維文旅確立了國家農業公園和鄉土文學小鎮兩個主題定位,旨在打造絲路經濟帶上以現代農業發展與鄉土文學體驗為核心特徵的農旅文養一體化特色鄉鎮。
  • 鄉村重構視角下城郊村振興實操策略研究
    社會文化、生態環境和制度創新逐漸成為影響經濟發展的關鍵性因素。城郊村作為一種承載特定社會文化、生態景觀和獨特產業的空間聚落,通過鄉村內部重構,憑藉優越的區位條件實現城鄉互動發展,可以成為經濟轉型的重要力量。三是彌補鄉村振興規劃與落地實施之間的研究空白。目前規劃學界主要關注村莊規劃編制的內容和方法,而對於規劃之後鄉村振興的實操全景,缺乏微觀層面的探索[1]。
  • 中江縣傑興鎮鳳鳴村 美麗鄉村建設與脫貧攻堅同頻共振
    中江縣傑興鎮鳳鳴村 美麗鄉村建設與脫貧攻堅同頻共振
  • 招遠:培育現代農業基地 打造鄉村振興齊魯樣板
    為了將土地、資源「統」起來,大戶陳家通過黨支部領辦合作社集中流轉周邊村莊一萬多畝的荒山坡嶺和耕地,統一進行現代化農業設施改造,引進物聯網技術、實行土壤改良、水肥一體滴灌,建成了萬畝現代農業園區,再把園區規劃成20-90畝的片區,實行家庭農場分包責任制,共計打造家庭農場120多個。專業人才劉希榮:「得益於一色的機械化,得益於合作社請來的專家的技術指導。
  • 廣漢多措並舉 助力成德「同頻共振」
    完善公共運輸服務體系:開行廣漢至新都地鐵3號線及青白江城區2條城際公交,逐步實現市民出行公交化;天府通·廣漢卡實現公交、地鐵等多場景應用,同城化半小時現代通勤圈更加完善。   產業共興   毗鄰城市交界地帶融合發展:廣漢與青白江在基礎設施互融互通、產業經濟聯動發展、公共配套共建共享、生態環境聯防聯治等方面開展合作,明確打造「鳳凰湖•三星湖」公園城市示範區、建設適鐵適歐產業集群等重點事項25個,梳理地鐵3號線延伸線、貨運大道北延線等重點項目17個、總投資1411.8億元;廣漢與新都在交通基礎設施、鄉村振興、文化旅遊等方面開展合作,梳理重點合作事項
  • 「生態+農業+旅遊」,這裡的鄉村春天格外燦爛
    櫻花爛漫、海棠吐蕊……一年一度的上海金山田野百花節日前在上海金山朱涇鎮「花開海上」生態園鳴鑼開幕。  以花為媒,以節會友,金山田野百花節迄今已成功舉辦了七屆。金山田野百花節以「全域旅遊」概念,探索「生態+農業+旅遊」發展模式,成為滬郊春遊踏青的「金字招牌 」。
  • 探索公園城市鄉村表達 成都繪就現代農業農村新畫卷
    面對「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成德眉資同城化發展」雙重機遇,成都市高質量建設踐行新發展理念的公園城市示範區,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為總抓手,加快推動鄉村生態價值轉化、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產業功能區及園區建設等重點工作,為加快建設現代農業「10+3」產業體系、奪取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雙勝利奠定堅實基礎。
  • 章繼剛:創意農業景村融合模式讓鄉村旅遊釋放更大效能
    成都戰旗村、五星村、明月村、先鋒村、麟鳳村、大雨村、桃源村、杏花村、花楸村、寶山村等全國創意農業名村,依託川西林盤資源和農耕文化脈絡,通過景村融合、文旅融合,培育創意農業美學經濟,大力建設特色文化酒店、主題民宿、鄉村文創基地、農業主題公園,積極創建農業產業融合示範園區、森林康養基地,打造「成都主題旅遊目的地」,做到民居、綠林、桃花、稻田、渠系相互映襯,取得了明顯效果,成為成都著名網紅村之一。
  • 一把手訪談|從化區城郊街黨工委書記鍾梅芳:鄉村振興示範先行,特色...
    此外,城郊街還積極推進路網優化升級,深化人居環境整治,推動城市更新……為「十四五」的謀篇布局打下了堅實基礎。未來,城郊街將加快推進北星路現代商業軸、花卉大道現代農業軸的建設,不斷推動城鄉融合發展,推動鄉村振興。
  • 一把手訪談丨從化區城郊街黨工委書記鍾梅芳:鄉村振興示範先行...
    此外,城郊街還積極推進路網優化升級,深化人居環境整治,推動城市更新……為「十四五」的謀篇布局打下了堅實基礎。未來,城郊街將加快推進北星路現代商業軸、花卉大道現代農業軸的建設,不斷推動城鄉融合發展,推動鄉村振興。
  • 虹橋前灣地區和華漕環城公園要同向發力、同頻共振,副區長汪向陽前...
    12月8日下午,副區長汪向陽前來華漕開展調研,實地走訪鷲山村、王泥浜村、紅衛村、華漕村,了解相關工作情況,並在調研座談會上強調建設虹橋前灣地區和華漕環城公園要同向發力、同頻共振,共同促進華漕高質量發展。
  • 耕耘在希望的田野上——莆田市秀嶼區東莊鎮加速邁入鄉村振興...
    曾經這片貧瘠的鹽鹼灘,如今儼然是希望的田野。傳統農業生產烙印逐漸褪去,現代多元化特色產業遍地開花。一年多來,在秀嶼區委、區政府的領導下,東莊鎮聚焦聚力「五大振興」,不斷激發農村生機與活力,別具特色的鄉村振興之路越走越寬。眼下,當地鄉村產業融合步伐加快,農業高質發展成效顯著,農村人居環境明顯改善,走出了一條「強一產、育二產、活三產」的鄉村振興特色之路。
  • 到鄉村去!「天府文化十大鄉村振興新場景」在成都發布
    天府文化十大鄉村振興新場景包括:1、成都蒲江明月國際陶藝村成都蒲江明月國際陶藝村明月村位於唐宋茶馬古驛蒲江縣甘溪鎮,是以陶文化為主題的人文生態度假村落,憑藉其獨特性和包容性被評為「中國鄉村旅遊創客示範基地」、四川省文化產業示範園區和四川省成都市的重大旅遊項目
  • 現代農業+生態旅遊,棘洪灘以產業轉型升級促鄉村振興
    半島客戶端記者 張彤11月19日上午,青島綠沃川項目開工奠基儀式在城陽區棘洪灘街道東毛家莊社區舉行,該項目與翠林雲莊、東方果樂園、花海溼地、水上公園、鄉村民宿等項目相互依託,將形成集生態農業、休閒農業、文化體驗
  • 上海5個村入選新一批「全國生態文化村」→
    什麼是「全國生態文化村」?全國生態文化村的考核要求包括生態環境、生態文化、生態產業、人與自然和諧、示範作用等多個方面。全國生態文化村是中國生態文化協會從2009年開始,在全國範圍內開展的一項遴選命名活動,迄今為止,包括最新一批5個村在內,上海已經有29個村成為全國生態文化村。上海有5個村當選為2019年新一批「全國生態文化村」。近期,上海市生態文化協會已陸續將「全國生態文化村」的牌匾送至各村。
  • 東營區牛莊鎮:繪就鄉村振興「富美畫卷」
    突出區塊固有原生態特徵,適度開發荷塘景觀、周邊綠化及水生植物,綜合整治塑形,打造荷塘水韻生態廊道,依託灣楊公社景區建設,將農業農事景觀、鄉村生活生態、古代農業遺存--灣楊古棗園等,打造成親近自然、農事研學、休閒旅遊的城郊遊樂目的地。一線,即呂韻牛莊紅色記憶特色旅遊線路。突出呂劇發源地傳統文化標識,培育呂劇莊戶劇團,編演當代呂劇,弘揚呂劇傳統文化。
  • 章繼剛:從「種」糧食到「種」風景,稻田公園助力現代農業發展
    從「種」糧食到「種」風景,稻田公園助力現代農業發展文/章繼剛從「種」糧食到「種」風景,從賣「糧食」到賣「創意」,以稻田公園為載體的創意農業和鄉村旅遊是農業旅遊文化「三位一體」、於是,人們把稻田變成公園,從田園咖啡、田園採摘到舉辦田園音樂會、田園舞蹈節,讓田園成為生態環境良好、基礎設施健全、創意元素多樣、服務質量優良的創意農業和鄉村旅遊精品景點,為遊客提供觀光旅遊、休閒度假、養生養老、回憶鄉愁的好去處。讓稻田長出藝術品的創意農業,令人樂此不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