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詩紅人不紅,一首唯美宋詩堪為絕唱:開到荼蘼花事了,令人心醉

2021-01-13 文化點心鋪

與卷帙浩繁的《全唐詩》和《全宋詞》相比,帶有啟蒙性質的《千家詩》在現代社會,影響似乎要小很多。然而,在古代,《千家詩》是必讀教材,和《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一起,合稱「三、百、千、千」,影響是非常巨大的。

它所選的詩歌大多是唐宋時期的名家名篇,易學好懂,題材多樣,所以作為詩歌愛好者的入門詩選,也不失為一本必讀經典。只不過《千家詩》選詩的水平良莠不齊,其中有一些詩作確實不是太好。可是,《千家詩》畢竟流傳了幾百年,所選的詩句也歷經了千年的風霜,很多詩作還是值得我們品味和鑑賞的。

例如接下來筆者要和大家分享的這首《春暮遊小園》就是一篇千古佳作。這首詩堪稱《千家詩》中最唯美的一首詩,其中一句「開到荼蘼花事了」是很多人熟知的一首名句,真是美得令人心醉,也讓人心中百味雜陳。全詩如下:

一叢梅粉褪殘妝,塗抹新紅上海棠。開到荼縻花事了,絲絲天棘出莓牆。

這首詩的作者是宋代詩人王淇,字菉猗,在歷史上並不出名。他一生只留下了兩首詩作,都均為佳作,可以說是詩紅人不紅。對於他的「字」,很多人覺得有些怪怪的。其實,站在古代讀書人的角度看,他的「字」並不奇怪,因為這個「字」是取自《詩經 淇奧》「瞻彼淇澳,菉竹猗猗」,這是古人形容美男子的話。

這首詩平淡唯美,蘊味悠長。它沒有刻意地雕琢字句,只是淡淡地從春天寫到初夏,從梅花開,海棠紅,荼蘼落寫到天棘出。時節流轉,花事變換,流年偷換。雖然作者淡淡地道出這一切,沒有一絲華麗詞藻,但是卻不會讓人覺得寡淡無味,好像流水帳。

首聯「一叢梅粉褪殘妝,塗抹新紅上海棠」構思巧妙,意境唯美。這裡,詩人採用擬人手法,把春天看成是一個美麗佳人:那春日的梅花是她的初妝,等到初春過後,她洗去初妝,而後又暈染出了海棠的嬌紅,美豔極了,令人心醉。

該詩最出色之處,最點睛之處是第三句「開到荼蘼花事了」。荼蘼,是春天的最後一種花,開到荼蘼了,青春便逝去了,女子也不能繼續美麗了。這一句初看平平淡淡,似乎沒有什麼新奇精巧之處。但細品之下,你就會感到一種無可奈何的莫名悲傷,綿綿不絕,難以訴說。

「荼靡花」是一種薔薇科植物。荼蘼花開是一年花季的終結,因此它的花語就是:末路之美。「荼蘼花開」往往代表人的青春已成過去,感情也已終結。不少人讀到這一句時,都不免為之動容,心中忍不住百味雜陳。

「絲絲天棘出莓牆」,待荼縻開花以後,一春的花事便將終結。此時,唯有酸棗樹的絲絲葉片長出於莓牆之上。天棘,即天門冬,員一種藤本植物。它的葉子退化成針狀,蔓生,葉子細如青絲,因此有絲絲天棘之說。

在這首詩中,沒有任何與情感抒發有關的字眼。作者只是靜靜地,平淡地,把初春到初夏的花事娓娓道來。然而,我們卻能夠感覺到一種韶光將逝,青春不再的哀嘆。所有那些遠去的歲月,生命中的印記,關於青春的回憶,都在不言中。

一句「開到荼蘼花事了」,真是既讓人心醉,又讓人百味雜陳。那些在不知不覺中溜走的美好時光,就像這美麗花事一樣,每每想起,總讓人有一種無可奈何的哀傷。關於青春,關於人生,一種說不出的滋味瀰漫在心頭。

(註:文中圖片皆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本作者刪除。在此,感謝圖片的提供者。)

相關焦點

  • 春天裡最令人悲傷的一種花:開到荼蘼花事了
    「開到荼蘼花事了」,是麝月抽到的荼蘼花籤的題語,本意為荼蘼花開後,春便走到終點。但在《紅樓夢》中,麝月抽到的此籤,其實是對人物以及大觀園命運的一種暗示。這句詩本出自宋朝一位詩人的一首小詩,在如今,這首詩無甚有名,但單單這句卻因為曾出現在《紅樓夢》中的這支籤上而變得很有名。
  • 杜牧最經典的一首詩,美得令人心醉,成為描寫秋天最唯美的一首詩
    雖然杜牧看似很落魄,內心裡充滿了無限的憂愁,可是他筆下的每一首詩都令人驚豔,寫得也是極為深情,並且是能夠在信手拈來間便是寫出內心的那份感傷之懷,譬如他的這首《山行》,那就是他眾多作品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一首,整首詩描寫如詩如畫,同時也極為傷感,而詩人創作這首詩時,也正是由於內心感到苦悶,為此一個人獨自去登山,於是在信手拈來間寫下了這首詩,通篇美得令人心醉,成為描寫秋天最唯美的一首詩
  • 你說「開到荼蘼花事了」,我說「獨自綻放的美麗無人能及」
    每一首歌都傾注了她的真性情,《開到荼蘼》也不例外。因為這首歌,好多人才去探問——荼蘼是什麼?荼蘼不是彼岸花佛家語,荼蘼是花季最後盛開的花,開到荼蘼花事了,只剩下憶起前生的彼岸花。一朵荼靡,一支彼岸花,都是分離的表徵。傳說,很久很久以前,一個城市的邊緣開滿了大片大片的曼珠沙華,它的花香有一種魔力,可以讓死者想起自己前世的事情。
  • 王淇名句「開到荼靡花事了」,你知道「荼蘼」什麼意思嗎?
    比如,近幾年,有一個舊詞就成為了熱詞,這個詞叫「荼蘼」。比如有一部電視劇就叫《荼蘼》,還有王菲的一首歌,叫《開到荼蘼》。「荼蘼」一詞在宋代就是一個熱詞,它本是一種花的名稱。名花榜上,有兩種花最為神秘,一種是瓊花,另一種是荼蘼。荼蘼在宋代輝煌一時,位居花中「一品」。其風頭之盛甚至蓋過牡丹和蘭花。宋以後,又突然沉寂下來。
  • 有夢花居——開到荼蘼花事了
    初識它,是宋朝一位叫王琪的詩人,他在《春暮遊小園》中寫道,「開到荼蘼花事了」,當時心裡只覺得這句詩美到不行,口中念念有詞,自有一種韻律感。後來,發現《紅樓夢》裡曹雪芹也有用到,原句是:開到荼靡花事了。在《紅樓夢》中是女僕麝月抽到的花籤。
  • 紅樓夢:「開到荼蘼花事了」,麝月抽到荼蘼花籤有什麼寓意?
    「開到荼蘼花事了」,麝月在第62回抽到了最不吉利的「荼蘼花籤」,至此《紅樓夢》風格急轉直下,大觀園也迎來了致命轉折。隨著賈母查賭,王夫人抄檢大觀園,薛寶釵搬走,迎春出嫁……最終一敗塗地。麝月成了大觀園群芳的「關門人」。這就是麝月的最大意義。
  • 心花怒放,卻開到荼蘼!紅樓夢和古詩詞中的荼蘼為什麼是白色居多
    開到荼蘼花事了《紅樓夢》第六十三回中寫大觀園眾女兒行酒令時掣花籤,麝月抽到的那支,上面正是一枝荼蘼花,題著「韶華勝極」四字,又有一句舊詩:「開到荼蘼花事了」,後注「在席各飲三杯送春」。書中說:「寶玉見了,就皺皺眉兒,忙將籤藏了」,為什麼要皺眉?
  • 穀雨:開到荼蘼花事了
    穀雨的花信風是:一候牡丹,二候荼蘼,三候楝花。「洛花以穀雨為開候」,穀雨始以國色天香。說起穀雨花信,我想到《紅樓夢》第六十三回,怡紅院裡群芳夜宴時的兩個小細節。一個說的是寶釵:說著,將筒搖了一搖,伸手掣出一根,大家一看,只見籤上畫著一支牡丹,題著「豔冠群芳」四字,下面又有鐫的小字一句唐詩,道是:任是無情也動人。
  • 「詩詞鑑賞」開到荼靡花事了,古詩詞裡的荼蘼花!
    開到荼靡花事了!荼蘼,又名酴醾、懸鉤子薔薇,背面被柔毛,託葉與葉柄貼生,全緣。傘房花序。花白色,有芳香。荼蘼是春季最後盛放的花,當它開放的時候就意味著春天的結束,夏天的開始 《紅樓夢》中有語:開到荼蘼花事了——荼蘼過後,春天便不再了。
  • 麝月的抽籤「荼蘼花事了」寓意其以後命運如何?
    「荼蘼花事了」並不是麝月的判詞,在賈寶玉夢遊太虛幻境時,在金釵冊上並沒有麝月。這句是在《第六十三回 壽怡紅群芳開夜宴 死金丹獨豔理親喪》中,麝月抽籤的籤語,全句還有兩個字,應該是「開到荼縻花事了」。原文如下:麝月便掣了一根出來。
  • 宋詩裡最歡快的一首小詩,一去二三裡,煙村四五家,寫得很是傳神
    宋詩雖然在流傳程度上不如唐詩,但是裡面也還有很多經典的名篇,並且這些作品也是描寫的很是抒情,另外比起唐詩來還多了一層哲理。要知道唐詩它主要是以抒情為主,可是到了宋詩就不一樣,它不僅抒情,往往有的詩人在寫作時,也會融入進自己的思想,這也使得詩作充滿了一種深刻的哲理。
  • 開到荼蘼花了事,塵煙過,知多少?荼蘼花開思君不止
    「誰給我全世界,我都會懷疑,心花怒放,卻開到荼蘼,每一個人,碰見所愛的人,卻心有餘悸。」這是王菲演唱的《開到荼蘼》裡的歌詞,也是王菲第一次用破音技巧,唱出了一種對愛情的恐懼心態。
  • 朱熹最經典的一首詩,通篇描寫的如詩如畫,更是時常入選課本!
    作為一位思想家,他的詩作不僅抒情,同時也是充滿了哲理,這也正是朱熹最為獨特的一個地方。其實了解宋詩的人都知道,那一個時期大部分的詩人,他們都更願意在自己的作品中融入思想,這也使得很多的作品充滿了一種高遠的意境,另外裡面深刻的哲理,那也是最為後人所津津樂道。往往可能只是一首很普通的詩作,但是讀來卻是令人拍案叫絕。
  • 詩意中國·第8期 | 六月,夢一場荼蘼花事
    宋人徐溪月對此十分不滿,特地做了一首詩,為鳳仙花鳴不平:「鮮鮮金鳳花,得時亦自媚。物生無貴賤,罕見乃為貴。」鳳仙花的花語也十分特別,為:別碰我。這其實是由於成熟的鳳仙籽莢只要輕輕一碰,就會裂開,彈射出很多籽兒來,顯出一種凜凜不可侵的姿態。鳳仙花姿態優美,嫵媚動人,而又生命力頑強,確實有鳳凰的赫赫威儀。
  • 夜讀 | 穀雨:開到荼蘼花事了 絲絲夭棘出莓牆
    人們挑選一種花期最準確的花為代表,叫做這一節氣中的花信風,意即帶來開花音訊的風候。 牡丹(拉丁學名:Paeonia suffruticosa Andr.)是芍藥科、芍藥屬植物,為多年生落葉小灌木,是中國特有的木本名貴花卉。牡丹花大而香,花色豔麗,富麗堂皇,故又有「國色天香」之稱。根據花的顏色,可分成上百個品種,以黃、綠、肉紅、深紅、銀紅為上品,尤其黃、綠為貴。
  • 宋詩「開山祖師」的一首山水詩,美得令人窒息,令人心醉
    提到詩詞,大家往往想到的是唐詩和宋詞,詩歌在唐代達到頂峰,代表了唐代最高文學水平,而往往被忽略的是宋詩相比唐詩也不遑多讓。唐詩尚寫意,宋詩尚寫理,宋詩和唐詩均有著獨特的魅力。今天,我們來欣賞一首宋代山水詩,其作者被稱為宋詩「開山祖師」,與蘇舜欽齊名,時號
  • 詩詞趣話:開到荼蘼花未了,楝花開後始無春-賞析唐宋楝花詩
    花信風,梅花風最先,荼蘼花風倒數第二,楝花風最後,共計二十四番,稱為二十四番花信風。楝花風起,意味著春天的終結。古人詩句中有「楝花開後風光好,梅子黃時雨意濃」、「早禾秧雨初晴後,苦楝花風吹日長」。楝花開後,就進入夏天了,白天越來越長,梅雨也會接踵而至。
  • 花信風:荼蘼唯美詩詞23句,二十四番花信過,獨留芳草送殘紅
    二十四番花信風:荼蘼穀雨:一候牡丹、二候荼蘼、三候楝花【荼蘼】別稱酴醾、佛見笑、重瓣空心泡、茶縻花。荼蘼花枝梢茂密,花繁香濃,入秋後果色變紅。荼蘼產於我國,現在較少人知道,但它在古代是非常有名的花木,《群芳譜》 上說,色黃如酒,固加西字作『酴醾』(同荼蘼)。荼蘼是春季最後盛放的花,當它開放的時候就意味著春天的結束。意蘊生命中最燦爛、最繁華或最刻骨銘心的愛即將失去。
  • 楊萬裡很冷門的一首詩,卻是寫得很唯美,從而成就了一首經典名篇
    楊萬裡的詩也是別具一格,一些作品雖然比較冷門,可卻又很唯美,猶如一幅淡淡的山水畫,所以讀他的作品,最是能夠感受到宋詩獨一無二的美。儘管後世的評論家對於宋詩褒貶不一,有人認為它失去了詩歌的韻味,完全無法與唐詩相媲美,處處融入哲理,讀起來顯得有些突兀;可是對於愛它的人來說,對於其中的哲理又是大加讚賞。但無論怎麼去評價宋詩,它都是傳統文化的一部分,同樣值得我們細細去品讀。而楊萬裡的詩又是比較有代表性,很多的作品也是達到了婦孺皆知的地步。
  • 你的美是令人心醉的-彼岸花
    而它生長的地方大多在田間小道,河邊步道和墓地,所以別名也叫做死人花。一到秋天,就綻放出妖異濃豔得近於紅黑色的花朵,整片的彼岸花看上去便是觸目驚心的赤紅,如火,如血,如荼。 彼岸花是開在黃泉之路的花朵,在那兒大批大批的開著這花,遠遠看上去就像是血所鋪成的地毯,又因其紅的似火而被喻為」火照之路」,人就踏著這花的指引通向幽冥之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