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豆漿大家都不陌生吧,豆漿作為我們早餐經常食用到的飲用製品,現在已經廣泛流傳。豆漿的起源也相當久遠,相傳距今1900多年前的西漢淮南王劉安是個孝子,其母患病期間,劉安每天用泡好的黃豆磨豆漿給母親喝,劉母的病很快就好了,從此豆漿就漸漸在民間流行開來。劉安在淮南八公山上煉丹時,偶爾將石膏點入豆漿之中,經化學變化成了豆腐,豆腐從此問世,這在諸多典籍中均有記載。豆漿是一種乳白色液體,是由大豆經過研磨後再與水混合而成的飲品.豆漿是人們喜愛的一種飲品,又是一種老少皆宜的營養食品,在歐美享有「植物奶」的美譽,因此豆漿流傳至今。
說到豆漿的種類現在也是分為很多,但是卻不外乎兩種,那就是「甜豆漿」和「鹹豆漿」。說到甜豆漿其實製作也是比較簡單,也就是在製作豆漿的時候加入少許的糖。我平常食用的時候就非常喜歡和淡包或者白薯包,再配上一點鹹菜,味道簡直是美滋滋,那麼還有一種也是「鹹豆漿」。鹹豆漿的製作方法就是比較多了,因為其地方不同所以輔材料加的也是五花八門,有些是加油條紫菜,醬油榨菜的,也有些是加黃豆或者老乾媽辣醬的。其滋味無外乎二個字「鮮鹹」。
那麼,這兩種豆漿到底哪個更勝一籌呢?其實我也不知道,於是抱著試試看的態度,我決定一起品嘗下,我準備了2份豆漿,分別是甜的和鹹的。鹹豆漿我也是製作比較簡單就加入了醬油鹹菜和紫菜。於是乎我開始品嘗了,先從甜豆漿開始,還是那樣一如既往的甜味甘甜清爽,甜味隨口而入,順其喉嚨甜到心裡。回味至此,我開始品嘗了鹹豆漿了。
不知道是不是因為先吃甜豆漿的關係,當我再吃鹹豆漿的時候突然感覺一股說不出的感覺,這個感覺到就好像剛剛吃完水果馬上就吃蔬菜一樣的,非常的奇怪,於是乎鹹和甜的味道在我的嘴巴中纏繞。其實我個人覺得因為出資南方的關係,所以在兩者都喜歡的情況下,我個人還是比較喜歡吃甜豆漿的。但是其實單獨吃鹹豆漿的話配合幾個淡寶也是不錯的。
最後講述下豆漿的營養價值《本草綱目》中記載,性平味甘,利水下氣,制諸風熱,解諸毒。春秋飲豆漿可以滋陰潤燥,調和陰陽;夏飲豆漿,消熱防暑,生津解渴;冬飲豆漿,祛寒暖胃,滋養進補。鮮豆漿適宜四季飲用。飲未煮熟的豆漿會發生噁心嘔吐的中毒症狀,不能衝入雞蛋,雞蛋的蛋清會與豆漿中的胰蛋白結合產生不易被人體吸收的物質,不要用豆漿代替牛奶餵嬰兒,因為它的營養不足以滿足嬰兒成長的需要,不要空腹飲豆漿,豆漿不能與藥物同飲,飲豆漿不要加紅糖,白糖須煮熟離火候在加。不宜飲用過多,以免引起消化不良,出現腹脹、腹瀉等不適. 對於牙齒鬆動或脫落以及消化功能減弱的老年人來說,豆漿不失為一種經濟實惠的滋補佳品。所以我們在製作甜豆漿的時候還是要注意下等豆漿燒熱了再當如糖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