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師只是領路人嗎?作為凡夫弟子應該怎樣理解?

2020-12-12 正法光明

B佛友問:有的教言說上師只是領路人,能否修上去靠自己;有的教言說一切依靠上師就行了,解脫就有把握了,作為凡夫弟子應該怎樣理解?平時怎樣做得到上師加持?什麼是上師加持?

在人間答:我們常常說,上師不是一個人,而是諸佛總集尊,相當於法身佛,視師為佛,是密乘行人最起碼的底線。

01

實際上,上師對我們的恩德要高於佛。

對上師的讚美和感恩,是一切語言都說不盡的,就算將身語意完完全全都供養上師,也不足以報答上師對我們的恩德。

作為弟子,要實修上師所傳的法,法供養是最為殊勝的供養。

當我們將上師所傳的法融入心相續,就根本分不清是靠自己,還是靠上師,還是靠佛法,也沒有必要去區分。

本來我們修法,就是為了修得和上師無二無別,和諸佛菩薩無二無別,所謂的一味。

根本不需要用分別念再去分割,哪裡是靠自力,哪裡是靠他力,有力量就一起使出來。

也就是所謂的凝成一股勁。將一切法總攝為一,將一切法融為當下的一座。

從竅決來說,就是分秒不離上師。憶念上師的時候,會汗毛豎立,頭皮發麻,鼻子發酸,眼淚在眼眶打轉。

02

我們常常念誦的就是上師七句祈請文,念誦蓮師心咒。

念誦祈請文,就是祈請上師賜予加持。念誦心咒就是將上師放在心上,融入心中。

有事沒事都在念,修得好的師兄,一生會完成上億遍,修得差的師兄,一生也會完成上千萬遍。

實修其實很簡單,難怪老媽媽們都會成就,只要念念不忘,念念憶念,必有迴響。

就像佛說了過午不食、日中一食的好處,誰做了誰知道其中的好處。

念佛持咒也一樣,誰念了,誰堅持了一輩子,自然如同啞巴吃蜂蜜,有甜說不出。

那種快樂,就像諸佛化成虹光將你團團圍繞一般,24小時恆時為你灌頂,伴在你的身邊。

上師的加持可不是虛無縹緲的,那可是真真切切的,就像是太陽對地球的加持,潤物細無聲。

03

領受上師加持的方式,就是通過虔誠心,虔誠心越大,得到的加持越大。

這種虔誠心就像你受了傷,想找個人哭,想回到自己的家裡躲起來。

這個人,這個家,就是你的依靠,你的所依,就是我們的皈依境,就是你的虔誠心所在。

所以,我們常常說,皈依上師是非常個人,非常私密的事情,我們和上師之間的親密程度,要超過我們和我們自己之間的親密程度。

比如,我們常常會不自信,但是提起我們的上師,我們的佛法,就會非常自信,非常有信心。

這也是為什麼我們往生的時候,憶念上師就能夠獲得解脫的原因。

因為憶念上師的當下,我們就回到了上師身邊,回到了我們的家,而且非常有信心,非常肯定。

所謂的竅決,不會是很奇特的事情,一定是很普通的事情,普通得習以為常,因為只有這樣才能夠入心、才能夠運用到每個當下。

相關焦點

  • 上師的事業就是我們成就之源!
    真正利益眾生的上師在做任何一件事情時,真正利益眾生的上師在做任何一件事情時,弟子都不能放過,所以在做事業的能力上,凡夫和聖者有天壤之別。我們應當心懷最遠大的志向,不應以做一些世間事業為滿足,應當發願追隨聖者菩薩,成就與他們同等的事業。有些人認為依止上師不一定重要,自己單獨搞個佛教企業,事業就會超過上師。有這種想法的話,最終不但不能如願以償,反而容易讓自己陷入絕境,連基本的衣食溫飽也無法維持。
  • 上師與弟子:關於前行修法的回信(二)
    1)弟子原來供在供桌上的曼茶羅供錯了(基盤放倒了),可否在修曼茶羅時按觀想儀軌用原供物重新供後置於供桌,不用再準備新的?2)供曼茶羅裡的咒,上師較《課誦集》多念了一個「拉」音 (嗡ra那曼扎(拉)),弟子可否按上師的念法念?
  • 一位真正的上師
    但是你對上師的選擇,主要應該看他有多少能力來揭露你的佛性,無論是直接或間接的。至於上師用的是藏式的方法、中式的方法還是完全自己發明的方法,那都無所謂。有些人認為邱陽創巴仁波切是歷史上最惡名昭彰、濫用心靈修持的罪人。
  • 獲得幸福,從遇見上師開始
    我們接近上師、跟隨上師,就不一定能找到出路,而且有可能造下種種惡業,這是很危險的。 如果一位上師具有菩提心,就稱得上是菩薩。那麼,無論他的修證境界怎樣,都會一心一意地投入到利生的事業當中。既然他這樣投入地利益眾生,至少不會有意地傷害我們,一定會盡一切力量引導有緣人走上正途。所以,具有菩提心是作為上師不可或缺的條件。
  • 讓自己和上師心靈相契
    弟子與上師之間心靈相契很關鍵,很多道友也非常希望自己能與上師相應。那麼,使自己與上師心靈相契的方法是什麼呢?對上師要有無偽的敬信心,要經常憶念和祈禱上師。恭敬心和信心是依止上師的非常關鍵的要素。上師的加持會在具足圓滿信心的相續中隨時隨地出現,關鍵是弟子要和上師心靈相契。三喜就是以三種歡喜的方式來承侍上師:以財供養令上師歡喜,以承侍供養令上師歡喜,以法供養令上師歡喜。
  • 佛教:很多人為求福報供養善知識,3種方式認清真正的活佛和上師
    但是也有不少人不經詳細觀察這些上師和活佛是否具足善知識的法相,就盲目的依止,好像「一見鍾情」一樣。見到一個活佛或者上師,馬上就皈依做弟子,並且用很多的錢來供養。有的上師清淨心和傳法確實不錯,但有的上師好像並不是這樣,一旦出現問題,這些人會抱怨說「這個上師把我的錢騙了」、「他在感情上有問題」、「他的行為如何如何」……造成這種不良後果的原因,一方面上師有責任,可能他並沒有如理如法地去引導,如果他真是用佛法來引導弟子,弟子不會變成這樣,或者說,上師的行為本身的確存在問題、
  • 師父替弟子背業,真的嗎?
    道悟法師 | 那我們都是佛陀的弟子,那是不是佛陀要全部為我們背下所有的罪業啊?是不是?這個世間有這個說法,就是自己的師父替徒弟背業。這個不應該這樣子講,就像你自己說的,各人因果各人了,各人吃飯各人飽。對不對?
  • 上師行儀二三事:這樣的恭敬不是裝出來的
    上師小心翼翼地捧著佛像,慈悲的雙眼凝視著做工極其精緻、面部表情栩栩如生的文殊菩薩像好一會兒。然後轉過頭來對我說:「弟子,我太愛我的上師法王如意寶了,我對他信心很大很大,希望法王如意寶能夠長久住世,所以我今天把金佛像供養我的上師,好嗎?!」我淚如泉湧,說:「恩師,好的,謝謝您的開示及教誨!」
  • 弟子令師父歡喜的三種供養方式
    也就是說,上師給我們傳授教言,我們依教奉行,這是殊勝無上供養。《經觀莊嚴論》云:「為受法分具功德,親近知識非為財。」為了求受正法,並依正法修行得到修行的功德而親近善知識,不是為財而親近善知識。上師教誡弟子,弟子在清淨戒律的基礎上修行善法,這是佛陀乃至歷代傳承上師出世轉法傳輸線的究竟密意,只有如此才能報答上師諸佛的恩德,使上師諸化歡喜。
  • 「上師」與「法師」有什麼不同嗎?
    對「上師」一詞的理解還是有點可以更精確的餘地。「上師」並不狹義指自己的師父,從來沒有這個傳統說法。「上師」的藏文是bLa-ma,並不必然指金剛上師,也沒指自己師父的意思在內。「上師」一詞,本來和藏傳沒有必然關係,並非特指「西藏體系的師父」,正如guru只是指「師長」而不指「印度的師長」一樣的道理。「上師」和「法師」,根本無高低差異,大部分情況就是可以互換的禮貌稱呼。譬如我們稱祈竹活佛為「法師」完全沒有不禮貌或者低於「上師」的意味(我寫的官方版本簡介就是一貫用這個詞)。
  • 我的上師久美昂江仁波切-圓寂周年
    11月23號您作為我們婚禮的證婚人,您當時特別帥,給所有人都驚呆了,為我們唱了藏文祝福歌,我們是特別殊勝的婚禮。我們旅遊去了泰國,佛國之旅特別震撼,江永說今後一定要帶您去泰國轉一轉。您一年來2次攝受很多弟子,您讓所有的師兄都留您的電話,生怕造成傳話不正確的困擾,卻不知這樣您是多麼辛苦。師兄們總是有各種煩惱,感情,婚姻,工作,死亡。無論求您做什麼,您從來沒有一句怨言。
  • 佛陀真的會生病嗎?——索達吉堪布傳講《維摩詰經》
    有些人認為,廣聞博學很重要,但若沒有持之以恆地精進行持,就會像阿難一樣,佛陀已經成道,他還只是一個凡夫侍者,直到佛陀涅槃後才獲得阿羅漢果位。可見精進與否造成的差距,有著雲泥之別。有些佛教徒雖然智慧並不出眾,但由於長期精進,最後獲得了超勝的修行境界。如講考班的道友中,有些並不算智慧超群,卻一直堅持不懈,最後獲得了不同的學位。
  • (珍藏版)那些年,法王如意寶的珍貴照片及親自念誦《持明傳承上師...
    以前上師如意寶念誦的《持明傳承上師祈禱文》,我做了一張光碟,待會兒放給你們聽。我自己常常在家裡放,車上也放,有時就在上師對傳承上師的祈禱聲中睡著了,醒來以後很歡喜。   這個祈禱文是全知麥彭仁波切造的,從嘎繞多吉、嘉納思扎、布瑪莫扎、蓮花生大士、貝若扎那,一直到麥彭仁波切以上的大圓滿傳承祖師都有。
  • 恒生仁波切(陳寶生)弟子要說的話 (六)
    因為這些天來針對恒生上師陷害之惡,並非一般的力量,所以借佛菩薩的力量來說明。 換個角度看世界   從上一篇恒生仁波切弟子要說的話(五)至今,短短的時間裡,對上師的指控逐步升級。我們整理了一下,有王秋蓉事件,有香港集會事件,有薛梅事件,有今天的08年捐款事件。所有這些虛妄的指控,有層次,有組織,有安排,在網絡上、新聞媒體上宣揚。
  • 上師也喝酒,他是最具創新精神的仁波切|覺者:佛教是我的哲學,我的...
    「他說完這句話,梁冬老師問到:「那難道人們不應該有一種對於他想過的生活的一些夢想嗎?」欽哲仁波切回答——你的心是你的主人,如果你不能控制你的心的話,其他所有的一切就都失去了控制的意義。答:大家應該知道持守出家戒律並不是修行的唯一方法。「出家戒」只是佛陀許許多多教法中的一個,只是八萬四千法門中的一個,我們還有很多其他的教法可以遵循。因為以上種種的原因,還有因為我不是聖人,我還沒有戰勝自己因為不安全感、希望有人陪伴與享樂的需要,那些所有和輪迴綁在一起的需要。所以,對,我有女朋友。
  • 「金剛上師」座下弟子3000人,曾是民國名媛,因不孕遭背叛
    ——卓文君在卓文君眼中,愛情就應該像山上的雪一樣潔白,像雲間的月亮一樣光明,丈夫有了別的心思,就要與之決裂。民國時期的也是眼中容不了沙子的人,在丈夫張福運移情養女時,她便毅然決然提出離婚。最終李國秦遁入佛門成「金剛上師」,座下弟子3000餘人,活成了人生贏家。
  • 巴珠仁波切略傳(三) | 普賢上師言教·連載4
    佐欽的夜晚,清靜美麗,巴珠仁波切仰臥在地,他把紐修龍多叫來:「你說你不懂心性,是嗎?」「是,仁波切。」「實際上沒有什麼好知道的,」巴珠仁波切淡淡地說,「我的孩子,過來躺在這裡。」紐修龍多挨著他躺了下來。於是,巴珠仁波切問他:「你看到天上的星星嗎?」「看到了,仁波切。」「你聽到佐欽寺的狗叫聲嗎?」「聽到了,仁波切。」「你聽到我正在對你講什麼嗎?」「聽到了,仁波切。」
  • 大公佛教專訪青海陀樂寺阿旺嘉措金剛上師
    法會期間,由阿旺嘉措金剛上師主法藏傳佛教吉祥薩埵灌頂儀式,為參加法會的四眾弟子吉祥灌頂。法會結束後,阿旺嘉措金剛上師接受了大公佛教記者的採訪。   嘉賓:阿旺嘉措金剛上師  陀樂寺阿旺嘉措金剛上師於公元1969年元月15日(藏曆元月15日)出生於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境內。
  • 各地高僧齊聚五臺山 紀念清海上師誕辰90周年
    9月22日,憨山寺清海上師銀塔開光後,清海上師的親傳弟子們合影。(圖片來源:鳳凰佛教)2016年9月21日-23日,在五臺山大圓照寺舉行紀念清海上師誕辰90周年系列法會。來自五臺山及全國各地的高僧大德、諸山長老、僧俗二眾弟子齊聚一堂,共襄盛舉,緬懷追思一代高僧,佛門泰鬥,顯密巨匠——清海上師誕辰九十周年慶典。清海上師是當代中國佛教的著名高僧,祖籍河南鄧縣人,生於1927年中秋節,俗姓吳,字清圓,17歲出家,19歲親近能海上師,跟隨海公上師,獲全部儀軌傳承,注重顯密圓融。他的一生經歷中國近現代社會的大戰亂、大動蕩、大變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