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橋不腰疼——蘭陵「老鴣巷橋」的傳說

2021-02-08 文化蘭陵

在蘭陵鎮小李莊村東邊有個橋,當地人都叫老鴣巷橋。每年的正月十六都逢大橋會,人山人海,熱鬧非凡。據說,正月十六上橋,不腰疼。管它是不是真的,等明年正月十六來試試就知道了。現在小編帶你來了解下關於這座橋的那些傳說。


蘭陵「老鴣巷橋」的傳說

一、西泇河

在蘭陵縣境內有六條主要河流:沂河、武河、燕子河、東西泇河和汶河。其中西泇河就發源於三縣交界處的「抱犢崮」山脈,也是三縣中群山海拔最高的山峰。當地有「抱犢崮」萬丈高的說法。西泇河自北向南經橫山腳下流入江蘇邳縣大運河。沂水清澈見底,四季長流。到了夏季山洪爆發時,洶湧澎湃的山洪經常灌滿河槽,河水的深度十五、六米深左右,而恰恰自西向東的郯夏公路卻非得穿過西泇河而去,河面上沒有橋,山洪爆發時兩岸的人們就沒法過河,有急事的只有冒險鳧水而過,也不知道淹死過多少人。等洪水過去了,人們才敢趟水過河,兩岸人們吃盡了趟水過河的苦頭,東來西往的人們很是不方便。

二、橋

縱觀歷史,唐貞觀年間,是槍刀入庫存馬放南山天下太平的康平盛世。人民安居樂業,生產空前發展,十人走路九人作歌,民富國強。各州、府、縣、鄉紛紛修橋修路,興建寺廟,古老而遠近聞名的「老鴣巷橋」和一百零八間屋的九領山頂玉皇廟,就是唐貞觀年間由當朝拔款與地方工商富戶捐款,由唐朝大將尉遲敬德監工修建的,因此當地老百姓都說「這橋和廟是動了皇工的」。

橋身全長410米,寬20米,寬可容納三頭牛拉鐵車並排行走。橋身下層設有五個拱珙大橋洞和四個小橋洞。中間的三個大橋洞高十六米,可以通過一般的帆船。四個小橋洞好像四隻眼睛夾在大橋洞之間,這也是設計師們為了減輕橋身的壓力,待山洪爆發時,洪水從四個小橋洞流出,這樣可以減輕洪水對橋身的衝擊力。整個橋身為拱形全面結構,橋墩和兩端的平臺全都是用1.5噸重四面見方的塊石壘砌而成的,橋面是用1噸或半噸重的塊石砌成的拱形大橋。

橋兩端分別安放著一對高兩米的石獅子。雕龍碑、龜馱碑、石塔分別安放在觀音廟右上方位置,石塔的橫批上刻有「橋毀塔修」的字樣。每年正月十六逢「老鴣巷橋」廟會,延續至今。廟裡的香火旺盛,有的燒香求子,有的燒香求財,也有的燒香為保全家平安,燒香者來來往往,絡繹不絕。

這座古老的「老鴣巷橋」,在山東和江蘇兩地幾乎是家喻戶曉,它歷經了1600多年的滄桑竟然完整無損,不亞於中外馳名的「趙州橋」。不過為了抗日戰爭的需要,在1944年炸毀了這座古老宏偉壯觀的「老鴣巷橋」,毀了我國這一偉大的名勝古蹟,真乃惜哉痛哉!

三、劉老道借牛運料

在蘭陵縣境內有一座高大秀麗的山脈——石城固,山頂高而平,是魯南蘇北挺有名氣的平頂山。山下道觀裡住著一個老謀深算的老道,法號劉樂一,他將多年化緣積攢下來的銀錢全部捐給了修建「老鴣巷橋」工程上去,又向唐王駕下大將尉遲敬德,胸有成竹地論述了如何如何地修建「老鴣巷大橋」,尉遲敬德聽後感到很有道理,於是就將修橋主持,交給老道劉樂一。

其實老謀深算的劉老道早已就預測到要在此處修橋的事了,他選用蘭陵境內的花鼓山(原名豐草山)石材作為修橋的主要原料,根據設計師們的計算的大小尺寸,四面見方,在山場一邊採石一邊加工,眼看著加工好了的石料,一天比一天地多了起來,別看這些亂無頭緒滿山遍野的都是石塊,可是每一塊石頭大小不同,各有編號。

這一天,劉老道和設計師們一起到石料場察看工程進度,快嘴的王石匠問劉老道說:「這些石塊已經堆滿了山坡,何時才能運走呢?」劉老道不慌不忙地說,時間不到,時間一到,自然會運走的。

心裡有數的劉樂一在化緣時就已經留意到蘭陵城裡有一家大財主的牛欄裡,拴著十六頭大牛,通過驗收核對,所需石料終於備齊了,人們看到躺在山坡上這些橫七豎八的大石塊,心裡都在發愁,怎樣才能運到修橋的工地上去呢?這真是個難上加難的大難題啊!

常人哪裡知道,就在人們七嘴八舌地談論怎樣運石料的時候,這一天一早,老道劉樂一已手持缽盂,身披袈裟在蘭陵城一家財主門前化緣呢,只見劉老道口中念念有詞:不化金來不化銀,不化齋飯來也不化僧衣,單化王老善主牛、車用一休。

王老善主聽到這信息也感到鬱悶,心想你一個出家人一無財產,二無家私,用牛車拉什麼東西呢?這事是有點奇怪,想了一會,於是就把這件事答應下來了,當天晚上就分配下去了,叫趕車的,餵牛的,提前準備,備好車輛明天為老道劉樂一運東西去。

一夜無話,第二天,天剛蒙蒙亮,餵牛的夥計們在牛槽裡就將草料拌好,讓牛吃飽好去拉車。

當夥計們分頭去牽牛時,只見那些牛個個都躺在那裡,氣喘籲籲,滿身冒著熱氣,渾身溼漉漉的,像剛流過大汗似的,夥計們不約而同的都驚訝起來,這是為什麼呢?真是奇了怪了,急忙跑去報告。主人得知,王善主走過來一看,不由地呀了一聲,也是丈二的和尚——摸不著頭腦,呆呆地站在那裡發楞,半晌,才莫明其妙地說:是不是這些牛都有病呢?於是就趕快命人請來獸醫先生給牛看病,經過獸醫們仔細診斷,這些牛不像是有病,倒像是幹活累的樣子。弄點草料來試試它們吃不吃,這時有一個夥計用扒杈子弄來早已拌好的草料,送到牛的嘴邊,就見這些牛都爭著要吃草料,雖然懷疑牛生病的疑團解決了,可是這些牛的這副模樣卻從未見過,真是百思不得其解。

這個謎團還沒解開,下一個謎團又來了,昨天老道說是借咱家的牛車拉東西的,可是一等不來,二等也不來,一起等到下午也沒見劉老道的影子,王善主家主僕忙上忙下的光為這些牛張羅去了,哪知城裡城外的已是滿城風雨了,花鼓山上那些堆滿山坡的大大小小的石塊,在一夜之間卻不異而飛了,怪事又來了,飛到哪裡去了呢?到下午聽人說,在「老鴣巷橋」工地的河兩岸卻布滿了大大小小的石塊,給花鼓山加工好了的那些石塊一模一樣。說起這事還真神啊,怎麼花鼓山上的這些石塊一夜之間卻飛到修橋的工地上去了呢?這樣一傳十,十傳百,在橫山周圍十裡八鄉的很快就傳開了。

這一故事在橫山一帶流傳至今,雖已有1600多年的歷史,但是具體的答案誰也說不準,人們只是猜說和遐想,有人說是劉老道借用王善主家的牛魂用一夜的時間把那些石塊運到修橋工地上去的,這不是給神化了嗎?科學不發達的時候解不開的就往神那邊推,這種說法到底是對還是錯呢?筆者也不知道,只不過在橫山一帶民間至今還是這樣傳說著的。

四、跳臺

可能是因為資金的充足吧,這座「老鴣巷大橋」修建的既宏偉壯觀,又堅固耐用,可還是餘下了一筆錢,儘管又在橋東頭路北修建了一座觀音菩薩廟,橋兩頭各放一對石獅子,立了雕龍碑、龜馱碑,可還是剩下了為數不小的銀錢。所以又在觀音廟右上角的河邊處修建了一座石塔,把修橋餘下的這些錢,全部放在了塔裡面,因此石塔的橫批刻有「橋毀塔修」的字樣,但後來在文革期間紅衛兵折掉了石塔,挖地三尺也沒找到一文錢。

這些錢是被何人盜去了呢?還是當時根本沒往塔下放呢?誰給偷龍換鳳了呢?至今是個謎,不過橋竣工不久,劉老道卻一病未愈,死後被葬於花鼓山,花鼓墩那兩棵彎彎的老柏麻子樹下。後來也有人說,劉老道貪汙了這筆錢,老天不容,招了報應,才使劉老道得病而死,不過修「老鴣巷大橋」餘下的這筆錢確實是有的,可去向呢?眾說不一,到底落到何人之手,至今誰也說不出個一二來。不過自從劉老道死後,在當地奇事怪事還是一次接一次地出現,就說劉老道墳前的那兩棵彎彎的柏麻子樹吧,後來被後菸頭的村民殺掉一棵,沒出一個月,這人得了瘋魔病自盡而死,從此以後剩下的那棵柏麻子樹,誰也不敢動它一根枝梢,這倒不是傳說,確有此事。

在解放前我國是一個封建迷信貧窮而又滿後的國家,不象現在科學發達,人們根本不想念什麼鬼啊神啊的,古時的人憨厚忠實,街坊鄰居的因不明真相發生爭吵的,或一方強一方弱,或是兩家都說有冤屈,爭論不休時就用罪誓,詛咒來解決問題,說什麼誰要不憑良心,誰就被天打雷劈,或說遭什麼災禍報應之類的,後來也不知是誰想出來的辦法,誰說有冤屈雙方都到「老鴣巷橋」的平臺上往下跳,橋兩頭的平臺到河底足有20米深,從上面跳下去,那真是九死一生呀!在那萬惡的舊社會,不象現在有國家法律保護人民的權益,在無人能給你洗清冤枉而心情又十分激動的時候,也只有做這種荒唐無知的決斷了。

在跳臺前先有觀音廟的道姑在平臺上燒上香,雙方都跪拜上蒼,口中念念有詞,天靈靈,地靈靈,離地三尺有神靈,弟子某某人與某某人,因某某事我有冤情,為了還我清白,今請過往神靈保佑見證,我二人一同跳臺下去,摔死虧心的,留下冤屈的,就在這千鈞一髮之際,有一人真的跳下去了呢!那個自覺有愧了卻又硬著頭皮死爭不休沒敢往下跳。再看看那個跳下去的人卻完好無傷,是真有神靈保佑還是什麼緣故使他沒有傷著呢?不管怎樣,這種荒唐的做法還是太冒險了,不過就這樣,後來在橫山一帶,人們有個爭論不休又被冤枉的事,還是動不動就要去跳臺。

筆者在2010年2月22日親臨原「老鴣巷橋」遺址,觀音菩薩廟內,見到了道姑劉明珍師父,時年72歲,通過她的口述,在50年代她曾親臨現場,有橋西頭小李莊村魏某家屬,給本村鄰居爭吵,為了洗清冤情雙方前往跳臺,經過劉明珍焚香和一番祈禱,跳下去的魏氏家屬還真的沒有傷著。

自從新的「老鴣巷橋」修好以後,原來橋兩頭的平臺拆掉了,人們才不再去跳臺了,不過在橫山附近,人們對跳臺的事還是記憶憂新。

五、石獅子頭上的疙瘩

這事得從1933年說起,那時的橫山盛產白酒,產量質量聞名世界,在1915年巴拿馬萬國博覽會上榮獲金獎的蘭陵酒,生意興隆的橫山酒業同樣聞名於大江南北,這一天,橫山酒業公司「源盛」李老闆,請風水先生選了個良道吉日,組織了十八輛手推獨輪木車的運輸隊往江南送酒,由「老鴣巷橋」西頭李家莊的李鳳朝領隊,出發的這一天,李老闆大擺宴席,香蠟紙馬,鞭炮齊鳴地供奉天地和送行運輸隊出發,車夫們一人駕著一輛獨輪木車,吱吱嘎嘎地排了一條長龍緩緩地向南方走去。

這一天小車隊行至江蘇省宿遷縣城,已是紅日西墮,領隊李鳳朝就在城北關找了家客棧住了下來,車夫們少不了一番梳洗,有的洗臉,有的洗腳,忙個不停,不多會工夫就聽客店夥計高聲喊到:飯好了,請各位客官用飯了。等大夥吃罷了飯,由客店夥計們拾掇了飯具,只見店老闆嘴裡刁著旱菸袋,手捧店簿不慌不忙地來到客房,少不了對各位客商一番的盤問;姓啥名誰,家住何處。

當領隊李鳳朝說到家住山東沂州府西南鄉,「老鴣巷大橋」西頭李家村時,只見店老闆翻了翻眼皮上下打量著李鳳朝,半晌才說出,既然你家住「老鴣巷大橋」西頭的話,你能說橋兩頭石獅子頭上有幾個疙瘩嗎?這個問題雖然簡單,但是在十九個人當中誰也說不出來,人們雖然經常在橋頭走來串去的,可誰也沒想著去數一數獅子頭上的疙瘩呀。

大家都在寂靜地深思著,只見店老闆巴嘰了兩口老菸袋,從嘴裡冒出了股股濃煙,露出一副嘲笑的面孔,慢慢地說:「說什麼是『老鴣巷橋』人,連石獅子頭上的幾個疙瘩都不知道,哼,冒牌的吧!看著店老闆那副得意揚揚的嘲笑面孔,李鳳朝他們被弄的額角上冒出了汗珠,慚愧不已。

俗話說:「人多心眼多」,就在這一片鴉雀無聲之際,忽地站起一個外號叫張癟鼓的人來,只見他不慌不忙地說:「要想知道獅子頭上有幾個疙瘩倒不難,難的是你得先回答我一個問題」,這時店老闆漫不經心地說:「可以呀,請講吧」。張癟鼓說:「在回答我的問題之前還有個原則你必須做到」,店老闆說:「行呀你說」,那就是在回答我的問題之前,你必須目不轉睛地看著我,不準東張西望地,這倒不難,請吧,這時只見張癟鼓手指店老闆嘴上的那杆旱菸說,你這杆老菸袋一共有幾個節骰?這一突如其來的問話,竟把精明的店老闆問傻了眼,就在雙方十分緊張的時刻,店老闆難為情地說:「雖然已是朝夕相伴自己十幾年的這杆老菸袋,可是我還真沒注意到它有幾個節骰呢?兩手抱拳躬身向大家說了聲對不起。沉默寂靜的場面一下子變得哄堂大笑起來。這時領隊李鳳朝伸出大拇指朝著張癟鼓說道:「老弟,你真行啊!怪不得大夥都叫你張癟鼓,你真是夠癟鼓的來」。沒想到張癟鼓的這兩下子還真將了店老闆一軍,店老闆這才乖乖地將十七年前去北山裡販運山貨時,路過「老鴣巷橋」,在橋頭休息時,幾個人好奇地把獅子頭上的疙瘩數略的一清二白,原來,一個獅子頭上有38個疙瘩,兩個獅子頭上共有76個疙瘩。

 

(作者:孫晉璽)


相關焦點

  • 南京老地名:佛心橋、佛心橋巷、佛心橋南巷、佛心橋北巷
    南起後宰門西村,北至農場巷。原有一木橋,通往香林寺,以「佛在我心」之義,名佛心橋。佛心橋巷位於南京市玄武區後宰門街道。因靠近佛心橋,得名。佛心橋南巷位於南京市玄武區後宰門街道。因在佛心橋巷南側而得名。佛心橋北巷位於南京市玄武區後宰門街道。因在佛心橋巷北側而得名。
  • 名人故居,歷史建築,園林文化,傳統的姑蘇小巷——大新橋巷
    大新橋巷是傳統姑蘇小巷之一,格局河街相沿,從平江路到倉街,全長380米,一路走來十多分鐘,小巷中夾雜了名人故居,優秀歷史建築,園林與傳說,共同構成一條地道的蘇州小巷。大新橋巷的來歷與平江路的新橋有莫大關係,新橋,位於大新橋巷西端,貫通平江路,1960年重建,單孔石平橋。新橋向東,大新橋巷展現出溫柔繾綣一面。狹窄的街道南面臨河,房屋鱗次櫛比的排開,街巷的原住民三三兩兩的搖著蒲扇納涼,世界文化遺產平江歷史文化街區的歷史風貌就存在於這些原來生活方式的延續中。
  • 【方志四川•歷史文化】仁壽縣福隆橋與富隆橋的傳說
    【方志四川•歷史文化】仁壽縣福隆橋與富隆橋的傳說 2020-07-24 07: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有恁莊上的嗎?蘭陵縣的那些古橋,最早的已經有上千年的歷史了
    石橋很破也很舊,即使天天走在上面,很多人已經厭倦了它,什麼時候能把這破橋拆了重修成了村民的希望。經歷了千年風風雨雨的古橋,可能明天就消失了。蘭陵縣地處沂蒙山脈向蘇北大平原過渡的地帶,地勢北高南低,屬溫帶季風性氣候,夏季溫熱多雨,因此河流縱橫,溝渠眾多。 古代, 勤勞勇敢的蘭陵人民,為了克服交通上的困難,架起了許多橋梁,既造福當世,又澤被後人。
  • 傳說中的胭脂河,天生橋
    還有那個天生橋,那個某官員為了修天生橋而喪命的傳說故事。。。為了這個早就想著去看看。在地圖上查了查行程,居然要三個小時左右。就是這個讓我一直下不了決心。這時間我到 上海 都有個來回了。出個國都到地方了。就這麼一直拖下來了。有時候有些事還真不是要做多少準備才能完成。
  • 水中的橋是風景 你眼中的橋是故事
    石家莊趙州橋,說到中國古代橋梁建築歷史,毫無疑問是繞不過趙州橋的,中國人為之自豪的橋梁建築,依稀記得小學課本裡的那句話:趙州橋又稱安濟橋,坐落在河北省趙縣的洨河上,橫跨在37米多寬的河面上,因橋體全部用石料建成,當地稱做「大石橋」。
  • 世界上會「隱形」的橋,橋被建立在河水裡,不走近都看不到
    導語:世界上會「隱形」的橋,橋被建立在河水裡,不走近都看不到。大家好,歡迎點閱本期內容。橋梁無處不在,在生活中橋梁是很常見的建築,各式各樣不同風格的橋梁被建立在世界上的各個地方,江河湖海都能看到橋的影子,橋梁最簡單的可以渡河,對於拉近兩地的距離更是很重要,世界上橋梁那麼多,總有一些特殊的存在。
  • 它是寧波最古老的橋,站在橋上可以望春,橋上獅子尾巴樹成為奇觀
    整座西塘河上橫跨了幾座橋,大多建立唐宋時期,它們像歷史的老人,一路見證了寧波的成長與繁華,即便河道不再車水馬龍,也默默地守望著這條曾經繁榮的長河。望春橋就是年齡最大的其中一位歷史老人。望春橋就建在這個交叉點上。過去陸路交通不發達,人們出行以水路為主,望春橋建在五條水路的交匯處,可見它的重要性。
  • 原來聊城有這麼多的橋,每個橋都有一個傳奇的歷史傳說.
    臨汾地區是古人類休養生息之地,傳說「堯都平陽」、「舜都蒲坂」、「禹都安邑」,都在這一帶。 嶽陽氣候乾旱,年降水量三百毫米左右,雨多集中在夏季,春季缺水,小麥往往顆粒不收。夏季汛期來臨,汾河泛濫成災,農作物減收、絕產,百姓流離失所。在大災之年,縣令傅爾恆一方面上疏救濟災民,一方面自作主張開倉賑荒,遭到上司發斥責。就是在平年,也嘗以社倉不及額,受到「例當奪俸」的懲罰。
  • 【上慄軼聞趣事】桐木崇德橋傳說
    (圖片來源網絡)傳說清朝末年。桐木黎家灣的棗木河段水深且寬。河面上只有一座用松木做樁、杉木作板的「一字獨木」橋。每當山洪暴發,橋就被大水衝走,鄉親們只好隔橋相望,搖頭嘆息。他目睹鄉鄰過往獨木橋的難處,眼見這橋毀了又修,修了又毀,年復一年,長此下去也不是個辦法,決意將這「一字」獨木橋改建成石橋,但一想到修橋經費的困難,心裡老是不踏實。 一天,黎崇德在河邊放牛,忽然從河面上漂來一隻小花盆,黎崇德把它拾回家放在廳堂的神龕上。
  • 《女鬼橋》影評:讓人又愛又恨的校園恐怖傳說
    ,為了加強宣傳力度,他們在前一天半夜到橋上直播活動流程,沒想到竟拍到女鬼現形。凡事都應抱有尊重的態度隨著好萊塢《招魂》宇宙的成功,這幾年下來,過去許多在《鬼話連篇》等靈異節目上曾經出現著名鄉野奇談、民俗文化也陸續成為恐怖電影的題材,從「魔神仔宇宙」的三部作品《紅衣小女孩》、《紅衣小女孩2》、《人面魚:紅衣小女孩外傳》,到彰化沿海送肉粽儀式的《粽邪》,我們都能充分感受到閩語地區這些民間傳說不容小覷的潛質
  • 【華鎣傳說新編】天生橋傳說
    (網絡配圖)傳說很久以前,天生橋一帶是一片人跡罕至的青楓林,林中有一個洞,洞中住著一隻蜈蚣。傳說它所練的功法相當的殘忍,每練成一成功力,必須吃下七七四十九個童男童女。而它所練習的神功,一共有十二層境界,如果練成全部功夫,得吃掉五百八十八個童男童女!蜈蚣練至五成功力時,已經吃掉二百多個童男童女,方圓上百裡老百姓都有孩子被吃。丟了孩子的,傷心欲絕,恨不能生吞活剝了那只可惡的蜈蚣;沒有丟孩子的,也是人心惶惶,生怕哪天自家孩子也莫名其妙不見了。
  • 渭南華縣邊界赤水河上橋上橋
    後來泥沙淤積覆蓋、村內建築東進,導致現今橋長僅約54米。上橋橋面兩側各砌有高1米左右的石質護欄,現今的護牆為近年用磚和水泥砌成。 提起赤水,熟悉的人一般都知道聞名於世的赤水大蔥,而罕見的雙層古橋奇觀——橋上橋並不一定都知道,這主要是橋上橋發現較晚。橋上橋在上世紀八十年代初,是當地人在採挖沙石中發現的。自此,方呈現出古橋真身,漸為人知。
  • 放生橋的美麗傳說
    放生橋是一座建於清代中葉的石拱橋,氣勢宏偉,構造勻稱,是朱家角的標誌性建築。站在「放生橋」上,可一覽古鎮全貌。放生橋頂上有一塊龍門石,上有「和合」圖案,取吉祥如意之意。據說,上龍門石的當兒還出了件怪事,預先鑿好的石塊怎麼也放不進去。突然來了一個白髮銀須老人,他捋了捋鬍子笑咪咪地說:「若要龍門石放下,要等馬騎人走過。」
  • 杭州西湖最長的橋,仿佛浮在水面,橋雖短但傳說有人走出18裡路
    西湖的橋很多,最特別的是雷峰塔對面的長橋,它位於西湖的東南角,沿著湖面蜿蜒延伸,就像漂浮在水面上的長龍。長橋是西湖三大情人橋之一,也是最有代表性的一條,長橋連接的區域都叫長橋公園。走完全程也就兩三分鐘,傳說古代有人走出了十八裡的距離。
  • 伍佑古鎮千年珠溪•珠溪的橋
    一平方公裡的小鎮,六河九街十八巷二十四橋布局,緊湊親密。「隔河千裡遠」。河多橋多,橋拉近了人們距離,橋連接著人們親情。小橋浮水,河溪虹跨,伍佑淡如青花瓷、古樸水墨畫。一則則動人故事散落在門戶街巷角落,一個個美麗傳說編織成河渠縱橫夢鄉。穿行在古鎮每一條街巷,總有河溪橫在你面前。這時就會有風格不同的座座小橋,向你頻頻招手,讓你頓時有種對前輩們的感慨,感謝他們為後人作出的未卜先知安排。
  • 北方最大瀑布群——阜平天生橋瀑布
    ,還有一座由變質巖形成的橋梁,也是中國最大的天生橋,橋長27米,寬13米,高13米。天生橋是由瀑流沿山谷裂隙衝蝕、崩塌形成的,與流量最大、落差最高的瑤臺山銀河瀑布組合,形成了一個天然地質奇觀。橋下為一天然涵洞,長期有流水向下傾瀉,其落差達112.5米,瀑身垂直而下。瀑布穀中有九級瀑布,宛如九條巨龍,從崖壁上急流直下。當你站在瀑布下向上仰望的時候,會感到天生橋瀑布拔地而起,直衝雲霄。
  • 蜀中第一橋 安瀾橋與夫妻橋
    這令人提心弔膽的橋,在今天看來不安全,可在古代,它卻是西南地區最為安穩、最為可靠的索橋了,又叫「安瀾橋」,也稱「夫妻橋」。  「安瀾橋」之意大家都明白,為何又稱為「夫妻橋」呢?這是因一對夫妻對此橋建築有功,故有此稱。  唐代大詩人李白有「蜀道難,難於上青天」的名句,這當然有誇張成分,但的確也反映出古蜀國地區高山深谷極多,人們交通不便的狀況。要交往,就得逢山開路,遇水架橋。
  • 向平友:花天河上有座神秘的魯班橋,傳說與八坪譚氏始祖有關
    花天河是野三關古桃溪河的下河,發源於綠蔥坡鎮野花谷,魯班橋是花天河上唯一的一座古老的石拱橋。橋的南岸是大支坪鎮關口村(現在合併為尚家村),北岸是清太坪鎮北鳩坪村,兩岸人民指手為棋,以河為界。此橋已有六百多年的歷史,如今保存完好,橋上行人可以來往。民間傳說,在魯班橋下面,魯班曾經賜有一把寶劍。
  • 朱家角古鎮丨放生橋:井帶長虹 滬上第一橋
    放生橋:井帶長虹 滬上第一橋.mp304:36來自瀟湘晨報放生橋:井帶長虹 滬上第一橋.mp3來自文化青浦00:0004:35遊青浦,逛百景,漫步千年水鄉,品味滬上文化。36座古橋星羅棋布地散落在河港交錯的朱家角各處,最負盛名的當數放生橋。放生橋位於朱家角鎮,跨於漕港上,明隆慶五年(1571年),由慈門寺的僧人——性潮募建 。清嘉慶十七年(1812年)重建,放生橋凝結了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結晶,在其設計與構造上可見一斑。放生橋是上海地區現存最大最長的五孔石拱橋,被稱為「滬上第一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