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就是我生活的城市——天水

2020-11-16 遊者日誌

發現天水的美

發現不一樣的風景

發現這座城市的點滴變化

其實沒有那麼難

談空氣

作為華夏文明和中華民族的

重要發源地之一

天水得名,源於「天河注水」的美麗傳說。

這裡氣候宜人 春有花 夏有蔭

秋有果 冬有綠

出繁花、入靜謐

藉河、渭河景觀風情線貫徹主城

天水擁有大自然最好的饋贈

來這裡,無論是晨跑還是夜跑

呼吸新鮮空氣,調解身心健康

令人仿佛遠離喧囂都會

置身於大自然中

談歷史

羲皇故裡、媧皇故裡、軒轅故裡

沉甸甸的榮譽

讓這座城市有這不同的色彩

伏羲文化、軒轅文化、大地灣文化

先秦文化、三國文化、石窟文化

諸多文化奠基了

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

天水以8000年的歷史文化

譜寫了中華文明的序曲

這裡還是秦國的發源地

談交通

「十三五」期間,天水搶抓機遇

著力完善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

把區位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

為天水經濟高質量發展築牢基礎

區內實現了與蘭州、西安、成都、重慶

等省會城市以高速公路對接

市與縣區之間以二級公路連接

今年9月,天水市還啟動實施了鄉村振興南北兩山片區基礎設施重大項目,在秦州、麥積兩區城區圍繞南北兩山打造一條環城新幹線,西起秦州區川口村、東至麥積區社棠鎮路線全長115.78公裡,全線設置大橋37座,隧道4座,互通立交四處,項目估算總投資109.6億元,將連接秦州新城、潁川新城等七大新城及23個旅遊景點。

天水南站動車組存車線投入使用、天平高速即將通車、天水至隴南鐵路計劃開工、天水軍民合用機場遷建工程試驗段開工、 有軌電車示範線工程(一期)通車運營 、三陽川隧道火熱建設當中、羲皇大道秦州段、秦麥高速改造升級全面完成。

發展立體交通航空不能缺席,天水機場充分發揮民航「窗口」和「平臺」作用,在開通了直飛重慶、南京、杭州等5條航線的基礎上,10月又開通直飛銀川航線。通過國家立項批覆後,天水新機場遷建工程也籤訂了合作框架協議,進入了啟動建設的關鍵階段。

隨著公路、鐵路、民航等

交通基礎設施的不斷提質升級

天水已初步形成了外聯內通

覆蓋城鄉、功能完善的交通綜合體系

關中平原城市群的

重要戰略支點地位進一步凸顯

為全市高質量發展和老百姓放心出行

提供了強力交通保障

談人居

山清水秀,人傑地靈

這樣子形容天水最不為過

在這安逸的小城裡

生活幸福 精神愉悅

這裡有......

有四大石窟之一 麥積山石窟

中國規模最宏大、保存最完整

紀念上古"三皇"之一伏羲氏的

明代建築群

伏羲廟

隴右第一名剎——南郭寺

看翠峰高聳——仙人崖

甘肅「小黃山」——石門

正看如旗,橫看似龍——甘谷大像山

群峰疊嶂覓無路,亂石開徑別有天——武山水簾洞

談文化

天水是中華文明的多源生發地之一,距今8000年前的大地灣文化遺址所展示的天水遠古文明,時間跨度越3000年,內容異常豐富。其在原始建築、藝術、農業起源、文字和宗教等多方面,均是中華文明悠久、博大和先進的典型代表,是中華文明火花的最初閃現,故而被稱之為"大地灣文化"。

天水始有「羲皇故裡」之稱,在歷史上為隴右第一重鎮。太昊伏羲氏,創八卦、發明漁獵工具、制嫁娶、造書契、創曆法、人工取火、制琴作樂等眾多發明創造。

天水地區是秦人的發祥地,早在三國時期,諸葛亮六出祁山、失街亭、收姜維等世人有口皆碑、如數家珍的故事,都發生在天水。圍繞天水地區便發生了一系列的戰事,並留下了許多古戰場,這便形成了天水的三國古戰場文化。

談美食

說到天水的特色美食

呱呱必不可少!

香、辣、綿、軟

入口即化

天水呱呱

豬油盒--天水的名小吃

酥脆鬆軟、滋味濃香、色澤豔麗、油而不膩

在天水

有一種天工,叫麥積山石窟

有一種傳承,叫伏羲廟

有一種洞天,叫水簾洞

有一種巍峨,叫仙人崖

有一種壯觀,叫石門

有一種美食,叫呱呱

......

我生活在天水,我愛天水

我是天水人

我在天水,你呢?

相關焦點

  • 重啟2020,我想天水就是這樣的……
    重啟2020,我想天水就是這樣的…… 不想錯過更多美食分享&福利 記得星標我哦
  • 天水萬達廣場 | 環繞天水最大城市公園,敬獻懂生活的你!
    您可以自豪地發出邀請來天水萬達廣場看看就知道了!這裡環繞全城最大城市公園岷山生態公園住在這裡盡情暢享公園為生活帶來的愜意吧!近1.2萬株喬木,近8萬株地被灌木呼吸著每一棵樹提供的清新鮮氧享受著城市裡少有的公園慢生活休閒娛樂 許你美好日常
  • 天水圍:百姓生活20年
    新華社香港6月18日電 題:天水圍:百姓生活20年  新華社記者胡創偉 閔捷 王欣  「1997年香港回歸那天,下了一場大雨。回歸之後的天水圍如雨後春筍般迅速發展壯大。」55歲的天水圍居民陳志展對這片土地情有獨鍾,說起天水圍周邊的丫髻山、龍園、溼地公園,他如數家珍。
  • 天水岷山廠,一個應該被這座城市好好善待的地方
    天水岷山廠要打造成一座休閒生態公園,對於人民公園被"瘦身",城中再沒有一座較大且像樣的公園的天水而言,這一決定多少還是有期待值的。公園,在城市功能設計中兼具緊急避險功能,從這一點看,地處城內、面積較大的岷山廠自然是"風水寶地"了。
  • 甘肅人眼中的天水,就是江浙人心中的蘇杭!
    如果有人問你:你知道天水這座城市嗎?大概多數人連它在哪個省都分不清楚,那你知道潘石屹嗎?我想中國半數以上的人都應該都聽說過他的名字,大名鼎鼎的soho中國的董事長,他的家鄉就在甘肅省天水市。一直以來天水就是古絲綢之路的必經之地,它那「大氣」的名字源於「天河注水」的美麗傳說,天水當地氣候宜人,物產豐富,在民間也素有「隴上江南」的美譽。其實小編覺得西北地區也許挺嚮往江浙地區的地理位置,不然怎麼會有這麼多諸如「陌上夏花」,「塞上江南」,「隴上江南」的美譽來形容西北的城市?也許是小編多慮了,大概白居易的《憶江南》早已在大西北深入人心。
  • 甘肅天水今夏遭遇水荒:天水、天水,天天無水
    家住天水市安民社區18樓的老石,每天都要專門騰出兩小時接自來水,囤水成為保證全家基本生活的關鍵。  每天4點,老石家的鬧鐘都會準時響起。摸黑爬起來,老石的做第一件事就是打開沒水的龍頭,把大盆小盆在客廳陽臺擺得滿滿當當,有時候蒸鍋也成為容器。一切準備就緒後,他叫醒家人,準備開始囤水。  4點多,龍頭開始往外冒水,一陣黃色渾濁水過後,清澈的自來水淌了出來。
  • 「天水圍」和許鞍華的生活與生存(圖)
    《姨媽的後現代生活》之後,竟然是《天水圍的日與夜》。  年逾六旬的香港電影新浪潮女將許鞍華,在出道30年後,以返璞歸真的姿態,蕩滌所有關於「姨媽」的質疑眼光,回歸創作原點,推出了一部《天水圍的日與夜》。該片的英文名字也相當的「許鞍華」,THEWAYWEARE——「我們的生活與生存」。
  • 杭州下城區天水巷改造 啟動城市記憶的活化保護
    最近下城區天水街道傳出消息,將斥資1500萬元對天水巷和同豐巷實施改造。而隨著這兩條街巷改造籌備工作的推進,當地被挖出來的「老底子故事」還真叫人不敢小瞧了它們。小北門原名天宗門邊上連著北關夜市「街道不僅承擔了交通的功能,同時也承載著城市文化的『遺傳基因』」。改造之初,天水街道就啟動了對這兩條街巷歷史文化的挖掘。
  • 《天水圍的日與夜》:一部聚焦於香港的天水圍裡的平凡生活的電影
    《天水圍的日與夜》恰是一部聚焦於香港的天水圍裡的平凡生活。這部電影可以說是一部沒有什麼故事情節的電影,沒有開始,沒有高潮,也沒有結尾。只有那對少年和阿媽,走過無數個天水圍的日與夜。天水圍位於香港新界元朗區西北部,是香港眾多中下階層人士的聚集地。
  • 【公交都市】「叫醒城市的人」!天水首班公交駕駛員凌晨4點出門
    【公交都市】「叫醒城市的人」!一起走進由天水廣播電視臺和天水羲通公交旅遊集團共同推出的「公交都市 你我同行」專欄跟隨記者的鏡頭體驗冬季駕乘人的一天
  • 土耳其女孩天水:音樂帶我走近中文
    「當時我並不知道這是哪種語言,但是歌的旋律很打動我,便把這首歌單曲循環聽了好久,也在猜測浪漫旋律背後的歌詞是什麼意思,這是我和中文的第一次接觸。」  對當時的天水來說,想了解中文歌詞的意義並不容易。她告訴筆者,雖然在網上找到了這首歌的視頻,但視頻裡的歌詞有的是漢語拼音,有的是英語。她只能先看英語,再翻譯成土耳其語才能磕磕絆絆地理解其大意。這對於從來沒有接觸過中文的天水來說難度很大。
  • 四線城市寶雞的房價為什麼幹不過五線城市天水?
    去年7月份,肅天水市新房均價突破萬元,成為甘肅房價第二高的城市,12月份天水新房均價9204元/㎡。再看看寶雞,12月份新房均價5196元/㎡,不但低於甘肅天水,還低於甘肅平涼與甘肅慶陽。那麼為什麼寶雞房價這麼低,天水房價那麼高呢?寶雞樓市百科帶大家從這幾個方面了解一些。
  • 《天水圍的日與夜》還原一個真實的天水圍城
    天水圍在香港新界元朗區,距離旺角較遠,距離中環更遠,屬於香港郊區,一般來香港旅遊都不會去天水圍,就是香港本地人也不太願意去天水圍,天水圍的居民因為車費和路途的限制,也不常出天水圍。
  • 香港有個天水圍
    正是這一連串慘劇,讓天水圍罩在了一片陰影中,加之媒體的大力渲染,天水圍成了很多香港人心中的「悲情市鎮」,人間地獄。  於是,林夕寫出了一首《天水·圍城》——「圍住了的血汗,圍住了的跌宕,圍住了當初的厚望。越來越渴,越來越覺沒能力闖出這沙漠。」歌曲字字絕望,句句悽涼。而觸覺敏感的導演劉國昌,也曾以天水圍為背景,推出令人心冷的社會電影《圍·城》。影片充斥著暴力、亂倫與憤怒。
  • 《天水圍的日與夜》|生活總是在波瀾不驚中發生
    《天水圍的日與夜》| 生活總是在波瀾不驚中發生在《天水圍的日與夜》中,我印象最深刻的一個情節是:當教會的學姐問貴姐的兒子阿安,「當你媽媽叫你寫作業的時候,你怎麼回答呢?」,阿安平靜地說:「哦!」阿安跟貴姐,是單親家庭,一個失去老公,一個失去父親,母親和兒子生活了十多年,這在別人眼裡本該是一件不怎麼幸運的事情,可是在電影中我們也發現,阿安跟貴姐的生活依舊透露著細細的溫情。
  • 香港:天水圍溼地公園 被刻意保留出的城市綠肺
    攝影愛好者阿林住在九龍,之前一直努力工作,難得的休息時間都用來城市裡的娛樂,幾乎沒有來過天水圍,大多數的印象也是從影像中得來的,早些年間這裡像是一個被人遺忘的角落,屬於新界元朗區,距離深圳很近,本身是一大片農田和魚塘。我們知道天水圍,大多是從許鞍華導演的《天水圍的日與夜》、《天水圍的夜與霧》這兩部作品,頗有大都市的悲情色彩。
  • 天水:一座來了不想走,走了還想來的城市
    我是天水市文化和旅遊局黨組成員、副局長李小敏。非常高興今天能夠通過甘肅都市調頻廣播《專家帶你去旅行》欄目,與大家一起走進我的家鄉——羲皇故裡、隴上江南、祖脈天水,讓我們共同來探尋這座肇啟華夏文明曙光、吸引全球華人尋根祭祖的聖地,來了解這座傳承辯證統一智慧、兼顧南秀北雄氣質的福地,來感受這座美的您來了不想走,走了還想來的最佳旅遊目的地。
  • 天水美食:呱呱 麵皮 天水酒碟 漿水面
    天水姑娘都被稱為「白娃娃」,可能與天天吃呱呱有關吧!  有不少外地遊客卻總是很遺憾的沒有嘗試過這一地方特色,究其原因,除了通紅的辣椒讓人望而卻步以外,還有就是呱呱是由人工用手捏碎、撕碎而成,很多人都覺得不太衛生,因此錯過了一品其味的機會。
  • 省內兩大城市蘭州和天水旅遊業發展都挺厲害,哪個未來會更勝一籌
    甘肅省內第一大城市蘭州和第二大城市天水旅遊景點都比較充足,旅遊業的發展都蒸蒸日上,交通設施都比較完善。那麼在未來誰的旅遊業發展會更勝一籌呢?對於這個問題,大家都會有自己的答案。而我的答案會更加的出人意料。下面就這兩個城市旅遊方面的發展分別說一下。
  • 法國版的《悲情城市》她說,這就是我的真實生活
    何苦寫這樣的成人電影呢,這可真是一塊巨大的疑問團體,堵截在我的面前,讓我一時找不到可供使用的詞語來加以反駁。但是一想到,已經有那麼多,寫東西相當不錯之人,誇獎過這些大師的作品時,我就覺得厭倦。當然了,正如大導演們,都希望自己的影片獲得更多種類的解讀,從而獲得更多的受眾,即作品的多義性。寫文章之人,誠然是可以從不同的角度,重新闡釋大師的作品。但實實在在做不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