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7月29日訊, 一棟新建紅色二層小樓,窗外的護欄將玻璃窗緊緊包裹著,樓前停放著幾輛電動自行車。二層的窗旁,掛著一排晾曬的衣物。
這棟二層小樓在建欣苑三裡南旁,位於地鐵大紅門站向南約500米的建欣苑三裡小區中。小樓去年年底開始施工,春節前後施工完成,施工中圍擋上懸掛著寫有「建欣苑社區東區居委會施工」字樣的條幅。
小樓建好後,搬進來的並非居委會,而是一些住戶搬進了小樓中。在許多居民眼中,說好的居委會不見了,搬進的確是出租戶。
小區居民老張翹首以待的居委會遲遲未搬進二層小樓,小樓到底是居委會還是出租房?老張的質疑也在不斷加重。
地鐵大紅門站向南,一片6層高的住宅樓,幾十棟住宅樓的名字都叫建欣苑。樓房建造於2000年左右,位於南三環與南四環之間。
從地鐵站向南約500米,兩扇敞開的鐵門內便是建欣苑三裡南,一名保安坐在門前,不讓非小區的車輛駛進。
鐵門北側,一棟二層的紅樓建於此,紅色的漆面、新裝的窗外護欄與空調,可以看出這棟二層小樓的修建時間並不長。居民老張的印象中,二層小樓的施工從去年年底開始,春節前後完成施工。「就在開工的時候,在圍擋外面拉起了一條橫幅,上面寫著『建欣苑社區東區居委會施工』,我們一看也特別高興,居委會就要建在小區裡,我們辦事就方便多了。」老張說,二層小樓在修建之前,那塊地是垃圾房。
二層小樓長約25米,寬約10米,老張關於建房時間以及建房時懸掛橫幅的說法得到了多名小區居民的印證,一名居民表示,房子建得很快,在春節之前就已經完工,完工後橫幅就隨著圍擋一同被拆除,露出的就是紅色的二層小樓。
「是在修的時候掛了一條橫幅,寫著居委會施工來著,我從那經過的時候也看到過橫幅。」建欣苑居委會一名工作人員說,這棟二層小樓施工大約用了兩個多月,在今年春節前就已經完工。
老張在憧憬著不用出小區就能去辦理社保,同樣可以在建好的二層樓中為即將出生的孫輩辦理出生證明等。「可以近距離的找到政府部門,辦事肯定就方便多了,雖然居委會建在了小區裡面,雖然會有居民進進出出,但我感覺安全上還是有保障的。」
與老張一樣,許多居民都有著這樣的期許。「社區辦點文體活動,去社區參加個活動也方便多了,不用來回過馬路走那麼遠才能到社區。」一名老年居民說,可是這樣的願望卻在未來的半年時間中沒有實現。
春節過後,當老張再次經過二層小樓時發現,小樓中已經搬進了住戶,「搬進來的不是辦公的桌椅板凳,搬進來的都是生活用品,一看就是來過日子的。」這讓老張一頭霧水,說好的居委會沒來,卻搬進了幾戶住戶。
二層小樓外,窗戶被護欄包裹著,一層的住戶的聊天聲與笑聲從未關閉的窗戶飄出。透過二樓的窗戶,靠近窗戶的位置,掛了一排新洗的衣物。小樓旁,停放著幾輛電動自行車。
老張開始認為住進二層小樓的人是為居委會裝修的工人,「或許再過個一個月裝修好了,居委會就能搬進來了。」
但是春節過來的近半年時間中,住戶一直沒有搬離小樓,始終居住在那裡。一名居民表示,房子已經蓋好五六個月時間,但是居委會卻一直沒有搬進小樓,卻有一些流動人員將家搬到了這裡,居委會莫名其妙地成為了出租房。
一名保安稱,住在二層小樓的人員是建造單位的人員,在小樓建好後就一直住在小樓內,至今有近半年時間。「說是居委會,一直沒有搬進來的動靜。」
在二層小樓的東側,一條寫著「建欣苑社區桌球爭霸賽」的紅色橫幅掛在門前,樓內放有桌球臺以及椅子等。建欣苑社區一名工作人員表示,前不久在這棟二層小樓中進行了社區桌球比賽,現在有教練在這裡教小學生打桌球。除此之外,社區並沒有對這棟小樓進行使用。
「如果蓋房真的是居委會,我們舉雙手贊成,可現在居委會遲遲不出現,而搬進來的都是住家過日子的。不知道住在裡面的都是什麼人,社區裡居民的安全誰來保證。老張對此百思不得其解,許多居民並不希望小區中的人員複雜,而使小區增加不安全的因素。「更何況,這棟房子的旁邊就是一所幼兒園,每天一兩百名幼兒還在裡面學習。」
二層小樓最西側的一間,玻璃上貼著一張寫有出租電話的紙條,房間中空空如也。該間房間的所有者為該小區物業公司,出租人表示,房間的租金為每年13萬元,房屋的面積為60平方米。「租過去之後,你想幹嘛就幹嘛,開飯店開超市隨你便。籤合同也是和物業去籤,合同是有保障的。」
對於二層小樓的其它房間是否可以出租,這名物業工作人員表示,那些房子並不在物業的管理範圍中。
二層小樓的南側,共有五扇防盜門。在老張看來,如果單純只是居委會,沒有必要安裝如此多的防盜門,「小樓的東面有一扇大的防盜門,從那裡就能進到樓裡去,又為什麼要在外面安裝那麼多防盜門呢?」老張所指的那扇大防盜門表示掛著「桌球爭霸賽」橫幅的入口。
一名住在二層小樓的住戶表示,在二層小樓建起之前就有幾戶人家住在這裡,「那蓋起了新房子不能讓我們沒有地方住吧。」
建欣苑居委會一名工作人員證實,建起的二層小樓是準備為居委會所用。在建造完成後,卻不知為何先搬進了住戶,而不是居委會。社區服務用房主要為社區居委會提供日常辦公場地,居民自治活動場地,面積一般要求在350平方米以上,有辦公和活動空間才不至於讓居委會三天兩頭的搬家,為居民辦理相關事宜也會更加快捷。
一名知情人向記者透露,住在二層小樓裡的人均為房屋建設者一方,因為建房款一直沒有全部到位,所以房屋建造方一直沒有將房屋交給居委會,而一直有住在小二樓中的住戶。記者就此向大紅門街道辦事處與建欣苑居委會求證,但並未得到肯定答覆。大紅門街道辦事處一名工作人員表示,二層小樓為建欣苑居委會的辦公和活動用房,對是否被出租一事將進行調查了解。
遲遲未現身的居委會
在舉辦桌球爭霸賽後,二層小樓東側的防盜門便被鎖住,除了有教練教小學生打桌球以外均處於關閉狀態。
「房子都已經建好了,要是沒有裝修,那些人也沒法住進來,那為什麼居委會卻一直不搬進來呢?」老張發現,樓裡的白牆與地方都已經完工,只是房間中沒有辦公用品。
「早就聽說要把社區居委會搬到三裡南那裡,但是那房子建好都半年了,我們還在現在的地方辦公。」建欣苑社區一名工作人員表示,春節之後就曾有傳言稱,四五月份的時候社區會搬家至建欣苑三裡南新建的二層小樓中,「不過到現在也一直沒有搬過去,弄得我們心裡也惶惶的。」
在新建二層小樓時,掛出的橫幅寫有「建欣苑社區東區居委會」字樣,這名工作人員表示,建欣苑小區的面積很大,通過拆分的方式將原有居委會分為東區與西區,這樣能夠方便居民辦理事宜並在社區進行文體活動。「拆分的工作還沒有做好,導致現在我們也不知道哪是東區,哪是西區,所以所謂的東區居委會也沒有搬進新建的二樓中。那些先搬進去的人是誰?會不會搬走我們也不得而知。」
老張仍舊在不斷地詢問這棟二層小樓的真正用途是什麼,「如果是居委會就應該儘快使用,給百姓以方便。如果其中建有出租房,希望能夠被清理,畢竟這也是一個半封閉的社區,這樣的出租房建在小區中,總讓人感覺到不安全。也不能在建房的時候寫著『居委會施工』,到了建好之後,進來的不僅僅是居委會,還有出租戶吧。」
小二樓中的聊天聲與笑聲漸微,掛在牆壁上的空調外機嗡嗡地向外吹出熱氣,一名中年婦女推開房門騎上停在門前的電動自行車離開小區。那棟在建造時寫有「建欣苑社區東裡居委會施工」的二層樓房中,除了幾家居住於此的住戶外,居委會只在這裡組織了一次桌球爭霸賽,此後居委會的身影卻一直沒有在這裡出現。空空的辦公房與已經住進住戶的房間相比冷清了許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