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爺廟一直香火興旺
東南網12月30日訊 (海峽導報記者 蕭鎮平 文/圖)南音是中國現存最古老的樂種之一,被譽為音樂的「活化石」,現已入世界遺產名錄。
但南音到底如何起源的?它又是誰發明創造的?許多人都不知道。
在東山縣銅陵鎮,就有一群南音愛好者,一有空,就到當地一座「郎君廟」(群眾俗稱「老爺廟」)裡,祭拜「老爺祖」,並聚集在一起表演南音,數百年來代代交替,風雨不斷。
據他們稱,廟裡主祀的「老爺祖」(即郎君)是南音的祖師爺。現有專家考證,這位南音祖師爺「老爺祖」竟是五代十國時期的後蜀皇帝孟昶(音 chng)。
怪事:廟中神像頭戴皇帝「冕旒」
銅陵鎮是東山縣的舊縣城,著名的風動石景點就在該鎮的海邊。
穿過喧譁的鎮區,拐入一條幽深的巷子,一座古廟映入眼帘。廟不大,主殿約10多平方米,包括後院庭堂也就數十平方米。廟名曰「郎君府」。
神龕上,坐著一座端莊的神像,面色紅潤,長鬚,右左各立有一侍童,一人吹笛,一人打竹板。最令人稱奇的是,這座神像居然頭戴著古代皇帝才能戴的「冕旒」。
廟前的廣場上,則立著一塊「縣級文物保護單位」的石碑,廟左邊,有一個偏殿,稱為「御樂軒」。
「裡面供奉的是『老爺祖』,是南音的祖師爺。」當地村民陳老伯介紹說,原先有許多喜歡南音的村民,經常會來「御樂軒」裡面表演調唱南音。
「這裡是『下廟』,前面不遠處,還有一座『頂廟』,都是供奉『老爺祖』的。」在陳老伯的指引下,步行約200米,又有一座廟,出現在眼前,曰「老爺廟」。
「頂廟」比較大,步入廟門後,主殿邊上仍有一偏殿,曰「御樂居」,一群南音愛好者正聚集在一起彈唱著南音。
秘聞:「老爺」竟是後蜀皇帝
「『老爺祖』就是『郎君』,不過,我們一般都叫『老爺廟』。」當地一村民介紹,在以前,凡是要學習南音的人都須到老爺廟裡進香朝氣,然後喝「老爺茶」,以期平安順利、記性好、學藝快。每年農曆二月十二,民眾成群結隊到老爺廟裡焚香祭祀,供品十分豐盛,十分隆重。
和「郎君廟」一樣,「老爺廟」裡的「老爺祖」神像,頭頂上同樣戴著「冕旒」。
「老爺祖」到底是何方神聖,為何頭戴「冕旒」,學南音人都要祭拜他呢?
「他是我們南音的祖師爺,聽說是古代一位皇帝。」廟裡一位彈唱南音的老伯對導報記者說,廟牆上有一塊碑記,裡面有詳細的記載。
在這塊《郎君府碑誌》中清楚記載:「老爺祖」竟是五代十國時期的後蜀皇帝孟昶。
專家:對研究南音有重要意義
「閩南南音的戲神確是孟府郎君孟昶。」漳州歷史學會會長、閩南師大教授鄭鏞曾對此有過專門的考證。
據其考證說,孟昶是五代十國後蜀皇帝,精工聲曲,其妃子花蕊夫人更擅宮詩,夫唱婦隨,志同道合,將中原宮廷音樂與秦川民間曲調融為一體。
趙匡胤平蜀後,孟昶攜花蕊夫人投宋,七日後病卒。花蕊夫人勉承趙匡胤召納,與西川139名樂工將孟蜀管弦樂傳入宋都樂坊,成為宋廷音樂,世稱南曲、南音。
後花蕊夫人因時常撫弄管弦追憶孟昶,並繪其像祀之,恰遇趙匡胤看到,遂謊稱「此為神仙,奉者多子」,太祖信之,即焚香禱祀,太祖得子後,敕封為「郎君大仙」。「配祀是為金雞、玉犬兩位大將軍,俗稱雞老爺和狗老爺,相傳為孟昶部下樂師。」
「這兩個廟皆始建於清乾隆年間,奉祀南音始祖孟昶,不過,樂社形成時間或許更早些。」鄭鏞考證後得出結論:東山的南音應是從泉州傳入的,至今已傳至第五代了。
據專家考證,這是迄今為止,閩南地區發現的惟一的南音鼻祖寺廟,對研究南音的起源、傳播均有著重要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