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日本東京的地王銀座也發生了大面積商鋪倒閉的情況,銀座曾經是全球租金最高的地方,也是日本商業的地標,不過如今卻幾乎是門可羅雀。
其實這樣的情況也發生在了中國的香港。從去年開始,香港零售業就下滑嚴重,因為缺少內地遊客,導致香港零售業、服務業都下滑嚴重,最終導致很多商鋪價值大跌。玩具大王蔡志明在羅素街的鋪王至今都租不出去。過去這間鋪子,一年的租金高達1.08億,鋪子的商業價值高達30億。香港的羅素街、時代廣場、海港城這樣的商業旗艦地標都出現了大規模的關店潮。
過去香港的商鋪價值讓許多人吃驚,比如說全球租金最高的地段之一羅素街,隨便一間商鋪價值就幾個億。在香港即使是最窮的深水埗,隨隨便便一間鋪子價值都是幾千萬。所以說在香港能夠有幾間鋪子的人,身家都是幾個億的。香港一間鋪子價值上億都很正常。
因此在香港有一群職業的商鋪炒家,比如說這個隱形富豪陳永安。陳永安堪稱是香港最大的隱形富豪,他一個人在香港坐擁200間鋪子。如果按照平均1間1個億來計算,那麼價值就高達200億了。
那麼陳永安為何可以在香港有這麼多商鋪呢?他到底是如何做到的呢?如果你知道陳永安當年不過是香港菜市場的一個豬肉佬,那麼你可能會認為更加神奇。
在廣州有一個著名的豬肉佬蘇志剛。蘇志剛當年是賣豬肉出身,不過如今卻成為了長隆的老闆,身家高達數百億。很多人都低估了賣豬肉的利潤,賣豬肉雖然看似不入流,不過事實上賣豬肉的收入比那些在高檔寫字樓工作的人高多了。
陳永安的發展之路跟蘇志剛差不多。蘇志剛從豬肉到旅遊大亨中間,也有開餐廳跟酒店的過程。陳永安其實也是如此。因為賣豬肉跟很多餐廳合作,於是就跟做餐飲的人認識了。
陳永安賣豬肉後就在香港開了一家太興餐廳。中國有8大菜系,其中粵菜則是最有名的菜系之一。粵菜以廣府菜、潮州菜跟順德菜組成,粵菜的高端的菜式其實都是在香港發明的,而如今香港粵菜裡面最頂級的餐廳就是福臨門。在大眾粵菜餐廳裡面,太興、翠華就是最大的兩個品牌。
陳永安就是太興餐廳的老闆。太興餐廳已經早在香港上市了,一年的營收高達30多億。如今太興旗下有200多家門店,其中在內地的門店是57家,剩下大部分位於香港。陳永安賣豬肉賺到了第一桶金,隨後就開了太興餐廳,成功做大做強。
陳永安最聰明的地方就是,他開的餐廳大部分都是自己購買物業的。這也是陳永安為何可以買下如此多商鋪的原因。大部分開餐廳的人都只是租用物業,因為這樣資金成本更低,也更加利於公司的擴展。
不過陳永安最聰明的地方在於,購買商鋪是陳永安個人的名義,而太興早就是上市公司,這等於說陳永安把商鋪買下,然後再租給上市公司,租金就進入了自己的口袋。一般來說,餐廳最大的成本就是租金成本,至少要佔到3成左右。陳永安自己持有的物業,這樣就可以大大降低餐廳的成本了,而且反正是肥水不流外人田。過去一年,連翠華都在香港關了9家門店,而太興卻僅僅開了2家門店。
當然陳永安這個模式也有一個BUG,那就是現在這種情況,香港商鋪的價值大跌,陳永安手裡的商鋪不斷在貶值。最近陳永安就計劃把商鋪都賣掉,然後要北上創業發展了。陳永安從2002年開始在深圳開設了第一家太興,如今在13個城市開了57家太興餐廳,平均一年開店3到4家。這個速度發展其實不算快。如今內地的營收佔到太興2成左右而已。
看看如今海底撈的發展,已經證明了內地的市場潛力無限。過去一段時間,陳永安已經有十幾間的商鋪在打折出售,而且一降價就是上千萬。不過如今行情不好,即使陳永安降價千萬,也依然是無人問津。陳永安現在也算是聰明反被聰明誤了。屬於香港商業地產的黃金可能已經一去不復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