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中國網際網路信息中心(CNNIC)發布的《第37次中國網際網路統計報告》顯示,截至 2015年12月,中國網民規模達6.88億,網絡文學使用率為43.1%,用戶規模為2.97億。當下網絡文學接壤影視、遊戲、動漫,膨脹起更加巨型產業結構。根據易觀智庫發布的《中國網絡文學市場季度監測報告2015年第4季度》數據顯示,閱文集團旗下起點中文網以31.9%的用戶覆蓋率位居行業第一。應該說近幾年在網絡文學的坐席上,起點一直穩居王座,本月適逢起點建立14周年,澎湃新聞特邀起點中文網的創始人之一侯慶辰回顧14年來起點在哪些方面改變了網絡文學。
從依賴繁體市場到開創簡體市場侯慶辰的網名叫意者,早年也是網絡寫手,現為上海作協會員,現為閱文集團副總裁。2001年他參與成立了中國玄幻文學協會(CMFU),這個協會在一年後的5月以起點中文網為名上線,創始人一共有六個,分別是:黑暗之心(吳文輝,現為閱文集團CEO)、藏劍江南(商學松,現為閱文集團總裁)、寶劍鋒(林庭鋒,現為閱文集團高級副總裁,負責原創內容)、意者(侯慶辰,現為閱文集團副總裁,協助負責原創內容)、黑暗左手(羅立,現為閱文集團副總裁,負責版權營銷)、5號螞蟻(鄭紅波)。
有趣的是這六個人來自不同城市,網站成立後也都是線上辦公,真正的網際網路公司,這也讓他們區別與傳統的文化公司,這種辦公模式後來也成文網文公司的運營方式之一,就是編輯為全國各地作者提供各種線上服務。
起點是最早以幻想類題材主打的網絡文學網站之一,早期的起點上網文都是免費閱讀:作者免費寫讀者免費看。這使得許多網文作家只靠興趣創作,生活得不到保證。侯慶辰回憶稱,「早期收費閱讀是很難的事情,所以很多作者開始都沒什麼錢賺。於是,臺灣就成了一個很重要的市場。我們的作者通過網絡不斷湧現,很多作品過去以後,銷量也不斷上漲,而且我們作家的成本比臺灣作家的成本要低。所以這對臺灣老闆來說吸引力很大,低成本從大陸拿書到臺灣出版能夠賺很多錢。」
侯慶辰表示事實上繁體字市場先行並非策略,而是無奈之舉因為當時簡體字市場很難打開,一是大陸出版市場不太認可玄幻這一新題材,二是臺灣市場和香港市場從古龍、金庸的時代過來,他們有武俠的傳統,天然有對原創小說、武俠小說有血脈認同。
但在2003年,吳文輝(現為閱文集團CEO)制定了全新商業模式——VIP付費制度,在短短的三個月時間內,起點成為行業第一的原創小說網站。這步棋不僅讓起點一招致勝,還開啟了網絡文學付費閱讀時代。侯慶辰表示,起點「勝」在理念,「我們希望作者能夠通過網絡擴展自己的作品,使他的勞動成果得到回報。早期我們都是給作者100%。」
收費時代,每一個編輯都應該有服務精神在收費閱讀的時代,編輯與作者的關係進一步融合,編輯不僅兼祧傳統任務看稿、審稿,還要提供思路、專業指引,甚至還承擔作者形象包裝經營,更重要的是反應速度一定要快。這樣的要求如今在網文界已成常規,但在十年前並不容易。
起點的編輯團隊自然成為了第一批新型文學編輯。侯慶辰談起早些年的情況:「有時候作者半夜找編輯,比如有個章節有點問題要進行修改,他自己處理不了,這時候編輯都要第一時間去操作。尤其每個月1號的零點,很多新書上架,而且零點就開始收錢了,我們不能等著1號早上9點上班了才幫作者開通,所以1號的零點,是你能見到最多編輯和最多作者的時候。」
為鼓勵作者寫作,起點又創造了作家分級制度,以白金封頂享受最高的待遇,對於這類作家,閱文會和他們籤署長期協議,展開更為長期的合作,給予專門的運作和更多資源支持。侯慶辰認為起點的種種制度調整是在解決作者的「就業問題」。對作者來說,起初都是兼職寫作,比如你的工資五六百、七八百或者是一千塊,但是你寫書可以賺到上千或者上萬的時候,這時候就會出現取捨的問題。全職寫作是否可以帶來更高的經濟收入?對作者來說,當他一筆稿酬的收入比他的工作高很多的時候,他可能會考慮我要往職業發展。當然有些作者開始寫得不好,但是寫作態度很好,主編編輯都會給到一些題材,或者覺得這個題材現在可能比較少,容易寫,或者說能夠出一些成績,一起討論,幫助他改稿,提供創意,加上線下的推廣。就像90後新人作家「亂」,我們把他從一個新人培養到現在一部書上幾千萬價值的版權。
中國的IP應該有中國特色侯慶辰認為當下市場對IP的需求以及商業價值關注對起點來說是件好事,但作為平臺來說慎重打造作品才不會浪費IP的價值。
「IP熱潮對於網文來說有極大的促進,比如網絡文學這個行業被認可,網絡作家這個職業被認可,大家知道網絡可以提供原創者一個寫作的平臺,那有人就會認為這是一個不錯的上升路徑。但這時候,你要明白,寫的話就面臨競爭,只有競爭才能產生好的IP。在我看來,IP的價值在於:第一個是看作者的價值;第二個是看內容的價值,內容要寫得好而精;第三是看平臺。我們起點(閱文)的價值就是可以把這個IP進行全面的包裝,使其價值最大體現。」
侯慶辰堅信,「中國化」是IP的骨髓,「我覺得中國IP應該和中國特色有很親密的聯繫,為什麼別的國家沒有網文,只有我們中國有網文,這中間有必然的聯繫,網文的深層內容其實可以追溯到很久,是中國五千年來傳承的東西。中國要做大自己的市場,其實要把自己的文化不斷地輸入出去,就像我們在臺灣、日本、越南、韓國,都有當地文字的出版物。而且海外市場有更大的空間。」
「中國文化走出去」一直是近年來廣受關注的話題,侯慶辰對於未來發展前景表示樂觀的同時指出當下還有很多問題,首先是我們的基本功還沒練好。「IP是需要花時間培育的,但資本方往往急於套現。另一方面,作家的契約精神也需要加強。」
但侯慶辰也指出現在的大部分網文作家在公共領域的表現能力還是有一些欠缺,這不利於其作品甚至其個人的IP化, 「他們的靦腆是有時代原因的。網文作家一開始寫作,其實大部分人都是比較宅的,可能寫作的目的開始是愛好,後來寫書賺錢之後,會更專注於寫書,忽略了在作品外的一些話題製造」。 侯慶辰表示起點將以更大的力氣培養作者、推出線下活動、商業合作。
在網文受眾範圍內,粉絲經濟早已形成,怎樣讓作者的名氣溢出粉絲圈,向公共領域蔓延是網文從流行小說變成大眾娛樂內容,這是道不能迴避的應用題。下一個十四年,還有沒有網絡文學,還有沒有起點都不好說,但就像侯慶辰說的那樣,真正能追溯的是中國文化,而網絡文學也僅僅是它的一個時間切片。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