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天鵝遷徙到南海子溼地,能飛過珠穆朗瑪峰,途中趴冰面上睡覺

2021-01-19 騰訊網

二月初春季節,大地回暖,候鳥們開始向北回遷。內蒙古南海子溼地自然保護區,位於包頭市東河區南側、黃河北岸段生態環境優良,是候鳥們遷徙路上的中轉站。大天鵝、灰鶴、赤麻鴨、秋沙鴨等珍禽都會在這裡停留。

據包頭晚報報導:南海子溼地保護區內水面上的冰還未完全消融,已有成百上千數量的大天鵝已經飛到這裡。包頭師範學院生物與技術學院副教授劉利表示:「今年飛來保護區的大天鵝數量較多,也比較集中,從2月5日的十幾隻,到2月21日已有2000多隻,數量每天都在變化。」

劉利副教授介紹:「大天鵝一般在10點之前在冰面上趴著休息,過了10點之後溫度逐漸上升才開始覓食。」

大天鵝全身雪白,姿態優雅,是鴨科、天鵝屬的一種候鳥,是國家二級保護動物。它能飛越世界屋脊珠穆朗瑪峰,是世界上飛得最高的鳥類之一,除了高山兀鷲之外,少有鳥類能與它比高度。

01遷徙路線:飛行約4000多千米,跨越高山峽谷與沙漠戈壁

很多人都對大天鵝的遷徙之路充滿好奇,它從哪裡來,會經過哪裡,要到哪裡去?千裡迢迢的遷徙之路,它們是如何飛過的?

大天鵝分布於亞洲,每年都要經歷兩次艱辛的遷徙之旅,秋季南遷到中國長江流域及附近湖泊過冬,春季北遷到蒙古國及西伯利亞等地繁殖。

先從大天鵝的南遷說起,每年的9月中旬天氣轉冷,大天鵝便離開繁殖地,飛往越冬地,在10月下旬左右到達。河南的三門峽天鵝湖溼地、山東的榮成大天鵝自然保護區等地都是大天鵝的重要過冬家園。

在溫暖的越冬地,大天鵝自由覓食、儲備能量。大約會在越冬地生活3-5個月的時間,待到2月中下旬,天氣開始回暖,就要開始北遷回繁殖地了。

全國鳥類環志中心張國鋼研究團隊,從2014年開始利用衛星跟蹤技術,對三門峽越冬大天鵝進行跟蹤調研。

通過衛星數據分析大天鵝的遷徙路線,總體上是:春季大天鵝遷離,沿著中上遊段黃河及支流遷徙,然後飛越我國陰山後抵達蒙古國中部和西部的繁殖地。

不過,大天鵝的遷徙路線並不一致,且在不同地方生活的族群,也會有不同的遷徙時間、路線。

榮成大天鵝自然保護區也曾給大天鵝裝上定位跟蹤器,跟蹤觀測到大天鵝的遷飛路線、中途休息地點以及停留時間。

從榮成出發的大天鵝主要路線是:跨渤海,達大連,經葫蘆島,至白石水庫,到達內蒙古。在這過程中,它們會選擇一個地方作為驛站,停留約半個月,然後繼續飛行遷徙,抵達蒙古國、西伯利亞等地區。

南海子溼地保護區近年來生態環境改善,成了大天鵝遷徙途中的重要驛站。大天鵝會在這裡停留約半個月的時間,休養生息,消除疲憊,儲備能量,為接下來的遷徙之路做準備。成百上千的大天鵝,成了一道絕美的風景。

衛星跟蹤發現,大天鵝在遷徙途中,要經過高山、峽谷、沙漠、戈壁等惡劣的地理環境。據估算,大天鵝遷徙總裡程約4000多千米。

02能飛過珠穆朗瑪峰,靠羽毛保暖防水,體內有「囊」可進行雙重呼吸

大天鵝遷徙之路,既遙遠又艱辛,要面對諸多問題,也要面臨許多危險。它們要抵禦低溫、缺氧,要面對天氣突變,還要尋找食物,躲避天敵。

現代鳥類專家指出,大天鵝可以飛越海拔8000多米的珠穆朗瑪峰,最高飛行高度甚至可達9000米,大天鵝成為世界上飛得最高的鳥類之一。

大天鵝擁有先天的優勢,幫助它完成一年兩次的遷徙之旅,秋天飛往南方過冬度假,春天飛回繁殖地繁衍後代。

首先,大天鵝的潔白的羽毛,非常細緻而密集,具有很強的保暖性和防水性,所以它一點也不怕冷。之所以遷徙到南方,是因為冬天繁殖地結冰後,無法將長頸伸到水底覓食。

其次,海拔越高,氧氣越稀薄,我們人類在高海拔地區容易因缺氧而出現不適反應,但大天鵝卻不會因缺氧而昏迷,為什麼呢?

天鵝的呼吸器官跟人類不一樣,它體內除了有肺以外,還有很多可以用來儲存空氣的「囊」。天鵝在吸進氣體時,會將空氣的一部分吸進肺部,另一部分沒有進行血液交換的氣體會進入「囊」中儲存起來備用。

當天鵝在呼氣時,「囊」中的氣體被擠出去,經過肺部排出體外,而在經過肺部時,空氣中的氧氣會進入血液進行交換,這也就是說,天鵝不論是呼氣還是吸氣,都會吸入氧氣。

生物學家將像天鵝這樣經過一次呼吸活動,肺部就會發生兩次氣體交換的現象叫做「雙重呼吸」。

如此一來,氧氣就能源源不斷地供應,大天鵝在高海拔地區飛翔時,不會受到低溫、缺氧的影響。

當然了,想要完成遠距離的遷徙,大天鵝除了這個特殊結構外,還具備了鳥類特有的中空高強度骨骼,龐大的翼展,以及大體型的大量儲備和耐低溫能力。

03趴在冰面上睡覺,嘴巴能挖到淤泥下0.5米深的食物

能飛越珠穆朗瑪峰的大天鵝,有修長的頸部,有漂亮優美的外表,也有翱翔高空的能耐。成群大天鵝在高空上飛翔,儘管長途跋涉,但姿態依然十分優雅,在天空中形成一道美麗的景致。

其實,大天鵝不僅羽色潔白、姿態優雅迷人,而且蘊藏著文化內涵,被人視為純潔、忠誠、高貴的象徵。

我國古代,將大天鵝稱為鴻鵠、黃鶴、黃鵠,不少文學佳作都歌頌過大天鵝。《鴻鵠歌》:「鴻鵠高飛,一舉千裡。羽翮已就,橫絕四海。」就是讚美大天鵝的詩篇。

屈原《楚辭》中也有寫到大天鵝:「黃鵠一舉兮,知山川之紆曲。再舉兮,知天地之圓方。」可見,自古以來人們歌頌大天鵝,以大天鵝來表達自己的鴻鵠之志。

又因為大天鵝對伴侶忠貞不渝,所以人們看到大天鵝總會聯想到浪漫的愛情,常以大天鵝比喻愛情。

大天鵝外形有一個顯著的特點,那就是喙部由黑黃兩色組成。與小天鵝相比,大天鵝喙部的黃色部分更大,向前延伸至鼻孔。

無論是遷徙,還是平常時期,大天鵝都喜歡熱鬧,一大家子在一片水域內,緩慢而優雅地遊水、覓食,從容不迫。

主要以水生植物葉、莖、種子和根莖為食,如蓮藕、胡頹子和水草。也吃少量動物性食物,如軟體動物、水生昆蟲和其他水生無脊椎動物。

喜歡成群結隊一起去覓食,嘴巴的掘食能力很強,能挖掘埋藏於淤泥下0.5米處的食物。一般,棲息地與覓食地距離不遠,但在遷徙途中,只能將就一下,飛到中轉站,結冰的湖面還未消融,只能趴在冰面上睡覺,恢復體力。

04對伴侶忠貞不渝,從孵卵到育雛,雄鳥一直守護在旁

春季4月,北方結冰的湖面已經融化,春水蕩漾,大天鵝經過長途遷徙,回到繁殖地。遊在美麗的湖水上,消解長途跋涉的疲憊。有的結伴戲水,有的交頸摩挲,有的翩翩起舞,千姿百態,畫面十分和美。

大天鵝對自己的伴侶忠貞不渝,保持著「終身伴侶制」,一旦認定一個伴侶,就不會變心,無論是覓食還是休息,都成雙成對,形影不離。

當它們到達繁殖地後,就開始結婚生子,已有伴侶的大天鵝也開始為繁衍後代做準備。

在2周的時間內,在湖泊岸邊選擇一個地方營巢,雌鳥獨自營巢,會拔下自己腹部的絨毛鋪墊在巢內。

雌鳥也獨自孵卵,不過這段時間,雄鳥不離不棄,會一直守護在伴侶身旁,如果遇到敵害就大聲鳴叫,讓雌鳥趕快逃離。它自己拍打翅膀上前迎敵,勇敢的與對方搏鬥。

每窩產卵4-7枚,雛鳥破殼後不久就隨著天鵝媽媽去覓食了,天鵝爸爸充當「保護神」,負責保衛巢穴與天鵝寶寶。

小天鵝三四月齡時,毛色逐漸轉變成白色,六月齡後就具有與成年天鵝一樣的體型和體重了。

到了10月上旬,大天鵝鳥寶寶已經長大,具備了長途遷徙的能力。大天鵝會領著剛長大的天鵝寶寶,向南飛往越冬地,開始新一輪的生命遷徙。

結語

潔白優雅的大天鵝,成群結隊在湖面上遊泳嬉戲、翩翩起舞,是一道迷人的天然美景。看到這樣的畫面,你會想到什麼?純潔高貴的象徵,還是忠貞不渝的愛情?

雪靈谷動物實驗室/出品

參考資料:中國林業網、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中國鳥類志、中國動物志、CCTV、包頭晚報

相關焦點

  • 大天鵝飛抵石羊河國家溼地公園越冬
    12月11日,成群的大天鵝在石羊河溼地公園或棲息徘徊,或飛舞盤旋,或悠然自得地在紅崖山水庫覓食、嬉戲,在清澈泛藍的水面和白雪覆蓋的冰面上勾勒出一幅人與自然和諧共存的醉人美景大天鵝是國家二級保護動物。近年來,隨著一批溼地保護恢復工程的實施,石羊河溼地面積不斷擴大,溼地生態系統穩定性逐年增強,溼地生態環境持續不斷改善,從每年11月開始,大批大天鵝都會從遙遠的北方遷來,在石羊河國家溼地公園內棲息越冬,來年3月才會遷徙北返,在溼地公園停留棲息時段長達近5個月時間。
  • 隨野保巡護員在官廳水庫調查今冬候鳥遷徙 今年飛過北京的候鳥最多
    在整個官廳水庫,這樣記錄候鳥遷徙的機位有十多個,迎接著大天鵝、小天鵝、疣鼻天鵝的依次到來,官廳水庫也成了候鳥的天堂。「我們第二組已經準備下水了,你們上來休息一會兒吧!」上午11時,在不知不覺中我們已在皮筏上趴了大半天。「你們下來輕一點兒,從旁邊多繞點兒路,千萬別驚擾它們。」
  • 八十多隻大天鵝飛抵石羊河國家溼地公園越冬
    八十多隻大天鵝飛抵石羊河國家溼地公園越冬 2020-12-10 19:0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瑪納斯溼地遷徙候鳥增多
    央廣網瑪納斯11月8日消息(記者蔣雪嬌 通訊員瓦力斯江·烏馬爾江 馬陽)瑪納斯國家溼地公園是世界候鳥遷徙三號線上的重要驛站,每年春秋兩季,大批候鳥長徒跋涉而來,在瑪納斯溼地稍作停留後繼續遷徙。這兩天,隨著天氣轉冷遷徙候鳥數量增多。
  • 同一隻遷徙大天鵝,被同一陝西攝友在兩地拍到
    12月15日,閻良攝影協會9名會員,在銅川前咀子水庫拍攝到28隻遷徙的大天鵝,並給大天鵝拋撒了50斤玉米,幫助它們恢復體力。沒想到12月21日上午,其中的8隻竟然飛到閻良區石川河,脖帶環志編號「C69」的大天鵝,再次被同一個鳥類攝影愛好者拍攝到,閻良攝影協會趙冠輝主席又買了100斤玉米,投餵給它們,希望大天鵝能在閻良石川河泮多停留幾天,鳥類環志在國際上已有100多年的歷史。
  • 黃河三角洲迎來越冬大天鵝遷徙高峰 來自西伯利亞
    原標題:黃河三角洲迎來越冬大天鵝遷徙高峰 來自西伯利亞   原標題:黃河三角洲迎來越冬大天鵝遷徙高峰 來自西伯利亞  東營:黃河三角洲迎來越冬大天鵝遷徙高峰記者拍攝的越冬大天鵝。  齊魯網10月26日訊25日,黃河三角洲自然保護區迎來候鳥遷徙和溼地觀鳥的高峰期,它們或展翅翱翔,或悠閒自得地在此覓食,形成了一幅美麗畫面。  隨著黃河三角洲生態保護工程的連年實施,每年從西伯利亞到這裡過冬的大天鵝都在4000隻以上。
  • 大天鵝,回來了!
    綜合近年來大天鵝在我市出現的記錄,榮成市天鵝湖和榮成市俚島鎮煙墩角是大天鵝在威海最主要的棲居地。其中,天鵝湖裡的大天鵝最多,每年都有成千上萬隻在這裡棲息。雪天時,亭亭玉立的大天鵝更會與茫茫雪景形成一幅浪漫的畫卷,令人心曠神怡,賞心悅目。
  • 大天鵝千裡赴約棲息黃河溼地
    12月27日,記者在貴德縣千恣湖看到,身形巨大、全身潔白的大天鵝在水面上翩翩起舞。旁邊還有許多黃鴨和其他水鳥,為冬日的黃河增添了無限生機。當日,陽光明媚,成群的大天鵝,悠然自得地在河面上覓食、嬉戲。岸邊的攝影愛好者用手中的鏡頭,記錄著自然精靈的精彩瞬間。
  • 瑪納斯國家溼地公園迎來候鳥遷徙季
    這兩天,作為世界候鳥遷徙3號線上的瑪納斯國家溼地公園就迎來了候鳥遷徙季,大雁、大天鵝、灰鶴等萬餘只候鳥將在這裡棲息覓食,補充能量繼續南遷。瑪納斯國家溼地公園管理局管護隊隊員張超說:「經過這兩天的監測,我們溼地公園迎來了大批的遷徙的候鳥,其中有大天鵝、大雁、灰鶴、蓑羽鶴等,由於這段時間氣溫的下降,他們遷徙的時間比往年同期有所提前,數量現在已經過萬隻,其中有一部分候鳥會在這裡進行覓食補充能量之後南遷,另一部分隨著這邊生態環境的變好
  • 天鵝能飛越珠穆朗瑪峰嗎?
    缺少證據支持大天鵝是中國本土體重最大的飛鳥(10~14千克)。它們體大笨拙,飛行吃力,續航能力較差,通常飛行高度都在400米以下,甚至更低。當然,在飛越天山的時候,其飛行高度可以升高到海拔4600米,而相對高度一般仍然保持在200米左右,就是說相對於山脊或者埡口的高度非常低。
  • 官廳水庫已有5萬隻候鳥飛過北京,這個數據是怎麼得來的?
    在整個官廳水庫,這樣記錄候鳥遷徙的機位有十多個,迎接著大天鵝、小天鵝、疣鼻天鵝的依次到來,官廳水庫也成了候鳥的天堂。「我們第二組已經準備下水了,你們上來休息一會兒吧!」上午11時,在不知不覺中我們已在皮筏上趴了大半天。「你們下來輕一點兒,從旁邊多繞點兒路,千萬別驚擾它們。」
  • 世界上飛的最高的四大鳥類!飛的比珠穆朗瑪峰高是至少的!
    天空是鳥兒的樂園,也是它們自由翱翔的地方,談起鳥類,我們更多的時候會討論哪種鳥類飛的快,哪種鳥類飛的高,今天小編就和大家來聊聊世界上飛的最高的四大鳥類!飛的比珠穆朗瑪峰高是至少的!1、高山兀鷲 高山兀鷲是世界上飛的最高的鳥類之一,常常翱翔於6000米高空,最高可以飛到9000米以上,能飛越珠穆朗瑪峰。而且高山兀鷲體形較大,翅膀大分寬闊,非常適合長時間、遠距離的翱翔飛行!
  • 北京野鴨湖放飛4隻天鵝,將隨遷徙候鳥,飛向蒙古、西伯利亞等地
    上午,北京市野生動物救護中心在野鴨湖溼地公園放歸了2隻大天鵝和2隻小天鵝。它們將融入天鵝的遷徙大家庭,一起飛向黑龍江、蒙古國及西伯利亞等遙遠的繁殖地。雖然已經開春,但野鴨湖面上還有一層薄冰。記者了解到,這4隻天鵝被野生動物救護中心接收時都有不同程度的傷病,其中1隻小天鵝是河北省張家口市森林公安執法罰沒救護的,另外2隻大天鵝和1隻小天鵝北京野生動物救護中心日常接收救護的。經過治療,這4隻天鵝都已經恢復健康。放歸前,工作人員還給它們進行了體檢,填寫了《野生動物放歸評估表》。經過評估,它們現在的體質營養水平為3級,既積累了足夠的脂肪水平,又不至於因為超重,影響了正常的遷徙飛行。
  • 南海子公園變成「北京市南海子溼地公園」,正在向國家級溼地公園邁進
    」活動在南海子公園舉辦,「北京市南海子溼地公園」揭牌,南海子公園「升級」為市級溼地公園,將來要向國際級溼地公園邁進。南海子公園二期南海子公園二期亦莊開發區是國家級的,涼水河亦莊段也將成為國際級的示範河湖,據悉,南海子公園將迎來進一步建設,目標是國際級溼地公園。
  • 北京今春候鳥遷徙呈現三大特點
    本報記者 馬雨晶 尚文博  候鳥遷飛季,北京野鴨湖溼地自然保護區成了現實版的天鵝湖,每日可觀測到200多隻大天鵝、小天鵝和疣鼻天鵝在湖中嬉戲。  在2020年這個特殊的春天,北京88個候鳥監測站監測到遷徙候鳥140餘萬隻。監測結果還顯示,今春候鳥遷徙具有時間早、數量多、停歇地點廣泛三大特點。
  • 北京迎來候鳥遷徙高峰 共監測上百萬隻鳥類
    記者5日從北京市園林綠化局了解到,目前北京已進入候鳥遷徙高峰期,截至2月底,全市88個候鳥監測站共監測到鳥類上百萬隻,較去年同期增加30多萬隻。今春,北京的候鳥遷徙時間相對較早。在北京野鴨湖溼地自然保護區,監測人員2月下旬就監測到大天鵝、灰鶴、豆雁、赤麻鴨、綠頭鴨等前來栖息,其中灰鶴數量達上千隻。
  • 山東榮成首次繪製出大天鵝遷徙路線圖
    原標題:山東榮成首次繪製出大天鵝遷徙路線圖 齊魯網3月29日訊(山東臺記者 李振利 威海臺記者 姜丹)在榮成市林業局監控中心,工作人員正在對大天鵝的回遷路線進行實時監控。由於國內缺乏關於大天鵝遷徙的專題研究,人們對大天鵝的遷徙時間、路徑等,一直不太了解。
  • 饒河烏蘇里江國家溼地公園首次迎來50多隻大天鵝
    4月9日傍晚5時左右,饒河烏蘇里江國家溼地公園首次迎來國家級重點保護野生鳥類大天鵝,這50多隻身體碩大的大天鵝十隻大天鵝正在靠近岸邊的水域覓食、嬉戲,陽光照耀著水面,景色十分迷人,讓這塊溼地更加生機盎然。
  • 珠穆朗瑪峰環境惡劣,強悍動物卻能在這裡自由生活,還能飛過峰頂
    一方面珠峰海拔高,另外一方面大氣稀薄,無法鎖住太陽照射的光線,保溫效果差,導致珠峰上最低溫可達零下三十度。珠峰為山地特徵,高度高,垂直差異大,有著較大氣壓差,經常能形成七、八級的大風。這藏雪雞也是富養長大的,珠峰上的植物它們最愛吃的是雪蓮。沒有雪蓮吃時它們就會跟著巖羊,巖羊與它們食性相近也不傷害它們,巖羊吃剩下了一些草根什麼的,它們趕緊啄起來吃,至少能撿點漏,安全的度過食物匱乏期。
  • 雙鴨山市饒河烏蘇里江國家溼地公園首次迎來50多隻大天鵝
    東北網4月10日訊(徐義楊啟坤記者葛金鑫)9日17時許,饒河烏蘇里江國家溼地公園首次迎來國家級重點保護野生鳥類大天鵝,這50多隻身體碩大的大天鵝在靠近岸邊的水域覓食、嬉戲。天鵝正在水中嬉戲。天鵝在水中覓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