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迎來候鳥遷徙高峰 共監測上百萬隻鳥類

2020-12-25 新華社

新華社北京3月5日電(記者魏夢佳)一群天鵝時而在水中覓食,時而梳理羽毛,吃飽喝足後還排成一隊,在水中列隊「表演」,不遠處,成群的灰鶴也忙著覓食……近期,這樣的場景每天都在北京市延慶區境內官廳水庫上演。

記者5日從北京市園林綠化局了解到,目前北京已進入候鳥遷徙高峰期,截至2月底,全市88個候鳥監測站共監測到鳥類上百萬隻,較去年同期增加30多萬隻。今春,北京的候鳥遷徙時間相對較早。在北京野鴨湖溼地自然保護區,監測人員2月下旬就監測到大天鵝、灰鶴、豆雁、赤麻鴨、綠頭鴨等前來栖息,其中灰鶴數量達上千隻。

北京市園林綠化局野生動植物和溼地保護處處長張志明介紹,近年來,候鳥在北京「歇腳」的地點越來越廣泛,除官廳水庫、密雲水庫、野鴨湖等較大水面外,大興區南海子、房山區大石河等地也都有大量候鳥遷徙停留。過去北京不常看到的一些鳥類也越來越多,例如黑鸛、白尾海雕、震旦鴉雀、疣鼻天鵝等,這兩年都有觀測記錄。

「北京生態環境逐年向好,良好的生態環境讓途經京城的候鳥逐年增多。」張志明表示,通過多年綠化建設,北京的森林和溼地總量正持續增加,2019年全市新增造林綠化面積28萬畝、城市綠地803公頃;截至2019年底,全市森林覆蓋率達44%,城市綠化覆蓋率達48.46%。

北京地處亞熱帶向亞寒帶的過渡區,是眾多候鳥春秋兩季遷徙的必經通道。據介紹,全球有八大候鳥遷徙通道,經過中國境內的共3條,其中北京處於「東亞—澳大利亞」遷徙路線上,每年過境南遷或北徙的候鳥、旅鳥達300多種。(完)

相關焦點

  • 北京監測到140餘萬隻遷徙候鳥
    北京市園林綠化局供圖中新網北京4月1日電 (記者 於立霄)正值候鳥過境北京的時節,記者4月1日從北京市園林綠化局了解到,截至目前,全市88個候鳥監測站共監測到遷徙候鳥140餘萬隻,包括天鵝、東方白鸛、青頭潛鴨、震旦鴉雀、黑鸛等不少「稀客」光臨。
  • 北京迎來上百萬隻候鳥 多種珍稀鳥類頻現京城
    新華社北京4月2日電(記者魏夢佳)4月1日至7日是北京的第38個愛鳥周。正值候鳥過境北京的時節,記者從北京市園林綠化局獲悉,截至目前,今年北京市88個候鳥監測站共監測到遷徙候鳥達140餘萬隻。在數量龐大的遷飛鳥兒中,有不少珍稀鳥類「光臨」。
  • 北京今春候鳥遷徙呈現三大特點
    本報記者 馬雨晶 尚文博  候鳥遷飛季,北京野鴨湖溼地自然保護區成了現實版的天鵝湖,每日可觀測到200多隻大天鵝、小天鵝和疣鼻天鵝在湖中嬉戲。  在2020年這個特殊的春天,北京88個候鳥監測站監測到遷徙候鳥140餘萬隻。監測結果還顯示,今春候鳥遷徙具有時間早、數量多、停歇地點廣泛三大特點。
  • 候鳥遷徙的季節(走近自然)
    春光明媚,北京迎來了大批候鳥,全市88個陸生野生動物疫源疫病監測站全員上崗,全天候對候鳥遷徙進行監測,基本覆蓋了全市重點水域、重要的候鳥遷徙通道、重要鳥類停歇地。從今年1月1日到3月15日,全市監測站共監測到鳥類約120萬隻,較往年同期增加約20%。
  • 北京今年監測到的過境野生候鳥數量創新高
    由於地處亞熱帶向亞寒帶的過渡區,每年春秋季,北京都會迎來大規模的過境候鳥,而監測顯示,今年的候鳥數量再創歷史新高。  據調查,全球有八大候鳥遷徙通道,經過中國境內的共3條,其中北京處於「東亞-澳大利亞」遷徙路線上,每年過境南遷或北徙的候鳥、旅鳥達300多種。
  • 新疆迎來候鳥遷徙高峰 至少近300種候鳥分批路
    亞心網訊(記者趙梅報導)又到了候鳥遷徙的季節,近日,新疆重要的鳥類遷徙驛站——烏拉泊水庫迎來候鳥遷徙的高峰,上千隻白鷺、鸕鷀、灰雁、灰鶴、赤麻鴨、紅腳鷸(héng)、環頸鴴(yù)等候鳥在湖面上嬉戲、起舞。  記者隨新疆觀鳥會名譽會長王傳波來到烏拉泊水庫,距離水庫還有百米距離,就聽到此起彼伏的鳴叫聲。記者看見,一群群白鷺、鸕鷀、灰雁正在水中遊弋嬉戲。
  • 北京官廳水庫迎來首批「過客」 南遷過路候鳥早來了幾天
    天氣逐漸寒涼,對氣候變化異常敏感的候鳥們,也加快了南下遷徙的速度。昨天下午,北京黑豹野生動物保護站在官廳水庫監測到首批到北京的候鳥群,灰鶴、天鵝、豆雁等鳥類紛紛現身。不過,由於今年遷徙時間的提前,不少玉米正在進行或者還未完成收割,灰鶴就只能降落在灘涂或者蘆葦蕩裡的凹地進行覓食。算上今年,保護站已經連續6年監測到疣鼻天鵝的身影。這種天鵝體形龐大,非常漂亮,數量卻並不多,是候鳥中的「網紅」。「在中國,疣鼻天鵝總數不超過3000隻,仍屬珍稀鳥類。往年都是在候鳥遷徙中期甚至晚期,它們才能到達,每年總共也就能看到十多隻。
  • 可魯克湖託素湖迎來候鳥遷徙高峰
    3月初,位於柴達木盆地的可魯克湖和託素湖出現了近百隻天鵝和幾千隻赤嘴潛鴨棲息越冬的場景,為這裡的早春增添了別樣的自然之美。據青海可魯克湖託素湖省級自然保護區服務中心負責人介紹:天鵝在此棲息越冬已經是幾年前的事了,而幾千隻赤嘴潛鴨光臨卻是第一次,這也是國內罕見的赤嘴潛鴨大群落了。
  • 生態環境逐年向好 珍稀鳥類「扎堆」造訪北京
    4月1日,北京迎來第38個愛鳥周。正值候鳥過境北京的時節,北京市園林綠化局透露,截至1日,今年全市88個候鳥監測站共監測到遷徙候鳥累計達140餘萬隻。在數量龐大的遷飛鳥兒中,更有東方白鸛、青頭潛鴨、震旦鴉雀、黑鸛等不少「稀客」光臨。
  • 天津北大港溼地迎來超10萬隻候鳥
    新華社天津10月9日電(記者毛振華)秋意漸濃,位於天津濱海新區的北大港溼地最近迎來大批候鳥停歇。據當地巡護人員估計,候鳥數量已經超過10萬隻。而在半個多月後,溼地將迎來候鳥遷徙的高峰。從呼倫貝爾到渤海灣鳥類遷徙通道,是世界八條主要候鳥遷徙路線之一的東部遷徙路線重要組成部分。以北大港溼地為代表的渤海西部,又是這一重要組成部分中最為關鍵的鳥類遷徙通道。作為天津面積最大的溼地自然保護區,北大港溼地具有生物多樣性豐富、生態系統完整的典型特徵,遷徙中的鳥類選擇在此「補給」。
  • 百鳥翔集迷人眼,孟家段溼地公園迎萬隻候鳥遷徙!
    蕭瑟冬日雖是寒風與飛雪的主場,但也擁有它獨特的「熱鬧」冬日,又可以賞候鳥啦!它們來了,成群結隊地來了!十月,水草豐腴、魚蝦豐沛的孟家段溼地公園迎來從西伯利亞北歸的多種候鳥在此覓食休整、補充體能,「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每年候鳥遷徙季節,孟家段溼地公園內都呈現出百鳥翔集、鷗鷺齊飛、鶴舞雁棲的迷人景色。
  • 瑪納斯國家溼地公園迎來候鳥遷徙季
    央廣網瑪納斯9月16日消息(記者蔣雪嬌 瑪納斯臺記者瓦力斯江·烏馬爾江 馬陽)金秋時節,候鳥又開啟了南遷的徵程和旅途。這兩天,作為世界候鳥遷徙3號線上的瑪納斯國家溼地公園就迎來了候鳥遷徙季,大雁、大天鵝、灰鶴等萬餘只候鳥將在這裡棲息覓食,補充能量繼續南遷。
  • 瑪納斯溼地遷徙候鳥增多
    央廣網瑪納斯11月8日消息(記者蔣雪嬌 通訊員瓦力斯江·烏馬爾江 馬陽)瑪納斯國家溼地公園是世界候鳥遷徙三號線上的重要驛站,每年春秋兩季,大批候鳥長徒跋涉而來,在瑪納斯溼地稍作停留後繼續遷徙。這兩天,隨著天氣轉冷遷徙候鳥數量增多。
  • 3萬隻越冬候鳥飛抵大理
    由於獨特的地理位置,大理的劍川劍湖溼地既是候鳥遷徙的集結點和停歇地,也是雲貴高原上水鳥越冬的重要棲息地。隨著冬季的到來,大批候鳥正向這裡飛來。大理劍川劍湖溼地近日,迎來了近3萬隻越冬候鳥,經科研人員監測國家二級重點保護鳥類灰鶴種群數量達到33隻,創保護區建立以來最高紀錄。隨著候鳥遷徙高峰的到來,這幾天,灰雁、赤麻鴨等大量候鳥也在溼地落腳。為此,當地保護區工作人員加大了巡護力度。據觀測,國家二級重點保護鳥類灰鶴已經由以往的"過客"變成了"常客"。
  • 越冬候鳥遷徙高峰 河北磁縣候鳥種類已達十幾種(圖)
    越冬候鳥遷徙高峰河北磁縣候鳥種類已達十幾種(圖) (/3) (共3張) 2017-01-23 11:37 來源:xinhuanet.com
  • 新疆瑪納斯國家溼地迎來候鳥繁殖高峰季 築巢安家創歷年之最
    瑪納斯溼地公園候鳥迎來繁殖季。瑪納斯縣委宣傳部提供中新網烏魯木齊6月24日電 (陶拴科 瓦力斯江·烏馬爾江)眼下正值候鳥育雛季,作為世界候鳥遷徙三號線上的瑪納斯國家溼地公園這兩天就迎來了候鳥繁殖高峰期,上萬隻漁鷗、白鷺、蒼鷺等候鳥已紛紛出殼。今年,在這裡築巢安家的候鳥比往年增加了近1倍。瑪納斯溼地公園候鳥迎來繁殖季。
  • 候鳥遷徙正當時 延慶野鴨湖「野趣」橫生
    延慶區野鴨湖國家溼地自然保護區是每年候鳥遷徙的重要駐足棲息地,寒冬時節氣溫驟降,但在野鴨湖國家溼地公園的湖面上,卻熱鬧非凡。百隻灰鶴光臨於此,棲息覓食,形態各異的候鳥為這個冬天帶來了不一樣的靈動之美。在野鴨湖國家溼地公園,南側的步道上,環湖而行,可以聽見候鳥清晰的「咕咕」叫聲,讓野鴨湖變得更加生動有趣。大雪節氣剛過,氣溫已降到零下,野鴨湖國家溼地公園內的湖面上,結了一層厚厚的冰,晶瑩剔透,形成一幅美麗的冬日圖畫。寬闊平坦的溼地上,一群駐足覓食的灰鶴和豆雁成為了這裡的主角。
  • 北京面積最大溼地自然保護區成「候鳥天堂」
    蒼茫的蘆葦蕩間,幾隻蒼鷺和紅嘴鷗騰空而起,翩然飛過;靜謐湖面上,鳳頭??、赤膀鴨、赤嘴潛鴨等悠閒遊過,留下一道道水波……正值候鳥遷徙季節,北京面積最大的溼地自然保護區——位於京西北的北京野鴨湖溼地自然保護區正迎來大批候鳥駐足歇息。
  • 大批候鳥遷徙赤山湖國家溼地公園 6隻珍稀鳥類「白琵鷺」現身月亮灣
    交匯點訊 成群的鸕鷀、綠翅鴨、赤膀鴨、綠頭鴨、蒼鷺……隨著天氣轉冷,這兩天,大批候鳥陸續遷徙進入句容赤山湖國家溼地公園境內。更可喜的是,其中還發現6隻對生存環境要求很高的白琵鷺的身影。    記者跟隨溼地公園監測保護部工作人員周宜祥,沿湖巡查時發現,在三岔湖片區的月亮灣西側的淺灘上,竟然聚集了包括白琵鷺、野生鸕鷀與蒼鷺等多種珍稀鳥類。
  • 3萬隻越冬候鳥飛抵雲南大理 灰鶴數量破歷史紀錄
    本文轉自【央視新聞客戶端】;雲南大理的劍川劍湖溼地位於我國西部候鳥遷徙的主要通道上,這裡既是候鳥遷徙的集結點和停歇地,也是雲貴高原上水鳥越冬的重要棲息地。隨著冬季的到來,劍湖溼地迎來了近3萬隻越冬候鳥,經科研人員監測,國家二級重點保護鳥類灰鶴種群數量達到33隻,創保護區建立以來最高紀錄。 隨著候鳥遷徙高峰的到來,這幾天,灰雁、赤麻鴨等大量候鳥來到雲南大理劍湖溼地越冬,當地保護區工作人員也加大了巡護力度。近幾年隨著劍湖溼地鳥類棲息環境不斷得到改善,來這裡越冬的候鳥種類和數量持續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