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習生 趙思維 澎湃新聞記者 陳興王
澎湃特約評論員 鄧海建
這兩天,一篇題為《估值175億的旅遊獨角獸,是一座殭屍和水軍構成的鬼城?》的文章被刷屏。該文直指世界盃期間的洗腦廣告「金主」——在線旅遊平臺馬蜂窩,稱其所宣稱的2100萬條「真實點評」中,有1800萬條數據是通過機器人從點評和攜程等競爭對手那裡抄過來的。此話一出,西瓜滿地。
一家名為「乎睿數據」的團隊,通過數據抓取和分析,發現馬蜂窩上有七千多個抄襲帳號,平均每個人從攜程、藝龍、美團、Agoda、Yelp上抄襲搬運了數千條點評。合計抄襲572萬條餐飲點評、1221萬條酒店點評,佔到其官網聲稱總點評數的85%。
乎睿數據公司發布的分析圖。
馬蜂窩回應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稱,承認部分點評造假,已對涉嫌虛假點評的帳號進行清理,但文章內容片面,存在明顯誤導傾向。
22日上午,馬蜂窩發布聲明稱,點評內容在馬蜂窩整體數據量中僅佔比2.91%,涉嫌虛假點評的帳號數量在整體用戶中的佔比微乎其微,馬蜂窩已對這部分帳號進行清理。自媒體文章將不法商家的違規行為歸結於馬蜂窩,所述的馬蜂窩用戶數量,與事實和第三方機構數據嚴重不符。
馬蜂窩公司的聲明全文。
聲明稱,上述自媒體還將馬蜂窩用戶內容生產的活躍周期,與餐飲等本地生活服務類APP相對比,並解讀為馬蜂窩員工有組織的抄襲,存在明顯誤導傾向。
聲明還稱,針對文中歪曲事實的言論,和已被查證的有組織攻擊行為,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自身權益。
這篇針對馬蜂窩數據造假的文章寫了什麼?
10月21日,一篇名為《估值175億的旅遊獨角獸,是一座殭屍和水軍構成的鬼城?》的自媒體文章引發熱議。
該文指出,名為「乎睿數據」的團隊通過數據抓取和分析,發現馬蜂窩上有七千多個抄襲帳號,平均每個人從攜程、藝龍、美團、Agoda、Yelp上抄襲搬運了數千條點評。合計抄襲572萬條餐飲點評、1221萬條酒店點評,佔到其官網聲稱總點評數的85%。
馬蜂窩官網稱其目前有2100萬條「真實點評」。
乎睿數據公司發布的案例圖。
前述自媒體文章稱,抄襲帳號出現了諸多自相矛盾的現象。如某帳號點評內容顯示該用戶一天內同時出現在三地酒店,住宿對象也在男女之間切換。部分點評中出現捉姦、紀檢處理結果等內容,被指不慎抓了不該抓取的東西。
該文稱,這些抄襲帳號除了貢獻內容和活躍度之外,也活躍在各種官方抽獎之中,並屢次成為「幸運得主」。如一個節選式抄襲帳號,連續中獎12次;一位發帖稱搶到2次福利性質搶購的用戶,被發現其ID為馬蜂窩內部員工。
在刨除了七千多個作弊帳號後,該團隊在所有帳號中選擇了15000個最活躍帳號。發現這些帳戶在2015年中旬突然同時活躍,到2016年初又同時沉寂,出奇一致。
此外,該團隊馬蜂窩大部分用戶集中在周內寫餐飲和酒店點評,周末活躍度則斷崖式下降。
該文調侃,馬蜂窩的主流用戶「是一群每天朝九晚五吃喝玩樂、在午晚飯以及周末幹正事、能夠同時出現在地球不同地方且反覆切換性取向的人。」暗指馬蜂窩帳號造假。
工商資料顯示,深圳市乎睿數據有限公司成立於2018年1月,註冊資本102萬,「乎睿」商標於同年5月註冊。
網友怎麼看?
張小雨:螞蜂窩還有點評功能?一直都只是用來看遊記
呆呆的兔子_joyyen:其實現在只要是有點評的APP都有水份,很正常,說沒有的才不正常。
進擊的白細胞:至少算是整合了所有評價,而不是編的,好多網站的評價是憑空編的好評
陽光的5毛:網際網路上面還有真實的點評?欺負我們村剛通電嗎?
道聽圖說059:和刷單一樣
Old_Scorpion:。。。抄襲做到極致?
東方弧月 : 並不是馬蜂窩造假 商家刷單了解下 刷單的評論不就是去其他平臺直接複製
齊劉海LL : 之前用馬蜂窩做攻略,沒走丟已是萬幸
千與:這下真的捅成馬蜂窩了 這名字太適合他們了
靠譜的張小姐:就我個人而言,實打實的一篇篇出文章或者遊記,文章在新浪也就幾千或者幾萬閱讀量,基本沒什麼留言,但是內容質量並不低。真實的內容,其實沒有那麼多的評論
澎湃評論 | 大數據時代,說真話、幹正事才能小心駛得萬年船
(澎湃特約評論員 鄧海建)
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這讓消費者看得一臉懵逼。細讀馬蜂窩的聲明,有幾個問題似乎依然沒講清楚:第一,「涉嫌虛假點評的帳號數量」究竟是多少、其在整體用戶數量中佔比多少?第二,馬蜂窩對這部分帳號的清理,是在《鬼城》一文成為爆款之前的「主動作為」、還是之後的「應急滅火」?第三,馬蜂窩將《鬼城》一文視為歪曲言論,且認為其懷有「企圖摧毀」之心,這種過度緊張的定性,會否讓投資者誤會了其脆弱的內心?
坦白說,這算不上一份坦蕩真誠的「合格聲明」。它犯了兩個顯而易見的忌諱:一是王顧左右而言他。公眾關心的是疑似虛假評論之種種,而「聲明」只輕描淡寫告訴大家虛假評論少得可以忽略不計。二是該講理的時候卻抒情。八九段「聲明」文字,近乎一半是你儂我儂的情緒化表達。看得等待真相的粉絲一頭霧水,也讓圍觀者始終不明究竟。
輿情洶湧,拜託你圍繞「扒友商用戶評論」的核心關切擺事實、講道理,寫個簡版說明文,很難嗎?
這些年,在核心數據上「王婆賣瓜」的惡例,在網際網路企業的江湖,基本算是打卡行為吧。電商鋪子刷單、民宿平臺買贊、美食APP上店還沒開好評已來……也許「馬蜂窩」確實是被人有意捅了,但是,這個行當裡「扒友商用戶評論」的衝動怕是板上釘釘的。為了估值而美顏、為了融資而打扮,一旦數據盡職調查不紮實,那麼,「不走尋常路」的創新企業在數據上動心思,大概就像派出所的老爸膽大包天到用警力護閨女一樣,也沒什麼不能理解的。
一句話,利益所在、情緒所為,不管事大事小,有些事做了就是做了,沒做就是沒做。大家都不要打太極。
故事很複雜,民意很簡單。投資人和圍觀者關注的,未必是同一個共情點。輿情喧囂之下,我們最想知道的是,《鬼城》一文截圖的疑似抄襲帳號,在官方聲明之前,確實是馬蜂窩「真實數據」的組成部分嗎?若真如此,我要小聲提醒一句,聲明所謂「自媒體將不法商家的違規行為歸結於馬蜂窩」,恰恰是平臺本該擔當之責啊!因為根據《電子商務法》第十七條規定,電子商務經營者應當全面、真實、準確、及時地披露商品或者服務信息,保障消費者的知情權和選擇權。換言之,不法商家在你的平臺上違規,能裝無辜去甩鍋?
沒有背書、沒有佐證,利益攸關的「自證清白」聲明,就算演技完美、臺詞動人,終究不太容易取信於人。消費者那裡,是過不了關的。
從這個意義上說,馬蜂窩的「真實數據」,是很需要「鑑寶團」蓋個章的。至於監管部門,該批量準備些「卸妝水」了,就得讓那些塗脂抹粉的假數據「辛苦裝修若干年、一夜回到開工前」。一句話,大數據時代,說真話、幹正事,才能小心駛得萬年船。
本期編輯 邢潭
推薦閱讀